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桂庆 《生物学通报》2000,35(12):15-17
1 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 )理解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2 教学重点 体内的气体交换。3 教学难点 气体交换的原理。4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实验与讲授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5 教学用具  CAI课件 (课前自制 )、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的有关用具、计算机、香水和盆栽茉莉花。6 课时安排  1课时。7 教学过程引言和复习提问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知道人不仅需要饮食 ,而且还需要进行呼吸 ;而人体进行呼吸 ,…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贯彻教学原则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作者仅就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贯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器官的构造跟机能相适应的观点,来谈谈怎样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一点体会。 1,贯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因而教学大纲上指出:“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建立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的。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遵照大纲的指示,本科的教学,应注意贯彻这一观点,才能完成教育教养的任务。根据作者的体会,贯彻这一观  相似文献   

3.
唐田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1-3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 ,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植物生命过程的理解水平。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也较高 ,属于掌握层次 (能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所以 ,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该内容学习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就是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光合…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共和国教育科学院教学法研究所博物学部,曾研究了人体解剖生理学方面的教学问题,并指出所有的学生,对於人体与外界环境完全统一的概念极为模糊。这些学生中间有极大多数都认为人体的完整性,只不过是一种人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无关的反应之协调罢了。很多学生对於人体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质以及大脑两半球皮层在人体统一中的主导意义两问题理解不够。究其原因,就因为很多教师在使学生们形成人体统一概念的教授工作上,有重大的缺点。要使他们正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植物呼吸作用的测定—般是通过植物与其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量(CO_2的释放量或O_2的消耗量)来衡量的,在这方面有许多学者根据不同对象创造了若干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要求和不同的材料,来选择适合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使用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功能亦不同。据目前来看,多数单位和学校,在进行植物呼吸作用试验时,常用较简  相似文献   

6.
我院生物系四年级同学在去年11月到附中和市七中去进行教育实习,试教的课程是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器官”一章,当同学们教到“呼吸的卫生”的,都普遍反映这一节教材的内容很简单,但讲起来觉得有些枯燥无味,恐怕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当我们听了一个同学的公开预讲以后,发现他们对教材的体会不够深入,不能引用学生已往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所以讲起来不够生动,就成为一堂只讲些“洒水扫地”的卫生常识课! 那么,怎样讲授这一节课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本课是呼吸器官一章最后的一节,上面讲过呼吸器官的一般构造及其机能,学生已经了解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在这一基础上,教材首先提出空气跟人类健康的关系,说明传染病能由空气传播,只有明确这个问题以后,才能谈到如何去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最后,教材重点谈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流行比较广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有一个“测试盲点”的实验.以往我们采用“马利奥特瓦”方法(测试板)进行盲点测试.虽作了实验,但教师在讲解“视网膜上盲点的位置是靠近鼻侧还是靠近相反的另一侧”这个问题时,一般只采用画图来抽象地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头脑中难以形成正确的立体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制了盲点测试演示模型,以加强盲点测试实验的直观性,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生理卫生》教材的“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章节中,编入了体育锻炼对这些系统影响的内容,将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理解这部分教材,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意见。 (一)体育锻炼对各系统的影响,是通过新陈代谢的加强实现的,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核心问题体育锻炼之所以能改善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机能,基本原因是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新陈  相似文献   

9.
若干年来植物生理教学中一直使用挂图来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比如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代谢过程中,都有电子传递,同时偶联ATP的生成。讲解这两个过程时,学生理解并不难。一旦将两个过程进行比较总结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呼吸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厌氧呼吸又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在“呼吸作用”的教学活动中增加厌氧呼吸的演示实验是很必要的. 1.原理: 葡萄糖在酵母菌多种酶的作用下,经发酵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闻到酒香味,检查出二氧化碳的生成,即可了解酵母菌厌氧呼吸的过程.而现行教科书中,以饱和石灰水变混浊检查CO_2的生成.由于生物  相似文献   

11.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教材为依据 ,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设计问题和组织教学。笔者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成功运用了此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教材内容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能量流动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涉及到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上…  相似文献   

12.
“转录”、“翻译”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虽然配有彩色插图,但是学生对“转录”、“翻译”的过程缺乏一个动态的理解。普通挂图是常规的教学媒体之一,但是难以表达活动的事物。活动图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利用课外活动指导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不良结构”问题,是相对于“结构完整”的结构良好问题而言的。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可以通过恰当构造、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不良结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窗,催生出学习过程的整体“完整”,最终达成教学整体的有效、丰实。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观察,阐述了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不良结构问题,促进学生体验与探究。催生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两种生理生化过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于统一有机体中。为了简单明确地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图解形式表达出来,应用于教学之中,过去钟被波【门、葛培根【\潘瑞炽和董愚得[’]都曾做过尝试,有一定教学参考价值。但是,我认为这些图解过于繁杂或仅局限于能量关系。我们在编写新教材中也设计了一个图解(图1),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学生和读者易于领会。这一图解具体说明了以下问题:(1)…  相似文献   

15.
“组织”一节内容是初中《生理卫生》“人体概述”这章的重点,这节内容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以后其他章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基础知识,我在教学中初步尝试了自学——实验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指导学生自学这节内容,我并没有过多地给学生定框框,而是尽量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旨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组织”一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细胞分化,组织的形成和组织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自学时,问题不大。因为在学习《动物学》“两栖纲”时,学生采集了“蟾蜍发育过程”标本,对于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要求学生在看书自学时,对照标本中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幼蟾蜍的形成,理解随着胚胎发育过程的不断进行,分别形成各种组织。后一部分是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6.
呼吸作用是一个释能的过程,植物体如何储存能量和利用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其余部分通过ADP磷酸化形成ATP,而暂时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三磷酸腺苷中的高能磷酸键是最重要的能量携带者,呼吸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要靠ATP.  相似文献   

17.
周瑾 《生物学通报》2022,(12):10-13
“观察鸡卵的结构”通过生动的体验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认知理解,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通过情境分析,拓展思维的深度,提升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步落实科学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复习课中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回顾并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加深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解决生物学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DNA的分子结构、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复习课为例,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9,44(12):28-2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7(上)第2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起始课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脑内至少有40种以上的化学物信号,其生物学特性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人们开始理解到脑内的化学信号不仅涉及到快速的“开”与“关”“(On”and“off”),而且是一个非常精确而又弥散的过程。信息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在脑内进行长程传递。人们常把脑看成是与计算机属于同系物;是由几十亿个联系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构成的电子机器。然而在本世纪初叶,生物学家已知道电脉冲不能直接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