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玉溪地区人口的性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云南玉溪地区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性比(男:女100)进行了分析,发现:(1)玉溪地区总人口的性比(99.22)比全国的(106.3)低,0—4岁与5—9岁儿童的性比(103.45与102.9)也比全国的(107.15与106.24)低。(2)傣族的性比特别低,其0—14岁儿童的性比为98.54;回族的性比也较低,其0—14岁儿童的性比为101.22;汉族0—14岁儿童性比则为104.16。(3)“大跃进”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出生的人(20—24岁)性比特别低,仅为92.30,而且按民族,县,及城、乡分别统计时均有同样趋势。这一情况在全国人口性比统计中也得到证实。作者估计,这可能是当时自然流产增多造成的。(4)玉溪地区解放以来总人口性比不断增高,1953年为88.70,1964年为94.94,1982年则为99.22。(5)城镇人口的性比(156.48)比农村的(95.86)高得多,这与全国各地区相同。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6年在《人类学学报》第5卷2期上发表了《云南玉溪地区人口的性比》一文,对云南玉溪地区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性比进行了分析,现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人口普查时的性比材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我们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测定了白族和纳西族群体中苯硫脲(prc)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t的频率。调查对象为15—20岁、身体健康、父母同族的中学生。测定时以6号液(1/20,000)为味盲界限。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 (♀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工作。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种群36年的出生性比、11年的分年龄雌雄个体数量和分年龄死亡雌雄个体数量,计算了出生性比和预期寿命等数据,旨在探究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出生性比为1.01∶1,与1∶1的性比无显著性差异(P=0.926);雄性大熊猫在幼年阶段死亡的比例高于雌性(♀38.24%/♂48.72%);圈养大熊猫的出生预期寿命中位数为21.4岁,其中雌性为23.5岁,雄性为19.8岁,雌性预期寿命比雄性长3.7岁。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雄性大熊猫幼年阶段的死亡比例高于雌性,且雌性大熊猫预期寿命更长。本研究聚焦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性比失衡问题,首次计算了圈养大熊猫的预期寿命,可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饲养管理和野外大熊...  相似文献   

5.
出生性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71— 1993年云南昆明、玉溪、红河、思茅、西双版纳、大理、楚雄、丽江等 8地、州、市 66个医疗单位接生的新生儿资料进行调查 ,获取401454例新生儿性别等有关资料。发现 :( 1 )出生性比在上升 ,由 1971年的 104 .06上升到 1993年的 108.57;1974年最低 ,为 101 .11 ,1991年最高 ,为 111 .87。 23年中 ,平均每年上升 0 .47。 ( 2 )一年之中 ,新生儿出生人数的高峰期为 10、 11、 12等 3个月 ,峰顶为 11月 ,占 11 .01% ;出生性比的峰顶为 3、4、6、7、9等5个月 ,最高为 9月 ,达 109.47。 ( 3)城、乡出生性比差异显著。不论胎次 (一、二胎 )和月份 ( 8、 9两月除外 ) ,市、县城区 ,出生性比均显著高于农村。 ( 4) 1 979年以前的出生性比在101 .11— 105 .67之间 ,1980年以后的出生性比在 104 .17— 111 .87之间。 ( 5 )提出了维持性平衡的6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蝶蛹金小蜂性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萃  万兴生 《昆虫学报》1988,(3):332-335
性比是决定昆虫种群盛衰的重要因子之一。考察了解自然条件下的性比,明确其影响因子、变动规律以及调节机理,争取按人类需要予以调节控制,不论对害虫防治或益虫利用来说,无疑都是重要的。Whiting在答复Jackson时曾说过:“性别决定是性比的基础,就小蜂总科来说,这是一个尚未阐明的问题”(Doutt.1964)。遗憾的是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并无明显改变。对于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L.),George(1927)曾发现在夏季雌性比高,而秋季世代则低;Bouletreau(1976)曾试验光周期对其性比的影响。此外,一般多为零星记载。本文调查了杭州地区自然界蝶蛹金小峰的性比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了温度、光周期、寄主蛹性别以及寄生蛹中子蜂密度等对其性比的影响。现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半咸水介形虫tanella opima Chen的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芦潮港潮间带1982—1983年季节性沉积物样品中半咸水介形虫Tanella opima的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该种为多年生类型,其种群年龄和性比结构均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活动受水温控制;4—10月产卵,水温不低于16℃;5—10月孵化,水温在20℃以上,种群在温暖季节(5—10月)由7个未成熟龄期的幼虫和成虫所组成,性比以雌性占优势;在寒冷季节(11—4月)则缺失前3个龄期的幼虫,性比以雄性为主。种群中最初2个龄期幼虫在母体壳内成长,这很可能是造成死种群和化石群中极少发现它们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1980—1982年对宽甸县主要肺吸虫病疫河—北股河蝲蛄含囊蚴情况调查时,发现该河两岸的三条支流,没有第一中间宿主川蜷螺,但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体内含有肺吸虫囊蚴。其感染率上游较下游低。如爱林河,在距汇合口0.8公里处,感染率为86.9%(20/23),3.3公里处为63.3%(19/30),6.0公里处为3.7%(1/27)。对此疑为东北蝲蛄具有逆水移行习性所致。于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将于1982年9月5—11日在波兰华沙举行,由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和波兰科学院主持。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生态学是环境管理和人类福利的基础”。会议将包括6次主要的全会以及同时举行有关分组会,也包括国际生态学学会工作组主持的特别讨论会,各全会及分组会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简讯几则     
△河北省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会于1982年11月16日—18日在石家庄召开成立大会。△云南省生物教学研究会于1982年12月19日—25日召开成立大会,并同时举行了第一届年会。(白竺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统计参数为基础,根据非密度制约Leslie模型及具有密度制约反馈的标准Leslie修正模型,分别预测了该种群在1982-2001年间的发展趋势。在菲密度制约条件下,该种群呈指数增长。在密度制约存在肘,种群增长趋于平衡状态,且存滔率密度制约较繁殖率密度制约对种群的作用更大。存活率密度制约与非密度制约的年龄结构均为Leslie分布,繁殖率密度制约作用的种群稳定年龄分布更平均,其平衡状态的种群大小则由模型的参数决定。  相似文献   

12.
母亲年龄对中国双生子出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全国人口普查时登报的 1 989年 1月 1日至 1 2月 31日期间中国育龄妇女 ( 1 5— 49岁 )的生产记录 ,用 Weinberg差别法进行双生子卵性分类 ,分析了中国总体、DZ和 MZ双生子出生率与母亲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双生子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 ,中国总体、 DZ和 MZ双生子的出生率分别为 0 .787± 0 .0 0 2 % ,0 .573± 0 .0 0 2 %和 0 .2 1 4± 0 .0 0 1 % ,DZ双生子出生率在 33岁前随母亲年龄增高单调上升 ,随后下降 ,但在 46岁后又随龄上升 ,MZ双生子出生率在 34岁前相对恒定 ,随后随龄上升。中国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显著性低于同期群体出生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低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 ,1 5— 1 9岁和 45— 49岁年龄组出生的双生子性别比较低可能是较低的 MZ双生子出生性别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区枣子坪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枣子坪旧石器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2000和2002年经历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0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中型为主,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同时蕴含了向长宽等比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井水湾遗址同时,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 对吉林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周边进行考古调查时, 在石人沟林场东北的红旗河第2级阶地发现了该地点, 并进行了试掘, 面积为69m2。共获116件石制品, 其中出土86件, 采集3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断块及废片。根据地层堆积、石制品特征组合及与周边旧石器遗址对比分析, 推测该遗址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地层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尽地记述了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附近的地质、地貌、地层情况以及产出古猿及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的剖面。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的攻击行为及等级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补食条件下川金丝猴的攻击行为在维持社会等级中的作用,2007 年1 ~ 6 月,采用行为取样法
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投食群的攻击行为及等级序列进行研究。我们共记录到8 种攻击行为,按
频次多少依次为:咕叫、抓打、追赶、瞪眼、瞪咕、驱赶、抢食、打架。攻击行为的发起者在性别间和年龄间
均存在显著差异,雄性多于雌性,年龄间按次数多少依次为:成年猴、亚成年猴、青年猴、少年猴;承受者在
性别间和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社会单元内与单元间攻击行为差异显著,前者多于后者。一雄多雌单元间的等
级高低依次为:长毛单元、白头单元、红头单元。基于单元内攻击行为较多,建议适当扩大投食场,给每只个
体分别投食,以减少因争食发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7.
2012 年7 月到2013 年4 月,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人工辅助投食的滇金丝猴群进行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对该群全部0-3 岁30 只个体(雄性12 只、雌性18 只) 的社会玩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玩耍频次存在显著差异,且玩耍频次与年龄段呈明显负相关;0-3 岁的滇金丝猴倾向于选择相同年龄段的个体作为玩耍伙伴;0-1 岁的个体更喜欢追逐(67.5%) 的玩耍行为,1-2 岁内的个体主要采取抓打(26.6% )、撕咬(25.3% )、追逐(40.5% )的玩耍行为;2 -3 岁的个体各种玩耍行为的频次有明显差异。0-3 岁的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的玩耍频次更高。研究结果表明,0-3 岁滇金丝猴的社会玩耍行为符合年龄阶段假说、性别差异假说和运动技能训练假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测定骨化石~(231)Pa/~(235)U比值的实验方法,并根据骨化石样品的铀子系法年龄与~(14)C年龄的对比,讨论了铀子系法测定哺乳动物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作者实际测定了华北地区周口店、丁村等十个重要旧石器地点的年代,尝试提出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年表。  相似文献   

19.
陈俨梅 《兽类学报》1991,11(2):131-137
达乌尔黄鼠的身体组成成分,随各发育阶段以及每年的不同季节而有相应的变化。幼鼠脂肪、灰分、磷和镁的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正相关,水分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蛋白质百分数与体重增长不相关。母鼠授乳期目大量营养成分被消耗,此耐母鼠身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皆比同时期的雄鼠少。在接近冬眠前,成年雄鼠身体的脂肪含量,热值和钙镁比值等都相应比雌鼠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