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中表达的研究,探讨蛋白激酶CK2-β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两种细胞进行蛋白检测分析。蛋白激酶CK2-β在两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表达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表达,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蛋白激酶CK2-β都有较高表达。蛋白激酶CK2-β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R钙粘蛋白(R-cadherin,R-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之后,选取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SACC-LM,通过siRNA干扰技术有效下调R-cad表达,通过迁移小室迁移实验和侵袭小室侵袭实验以及裸鼠肺转移瘤模型实验,检测R-cad表达下调后,SACC-LM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相对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R-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迁移小室和侵袭小室实验证明,Rcad表达下调后,SACC-LM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强;裸鼠肺转移瘤模型实验证明,R-cad表达下调的SACC-LM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更多的肺转移灶。结论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R-cad可能有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蛋白激酶CK2 β (proteinkinaseCK2 β)及 p5 3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中表达分布特征的研究 ,探讨其在该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5例SACC及 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蛋白激酶CK2 β及 p5 3的表达变化。结果 SACC标本中蛋白激酶CK2 β阳性 37例 ,阴性 8例 ;正常腺体组织中蛋白激酶CK2 β阳性 2例 ,阴性 10例 (P <0 0 1) ;p5 3在SACC标本中阳性 6例 ,阴性 39例。二者的表达在病理学各分型及临床各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蛋白激酶CK2 β在SACC组织中呈高表达 ,与其相关的 p5 3在SACC中呈低表达。但二者与SACC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两个细胞系中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EGFR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并利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SACC-83和SACC-LM细胞中,前者胞膜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而胞浆中的表达却明显低于后者(均为P<0.01);在SACC-83细胞系中,EGFR在细胞膜中呈现高表达(P<0.01),而在SACC-LM细胞系, EGFR在胞浆中呈现高表达(P<0.01).结论 EGFR基因在胞浆中的高水平积累可能在侵袭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望为腺样囊性癌治疗带来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用蛋白激酶C(PKC) 抑制剂H7 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 系,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对人羊膜基底膜侵袭能力的影响。癌细胞接种于羊膜基底膜表面48- 72 小时后, 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对照组癌细胞侵袭现象, 侵袭的细胞伸出丝状伪足且侵入基底膜内, 伪足周围的基底膜断裂和被溶解, 而实验组癌细胞侵袭现象很难发现。细胞附于基底膜表面, 细胞表面较光滑且无明显伪足伸出, 基底膜无明显受损改变。实验结果表明, 降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PKC活性可明显降低其侵袭能力, 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腮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癌基因MDM2蛋白表达,探讨PTEN、MDM2在腮腺腺样囊性癌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将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腮腺腺样囊性癌手术存档石蜡标本30例,另取10例腮腺腺样囊性癌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PTEN、MDM2表达情况。结果:腮腺腺样囊性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0%(6/30)和70%(7/1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DM2蛋白在两种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20/30)和20%(2/10)(P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0.657),在腮腺腺样囊性癌中PTEN、MDM2的表达负相关。结论:PTEN、MDM2蛋白异常表达在腮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移性和侵袭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一系列改变密切相关.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和双向电泳结合肽质量指纹分析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抑制性消减杂交中,分别以两个细胞系为测试子,共获得差异片段34个,其中高转移株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6个,低转移细胞系中有28个,其中包括两个新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对这些基因序列,进一步以RNA 斑点杂交对这些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验证并排除假阳性结果,结果发现,32个基因在mRNA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量改变,改变趋势与消减杂交结果一致.以蛋白质等电聚焦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的总蛋白质分离,经PDQuest2D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 高转移细胞系表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78±38), 低转移细胞系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96±27).其中高转移细胞与低转移细胞相比,其蛋白质点有355个未被匹配 ,低转移细胞相比高转移细胞有222个未被匹配.对其中10个差异较明显的蛋白质点,进一步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测定肽质量指纹图谱,用Peptident软件对SWISS PROT数据库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tratifin、Symplekin和乳腺癌相关抗原NY-BR-20等蛋白质在高转移细胞中表达,在低转移中未被检测到,B7蛋白质在低转移细胞中高表达,在高转移细胞中低表达.结果表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与多种基因、蛋白质相关,这些基因或蛋白质参与血管生成、蛋白质合成、信号传递、细胞周期调控、分子伴侣以及免疫共刺激等多种生理活动.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进行表达谱分析使结果更全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hMLH1、hMSH2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及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hMLH1、hMSH2及p53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2)hMLH1、hMSH2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hMLH1、hMSH2基因均与p5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检测hMLH1、hMSH2、p53将有助于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和相关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腺样囊性癌病例,根据组织病理学观察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Ets-1、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5%(61/80),62.5%(50/80);(2)Ets-1和c-Jun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ts-1和c-Jun表达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ts-1和c-Jun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K2α(Protein kinase CK2α,PK-CK2α)在人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和Hacat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蛋白激酶CK2αmRNA在Hep-2细胞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蛋白激酶CK2α蛋白在Hep-2细胞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蛋白激酶CK2αmRNA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激酶CK2α蛋白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蛋白激酶CK2α过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腭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NACC)经顺铂(DDP)短期诱导后耐药性产生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恒定浓度DDP反复间歇诱导法诱导NACC细胞,获得耐药细胞NACC/DDP3,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存活蛋白(Survivin)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mRNA表达;裸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NACC及NACC/DDP3细胞,成瘤后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DP 2 mg·kg~(-1)组,比较2 mg·kg~(-1) DDP对两组荷瘤裸鼠的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果:诱导后的NACC/DDP3对DDP耐药性增强,耐药指数为1.44;在NACC/DDP3细胞中,Survivin及ERCC1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亲本细胞的2.02(P0.01)和1.59(P0.05)倍;2 mg·kg~(-1) DDP对NACC组抑瘤率为(31.64±1.15)%,对NACC/DDP3组抑瘤率为(16.66±0.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两组瘤体标本均符合腺样囊性癌实体型组织学表现。结论:NACC细胞经DDP短期诱导即产生一定耐药性,NACC/DDP3细胞中Survivin及ERCC1的mRNA表达上调,提示Survivin及ERCC1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细胞对DDP的耐药。相同剂量DDP对NACC/DDP3所建立的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显著低于NACC组,提示NACC/DDP3接种到裸鼠体内仍具有耐药性,这将为体内研究耐药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3.
Barbacid等从人膀胱癌细胞株成功地克隆分离出C-ha-ras癌基因的开创性工作使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技术开始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细胞癌基因激活和异常表达的研究加深了对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有关人癌基因异常表达的报道日渐增多,人们企望从中发现人癌基因异常表达的规律,以指导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 cyslic carcinoma,SACC)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虽生长缓慢,但有较强的浸润性和转移力。为了揭示其特殊生物  相似文献   

14.
黄色黄素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内蛋白激酶CK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激酶CK2在寻找抗肿瘤及抗病毒药物方面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分子靶点,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γ-32P]AT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黄色黄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细胞内CK2活性的影响;采用多重RT-PCR检测CK2α、α'和β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L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CK2的酶动力学机制.发现黄色黄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全酶(IC50=0.86μmol/L)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作用效果均强于阳性对照TBB.另外,黄色黄素作用2h可使CK2α和α'亚基的mRNA表达下降,对β亚基则无明显的影响.酶动力学分析表明,黄色黄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研究说明,黄色黄素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内蛋白激酶CK2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PTN蛋白在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及相对应的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2种不同标本中的表达及对比其表达的差异,探讨其诊断意义.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50例恶性胸水及相对应的术前血清,并对肺腺癌细胞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同时分别以10例正常献血者血清、20例胸水良性增生细胞作为对照.肺腺癌患者血清和恶性胸水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PTN蛋白的表达,恶性胸水中PTN蛋白的表达59.0% (49/83)高于肺腺癌患者血清中PTN蛋白的表达32.5% (2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中的PTN蛋白表达和波形蛋白Vimentin呈正相关关系(P <0.01,r =0.728),而与钙粘连蛋白E-ca呈负相关.PTN蛋白在肺腺癌患者血清和恶性胸水细胞标本中高表达,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高于血清中PTN蛋白的表达,肺腺癌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相一致,肺腺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已发生了向间质细胞转化EMT的过程,同时增强了肺腺癌细胞的高侵袭性,而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PTN蛋白的高表达更促进了肺腺癌细胞的转移.提示对未发生胸水转移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血清中PTN蛋白的检测,对已发生胸水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同样要检测PTN蛋白,以期提高肺腺癌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生长与cyclin B1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方法 MTT法测定genistein对SACC-83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yclin B1和Cdk1蛋白,并利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enistein对SACC-8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当其作用到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该作用与剂量及时间呈依赖关系;Genistein作用的细胞与对照细胞比较,G0/G1期细胞数减少, G2/M期细胞数增多,cyclin B1和Cdk1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Genistein对SACC-8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调节cyclin B1和Cdk1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组织MVD和β-连环素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甲状腺癌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以CD105标记测定MVD.结果:①MVD值在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癌中依次增高(P<0.05);伴发转移及高临床分期(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及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P<0.05).②未分化癌及髓样癌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癌中的表达(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间以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结论:MVD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之一,β-catenin可能在甲状腺癌组织微血管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大部分区域为温和的梭形细胞,仅于靠近导管区域细胞密集,并伴轻-中度异型,可见假血管瘤样、黏液样间质,并见胶原化,肿瘤周边可见乳腺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标记,梭形细胞既表达上皮标记CK(AE1/AE3)、CKH(34βE12)和CK7,,也表达肌上皮的相关标记CK5/6、p63、CD10,而ER、PR、HER-2、SMA、desmin、CD34、CD117和S-100均阴性。随访13个月,尚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是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亚型,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标记表达情况,注意与乳腺相关的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蛋白激酶CK2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的激酶,通常以异源四聚体形式存在,由两个催化亚基(CK2α和CK2α′)和两个调节亚基CK2β组成。CK2激酶α亚基含有和其它蛋白激酶的催化功能域同源的激酶功能域。CK2激酶β亚基在调节a亚基的基本活性方面起着很复杂的作用。通过CK2β的结合活性,CK2α改变它的活性和作用底物。本研究成功的表达和纯化了CK2β蛋白,并且构建了CK2β的S iRNA载体,为其进一步功能研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