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母绒毡层和乌氏体细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个体发育来看,知母绒毡层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1)在小孢子母细胞阶段,绒毡层细胞中有丰富的细胞器,如粗糙内质网,脂体,造粉体和小泡等,粗糙内质网-脂体-小泡常常联系在一起,形成细胞器复合体。(2)在单核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小泡,它们可以融合成小泡,而且在小泡或大泡中开始沉积与脂体电子密度相似的亲锇物质,这些物质或者充满整个小泡,或者沉积在小泡周缘,此刻,也是乌氏体形成并达到高峰的阶段。(3)在成熟花粉阶段,绒毯层细胞几乎被具膜束缚的小型脂粒和巨型脂体所占据,这些亲锇物质是质体起源的,也许它们是花粉鞘的先质。  相似文献   

2.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粗糙内质网、核糖体和造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小孢子形成时,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最后衰老的细胞器。在单核花粉形成时,处于绒毡层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周绒毡层膜特别明显。但是,孢粉素体却主要分布在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有趣的是,绒毡层细胞中的造粉体结构与壁层细胞不同。而且,脂体在二分体阶段基本消失,相反,此刻孢粉素体却在质膜外大量聚集。推测脂体的消长可能与原乌氏体和孢粉素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花粉在授粉后水合至萌发时期的营养细胞中贮藏的大量淀粉粒和脂体被动用。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首先是造粉质体中的淀粉粒降解,尔后是脂体。在花粉水合至萌发时期,营养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十分活跃,并含丰富的被膜小泡。内质网的构型发生明显的变化:花粉刚水合时内质网潴泡高度扩张,不同程度扩张的内质网潴泡连续成网状并折迭形成许多囊袋状结构单位,其中包含造粉质体、脂体和被膜小泡群;其后,内质网潴泡形成的囊袋状结构消失,变为分支互通的网状结构;至萌发时,内质网潴泡略为扩张,有些连续成简单的网状,有些呈游离的囊泡状。被膜小泡始终是成群地分布,并与脂体联结,当脂体降解时一些被膜小泡与之融合。根据棉花花粉在水合至萌发时期,营养细胞质中存在独特形态的内质网系统和含丰富的被膜小泡,它们的动态行为及与淀粉和脂体的转化和降解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了这两种细胞器可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巴戟天花药发育过程中多糖和脂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花药发育中多糖和脂滴类物质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减数分裂之前,花药壁的绒毡层细胞中有少量脂滴,其他细胞中脂滴和淀粉粒都很少。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中开始出现脂滴,绒毡层细胞中的脂滴较以前增加,其他细胞中的脂滴和淀粉粒仍然很少。小孢子早期,游离小孢子在其表面形成了花粉外壁,靠外壁下方有一层周缘分布的多糖物质。绒毡层细胞中的脂滴明显减少。发育晚期的小孢子中形成一个大液泡,细胞质中出现淀粉粒;同时在药壁和药隔组织中也出现了淀粉粒。此时绒毡层退化。在二胞花粉早期,花粉中积累了大量淀粉粒和一些脂滴。但在成熟的花粉中(二胞花粉晚期),淀粉粒消失,只有一定数量的脂滴保留。巴戟天成熟花粉中积累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脂滴。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小孢子发生及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孢细胞具有丰富的细胞器,胞间连丝明显。花粉母细胞中除有大量的细胞器外,还观察到由粗糙内质网环绕成的结构——同心圆内质网。它们形态各异,单独或成群分布,有的中央还环绕着淀粉粒。这在松属植物花粉母细胞中还未见有报导。此时期的绒毡层细胞内具大量成束聚集平行排列的内质网。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通过质膜和内平周壁向药囊内分泌前乌氏体和孢粉素颗粒。生殖细胞与管细胞由一月牙形薄壁分隔,此两细胞在位置,形态以及内含物上均存在着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在雄配子体进一步发育中;有着不同的发育途径和功能。 本世纪六十年以后,对松属植物小孢子发生及花粉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已积累了一些资料。有关云南松胚胎学方面的超微结构研究除刘成运等(1986)对云南松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外,对其小孢子整个发生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至今未见有详细报道。因此,对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Gmel)的绒毡层属腺质绒毡层。四分体时期是绒毡层细胞发育的高峰期,大量膨胀的内质网互相连接,在切面网格构布满细胞,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内质网从多的小室,每个小室中充满核糖体。四分体发育后期,内质网小室中的核糖体开始解体,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球形体,内质网消失后,从金钱求证菜体游离于细胞基质中。花粉单核期,球形体通过质膜进入花粉囊。在花粉外壁形成 ,球形体不  相似文献   

7.
地黄绒毡层二型性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黄的花药绒毡层具二型性,来源于初生壁细胞的p-绒毡层,细胞较小,为分泌型绒毡层,在小孢子阶段产生乌氏体,于两细胞花粉阶段解体,来源于药隔的c-绒毡层细胞较大,解体的时间早于p-绒毡层,不同药室的c-绒毡层解体的起始时间不一致,可始于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或小孢子阶段,其径向壁面向药室的壁也较早地开始解体,细胞质碎片与细胞器流入药室,分散在小孢子之间,较早解体的c-绒毡层细胞不产生原乌氏体与乌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药绒毡层及乌氏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粉母细胞期,水稻花药绒毡层细胞原生质浓,细胞器丰富,各轴向壁厚度较一致.随着药室腔扩大,绒毡层细胞体积迅速增大,且外切向壁增厚,径切向壁部分区域消失,细胞间形成原生质桥.在单胞花粉早期,乌氏前体排列于绒毡层内切向细胞膜内,随后移向膜外,且外侧增厚形成乌氏体.在花粉单核靠边期,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开始解体,到花粉充实期完全解体,但乌氏体结构直到花粉成熟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麻疯树小孢子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内质网和质体较多;减数分裂和四分体时期,细胞处于明显的代谢活跃状态,细胞器丰富,主要有内质网、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和球状体;在小孢子发育早期和晚期,线粒体和内质网仍较丰富;小孢子经过高度的不对称分裂后,形成较大的营养细胞和较小的生殖细胞,营养细胞中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含大量的淀粉和脂类物质,生殖细胞中脂类物质丰富;表皮、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淀粉粒丰富,小孢子时期明显减少,绒毡层从小孢子母细胞至小孢子发育晚期的细胞器都很丰富,主要为内质网、质体和线粒体,为二胞花粉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葱小孢子母细胞至二胞早期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镜观察了章丘大葱 (AlliumfistulosumL .)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胞早期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终变期的花粉母细胞 ,胼胝壁外方的相邻初生壁间及胞间隙内 ,存在胞间物质 ,四分体期 ,此物质尚部分存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 ,细胞质内含有脂滴 ,小孢子有丝分裂以后 ,脂滴增多增大。小孢子分裂后期 ,质体已积累淀粉粒 1至多个。二胞早期花粉之营养细胞质内 ,有些含淀粉质体亦含脂滴。各发育期 ,核糖体及多聚合糖体丰富 ,并有很多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小泡、线粒体 ,显示蛋白质、糖类及其它物质合成及运输作用的活跃。小孢子缺中央大液泡。有丝分裂后期 ,细胞器集中于未来的营养细胞极。小孢子胞质分裂期 ,有些内质网贴近或与花粉质膜相连 ,它们或有可能互相融合 ,扩大质膜面积而适应花粉的生长。还讨论了不同时期高尔基体小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母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雄配子体发育有三个特点:1.除高尔基小泡直接参与胶胝质壁物质的形成外,其他小泡的活动可能与脂体物质的沉积有关。2.生殖细胞形成时,脂体分布发生明显的极性现象,它们沿着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交界膜排列,形成所谓脂体冠。3.在小孢子阶段,细胞质中具有丰富的质体,但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全部集中在营养细胞中,而生殖细胞则完全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12.
迎红杜鹃(RhododendronmucronulatunTurca.)的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精细胞在花粉管中形成。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及与营养核之间相联结,形成在雄性殖单位。两个精细胞的细胞质中均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包括质体,线粒体,小泡及微管,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稀少。  相似文献   

13.
知母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雄配子体发育有三个特点:1.除高尔基小泡直接参与胶胝质壁物质的形成外,其他小泡的活动可能与脂体物质的沉积有关。2.生殖细胞形成时,脂体分布发生明显的极性现象,它们沿着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交界膜排列,形成所谓脂体冠。3.在小孢子阶段,细胞质中具有丰富的质体,但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全部集中在营养细胞中,而生殖细胞则完全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14.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也原细胞押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烽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网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麦冬花药绒毡层和乌氏体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绒毡层发育为分泌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达到了发育的高峰。此时,绒毡层细胞中细胞器非常丰富,具大量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尤以肉质网含量最多;原乌氏体出现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中就已出现;四分体时期,大量原乌氏体被排入内切向面的质膜和纤维素壁之间;到了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失去细胞壁,原乌氏体分布在质膜的凹陷处,孢粉素物质在其上沉积,发育为乌氏体,乌氏体有单个和复合两种类型;当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解体。  相似文献   

16.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萁绒毡层细胞的发育类型和凋亡特征,为蕨类植物绒毡层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以及孢子发育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萁的绒毡层属于复合型,即外层绒毡层为分泌型,该层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内层绒毡层为原生质团型,经历了细胞凋亡的过程。(2)绒毡层内层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膜降解,细胞质浓缩且空泡化;细胞核内陷、变形,染色质浓缩凝聚,形成多数小核仁,DAPI荧光由强变弱;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退化,液泡中多包含纤维状物、絮状物、黑色嗜锇颗粒和小囊泡等;出现多泡体、多膜体和细胞质凋亡小体,上述特征与种子植物绒毡层凋亡特征基本一致。(3)与种子植物相比,紫萁绒毡层的细胞凋亡开始得早,在整个凋亡过程中没有核凋亡小体的产生;除了产生孢粉素外,绒毡层细胞内产生了大量的丝状物质、絮状物质和电子染色暗的颗粒物,这些物质可能用于...  相似文献   

17.
荞麦水合花粉粒和生长中的花粉管中内质网潴泡形成的囊袋状结构较少见,但内质网囊袋中含有丰富的被膜小泡,直径约为100-150nm。刚刚形成的花粉管中,被膜小泡主要来自于花粉粒营养细胞的细胞质。生长中的花粉管的被膜小泡可由高尔基体分泌形成。另外还观察到内质网的碎裂也是荞麦花粉管中产生被膜小泡的一种机制。花粉管的被膜小泡中含有花粉管壁的前体物质,与花粉管的壁融合参与花粉管的生长。被膜小泡可能含有与脂体和造粉质体水解有关的酶,参与此类物质的降解。荞麦花柱和柱头细胞内含物的解体物质参与花粉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鹅掌楸属植物的多糖壁前体和花粉管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描述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花粉在异已柱头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期间多糖壁前体的发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多糖壁前体在形态上有P-粒子(Polysaccharideparticles),被膜小泡(coatedvesicle)和小泡(vesicle)三种。2、P-粒子于单核花粉期已经发生,至花粉管延伸期为发生高峰。多糖壁前体是在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继、连续作用下,由淀粉质体、蛋白体和脂滴降解形成.3、P-粒子的形态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变化,早期为成群的电子透明小泡,或为蛋白质束缚的挤压成多面体形,后期为内含颗粒或微纤丝的无被膜粒子或具刺被膜粒子。4、P-粒子移至管端.或融合或单个通过周质内质网(CER),释放内容物参与管端壁的形成,被膜小池和小泡移至花粉管次顶端区向质膜外分泌,参与花粉管壁内层的形成,或移至管端,提供膜片。最后讨论了亲和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对朱顶红成熟花粉水合、活化和萌发的动态过程中营养细胞质的结构和组成变化进行了观察。成熟花粉具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微丝束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花粉活化后,细胞器的数目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质体和线粒体的片层明显增加,内质网片层狭窄,高尔基体活跃产生小泡,脂体降解及微丝聚集体散开。花粉萌发后,细胞质中出现周质微管和被刺小泡,此期细胞器的变化不明显。微丝以纤丝状遍布整个花粉管中。  相似文献   

20.
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花药发育中,脂滴的积累和分布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花药中部的造孢细胞中积累了很多脂滴。在形成胼胝质壁的小孢子母细胞中仍有大量脂滴的分布;与此同时,在花药壁绒毡层细胞中的脂滴也明显增加,而在其他药壁细胞中出现了少量淀粉粒。在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形态不规则,依然含有大量脂滴。在小孢子早期,形态不规则的小孢子开始形成花粉外壁,细胞质中的脂滴明显减少;绒毡层细胞外形变得不规则,内部仍含较多脂滴。在小孢子晚期,小孢子形成许多液泡,小孢子变为圆形,在花粉外壁内侧出现红色多糖成分;此时,绒毡层细胞降解,在退化细胞残迹中仍有较多脂滴。在二胞花粉早期,花粉粒中的液泡逐渐消失,脂滴数量又明显增加;而绒毡层细胞残迹变为很大的脂滴。水鬼蕉成熟花粉为二胞型,其中积累了大量的脂滴作为花粉储存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