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人胫骨的测量及其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涛  丁士海  丁洲 《人类学学报》1996,15(2):135-144
为积累国人资料,本文对长春、通辽两地出土的127副胚骨(男71,女56)进行了胚骨最大长、胚骨全长等26项指标的测量,计算出胫骨中部断面指数和胚骨指数等4项指数及其分型,进行了侧别、性别及地区比较,并用胫骨最大长等7项因素进行了Fisher法性别判别分析,得出5个判别式.结果显示:除个别测量项外均无显著性侧别差异,但均具有显著性性别差异,部分项目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判别分析中判别正确率(78.3%-82.3%)介于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  相似文献   

2.
下肢长骨骨重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量82副中国成年下股长骨即股骨,胫骨和腓骨的重量,在两侧骨重相差>1%时,则股骨、胫骨和腓骨及其三骨总重均以非对称性为多,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除腓骨重具有明显侧别差异外,其余无显著性侧别差异,对腓骨侧差解释为:①腓骨主要机能是肌的附着,而下肢对踢和足趾取物具有明显的侧别差异;②以两侧骨重相差>1%时为非对称性的标准,由于腓骨绝对重量较小,在两侧相差<0.5克时即多属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胫骨判定性别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现代成人男女各50例的胫骨,进行12项测量,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结果:仅用下段宽判定性别,准确性达71%;而用下段宽,下段矢径和滋养孔平面最大矢径判定性别,准确性可达77%。并将该结果与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踽骨长度的性别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差异.对24例掌骨和26例蹠骨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掌骨和踱骨的长度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各掌骨和各踱骨的长度顺序在侧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根据长度变量分别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其性别正确判别率掌骨分别为91.7%和93.8%,而蹠骨的性别判别率为84.6%.表明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使用掌骨和踱骨长度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差异。对24例掌骨和26例蹠骨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掌骨和蹠骨的长度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各掌骨和各骨的长度顺序在侧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 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05) 。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根据长度变量分别建立性别判别函数, 其性别正确判别率掌骨分别为91.7%和93.8%, 而蹠骨的性别判别率为84.6%。表明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使用掌骨和蹠骨长度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现代人胫骨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西安地区现代成人胫骨100副(男50,女50)进行了人类学的研究。按马丁方法测量了胫骨全长、髁踝长,上下段宽,上内侧和上外侧关节面的矢径,下段矢径,滋养孔平面最大横径和矢径,体最小周径和胫骨扭转角。计算出胫骨指数,长厚指数和胫股指数。并对一些数据进行了种族和地区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国人颅骨弧弦周长的测量及其性别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青岛地区出土、已知性别的成年颅骨249个(男142,女107)进行了弧、弦、周长的测量,计算了有关指数,对额、顶、枕骨的弧长作了比较和分型,并用判别分析方法鉴定颅骨性别。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猕猴掌骨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成年太行山猕猴5根掌骨的性差大小。本文对太行山猕猴掌骨标本40例(雄:10, 雌:30)进行观察并选择掌骨的9项形态变量进行测量。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5根掌骨长度等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明显差异。用全模型法5根掌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94.1%~100.0%, 用逐步判别法掌骨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93.8%~97.5%。有关掌骨的9个形态变量, 长度变量首先被挑选出来, 说明在性别判别中起重要作用。分别用左右侧掌骨的判别函数来判别性别时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 用每根掌骨的形态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可以有效地区分性别, 对非人灵长类掌骨标本的性别鉴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下肢长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在长春地区收集的下肢骨进行了37项线性测量,统计分析显示,所有项目性别差异显著,采用单项指标性别鉴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些肢骨两端项目性别鉴定价值优于长度项目,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多项下肢骨性别判函数,可用于鉴定国人下肢骨性别,判别率可最高达96.3%。  相似文献   

10.
对256副中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256副是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型,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119名7-16岁城镇汉族儿童青少年的9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儿童青少年容貌特征的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按头面部各项指数分型。结果显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的9项指标除头最大宽外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各年龄组的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面型以中头型和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及阔面型和中面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距骨在传导体重和运动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对距骨的研究尚嫌不足。纵观国内外文献,国内仅有对成年距骨长、宽和高的测量(任光金,1983)和对3—17岁X线片距骨长和宽的测量(张福金,1984)。对该骨的性别判别分析检索国内外资料,竟是空白。为此,为积累国人资料和探讨距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特进行此研究。1 材料和方法本文所用材料为青岛医学院人类学研究室专供科研用的东北出土成套的成年距骨94副(男51,女43)。按人类学测量方法(吴汝康等,1984;贾兰坡,1954;邵象清,1985),对距骨进行了8项测量,即最大长(X1)、最大宽(X2)、最大高(X3)、距…  相似文献   

14.
肩胛骨性别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光金 《人类学学报》1987,6(2):144-146
就青岛出土已知性别成年肩胛骨84例(男66,女18)进行了12项测量,从中挑选出肩胛形态宽(X1),肩胛宽(X2),肩胛冈长(X3)和关节盂长(X4)四个变量,按Fisher法进行判别分析,其中有五种组合方式其判别率均在92.9%以上,而X3与X4两因素判别率最优,高达97.62%。此法简便,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外眼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212人和绵阳地区汉族251人进行了外眼共九个项目形态学调查。对各项分别进行了生长发育趋势的探讨及性别间、族别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准确地鉴定两性同型鸟类个体性别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8年春季迁徙期在崇明东滩停歇的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红腹滨鹬(C.canutus)、红颈滨鹬(C.ruficollis)、尖尾滨鹬(C.acuminata)及翘嘴鹬(Xenus cinereus)5种两性同型的鹬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个体的形态特征(体重、翅长、喙长、头喙长及跗跖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性别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尖尾滨鹬雄性各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雌性,其他4种鹬类则相反。5种鹬类形态特征的性别差异指数在0.5%~25.3%之间,重叠度在29.4%~98.6%之间。5种鹬类判别分析判定性别的准确率在(0.69±0.06)~(0.96±0.01)之间,其中,尖尾滨鹬判别准确率(0.96)最高,翘嘴鹬判别准确率(0.69)最低。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程度影响性别的判别准确率。另外,两性性比对性别判别的准确率也有影响:性比偏雄性鸟类的雄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雌性,而性比偏雌性鸟类的雌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雄性。采用判别分析估测的性比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相似,表明判别分析在判定种群的性比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自发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矮小症SD大鼠模型家系,测定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数据。方法 将封闭群SD大鼠生产群中出现的矮小症突变个体扩群繁殖建立家系,统计后代中矮小症与正常个体的性状分离比例,鉴定其遗传模式;测定家系个体的体重、体尺,主要脏器重量及指数,血液生理(18项)生化(20项)等指标以及繁殖性能等数据,明确突变个体的表型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建立了自发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矮小症SD大鼠封闭群家系,家系暂时命名为SSR;成年(12周龄)SSR体重分别为野生型的57%(♂)和65%(♀),差异极具显著(P<0.01);成年SSR体长、尾长、胫骨长、股骨长等体尺数据以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重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大鼠(P<0.01);成年SSR胫骨长、股骨长指数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指数与野生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成年雌性SSR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但不排卵。结论 建立了能稳定遗传的自发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矮小症SD大鼠家系,可作为人类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国人尺骨的人类学资料已有报道,赵一清曾对上海、南京地区的尺骨作了较全面的测量。以后,边冠鹤、冯国灿也作了观测。为积累国人尺骨人类学资料本文对山东地区国人尺骨进行了测量。 本文所用材料是山东地区的已知性别、年龄的成套干燥骨骼,选用无明显病态、无严重破损的成套成年男性尺骨100副共200侧,依据吴汝康、吴新智编著的《人体骨骼测量方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使用国产人体骨骼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计算了长厚指数(体最  相似文献   

19.
上肢长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89,8(3):231-239
本文对100例(男女各50)国人上肢骨进行了36项测量。统计结果显示所有测量项目均值男性都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对破损严重的肢骨进行性别鉴定。36个测量项目中有23项单一指标性别判别率达75%以上,其中9项在80%以上。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了56项单一肢骨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率为80%—87%。为进一步提高判别效果,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四项逐步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华菊头蝠是由鲁氏菊头蝠华东亚种提升的一个种.本文测量了海南、广东以及川渝地区中华菊头蝠的23项头骨形态测量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变量分析方法对中华菊头蝠头骨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域种群的头骨在总体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判别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的结果亦与上述结论相符;沿海种群头骨形态的绝大部分指标比川渝种群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