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快中子及其与氯化锂复合处理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工作中,选得高产量快中子诱变株S.rimosus 1626。为了进一步提高快中子诱变株的抗菌素产量,比较了5-氟尿嘧啶与氯化锂对高产量快中子诱变株S.rimosus 1626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静电加速器的厚铍靶(d、n)反应产生的快中子辐照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的诱变效果。1974年秋以来作过7批诱变处理,总结了快中子对灰色链霉菌的杀菌率、菌落形态、色素、生理特性、营养缺陷型和产量的诱变率。筛选到两株高产菌株,并已用于生产,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快中子诱变抗菌素生产菌,已有文献报道。但有关快中子与氯化锂复合处理土霉素生产菌(Streptomyces rimosus)以提高土霉素产量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74年底在上海科技大学402组协作下,开展了这一工作,初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初步实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快中子、快中子和磁场复合、γ射线、γ射线和磁场复合诱变,以酶活为筛子进行诱变育种。结果,出发菌酶活较低的一株得到了一株酶活为396.22U/mL的诱变株,此酶活比出发菌株高92倍,并发现此菌对紫外线和快中子比较敏感;而出发菌酶活较高的一株得到了酶活为424.60U/mL发酵液的诱变株,此酶活为出发菌株3.0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快中子、γ射线及磁场复合处理在产脂肪酸菌种诱变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产脂肪酸菌株的诱变中快中子诱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用快中子法选育细菌脂肪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快中子,快中子和磁场复合,γ射线,γ射线和磁场复合诱变,以酶活为筛子进行诱变育种,结果,出发菌酶活较低的一株得到了一株酶活为396.22U/mL的诱变株,此酶活比出发菌株高92倍,并发现比菌对紫外线和快中子比较敏感,而出发菌酶活较高的一株得到了酶活为424.60U/mL发酵液的诱变株,此酶活为出发菌株3.0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快中子,γ射线及磁场复合处理在产脂肪酶菌种诱变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产脂肪酶菌株的诱变中快中子诱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脱落酸高产菌的激光诱变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脱落酸产生菌分别进行了紫外诱变和紫外 -激光复合诱变筛选 ,结果表明紫外 -激光复合诱变正变率较高 ,正变幅度较大。从紫外 -激光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 ,将其传代 5代 ,各子代发酵脱落酸的平均产量均在 2 .1mg·g-1 以上 ,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 32 %。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叶酸含量,比较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异常汉逊酵母(ftan-senula anomal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叶酸能力的高低,从而确定生产叶酸的最佳菌种.出发菌株经紫外照射诱变后,再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并对其传代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获得稳产高产叶酸产生菌突变株.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产叶酸量最高.紫外照射3 min得到的Y1.4菌株产叶酸量与原始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33.8%.激光一紫外复合诱变后筛选出4株产量较高的菌株,其中以Y2.12产量最高.Y2.12产叶酸量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了65.8%.经传代培养分析,Y2.12诱变株的产量稳定.该结果表明,激光复合诱变是获得高产叶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紫杉醇产生菌NCEU_1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和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方法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了两株高产紫杉醇的突变株———UV4 0 - 1 9和UL50 - 6 ,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的314 0 7μg L分别提高至376 38μg L和392 6 3μg L ;同时,又采用RAPD和同工酶技术对出发菌株NCEU_1与两高产株UV4 0 - 1 9和UL50 - 6 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之间以及两诱变菌株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与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及诱变株产量提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快中子、磁场、电场、紫外线、氯化锂和庆大浓缩液等诱变因子,对庆大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育种。初步结果表明快中子、紫外线、氯化锂和庆大浓缩液对该菌的复合诱变处理是较为有效的,可选育出新的菌株,其生产能力是出发菌株效价的223.2%。  相似文献   

10.
产谷氨酰胺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色短杆菌为出发菌株 ,经过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处理 ,最后得到 1株变异株CAW 1。经初筛、复筛和传代实验 ,表明其是稳定的变异株。其谷氨酰胺的产量由诱变前的 2 .86 %提高到 4.5 8% ,提高了 6 0 .1%。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灵芝新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灵芝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 ,经过粗筛和精筛后 ,从中选出多糖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的两株诱变株 430 2 0 #和 430 2 6#。经过 1 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及其摇瓶试验和连续 3次 3t罐的中试试验 ,表明所得诱变株为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产、高多糖含量的灵芝生产菌株。本研究为选育适合发酵的灵芝生产菌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B1a组分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阿维菌素产生菌S.avermitilis的生长特性,提高产生菌B1a组份的产量。方法采用紫外线(UV)、诱变剂氯化锂(LiCl),亚硝基胍(NTG)并结合甲硫氨酸(Met)诱导等手段对出发菌株S.avermitilisH0065进行诱变处理,初筛、复筛。结果筛选获得总效价达到4524.3μg/ml的高产阿维菌突变株N-3-133,其中B组分含量显著提高且高达85.3%,B1a也显著提高达到2533.6μg/ml。结论采用紫外线及亚硝基胍诱变方法,结合甲硫氨酸诱导筛选,与出发菌株相比可以获得阿维菌素总效价及B1a组分显著提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有关~(32)P诱变抗生素产生菌的报道很少。我们曾于73年底探索过该诱变因子对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诱变作用,实验结果如下。将龟裂链霉菌8-1768菌株的孢子悬液在含有NaH_2~(32)PO_4(比放射性为0.244毫居里/毫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单一与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 S干种子,后经地面种植观察,统计当代生物学效应,二代研究其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 S干种子的影响在当代性状上表现出来。从二代中选择出了一些有益的突变株系,及矮化独秆苗、矮化丛生苗等具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价值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产类胡萝卜素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与诱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了1株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Y-35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和再生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诱变育种,通过实验,初步确定Y-35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16h,蜗牛酶浓度1%,30℃处理60min。红酵母Y-35原生原体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18株诱变菌株,分别测定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产量,获得2株类胡萝卜素产量明显提高的变异菌株RY-10和RY-19。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49%和54%。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舍附近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其中的菌株进行分离与纯化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粗多糖提取量的检测,同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的诱变。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多糖的芽胞杆菌(编号P-30),结合形态学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短短芽胞杆菌(Bacillus brevis)。其16S rRNA GenBank登录号为HM185814。经过诱变选育后,获得3株(N-05、N-11、U-01)多糖产量为P-30的1.44、1.44和1.29倍的诱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香菇多糖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菇原生质体进行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诱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紫外线照射120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该突变株BM-43的多糖产量由出发菌株B15的235mg/100ml提高到278.75mg/100ml,产多糖能力提高了18.62%,经连续传代3次,产多糖能力仍保持稳定。说明原生质体诱变5技术用于大型真菌多糖高产菌株的选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与亚硝酸钠复合诱变选育L-组氨酸产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_6作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酸钠(NaNO_2)、紫外线(UV)进行诱变,通过实验证明亚硝酸钠诱变时间在180 s后致死率达到80%,紫外线在照射30 s后致死率达到80%。诱变后的突变菌株经6-巯基嘌呤结构类似物的抗性平板筛选,最终筛得3株菌,Y_1产L-组氨酸量达到331 mg/L,比出发菌株S_6高了5.08%,Z_2产L-组氨酸量达到325 mg/L,比出发菌株S_6高了1.9%,F_6产L-组氨酸量达到330 mg/L,比出发菌株S_6高了7.14%。结果显示,经紫外线与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后的菌株F_6产L-组氨酸的产量最高,比亚硝酸钠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2.06%,比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5.24%。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经过改良的初筛培养基,以p-NPG为底物作为筛子,从葡萄园土壤及葡萄表皮中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茵株,经18S rDNA鉴定为黑曲霉.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对该茵株进行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诱变菌株H68,与原茵株相比,酶活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20.
透明质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浩  王强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2):0205-0210
以马链球菌为出发菌株, 通过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辐照诱变, 得到一株无溶血性菌株NC1150,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得到产量较高的菌株NC168, 使透明质酸产量与出发菌株NC1150相比提高了101%, 相对分子量为0.55×106 D, 突变株经过多次传代, 透明质酸产量和相对分子量保持稳定, 溶血性无回复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