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松落叶病测报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对落叶松落叶病测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落叶病测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可预测该病测报因子当年值;继而对全省和各地区平均病情指数,轻、中、重发病面积,应防面积发出长、中期预报;并可制定防治指标,编制防治计划,预测防治效益,资料查询等。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是我县后季稻的主要害虫,单凭现行的短期测报办法,已不能更好地适应防治的需要。为此,我们根据历年测报实践和1976—1977年对褐飞虱的中期预测办法摸索试验,总结出后季稻褐飞虱的发生期中期预测办法,现择要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害虫测报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78,(2):113-121
害虫预测预报是防治害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解放后,我国农业害虫测报工作从无到有地有了很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5年前是测报工作的初建时期,测报对象限于稻螟(Tryporyza incertellus)、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棉蚜(Aphisgossypi)等少数病虫害,测报工作由几个科研单位及农业院校兼顾,测报项目主要是以生  相似文献   

4.
褐稻虱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为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褐稻虱,为褐稻虱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褐稻虱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在测报上的运用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初步意见。 本测定是根据1975、1976年我所室内自然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浙江中部,我站1956年建立,21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同病虫害作斗争中,我站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第二,进行科学试验;第三,建立病虫情报网。由于测报比较准确,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大大减轻了病虫为害,确保了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及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解剖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迁飞研究和预测预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卵巢解剖是一项精细化的技术,在实际的病虫测报工作中,解剖技巧和分级标准难以被基层植保工作者掌握.为了使卵巢解剖技术在病虫测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病虫测报工作中卵巢分级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地震可以预测吗?周俊目前,人类对于地震的防治仍是被动式的。一、防治的关键在于测报由于地震发生时所具有的突发性、自发性、并发性、群发性等特点,以致震害防治显得困难重重,从而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是最危险最可怕和最难以防治的自然灾害或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仅我国每...  相似文献   

8.
柏木丽松叶蜂(Augomonoctenus smithi Xiao et Wu)是一种钻蛀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幼嫩球果的害虫,在四川省分布广,危害严重(曾垂惠等,1983)。经两年的观察研究,其生活史是1—2年发生一代。一年一代型与二年一代型各约50%。由于成虫、幼虫个体均小,发生期长,个体发育速度差异极大,幼虫又具钻蛀隐蔽危害习性,要掌握林内虫情非常困难,而把握防治适期又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因此,在研究防治技术的同时,对防治适期测报方法作了初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等省、自治区都有发生,近十多年来蔓延迅速,对晚稻为害日益严重,对我省正在发展中的中造田也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对该虫的测报和防治都有一定困难,1975年我们试图利用性外激素预测虫情或大量诱杀雄虫,以便为稻瘿蚊的综合防冶提供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本省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发生少,为害经;二代明显上升,为害加重;三代虫量显著激增,严重为害中、上部青铃。如不及时防治,青铃被害率可在90%以上,棉产量损失为20%左右。因此查清红铃虫第三代虫源,搞好测报,及时指导田间药剂防治很有必要。现将1977—1982年在肖山棉区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和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棉田定300—500株棉花,调  相似文献   

11.
张爱兵  陈建  王正军  李典谟  田洁 《生态学报》2001,21(12):2159-2165
以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测报为例,在潜山县全县设置102个诱捕点,诱集越冬代成虫,并同时记录环境因子数据,例如树高、树龄、坡向、植被等。以这些环境因子为测报因子,以性外激素诱集到的雄蛾数代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构建了森林重要害虫-马尾松毛虫的分类测报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和概率测报模型。BP网络模型的拟合率为100%,预留样检验报准率为100%。LOGIT模型的一致对率为74%。两类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预测结果基本吻合。BP网络的测报能力优于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12.
规范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森林病虫害预防预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设立各级测报点,明确测报管理制度的目的以及各级测报点的职责,严格人员任命,规范制度执行,适当奖惩,建立完善测报档案,为测报制度科学进行提供助力,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我国棉铃虫预测预报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西峰  邵振润 《昆虫知识》1996,33(6):357-360,370
在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er)综合治理中,预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棉铃虫预测预报事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拨出专款支持其发展。可为全国和各生态区的棉铃虫治理,提供重要的虫情和信息资料。1我国棉铃虫预测预报体系农业部设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负责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和测报管理工作。1980~1992年,农业部在全国重点棉区设立了37个棉铃虫区域性测报站。1992年后,扩大至70多个。连同各省、地、县设立的一般性棉铃虫测报站,以及在县级以下设立的乡、镇、村的棉铃虫测报点、查虫员,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稻区各地病虫测报站30多年来,辛勤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亟待加以总结,探求消长规律,以利今后测报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运用稻螟历史资料试行数理统计预报,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偿试,能否测报准确,有待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5.
孙宪阳  李炳坤 《昆虫知识》1993,30(3):149-150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番茄主要蛀果害虫,在北京1年发生4代。二代为害最重,一般年份平均蛀果损失5%左右,重发生年达10%以上,严重地块40~70%。1984年我们对棉铃虫二代卵峰期开展了测报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螟虫,在南部稻区一向为主要害虫。因此防治和保证粮食增产就成为贯彻农业发展纲要,实现粮食计划产量的极其主要因子之一。近年来为配合全面防治、重点消灭的方针,同时为了避免突击、被动、不及时,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已日益受到各方面重视。为了继续巩固和提高今后的测报水平,重点地研究和总结主要对象的发生规律,生态因子和发生特点,就成为植保工作者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是叙述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站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级标准森防站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推进了林业生物灾害预防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使测报工作已完全走向正轨,测报人员业务水平逐步提高,测报准确率也大大提高,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使测报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稻象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在80年代前,我地不成大害,不需用药防治。但80年代后,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免耕麦的扩种,改变了稻象甲的生态环境,数量不断上升,危害日益加重。尤以直播稻和小苗机插秧田受害为甚,严重田耕翻重栽。为此,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稻象甲的测报技术作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化州市近十年稻飞虱重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飞虱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类重要迁飞性害虫。为了改善和提高稻飞虱的监控技术水平,对广东省化州市历年稻飞虱测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所得结果表明,近10年稻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新特点:发生期显著提早;次害代发生重,重发世代增多;暴发频率加快,对水稻为害进一步加剧。剖析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有利、种植方式改变、抗药性增强和防治不当等。总结提出了调整防治策略,加强虫情测报和农业防治,选用正确药剂,改进施药方法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65年我们公社农业实验站组织了虫情预测预报网活动,我们生产队让我当虫情测报员。当时我想当测报员可不是简单的事,怕干不好,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可是又想到我是贫下中农的子弟,在解放前全家什么也没有,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父亲是共产党员,常告诉我不要忘记了过去的苦和今日的甜,我想到这些就接受了虫情测报员的工作。 刚当测报员,我什么也不懂,通过公社测报网开会学习,才懂得了看虫预报打药的方法。我以为能看虫打药就一定会治住虫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红蜘蛛、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