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排便功能训练,45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45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肛门失禁情况及控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肛门失禁例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减少肛门失禁情况发生,控便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痔动脉结扎术(DG-HAL)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行肠道准备的时机.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共有120例接受DG-HAL术的痔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天16: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实验组手术当天4:3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比较两种方法服药后初次排便时间、自行排便次数、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患者手术前晚的食欲、睡眠情况;肠道清洁程度.结果:两组服药后初次排便时间、自行排便次数、排清水样大便时间、大量不保留灌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前晚的食欲、睡眠情况和肠道清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日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用于DG-HAL术术前肠道准备,手术前晚食欲、睡眠情况及肠道清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实践用一次性吸痰管(管腔不能太细,16号管最适宜)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并配合有效的抗生素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能够减少灌肠液外及强烈排便感,从而改善灌肠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进行术前肠道。结果:通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75例病人手术时全肠道无粪渣,无粘液或少量液气体较少,2例病人术后出现发热,5例病人出现腹胀,3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结论:吸痰管灌肠法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目的,使肠道细菌降至最低,能减少病人不适,病人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富含柑橘多糖和黄酮的橘络提取物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通便作用检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三剂量实验组(低、中、高剂量组),经口给予柑橘橘络提取物1w后,通过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便排出时间和6h内排便粒数及重量,判断柑橘橘络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中剂量组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分别为65.29%和62.90%;3个剂量组的小鼠排首粒便时间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6h内排便数及重量明显增多。结论:柑橘橘络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促进肠道蠕动功能和排便的作用,其中中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怀静 《蛇志》2005,17(2):124-124
清洁灌肠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液体,达到软化粪块,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对便秘病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按常规方法灌肠后,经常遇到灌肠液外流,病人耐受力差,影响灌肠效果,有时甚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20例便秘患者行清洁灌肠时抬高其臀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肠镜检查前1天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照组检查前1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大便时间(开始服药至初次大便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清澈时间(初次大便至大便清澈时间)、肠道准备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成肠道准备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增加排便次数,缩短大便清澈时间,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278、肛管超声检查(Anal endosonography) 本法是应用超声直肠探头,频率为5~7MHz。探头为旋转式,其外装有硬质塑料圆锥,直径2cm,在其内可注水排气,用以保护探头。患者左侧卧位,检查前排空大便,无需肠道准备,将此探头润滑后插入直肠,在缓慢退出过程中,作不同平面的360°扫描。 肛管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恢复好,手术情况佳,并发症少,疗效优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多发于婴幼儿(占86.5%);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67.3%);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复合抗生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排便必定引起排尿?而排尿不一定引起排便? 答在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当粪便被集团蠕动推进直肠时,即可引起便意。粪便入肠后刺激直肠壁内的机械感受器,冲动主要沿盆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排便反射。这时通过盆神经的传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内括约肌舒张,同时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与此同时,通过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使腹肌和膈肌也发生收缩,促进粪便排出。而排尿也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当膀胱的贮尿量增加到400毫升左右,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便可刺激膀胱壁压力感  相似文献   

11.
造影剂辅助的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肿瘤诊断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内在的低灵敏性以及造影剂的非特异性,导致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文章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应用于早期肿瘤的影像诊断.这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由配体转铁蛋白(Tf)、纳米水平的正电脂质体(Lip)载体和临床常用的造影剂Magnevist(TfNIR-LipNBD-Magnevist)三部分构成.另外转铁蛋白和脂质体粒子上,亦标记了荧光物质用于确定转铁蛋白-脂质体-造影剂纳米粒子的靶向性,以及肿瘤的光学影像诊断.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影像证明了靶向纳米粒子介导的细胞内吞和特异性结合.在裸鼠肿瘤模型中,造影剂纳米粒子TfNIR-LipNBD-Magnevist经尾静脉注入后,显著增强了肿瘤内信号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由造影剂纳米粒子介导的肿瘤内信号显著强于单独Magnevist辅助的肿瘤内信号.同时,利用光学影像方法,在肿瘤内检测到特异的荧光信号.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转铁蛋白-脂质体-造影剂(TfNIR-LipNBD-Magnevist)纳米粒子的靶向性和肿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泻病原学及其快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标本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病原学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1)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2)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6个月-2岁患儿占881例(69.91%)。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3)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6占明显优势,前者pH与后三者pH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已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出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7例,手术5例,患儿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心护理,术后细致观察,是治愈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护理观察可为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求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为有效预防、科学治疗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58份小儿腹泻粪便标本同时行粪常规检验、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定,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行显微镜菌群分析、细菌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合患儿临床信息,综合分析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结果 (1)现阶段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2)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耐药情况复杂;(3)各种腹泻均可使小儿肠道菌群失调.结论 (1)要有效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2)经验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以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3)要重视小儿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腹痛的病因分类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506例腹痛患儿详细的问病史并体格检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腹内外疾病均可导致腹痛,但以消化道疾病多见.结论 对小儿腹痛,要根据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术是诊断心脏及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藉助于心导管将造影剂直接而快速地注入人体选定的部位,使造影剂在该处能迅速地达到最高的浓度,在 X 射线下获得最佳的显影,同时将影象迅速地记录下来,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了解该部位的病变。这种方法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1984年9月对1例患肠道粪便雍塞症并发尿潴留的大熊猫,使用中西医结合上攻下疏法治愈。现介绍如下:诊断依据是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拒食、精神萎靡、呕吐、下腹摸到包块,肠鸣减弱或消失,指肛扪到填塞很紧的竹片状粪便。X线腹部照片和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上攻是以攻下的中药煎剂加糖让其自饮或麻醉后插胃管灌药,用药量超过人用量的一倍,常用药是液体石腊或蓖麻油100—200ml,大承气汤一剂,番泻叶煎剂分次灌入,以促进肠蠕动,润滑粪便,以利疏出。灌药后几小时,即可听到肠鸣增加,并可见药液溢出肛门,翌日便可在麻醉后行下疏法。下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经腹膜内造瘘与经腹膜外造瘘的对比分析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肛管直肠下段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7例,根据造瘘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予以经腹膜外造瘘,对照组55例予经腹膜内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排便功能,来评价两种造瘘方法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均降低,术后排便功能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较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的术中情况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减少,能够较好的控便和排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晓颖 《生物磁学》2005,5(4):86-87
随着社会经济医疗科技的飞快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在CT检查工作中,为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经常需要做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检查是指在CT平扫有可疑病变或发现病变不能明确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增强病变器官、区域、血管的显示效果,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特点。为病变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一名CT室护士,在增强扫描中,应该熟悉增强扫描的各项操作规程及步骤。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熟悉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抢救措施,协助CT室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行增强扫描69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健光 《蛇志》2010,22(2):122-123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63例腹痛患儿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患儿病因复杂,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胃肠炎37例(占17.13%),肠道寄生虫病35例(占16.20%),消化性溃疡21例(占9.72%),过敏性紫癜19例(占8.79%)等。结论小儿腹痛病因复杂,临床医生必须对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鉴别诊断,对常见的腹痛病因逐一进行排除.才能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