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意足迹     
人们常爱说地下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因为在那本厚厚的地层的“大书”里,保存着远古生命的珍贵的密码,记载着生物界和人类的无数动人的故事。而带领我们走进这地下博物馆的,正是无数个辛勤追踪、寻找化石的科学工作者们。贾兰坡、甄朔南同志合著的《千里追踪猎化石》一书,就是根据作者多年来野外科学考察的经验,撷取真实生动的事例,通俗地介绍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的采集、发掘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把比较枯燥的地质和化石知识,融合于令人神往的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之中。值得考古、地质古生物和古人类工作者及地质爱好者一读。该书已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一节。  相似文献   

2.
信息     
《化石》2013,(1):63
2013年,《化石》杂志将继续组织化石爱好者进行一系列的野外考察活动,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详细计划请大家关注我们的网站:http//www.ivpp.ac.cn→《化石》杂志(在主页面的右侧)→俱乐部→活动祝大家春节快乐!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市文管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何官屯扒耳岩及周边地区进行考查.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材料和线索,在扒耳岩采石场发现巨猿及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4.
王宇 《化石》2008,(1):6-8
在寻找埋藏于海、湖相沉积板状构造岩石中的化石标本时,为了方便快捷地寻找化石迹象以及保护现场标本的完整性,野外队员常采用观察岩石断面的方法筛选化石标本.此种方法涉及到地质锤对岩石表面的直接敲击,理想的效果是能够人为地控制岩石碎裂的方向和碎裂状态,避免损伤和丢失标本,便于观察、拼接,并不使细小片渣飞溅.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等文博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地区的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线索,在大方县响水乡韦家坡穿洞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骸等遗物。  相似文献   

6.
许勇 《化石》2014,(1):65-70
正当我们在博物馆里欣赏着一件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在图书馆中阅读着一篇篇精彩的科研著作的时候,您可曾想到科研工作者在"求索"中为此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以及在"发现"时的激动与泪花。为了解这些科学背后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组织了职工野外考察团,利用休假,深入科研一线,到广西崇左化石地点进行考察。把放松身心、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野外化石地点的科研考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职工了解我所重点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体验野外艰苦的发掘生活,学习基本的化石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化石》1991,(1):8-9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它们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将人们引入那远古奇妙的生物世界,展示出生物进化的历史。这些化石标本经过野外发现、发掘;室内修理;科学研究、鉴定直至被制做成陈列品,凝聚着多少科技人员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这里,我主要谈谈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缘地区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浩渺的大沙漠的北边,沿着乌伦古河的两侧,为了寻找地下的宝藏,正在展开多学科的野外考察。极目四望,是那绵延不断、色泽不一的地层露头。在这片异常荒凉的戈壁滩上,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者却能感到来自地下的“无限生机”。我们是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支古脊椎动物考察队。1982年我们野外考察的地区主要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缘中部,在乌伦古河的南北两侧。我们所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很丰富的。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这些动物的面貌、它们的演变及其地理分布的某种规律。作为动物迁徙的重要地区,这里的发现必将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9.
黄子健 《化石》2023,(4):27-31
<正>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区最南可以到什么地方?能到浙江吗?与辽西等地的典型热河生物群有区别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行六人在2023年1月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南的石柱岭进行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野外化石采集之旅。2022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建设中的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采集各个时代的古生物化石。由于要求采集的是浙江省内特别是浙西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因此我在李文杰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到衢州地区开展了多次野外采集工作,采集了一大批古生代不同时期的精美化石,包括笔石、腕足动物、三叶虫、鹦鹉螺、珊瑚等,还有一些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和牙形刺等,这些化石清晰地反映出当时浙西地区处于一片汪洋中,海底和海水在不同时期蕴育着各式各样的生物群落,令人叹为观止。当我听说这里还有中生代恐龙化石和丰富的其他陆地古生物化石时,就想着一定要去化石原产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0.
<正>当我们漫步在自然博物馆展厅,这里陈列着众多距今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些标本形态微小、有些生物标本构造精美、有些标本体型巨大让人惊叹,我们常常被它们的样子所震撼。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多数是科研人员在野外艰苦环境采集到,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形成知识体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考古战线上,现在仍活跃着一位年近六旬两鬓染霜的老战士,他就是晋中地区文化局干部吴志清。老吴为人谦恭,与世无争,深受周围同志的爱戴。他生活俭朴,节衣缩食,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他的宿舍中连一件象样的家俱都没有,更不要说赶时髦的奢侈品了。但他对所从事的考古工作却慷慨大方,舍得花钱。早在他还是一位业余考古爱好者时,他便订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考古”、“考古学报”等多种杂志;花钱制做了大量的自己设计的多种发掘工具;给自愿陪他到野外发掘的学生们买上点心、汽水和水果;自费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化石等。他对工作竞竞业业,任  相似文献   

12.
付华林 《化石》2012,(3):38-41
三 室内各类化石修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一)室内化石修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1.打开皮劳克室内修理化石须先把野外运回的皮劳克打开。打开时,第一步要把皮劳克上的野外编号和野外记录抄录下来,以备将来修好化石再写回标本上。  相似文献   

13.
王小娟 《化石》1999,(4):6-7
能享受观赏、收集化石之乐,明白野外采集化石之苦的人很多,但能体味修化石之趣,了解修化石之难的人却极少,而我是在品尝了修化石的甘苦后方才开始懂得欣赏化石并萌发收集之意的。我刚工作时,是给从瑞典归国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研究员作助手。作为举世瞩目的“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者,侯老师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使我获得了修化石的机会。修化石并非顾名思义的修补损坏或破碎的化石,而主要是使化石被覆盖的部分暴露出来。因为绝大多数化石从野外采集回来时,总或多或少被覆盖物遮住一部分,所以修出化石的“庐山真面目”是极有意义的。修…  相似文献   

14.
重要启示     
《化石》2018,(2)
正为更好地推动化石保护、化石科普和相关博物馆的发展,《化石》杂志和化石网积极协助中国地质学会化石保护研究分会,在今年6至12月面向全国开展"我心目中最美的化石产地和最美化石博物馆——中国十大化石产地和中国十大古生物博物馆评选活动"。欢迎所有化石爱好者积极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0,(2):74-74
《化石》杂志将在2010年端午节期间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日程:6月16日:上午8点在《化石》编辑部所在单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合,统一赴首都机场,飞抵昆明,而后乘车赴禄丰县城入住。如果有京外会员或爱好者愿直接去昆明,可以自行前往,但是请保证在下午16点之前赶到昆明机场与大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16.
化石记载了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生物的生活和演化。因此,化石是古生物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化石,可以确定生物群的面貌,研究生物进化的不同环节,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可以确定化石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进行不同区域的地层对比,为寻找矿藏服务。化石代表着当时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体,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员。同时化石又埋藏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中,是岩石圈的组成分子。可见,化石是地球历史上古环境的当然“见证人”。化石本身就可以成矿,石油和煤都是不折不扣的化石。当今,以化石为原料雕刻的化石工艺品又以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王大锐 《化石》2006,(3):32-34
随着人们对远古生物遗骸———化石这种不可再生的“遗产”的了解和收藏风的日盛,收集、乱挖古生物化石就像一股怪风席卷全球。“化石爱好者”的真正目的每年的夏天,是北半球“采集”化石的黄金季节,尤其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北美大陆。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各国的化石盗掘分  相似文献   

18.
化石作为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探索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史的重要见证。主要介绍了化石的概念、保存条件和形成过程,并以鸟类化石为例,就化石的野外发掘和室内修复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9.
"今天已经是第四天,在如此荒芜的地方寻找化石,我怀疑是在浪费时间。或许他们说在蒙古寻找化石乃海底捞针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坐在帐篷中写着日记,戈壁的酷热让他非常沮丧。此时他不由得回想起离开纽约前,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AMNH)古生物学部主任、这次"第三次中央亚细亚考察探险"的发起者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为他饯行时说的话,  相似文献   

20.
1962—1963和1963—1964年两个野外季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广东南雄作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化石发掘工作。在两个野外季度的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属于第三纪初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但是在中生代的地层中,除了在乌逕腊树园(6225)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乌逕南雄龟(Nanhsiungchelys wuchingensis Yeh)以外,几乎所有骨化石,都很破碎甚至不能鉴定。由于和蛋化石一起也保存有象龟那样比较完好的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