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8周是人胚早期发育阶段,又称胚期。在这个时期,受精卵经过分裂,增殖和分化,形成桑椹胚、胚泡,进而分化形成内、中、外三胚层,胚胎变成圆柱形及主要器官系统的雏形。另外,此期的胚胎发育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敏感,在某些有害因素(如病毒、药物等)的作用下较易发生先天性畸形。第1周卵裂、胚泡形成与植入受精卵从输卵管向子宫方向的运行中,不断进行分裂、增殖的过程称为卵裂,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第一次卵裂是在受精后的30小时左右发生,以后每10几小时卵裂一次,第3天时形成一个由12—16个卵裂球构成的实心胚,称桑椹胚。桑椹胚继续细胞分裂并由  相似文献   

2.
显微外科切割家兔胚泡产生同卵双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外科切割家兔胚泡产生同卵双胎。各期胚泡是从自然排卵的家兔采得的。移植切割早期胚泡的8只受体母兔,2只妊娠,怀孕率为25%;移植切割中期胚泡的7只母兔,3只妊娠,怀孕率47%;移植切割晚期胚泡的6只母兔,3只妊娠,怀孕率50%,共产仔兔七窝。总共移植83对同卵半胚,获仔兔24只,其中7对同卵双胎。实践证明,应用胚泡切割获得家兔同卵双胎的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胚泡注射法制作嵌合体对家兔交配后96,120和144小时的ICM细胞的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供体胚胎取自青紫兰灰免,受体胚胎取自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96和120小时供胚的ICM细胞与96小时受胚胚泡组合后均能参与发育,形成嵌合兔,144小时者未获得嵌合体。由于120小时的ICM细胞发育的2只表型为雄性的嵌合兔,其中1只不育,其性腺和外周血核型表明不育兔为xx/xy性嵌合,性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和精细管,外周血含xx和xy两种核型。本实验结果首次证明家兔交配后120小时胚泡的ICM细胞仍具有参与嵌合体发育的能力。它不仅能参与体细胞的分化,并具有形成生殖细胞的能力。交配后144小时胚泡的ICM细胞其发育能力似乎已发生了局限。  相似文献   

4.
过去记述的嵌合体,都是将卵裂期的胚细胞聚合在一起,或者将细胞注入胚泡的胚泡腔以后,返回到假妊养母的子宫里。因为着床前的胚胎,是悬浮在输卵管或子官腔内,能够取出在试管内进行各种操作。而着床以后,胚胎在  相似文献   

5.
选择山羊9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  相似文献   

6.
选择山羊8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发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云南油杉受精过程中新细胞质及蛋白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在受精前,精核与卵核周围的细胞质鞘不明显。受精后,合子核周围出现细密的新细胞质。应用孚尔根核染色法,可以较清晰地将新细胞质染出,呈现较弱的正反应,而合子的核质及受精前的精核与卵核染色极弱。卵细胞质及其中的蛋白泡均为负反应。原胚形成后,除上层外,其余几层细胞质内开始积累淀粉粒。此时胚原细胞核的孚尔根染色深度有所增加。幼胚形成后,在顶端的胚原细胞群中核的孚尔根染色反应已恢复正常。在原胚及幼胚胚原细胞质中也呈现很弱的正反应。在电镜下,胚原层细胞质及新细胞质中均含有核样电子致密小体或称作染色质小体,而原胚莲座层细胞质及四周套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则不含这种核样小体。因此,大蛋白泡在卵核形成的早期数量不多,当合子形成时含量最高,而随着游离核的分裂进程,蛋白泡以及原卵质均逐渐地解体,在原胚形成后全部消解。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胚泡着床是生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精卵经过早期发育形成了胚泡,胚泡脱去透明带后,经定位、粘附、滋养层侵入,植入到子宫内膜中,同时母体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化控制植入的程度,最终完成着床过程。着床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有:母体子宫内膜和胚泡发育的同步化,母体的激素环境,胚泡分泌的激素,母体子宫的接受性及局部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氏獭蛤融合卯裂及其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氏獭蛤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与其他双壳类相似,施氏獭蛤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2)在卵裂阶段,施氏獭蛤的卵裂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动物;施氏獭蛤卵子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胚泡破裂前)即有受精能力,但卵子受精后未观察到极体排出的现象,而是有多核受精卵产生;在以后的卵裂过程中,受精卵没有进行其他动物的经裂或纬裂,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复杂的分裂方式--融合卵裂进行卵裂,即:二细胞、叫细胞、八细胞进行下一次卵裂之前,细胞核逐渐消失,分裂球逐渐融合成一个细胞,一段时间后在细胞中央逐渐出现数量加倍的细胞核,细胞核逐渐向外周移动,最后一次性地分裂出数量加倍的分裂球.  相似文献   

10.
粘虫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忠  王宗舜 《昆虫学报》1997,40(3):276-28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胚胎发育经过卵裂及胚盘形成、胚带及原肠发生、胚带分节及附肢形成、体壁形成及背向闭合、胚胎反转和器官发生与形成6个时期。粘虫卵在25℃,胚胎发育至12h,胚带呈新月形或“C”字形。随着原肠发生,首先出现口陷与肛陷,与此同时,胚带逐渐伸长并开始分节。胚胎发育至32h,胚带头尾相接并呈波浪形弯曲,在胚胎反转前,胚胎发育至42h,前肠、后肠及马氏管已经形成。胚胎发育至54h时,胚动完成之 后,中肠才明显可见。同时将大量卵黄包围起来。神经系统的发生与气管形成始于原肠发生之后,至胚胎反转之前,神经节索才出现,随着胚动发生,神经节体积不断增大,腹神经索逐渐形成,纵走气管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大小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根据质量将卵巢分为3组,Ⅰ组质量小于0.95 g,Ⅱ组质量介于0.95~1.7 g,Ⅲ组质量大于1.7 g,并统计了不同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孤雌激活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以及克隆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 3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2.25%、43.58%和40.7%;3组孤雌激活胚卵裂率分别为83.77%、82.92%和79.73%;孤雌激活胚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9.51%、18.9%和18.78%;3组克隆胚的卵裂率分别为67.36%、65.97%和66.33%;克隆胚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1.63%、13.41%和12.29%。Ⅰ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3组之间孤雌激活胚卵裂率、孤雌激活胚囊胚率、克隆胚卵裂率和克隆胚囊胚发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来源于小卵巢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最高。卵巢大小仅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对发育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并与取食人工饲料的瓢虫进行对比。卵母细胞仅出现在幼虫期。蛹期已分化为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成虫期卵子发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分为9个阶段。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位于颈区,开始增大,出现了营养索,DNA呈明显的孚尔根正反应。第3阶段:卵母细胞形成卵泡囊并进入生长区,核增大成胚泡。第4阶段:胚泡移至卵质周缘,卵质中RNA丰富,滤泡细胞立方形。第5阶段:胚泡内核仁增大、分枝并释放核仁小体进入卵质。第6阶段: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扁平并出现空位,卵黄形成开始。第7阶段:卵黄球形成逐渐充满卵质,胚泡膜逐渐消失。第8阶段:胚泡消失,滤泡细胞开始分泌卵壳。第9阶段:卵发育完成,经过上皮塞进入输卵管。取食人工饲料瓢虫的卵子发生过程显著缓慢,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致量少,滤泡细胞及卵黄分布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和体外着床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小鼠胚泡和外胎盘锥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泡发育及胚泡或外胎盘锥粘附和扩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粘连蛋白对小鼠胚泡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胚泡及外胎盘锥的粘附和胚泡初生滋养层细胞及外胎盘锥次生滋养层细胞扩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纤粘连蛋白分子活性位点的合成肽段精-苷-天冬-丝氨酸可有效抑制纤粘连蛋白对胚泡或外胎盘锥发育、粘附和扩展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纤粘连蛋白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早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胚胎发育早期(卵裂至原肠胚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卵排至体外约52h后开始卵裂,卵裂方式为表面卵裂,卵裂至256细胞时,胚胎发育进行了囊胚期。囊胚为实囊胚,囊胚后期,16个排成例嗽叭形的预定内胚层细胞与聚在其附近的其他细胞一起内陷形成原肠。预定内胚层细胞脱离原肠后,进行1次切向分裂,形成卵黄细胞和内胚层细胞,与此同时,胚工细胞不断分裂,产生视叶原基和胸腹原基,不久,2个胞腹原基逐渐愈合形成胸腹突。随胚胎发育,在似桥细胞带上出现大颚原基、大触角原基,随后大大触角原基与视叶原基之间的腹中线上发生口凹,在小触角原基产生后,胚肥发育进入卵内无节幼体期。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摘     
国内首例细胞核移植兔降生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斌在导师范必勤教授指导下,将兔32-细胞期胚胎的单个卵裂球移入已去除细胞核的未受精卵母细胞内育成一个重组胚。今年2月9日,他们将36枚重组胚移入受体母兔的输卵管内,结果有三枚成功,发育成仔兔。这是国内首例采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获得的家兔后代,标志着我国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北方菜园优势跳虫四刺泡角跳(Ceratophysella duplicispinosa)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四刺泡角跳为聚产卵,每窝卵数22-53粒,卵粒D=220μm。②其胚胎发育历时约8.3d(200h),行完全均等卵裂,以内陷方式形成二胚层;③组织器官分化早期背面中部出现凹陷,成为头部与胸腹部最早的界限,同时在腹面出现附肢原基;④无体节幼虫期的触角、口器、足、腹管、弹器及腹部尾叶等器官都以附肢原基的形式出现,至孵化前期显现出各器官形态:出壳前3d开始出现一对红色眼斑。⑤胚后发育(自孵化出壳至首次产卵)历时29d,体色先后为白色(初孵化幼体)、棕红至灰色(亚成体)、紫黑色(成体)。  相似文献   

17.
层粘连蛋白及其肽段对小鼠胚泡粘附和扩展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层粘连蛋白(LN),对小鼠胚泡的粘附、扩展有显著促进作用。LN分子上的一些活性位点对胚泡的粘附和扩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含RGD位点序列的合成肽段RGDS对胚泡的粘附有促进作用;含YIGSR位点序列的合成肽段cYIGSR对胚泡的粘附和扩展均有促进作用;且RGDS和cYIGSR可以竞争性抑制LN对胚泡粘附和扩展的促进作用。以上结果表明LN对胚泡的作用是通过胚泡上不同的LN  相似文献   

18.
鹰爪虾卵子激活及卵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对鹰爪虾的卵子产入海水中激活过程及卵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鹰爪虾成熟卵子一接触海水立即被激活而发生皮层反应:先排出皮质贮泡内的胶质前体,形成胶质层,进而释放皮层颗粒,形成孵化膜。孵化膜举起时,有许多囊泡排入卵周隙。在发生皮层反应的过程中,减数分裂完成,相继排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卵子可由海水激活而无需受精。未受精卵可以由海水刺激发生皮层反应并完成减数分裂,这  相似文献   

19.
家兔供体卵裂球细胞周期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药物处理使家兔桑椹胚卵裂球的细胞周期分别同期化于G1、S或G2期 ,然后分别移入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中 ,以研究供体核细胞周期对家兔胚胎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体核细胞周期对家兔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潜力有明显影响 ,以G1期卵裂球为供体的核移植重组胚的激活率、卵裂率、桑椹胚、囊胚和孵化囊胚率及囊胚平均细胞数分别为 87 3% (32 2 / 36 9)、 84 9% (2 99/ 35 2 )、 71 5 % (193/ 2 70 )、5 8 0 % (76 / 131)、 35 1% (4 6 / 131)和 12 6± 4 8,显著高于S期 [79 6 % (10 9/ 137)、 74 4% (93/ 12 5 )、30 3% (33/ 10 9)、19 3% (17/ 88)、 6 8% (6 / 88)和 118 8± 3 5 ]、G2期 [6 3 6 % (70 / 110 )、6 0 % (6 0 / 10 0 )、16 9% (11/ 6 5 )、 16 3% (7/ 43)、 4 7% (2 / 43)和 110 6± 5 8]和未经同期化处理的卵裂球 [78 1% (185 /2 37)、 73 2 % (15 8/ 2 16 )、 49 4% (4 3/ 87)、 32 2 % (2 8/ 87)、 12 6 % (11/ 87)和 12 0 5± 4 4](P <0 0 5 )。来源于G1期卵裂球的 144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12只受体中 ,6只妊娠并产下 19只活仔 ,产仔率为 13 2 % ,显著高于来源于S期 (5 8% ,7/ 12 0 )、G2期 (0 ,0 / 12 6 )或未同期化卵裂球的克隆胚胎 (5 3% ,8/ 15 0 ) (P <0  相似文献   

20.
前文指出,大鼠在妊娠第六天(D_6)血液和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含量明显上升;子宫胞质受体此时也达高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D_6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皆比D_5显著升高(刘以训、贾晓池1981;刘以训、贾晓池1982)。Dickmann等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大鼠、小鼠、地鼠和家兔等动物胚泡中发现有△~5-3β-羟脱氢酶及17-β-羟甾体脱氢酶的活性,作者认为胚泡能合成孕酮和雌激素(Dey et al., 1976;Dickmann et al., 1976、1977:Sen Gupta,1977)。Psychoyos(1973)给妊娠大鼠子宫中注射3—5毫微克雌二醇,动物去卵巢后只要每天注射孕酮仍能着床。Dickmann等(1977)进而指出,胚泡雌激素能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