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蚜越冬寄主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冬在北京召开的棉蚜预测预报会议上,各省对棉蚜的越冬寄主种类说法不一,混淆不清。为了弄清山西省棉蚜主要越冬寄主种类,有助于早春防治的实际工作,遂进行了一些粗放的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以供大家讨论。 蚜虫人工不定量接种观察:取12盆单株盆栽棉花用人工不定量接种苦苣、夏枯草、花椒(做对照)上的蚜虫,每4盆为一组,共分3组,用细纱笼罩住。以后不  相似文献   

2.
赵建铭  汪兴鉴 《生态学报》1985,5(4):357-363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微风吹拂为寄蝇交尾的适宜条件;掌握羽化1天以上的雄蝇与当天羽化的雌蝇这一有利时机,交尾率可达80—90%;受精雌蝇以5%稀蜂蜜液和牛奶喂饲后,寿命延长,胚胎发育良好;在温度25—30℃及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子宫内的卵经9—11天全部成熟,采用人工剖腹取蛆,以蛆与寄主幼虫的密度比为3:1或4:1,使其充分接触的接蝇蛆方法,寄生率一般为80—90%,最高可达98%;根据同一寄主幼虫体内寄生1—4个蝇蛆的不同营养和发育情况,测定其蛹重,观察和比较成虫抱卵量、寿命和生殖力的强弱,证明1头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1—2厉蝇蛆较为有利。 玉米螟厉寄蝇人工大量繁殖研究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而且将为我国生防领域开辟出一条利用寄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郑州地区夜鹭越冬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 0 0~ 2 0 0 3年在郑州森林公园对夜鹭 (Nycticoraxnycticorax)的越冬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每年 9月越冬夜鹭在此集群 ,1 2月达到高峰 ,数量为 ( 1 697± 49)~ ( 1 95 0± 73 )只。越冬种群以成体为主 ,亚成体不超过种群的 7 84%。夜鹭在越冬地滞留的时间超过 5个月 ,至翌年 3月初离开越冬地迁往 7km外的市区繁殖。越冬期间 ,夜鹭白天静卧树枝上休息 ,日落后 8~ 3 2min外出觅食 ,日出前约 1h返回林中。隆冬季节部分夜鹭推迟觅食或并非每天外出觅食。在郑州森林公园安全越冬的个体仅为越冬最大种群的 3 4 46% ,导致夜鹭数量减少和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低温引起的食物短缺 ,致使部分个体扩散到其它区域或饥饿致死。本区为已报道的夜鹭越冬最北界 ,夜鹭由此产生一系列生态适应 ,白天活动减少 ,下树避风取暖 ,觅食习性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延吉地区玉米螟寄生蜂的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1974年调查,我省延吉地区玉米螟卵的寄生蜂有: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粘虫黑卵蜂 Telenomus cirphiuorus;幼虫寄生蜂有:大螟瘦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高缝姬蜂 Campoplex sp.、棱柄姬蜂 Sinophorus sp.、姬花蜂 Hyiaeus sp.、玉米螟长距茧蜂 Macrocentrus grandii、茧蜂 Bracon sp.、金小蜂Eupteromalus sp.;共9种,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占螟卵总寄生率的97.3%,大螟瘦姬蜂占幼虫总寄生率的85%以上,是当地重要寄生蜂。  相似文献   

5.
我省近几年应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做了一些工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防治效果,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根据我省1973年农林科研计划,由河北省植保土肥研究所组织衡水、廊房、张家口地区农研所、河北农大、河北师大、保定农校、昌黎农校、廊房师专、芦台、汉沽、中捷人民友谊农场、邯郸原种场、安平、临西、宁晋、丰南、正定、灵寿、雄县、蠡县、平泉县的农林局、石家庄微生物农药厂等23个单位,在全省10个地区21个县76个大队或试验场,采用统一菌剂、统一设计方案,进行联合试验。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亚洲玉米螟越冬特性及预测预报的研究,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东昌府、曲阜、商河、滨城区、即墨和栖霞地区玉米秸秆和穗轴进行剖查,统计越冬幼虫虫量和位置分布。并将幼虫带回济南放于室外待其化蛹,统计化蛹时间及存活率。【结果】山东省6个地区2007年春季玉米秸秆和穗轴中亚洲玉米螟平均越冬虫量分别为41.80头/百秆和19.91头/百穗,其中在玉米秸秆中越冬虫量占总量的67.30%。越冬幼虫在玉米秸秆上、中和下部比例分别为21.18%、38.80%和40.02%。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化蛹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为5月27日、6月5日和6月21日,预测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分别为6月8日、6月17日和7月1日。【结论】应重视对亚洲玉米螟越冬虫源的控制,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和穗轴,第一代幼虫应该在6月中下旬防治,第二代应该在7月中旬防治。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区椰心叶甲寄主和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青  梁广文  曾玲  陆永跃 《昆虫知识》2006,43(4):530-534
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寄主植物有26属36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寄主有椰子(CocosnuciferaL.)、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O.F.Cook)、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F.V.Mueller))、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Hance)、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RoxburghexBuchanan)、金山葵(Syagrusromanzoffiana(Chamisso)Glassman)、菲岛鱼尾葵(CaryotacumingiiLoddigesexMartius)、刺葵(PhoenixhanceanaNaudin)、国王椰子(RavenearivularisL.)等。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鉴定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捕食性天敌有11种,主要种类为蚂蚁Formicasp.、毛蠼螋Cheatospaniasp.、中华大螳螂ParattenoderasinensisSaussure;致病微生物有3种,主要是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源于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鳞片、卵表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附腺的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引诱作用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鳞片的正己烷提取物在0.5 mg/mL和 1 mg/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寄主卵的正己烷提取物在5块卵/mL和1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在40块卵/mL浓度时对玉米螟赤眼蜂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 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交配未产卵和产卵后前期的雌蛾附腺提取液有反应,而对处女蛾和产卵后期的附腺提取液没反应。卵表提取物和附腺提取物比鳞片提取液对赤眼蜂引诱作用强,两者对赤眼蜂的引诱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不同田间寄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了解不同种群间是否产生寄主专化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方法】采用双向测序法测定了采自中国东北3种主要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和谷子Setaria italica)上的23个地理种群400头亚洲玉米螟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COI)基因的1 034 bp序列;利用DnaSP 5. 0和Arlequin3. 5. 1. 2等软件对亚洲玉米螟不同寄主种群以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系统进化发育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400条长度为1 034 bp的亚洲玉米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包含60个单倍型。亚洲玉米螟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为0. 793±0. 01,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 916±0. 041之间。总基因交流水平较高(Nm=2. 67),总的群体Fst为0. 1579,不同地理种群的Fst范围在-0. 046~0. 627之间。总种群的Tajima’s D为-1. 73602,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未曾在近期经历种群扩张,群体大小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Fst=0. 16236,P 0. 0001),83. 76%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为16. 24%,不同寄主种群间的遗传分化(Fct=0. 01568,P 0. 05)很小,遗传变异仅占1. 57%,说明亚洲玉米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非其地理种群间或寄主种群间。各寄主种群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和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种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和寄主分布格局。【结论】亚洲玉米螟较强的迁飞能力(或随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使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虽其寄主范围较广,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以玉米、高粱和谷子为寄主的种群尚未产生寄主专化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希增 《昆虫知识》1992,29(2):105-107
<正> 骚扰阿蚊 Armigeres subalbatus(Coqui-llett)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山东省60年代已有报道。1986年以来我们在鲁南地区的临沂、苍山、郯城、平邑、沂南等县市又先  相似文献   

11.
江苏扬州地区蔬菜烟粉虱寄主调查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2002—2003年对江苏扬州地区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寄主植物、危害,及主要蔬菜上的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3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菊科等蔬菜上,其中以黄瓜、豇豆、花菜和长茄发生较为严重;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发生在6月上旬至11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随着蔬菜的种类、季节和年份的不同,田间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啮小蜂毒液对寄主亚洲玉米螟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寄生和毒液注射实验表明啮小蜂Tetrastichussp .毒液能永久麻痹亚洲玉米螟蛹Ostriniafurnacalis,较高剂量的毒液对亚洲玉米螟蛹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作用。麻痹的蛹在室温下较长时间内不腐烂和干化。低剂量毒液能延长亚洲玉米螟蛹期 1~ 3d ,导致畸形成虫。啮小蜂初产卵转移寄主实验证实毒液可以帮助啮小蜂卵在亚洲玉米螟蛹体内的发育 ,啮小蜂初产卵在转移寄主体内发育到羽化时间为 2 5d ,比它们在原寄主内的羽化时间增加 8d左右 ,初产蜂卵与 1个毒液储液囊当量的毒液同时注入转移寄主体内 ,初产卵的羽化时间明显缩短 ,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社员,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多种农业和林业害虫于卵期,取得良好效果。关于赤眼蜂在自然界中利用何种昆虫卵作为其越冬寄主卵,以及这些寄主卵的显微结构特征,迄今未见任何系统报道。经野外调查证实,杨雪毒蛾(即柳毒蛾)卵、茶白毒蛾卵、蔚茸毒蛾卵和茶茸毒蛾卵是赤眼蜂的四种越冬寄主卵、它们皆属鳞翅目的毒蛾科。 本文首次报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这四种毒蛾卵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被赤眼蜂产卵寄生,在其中越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试验表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有一明显高峰,但不同寄主的幼虫出土高峰期不同,苹果上较早,枣和酸枣上较晚,且苹果桃小的出土始期也早于枣和酸枣桃小。同种寄主幼虫的出土高峰期几乎不受上年脱果时间的影响。干旱情况下的分期降水可造成幼虫出土的多峰现象,且降水量大时出土量大。在21~22℃下,越冬幼虫出土至成虫羽化的历期短于幼虫出土始期到盛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大螟是安徽省白湖农场的主要水稻害虫,列为病虫预测的主要对象。过去由于没有摸清它的越冬场所,常以稻根、芦苇和茭白遗株为越冬检查对象,往往见越冬虫口很低,而翌年第1代的发蛾量却较多,与实际越冬虫口有出入;无法掌握次年第1代的虫情,预测预报常不够准确,防治工作也容易形成被动。为了纠正这一缺陷,去年冬季检查时,从慎密而深入的调查工作中,发现三棱草是大螟越冬的主要寄主。据检查每百丛三棱草中有大螟幼虫48—64头、荸荠白螟(学名待定)  相似文献   

16.
以米蛾卵为寄主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米蛾卵的清理和优选,优质种蜂的准备,接蜂过程的条件调控,生产用蜂的收集、清理和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河北衡水湖湿地水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2007年12月,调杳了衡水湖湿地的水鸟组成,记录到水鸟8目18科53属11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Ⅰ级4种、Ⅱ级13种.其中古北界鸟类占绝对优势,有85种(72.03%);广布种次之,23种(19.49%);东洋界最少,有10种(8.47%).居留类型中,留鸟3种(2.54%),夏候鸟36种(30.51%),冬候鸟12种(10.17%),旅鸟67种(56.78%).按生境特点分为滩涂、沿湖和水域3种,沿湖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8.
1961—1963年在安徽省五河县对小地老虎进行了越冬调查,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1.越冬虫态 三年来均以蛹及幼虫越冬。其比例是:蛹分别为47.2%,48.1%和79.0%;老熟幼虫为31.5%,32.0%和16.2%;低龄幼虫为19.9%,21.3%和4.8%。人工饲育低龄幼虫的安全越冬率是18.5%。 同时发现成虫也有越冬的可能。1961年2月21日在新集公社大庄生产队的草垛内捕得未活动成虫2头;1962年2月24日在红旗公社高粱秸垛内捕获1头活动成虫,1963年3月4日从作者宿舍内芦席搭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卵期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玉米螟卵期的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赤眼蜂占93.51%,其它寄生蜂仅占6.49%.玉米螟赤眼蜂是卵期的优势蜂种。年度之间玉米螟卵的被寄生草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第2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第1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1),6月份温雨系数(X2),第2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2),7月上旬雨量(X4)和7月中旬雨量(X3)有极显相关(X1、X4为主要影响因于)。第3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7月上旬雨量(X2)、7月下旬雨日(X2)、8月上旬气温(X3),8月上旬雨量(X4)和8月下旬雨量(X5)有极显相关。由此可见,第1代卵发生量大,上代次卵发生期多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前少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多雨,有利于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被寄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黑颈鹤的越冬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迁徙鸟类,其繁殖地和越冬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又由于其数量不多,分布局限,在鹤类中是珍稀的种类,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