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d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的改变,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NF-κB p65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抑制NF-κ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组织TGFβ1及其受体与 NF-κ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RI)与核转录因子(NF)κ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建立40例乳腺癌标本共120个微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TGFβ1、TGFβRI与 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TGFβRI和NF-κB在乳腺癌中均有表达,三者过表达率分别为80%、65%和80%;TGFβ1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受累呈正相关(P<0.05,P<0.01和P<0.01),NFκB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TGFβRI的表达与分级、TNM分期、腋淋巴结受累均无明显相关性;TGFβ1和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和NF-κB的过表达与乳腺癌恶性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NF-κB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TGFβ1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GF-β1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1周时,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4周时达高峰.6~8周较4周时显著下降(P均<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周较6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表达与肝纤维化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大鼠肝脏病理分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和血清标志物方面,探讨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给予10g/kg治疗。6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比较不同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示物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质蛋白酶-1(MMP-1)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炎症坏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PDGF-BB、TGF-β1含量显著下降,而MMP-1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肝心宁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验证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66例作为研究组、胆管扩张症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组织中TGF-β1及CD34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的TGF-β1及CD34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清TGF-β1浓度,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血清TGF-β1浓度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最后绘制ROC曲线检测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肝组织TGF-β1 IOD值及CD34因子表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TGF-β1及CD34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594,P<0.05;ρ=0.616,P<0.05)。研究组血清TGF-β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血清TGF-β1浓度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944,P<0.05)。血清TGF-β1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有诊断意义(AUC=0.917,P<0.001),诊断的最佳界值为436.4 ng/L(敏感度为0.879,特异度为0.867)。结论:TGF-β1及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可能通过抑制患儿TGF-β1及CD34表达进而阻止或延缓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进展;血清TGF-β1可用于诊断患儿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和α-SMA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Pollak三重染色和Gomori银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测定.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的浓度和TGF-β1、TIMP-1及α-SM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 MMP-2于肝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TIMP-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MMP-2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培养HSC-T6细胞,不同浓度川芎嗪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的HSC-T6共同孵育.用MTT(3-(4,5-Dimethyh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HSC-T6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对CTGF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EU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测定Ⅰ型胶原表达.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0、200、400、600 mg/L)川芎嗪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CTGF表达依次递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16,P<0.01).川芎嗪还可以明显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Ⅰ型胶原合成,二者抑制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1).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HSC-T6细胞增殖,下调CTGF的表达,阻断Ⅰ型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n=10),注射四氯化碳、饲以高脂饲料并饮用20%乙醇6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经6.2~24.8 g/kg育阴软肝颗粒剂干预(qd)6周后,测定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板层素(LN)含量,观测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对育阴软肝颗粒剂防治肝纤维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第7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P<0.01);与模型组比较,6.2~24.8g/kg的育阴软肝颗粒剂能明显降低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活性与HA、PCⅢ、C-Ⅳ、LN含量,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抑制纤维化肝组织TGF-β1的表达(P<0.05,0.01)。结论: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多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造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D大鼠肝纤维化后肝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三七皂苷R1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硝胺(NDMA)组和三七皂苷R1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为1、2、4周,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动物。NDMA组采用NDMA 2 m L/kg腹腔注射,三七皂苷R1组同时静脉注射三七皂苷R1,剂量为100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及ELISA技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TGF-β1、Smad3的表达及变化。结果:1、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在各组中均有表达。2、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MA组中,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且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七皂苷R1组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NDMA组表达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GF-β1/Smad3信号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随损伤的逐渐加重,表达越高。2、三七皂苷R1可降低肝组织中TGF-β1/Smad3信号的表达,减轻肝细胞的纤维化,发挥保护肝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crocet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LX-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随机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酸低剂量组,藏红花酸中剂量组,藏红花酸高剂量组,用含10%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48 h,MTT法测各组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各组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各组细胞Smad2、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后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作用明显,且上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下调Smad7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酸组均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高、中剂量组作用明显,能够明显下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上调Smad7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酸对TGF-β1刺激的LX-2细胞中Smad7mRNA具有上调作用,对Smad2、Smad3mRNA具有下调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TSII-A)对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存活、氧化应激水平和肾损伤分子1(KIM-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株接种于6孔培养板,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TSII-A高、中、低剂量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g·L-1万古霉素建立VAN损伤HK-2细胞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加入终浓度为2.5 mg·L~(-1)的氨磷汀溶液,TSII-A各剂量组分别予不同浓度的TSII-A处理48 h。进一步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裂解细胞取上清液,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PX)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KIM-1、TGF-β1的浓度;RT-PCR监测KIM-1、TGF-β1m 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悬液中的SOD酶活性和GSH-PX含量明显减低,细胞悬液中MDA含量及NO水平明显升高,上清液中KIM-1的浓度明显升高,KIM-1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TGF-β1的浓度及其m 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TSII-A高、中、低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悬液中的SOD酶活性和GSH-PX含量明显升高,细胞悬液中MDA含量及NO水平明显降低,上清液中KIM-1的浓度明显降低,KIM-1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且作用均有浓度依赖性。TGFβ1的浓度及其m 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SII-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减轻VAN所致HK-2细胞损伤,可能机与其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 tivetissue growth factor)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培养HSC—T6细胞,不同浓度川芎嗪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l)刺激的HSC—T6共同孵育.用MTT(3-(4,5-Dimethyh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HSC-T6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对CTGF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测定I型胶原表达.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0、200、400、600mg/L)川芎嗪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CTGF表达依次递减,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16,P〈0.01).川芎嗪还可以明显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I型胶原合成,二者抑制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1).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HSC—T6细胞增殖,下调CTGF的表达,阻断I型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标本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NF-κB p65、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与p65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p65、PD-1和PD-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p65、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和p65表达为影响PD-1和PD-L1表达的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65与PD-1、PD-L1呈正相关(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65、PD-1和PD-L1的表达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65、PD-1和PD-L1阴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p65、PD-1和PD-L1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NF-κB p65与PD-1、PD-L1的表达密切相关,p65、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姜黄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姜黄素低剂量组(LC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HC组),均为15只。M组、LC组和HC组大鼠的右眼均利用前房灌注法制备成RIRI模型,NC组进行正常喂养。模型制备前30 min和造模成功后每日定时给LC组和HC组腹腔分别注射30 mg/kg和120 mg/kg的姜黄素进行干预,NC组和M组则在同一时间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72h后显微镜下观察四组大鼠视网膜的组织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四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7、IL-23、IL-1β和TNF-α的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四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正常,M组、LC组和H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损伤程度排序为HC组LC组M组。M组IL-17、IL-2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HC组、LC组和NC组,LC组IL-17、IL-2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HC组和NC组,而HC组高于NC组(P0.05)。M组NF-κB表达的OD值高于HC组、LC组和NC组,LC组NF-κB表达的OD值高于HC组和NC组,而HC组高于NC组(P0.05)。结论:RIRI与炎症反应的增强及NF-κB的激活有关,姜黄素可有效降低RIRI的炎性因子水平,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减轻RIRI的病理损伤和保护视网膜,且其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姜黄素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F-1、TGF-β_1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GF-1、TGF-β_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GF-1、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贫血、脱发、神经感觉障碍、神经运动障碍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GF-β_1及IGF-1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F分为COPD合并PF组(n=35)和COPD组(n=45),分析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及高分辨CT(HRCT)结果,检测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对COPD合并PF的预测效能。结果:COPD合并PF患者的临床症状位于两种单病之间,肺功检查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DIco弥散量多表现为中重度减低,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较明显,胸部X线片和胸部CT具有两病的特点。COPD合并PF组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OPD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联合诊断COPD合并PF的敏感度为96.00%,AUC为0.894,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OPD合并PF患者具有COPD和PF临床表现融合的特点,使得原来单一的疾病表现不典型而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且其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呈高表达,对COPD合并PF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肝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HepG2肝癌细胞株皮下注射于裸鼠左腋下成瘤,将荷瘤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Sal B 1组与Sal B 2组。Sal B 1组与Sal B 2组于造模成功当天开始分别给予10 mL/kg/d和15 mL/kg/d丹酚酸B进行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 2次,连续 4周。结果:治疗第2周与第4周后,Sal B 1组、Sal B 2组的移植瘤重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高于模型组(P<0.05),Sal B 1组与Sal B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肝脏系数与肝脏表面癌结节数目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结论:Sal B在肝癌荷瘤小鼠中能发挥抑瘤作用,可抑制血清ALT与AST的释放,其可能是通过TGF-β1/Smad3信号发挥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槲皮素调节AMPK/SIRT1/NF-κB通路对乙型肝炎(HB)大鼠肝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5只Wistar大鼠分为Ctrl组、HB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L组,50 mg/kg)、槲皮素高剂量组(槲皮素H组,200 mg/kg)及槲皮素H+AMPK抑制剂组(200 mg/kg槲皮素+10 mg/kg Compound C),每组各13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AAV8-1.3HBV)法建立HB大鼠模型(Ctrl组除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HB表面抗原(HBsAg)、HB e抗原(HBeAg)、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肝组织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HBV-DN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曼森氏(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肝组织中AMPK/SIRT1/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比较,HB组血清中HBsAg、HBeAg、HBV-DNA、ALT、AST、TBIL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可见肝静脉扩张、充血,肝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坏死,同时发生明显纤维化;肝组织中AMPK磷酸化、SIRT1蛋白水平均降低,IL-1β、TNF-α水平及核NF-κB蛋白水平均升高;经槲皮素L、槲皮素H干预后上述情况均得到改善,且槲皮素H干预改善更明显(P<0.05);而增加AMPK抑制剂干预后,槲皮素H干预的改善作用被削弱(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减轻HB大鼠肝组织损伤,保护其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SIRT1/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