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法,报道产于南宁的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的核型。其2n=12v+22m,NF=46;第2对大染色体长臂有随体。这与报道的西双版纳的变色树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庞启平  叶英  莫肖敏 《四川动物》2002,21(4):242-244
对原晰虎进行了核型和核仁组织者(NORs)研究,表明原尾蜥虎的2n=46,全部由23对各级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大至小排列,其长度依次递减,没有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对。原尾蜥虎有一对Ag-NORs位于No.2的端丝粒染色体的近端区。  相似文献   

3.
九种沙蜥的核型——兼论中国沙蜥属核型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沙蜥属9种21个不同居群的核型及银分带核型。荒漠沙蜥、草原沙蜥和斑点沙蜥2n=46=22I+24m,NF=46。叶城沙蜥2n=46=2sI+20I+24m,NF=46。南疆沙蜥、泽当沙蜥、青海沙蜥和红原沙蜥2n=48=24I+24m,NF=48。青海沙蜥具有异型性染色体。大耳沙蜥2n=48=2V+8sV+12sI+26m,NF=58。9种中,NOR均位于微小染色体对上。与本属已知核型比较,确认我国沙蜥属核型均来自共同的核型祖先,可分为3个核型类群:(1)2n=46,11对大染色体类群;(2)2n=48,12对大染色体类群;(3)大耳沙蜥。前两个类群核型与生态地理分布紧密相关。讨论了我国沙蜥属物种核型演化趋势,并结合地史资料探讨了本属核型演化与第三纪以来古地史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九种沙晰的核型——兼论中国沙晰属核型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晓茂帕.  瑟杰 《动物学报》1997,43(4):399-410
报道了沙晰属9种21个不同居群的核型及银分带核型,荒漠沙晰,草原沙晰和斑点沙晰2n=46=221+24m,NF=46。叶城沙是析2n=46=2sI+20I+24m,NF=46。南疆沙晰、泽当沙晰、青海沙晰和红原沙晰2n=48=24I+24m,NF=48。青海沙晰具有异型性染色体。大耳沙晰2n=48=2V+8sV+12sI+26m,NF=58。9种中,NOR均位于微小染色体对上。与本属已知核型比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原尾蜥虎的生境,摄食,冬眠,鸣叫,断尾及繁殖等生态习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采自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荒漠麻蜥染色体核型为2n=38=36I+2m,具18对大型端部着丝粒型和1对微小染色体,属丽斑麻蜥型,与蜥蜴科和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一致。系统整理已报道的麻蜥属核型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摄食对原尾蜥虎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摄食后原尾蜥虎成体的耗氧量变化,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SDA).蜥虎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两组动物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将所有动物在30℃恒温室内禁食3天.用容积为300 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虎在30℃条件下连续3天的耗氧量,测定间隔时间为4~12 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原尾蜥虎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4 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摄食40 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原尾蜥虎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20.0 h,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1.5倍.原尾蜥虎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三种沙蜥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albolineatus,东疆沙蜥P.grumgrizimaloi及西藏沙蜥P.theobaldi的核型,西藏沙蜥2n=22I+26m,NF=48,其余二者2n=22I+24m,NF=46。与同属已知其它的核型进行了比较。沙蜥属中至少存在2b=46和2n=48两种核型类群,二者可能与“沙蜥属物种形成的两个起源中心”的假说相关。讨论了沙蜥属中的核型演化  相似文献   

9.
贵南沙蜥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为近年沙蜥属新命名的物种,形态上区别于贵德沙蜥P.putjatia与青海沙蜥P.vlangalii,而最近沙蜥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贵南沙蜥为一有效种,它在分子树拓扑结构上与贵德沙蜥一亚分支样本聚在一起。本文观察贵南沙蜥核型为2n=24I+24m,具有12对大染色体和12对小染色体,其中大染色体均为端部类型,且无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青海11个沙蜥种群染色体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贵南沙蜥与贵德沙蜥聚于同一分支,该分支构成青海沙蜥分支的姐妹支,证实贵南沙蜥与贵德沙蜥具有较近的核型演化关系。研究结果不支持贵南沙蜥为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黑龙江省产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蜥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均是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为点状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 型,从核型特征看来,二者都为蜥蜴目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