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将分离自猪肠道粘膜、食糜和粪便的乳酸菌,通过产乳酸能力、生长性能、耐酸和耐胆盐性能及抑菌能力评价,筛选适应养猪生产的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方法】共分离获得155株乳酸菌纯菌株,从中筛选出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其种属,评价候选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耐酸、耐胆盐及抑菌特性。【结果】综合变色时间(8 h)、pH值(3.9)和乳酸含量(100 mmol/L),筛选出4株(L45、L47、L63和L79)候选菌株,经鉴定依次为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该4株乳酸菌均可在体外快速生长;L47和L79能够耐受pH 2.5的酸性环境,L47能够耐受0.5%胆盐环境;各乳酸菌上清液与指示菌共培养,发现对E coli K88和沙门氏菌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L47上清液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L47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与生长性能、可耐受猪胃酸和肠道胆盐环境,对E.coli K88和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说明该乳酸菌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儿童源益生特性双歧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双歧杆菌在人和动物胃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双歧杆菌能否耐受胃酸、肠液及胆汁酸是影响活菌制剂益生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从蒙古族儿童粪便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良好益生特性的双岐杆菌。【方法】本文采用双岐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以耐受人工胃肠液、耐受牛胆盐为手段对各菌株的益生特性进行评价,并且对B. animalisV9进行了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文从12位健康蒙古族儿童粪便中分离得到11株双歧杆菌,经传统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5株B. adolescentis:A1、H3、G4、A8、V10;3株B. longum:C6、C7、D11;1株B. pseudocatenlatum:B2;1株B. bifidum:G5;1株B. animalis:V9。B. animalis V9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在pH2.0的人工胃液中厌氧培养3h后存活率为92.4%,而其它10株双歧杆菌在此条件下的存活率均小于31.25%;B. animalis V9在pH2.0的人工胃液中厌氧培养3h后接入pH8.0的人工肠液中消化8h,存活率为99.7%,并且可以耐受0.3%的牛胆盐。进一步对V9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与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c BB12的同源性为99%。【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B. animalis V9来源安全,并且具有良好耐酸、耐胆盐益生特性,有望在乳制品及保健类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曲线、pH曲线、耐受人工胃液能力、耐受猪胆盐能力、黏附能力、抑菌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3株菌生长趋势大致相同;3株菌对人工胃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菌株L0和L2对高胆盐的环境耐受性较差,菌株L1则对高胆盐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菌株L1和L2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3株菌对20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结论】菌株L1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两株菌株,有利于后期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次氯酸水具有杀菌性,当其作为饮用水可能会对畜禽肠道内有益菌造成负面影响。【目的】筛选出具有耐受微酸性次氯酸水(slightly acidic hypochlorous acid water, SAHW)能力的乳酸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方法】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自然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出8株乳酸菌菌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耐受SAHW、耐酸、耐胆盐、疏水性及自凝聚能力试验进行耐受特性和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菌株MBH3-2为副干酪乳杆菌,其经过质量浓度为20mg/L的SAHW处理2h,菌落对数值仅下降0.3lg(CFU/mL),存活率为50.10%;而且在酸性(pH 2.0、2.5和3.0)、胆盐环境下均可存活;疏水率达62.12%,属于高度疏水性;自凝聚能力在2 h达到97.29%。【结论】最终确定一株具有优良耐受SAHW及基本满足作为微生态制剂要求的菌株,MBH3-2具有作为新型微生态制剂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58株乳酸菌,根据BOXA1R-PCR结果挑选20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4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2.0酸性条件,14株菌对0.3%的胆盐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6.
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筛选益生乳杆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杆菌作为保健型酸奶的候选菌株。【方法】从健康人肠道和奶豆腐中分离筛选出耐受人工胃液的乳杆菌,对其进行体外益生特性(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抑菌活性及胆固醇降解能力)研究。【结果】从在乳杆菌分离培养基上有溶钙圈的41株菌株中筛选出5株耐酸、耐人工胃液较强的菌株,经16S rR NA基因测序鉴定,其中3株为乳杆菌,分别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p MT-3、植物乳杆菌Lp MT-5和唾液乳杆菌LsA F-7。在人工胃液中3株菌的耐受力均强于商品化的对照菌株LGG(鼠李糖乳杆菌GG);转入肠液4 h后直至26 h,Lp MT-5存活率基本稳定在45%左右,仅次于LGG。胆盐浓度为0.10%时,3株乳杆菌的耐胆盐能力均强于LGG;胆盐浓度为0.20%时,Lp MT-3和LsA F-7仍能存活。3株乳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对粪肠球菌的抑制最明显,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差。3株乳杆菌对胆固醇的清除效力依次为Lp MT-3LpM T-5Ls AF-7;清除率依次为Ls AF-7Lp MT-3LpM T-5。【结论】筛选出3株适应人体胃肠液环境、耐胆盐、抑菌及降胆固醇活力强的乳杆菌,可作为进一步开发新的益生菌产品和保健型酸奶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的14种菌株的生长特点及产酸能力,筛选出具有较强耐胆盐能力,并能在人工胃肠液中存活的菌株。方法对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进行生长曲线、pH、耐胆盐能力和耐人工胃肠液检测。结果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良好的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马乳酒样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希氏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胃液能力;乳酸乳球菌、哈尔滨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肠液能力。结论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有望成为益生菌制剂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8.
一株广谱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贵州剑河采集的传统自然发酵豆酱中分离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乳酸菌,并进行肠道益生特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抑菌试验分离筛选得到菌株DJ-04,对其进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渗透压耐受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RNA鉴定。【结果】菌株DJ-04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p H值为2.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 h活菌数达到107 CFU/m L以上;在人工肠液中处理3 h活菌数达到108 CFU/m L以上,对人工胃肠液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能耐受一定浓度的牛胆盐,在质量浓度0.2 g/100 m L的牛胆盐环境中活菌数可达到107 CFU/m L;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耐受能力,在Na Cl质量浓度为10 g/100 m L的液体MRS中培养24 h后,活菌数仍在107 CFU/m L以上。经鉴定,DJ-04为植物乳杆菌。【结论】植物乳杆菌DJ-04具有良好的人工胃肠液耐受性以及耐胆盐和耐渗透压能力,具有肠道益生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类植物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及降胆固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建  刘秋  姜波 《微生物学报》2009,49(9):1176-1179
摘要:【目的】研究了类植物乳杆菌Ⅱ32的酸、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去除能力,并通过菌株生长和胆固醇去除的关系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菌株Ⅱ32生长在高胆固醇MRS培养基中,胆固醇的检测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胆固醇的去除情况。【结果】菌株Ⅱ32具有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一定的胆固醇清除能力。菌株在pH2.0培养2 h后仍能达到104 cfu/mL;加胆盐(0.3%~0.4%)对菌株生长量达到OD值0.6的时间延迟在0.5 h以内;热杀死的和休眠的细胞能去除很少的胆固醇,分别是5.64、5.90 mg/g细胞干重,而生长的细胞去除的胆固醇达到16.98 mg/g细胞干重。另外,研究表明胆固醇去除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菌株Ⅱ32去除胆固醇可能的机理是菌体对胆固醇的吸附及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为此该菌株具有添加到食品中来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的人工耐酸系统,筛选耐受低pH值、乳酸及琥珀酸的菌株。【方法】构建人工耐酸系统长期驯化菌株,利用不同p H的酸性平板进行筛选,从环境中筛选出一株对低p H值、高浓度乳酸以及琥珀酸有很好耐受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并结合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结果】经过酸性人工系统的长期驯化,筛选分离出一株耐受低pH值、高浓度乳酸以及琥珀酸的菌株WJ-2,经鉴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C。酸性平板实验显示该菌株能够耐受pH2.5的酸性环境,同时对9%的乳酸及8%的琥珀酸也有很好的耐受性。另外,耐酸菌株WJ-2在pH 2.5、9%乳酸和8%琥珀酸的培养环境中仍能保持相对中性的细胞内pH值。【结论】通过构建人工酸性系统,成功筛选出一株对低pH值、高浓度乳酸以及琥珀酸具有耐受性的菌株——酿酒酵母菌WJ-2,该方法可为筛选具有特定耐受能力菌株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高尿酸症由血液中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而导致,利用乳酸菌对人体的益生作用缓解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获得具有降解尿酸能力的乳酸菌复合菌系与纯培养菌株。【方法】以泡菜为样品来源,以尿酸为底物,采用MRS培养基筛选降解尿酸的乳酸菌复合菌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能力。【结果】得到一组乳酸菌复合菌系,当培养温度为37 °C、pH值为6.20、静置培养72 h后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率为12.08%;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当该菌系在以牛肉膏为单一氮源、初始pH值为5.00、温度为35 °C的条件下培养72 h,尿酸降解率上升至17.19%,降解率比优化前提高了42.3%;从该菌系中分离出两株具有尿酸降解能力的菌株UA-1与UA-2,它们的尿酸降解率分别为10.85%和8.6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经鉴定两株菌均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将两株单菌组合降解尿酸试验发现,UA-1与UA-2比例为2:1的尿酸降解率为20.2%,比原复合菌系的降解能力提高了67.22%。【结论】研究证明了乳酸菌复合菌系对尿酸的降解能力优于单个菌株,为后续利用乳酸菌复合菌系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酱中耐盐性较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植物乳杆菌盐胁迫应激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本项研究以筛选自东北传统农家大酱的耐盐性较好的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其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的生长曲线,并利用i TRAQ技术研究了其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植物乳杆菌FS5-5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到达对数生长期中期的时间点分别为5、10、12和12 h;以差异倍数在1.2倍以上且P0.05为筛选条件对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与0%进行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共筛选出1271个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应激反应、转运、PTS系统和核糖体代谢等。【结论】植物乳杆菌在高盐浓度下生长与能量合成蛋白质、应激蛋白质以及相容性溶质转运蛋白质的表达上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具有优良抑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物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益性乳酸菌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是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近年来,为了解决禁用抗生素而导致动物发病率不断增高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乳酸菌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益生特性并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成为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并对其所产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溴甲酚紫平板法筛选并结合抑菌能力检测,得到2株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产酸菌株,分别命名为H-3和H-4。经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后,对2株菌分别进行生长曲线和产酸量检测;通过排除酸处理、蛋白酶处理和热处理的方法分析2株菌所产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结果】H-3和H-4菌株经初步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2株菌均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均表现出明显的抑...  相似文献   

14.
【背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牦牛肠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益生菌作为对抗耐药性细菌的新型武器,应用前景广阔。【目的】获取益生特性优良的牦牛源益生菌。【方法】将20份牦牛粪便样本在含0.5%CaCO3的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牛津杯法筛选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排除酸和过氧化氢后,经耐酸耐热试验和蛋白酶敏感试验筛选产细菌素菌株,用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通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腹泻病原菌体外抑菌试验、耐模拟胃肠液、测定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分析益生特性。【结果】从20份牦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出11株产生溶钙圈的菌株,其中6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显著,经复筛得到2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SC6和SC9,经鉴定均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其中SC9对腹泻病原菌抑菌效果明显,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肠道黏附能力,对5种常用抗生素均敏感。【结论】屎肠球菌SC9有一定的抗逆性和潜在的益生能力,具备作为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郑鹏飞  张丽杰  王栋  徐岩 《微生物学报》2022,62(10):3913-3931
【目的】提出一种合成微生物组的理性构建策略,用于构建郫县豆瓣蚕豆醅初始发酵的微生物组合菌剂。【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合成微生物组理性构建策略,以相对丰度、频率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作为核心微生物属的选择指标,分析确定蚕豆醅发酵核心微生物;设计模拟原位体系的全合成培养基,并利用该培养基快速、稳定地检测核心微生物包括产香性能在内的发酵特征。基于核心微生物的产香互补性能进行双菌组合发酵实验,结合核心微生物之间的生长相互作用,设计三菌组合发酵菌剂并验证其发酵性能。【结果】本研究确定并分离了郫县豆瓣蚕豆醅发酵过程中的 9种核心微生物。检测核心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发现酵母菌类、乳酸菌类和其他类微生物之间存在产香互补关系。然后,结合微生物间的生长抑制关系设计了由乳酸片球菌、肉葡萄球菌及异变假丝酵母组成的三菌组合菌剂。与企业原位发酵样品相比,三菌组合菌剂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达到原位样品的63.1%,化合物种类结构较为相似。与原位样品相比,组合菌剂样品氨基酸态氮浓度提升了21.8%。【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合成微生物组理性构建策略,基于此策略设计了郫县豆瓣蚕豆醅发酵组合菌剂。使用该组合菌剂作为起始发酵剂发酵的郫县豆瓣蚕豆醅具有良好的风味谱和优异的氨基酸态氮水平。本研究在合成微生物组构建与发酵食品工艺改造方面具有较大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冯露分  王红玉  苏勇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494-450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长猪在24 h内结肠乳酸菌的多样性变化、丰富度变化与节律性变化。【方法】选取6头装有结肠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于清晨6:00开始,每隔3 h连续采集一天内生长猪的结肠食糜,提取DNA,用乳酸菌特异性引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属和种水平上分析结肠乳酸菌菌群丰度与节律性变化。【结果】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Chao1和Simpson指数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6: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94.15%,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97.46%;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johnsonii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3: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47.66%,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71.59%,Lactobacillus reuteri丰度次之。生长猪结肠乳酸菌中46个核心OTU具有节律性,均为Lactobacillus;而在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gasseriLactobacillus johnsoniiLactobacillus sp. KC45a和Lactobacillus reuteri显现出节律性(P<0.05)。【结论】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在种水平上显现出节律性,丰富了我们对猪肠道微生物昼夜节律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