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机体供氧不足,常会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未经习服而又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严重威胁高原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作业能力。如何延缓急性高原病发病进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高原现场急救装备的应用和紧急救治措施的实施是影响急性高原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机体供氧不足,常会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未经习服而又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严重威胁高原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作业能力。如何延缓急性高原病发病进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高原现场急救装备的应用和紧急救治措施的实施是影响急性高原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结构、睡眠呼吸紊乱进一步参与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急进高原及高原习服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睡眠呼吸结构的改变,世居藏族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有良好的睡眠结构和质量。文章通过周期性呼吸、低氧通气反应、引起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环路增益、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递质等方面阐述了高原自然环境中引起睡眠呼吸改变的机制及其与急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原病是暴露于高原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若不及时诊治,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增加,内地人员进入高原地区日渐增多,因此如何保证进入高原的人员健康,是医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人们有效快速地预防急性高原病,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任文汇  王剑波 《生物磁学》2011,(6):1187-1190,1200
急性高原病是暴露于高原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若不及时诊治,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的增加,内地人员进入高原地区日渐增多,因此如何保证进入高原的人员健康,是医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人们有效快速地预防急性高原病,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功能变化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由平原急进高原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218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平原及急进高原24h内的血压、心卒和血氧饱和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功能;根据路易斯湖评分标准将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原病纽(AMS组)和无急性高原病组(无AMS组)。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博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收缩末容积则显著降低(P〈0.05);急进高原后AMS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无AMS组(P〈0.05),每博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低于无AMS组(P〈0.05)。结论:健康男性青年急性高原暴露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左室舒张末容积、心率、每博指数可能作为预测急性高原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Huang QY  Lu FY  You HY  Li XX  Pian T  Cai MC  Gao YQ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3):304-5, 310, 342
目的:在高海拔高原部队验证低氧预适应降低急性高原反应、改善体能的效果,并观察效果的时间保留规律。方法:拟进驻4300m高原新兵利用低氧呼吸器进行低氧预适应训练,每天上、下午各1h,连续5d,分别于训练结束后第2天和第6天进入高原,观测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和体能。结果:低氧预适应训练可显著降低急性高原病的患病率;训练结束后第2天进入高原者VO2 max和PWC170显著降低,而第6天进入高原者,VO2max无明显改变。结论:进驻高海拔高原前进行为期5天的低氧预适应训练可显著降低急性高原病的患病率,训练效果至少可保留5天。  相似文献   

8.
高原环境的特殊性是导致高原胃肠病的主要因素。高原胃肠病是近年来逐渐深入研究的高原病之一,研究高原肠黏膜损伤机制及其防治对降低高原病发病率、保障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尤为重要。本文就高原缺氧对肠黏膜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病的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婷  胡扬 《遗传》2013,35(2):141-150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分为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 是高原特发病之一, 在高原旅居者中(>2 500 m)具有高发生率, 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健康, 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尽管AHAD的相关研究已开展百余年, 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 但大量研究已证实AHAD存在易感性的差异。文章综述了迄今为止AHAD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以期为AHAD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出现多系统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系统定量并描述机体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近年来在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研究应用广泛。本文系统综述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AMS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急进高原习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AMS的发病机制、提前干预、临床治疗和AMS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氧低二氧化碳对大鼠脑血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正中  钟凯声 《生理学报》1994,46(3):273-280
低氧下脑血流与急性高原病有关,许多研究已证明,低氧不适应者的CBF明显高于低氧适应者,而高原世居者则低于海平正常值。低氧下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有对抗低氧扩血管及降低CBF的作用。因此研究低氧下低PaCO2对CBF的调节作用对于研究急性高原病的防治及其机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目的:(1)揭示低氧下低PaCO2与CBF之间的关系;(2)通过增加通气量使PaCO2下降至合适水平,以保护脑血流维持在  相似文献   

12.
小鼠急性低氧暴露时脑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通过急性减压缺氧状态下脑微循环改变的观察进一步探讨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机理。实验采用鼠尾静脉注射吖啶橙荧光素作标记,落射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急性低氧状态下脑血管普遍扩张,但脑表面微血管的扩张大于脑深部微血管的扩张,微动脉的扩张大于微静脉的扩张;脑表面及深部的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密度增加、间距缩小;脑血流随缺氧加重而变慢并有淤积;微血管周围有渗出及出血;神经细胞肿胀,胞浆内有空泡水肿。提示急性高原缺氧状态下脑微循环有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原病通常分为急性高原反应(HAAR)、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昏迷(HACC)三型。对其发病机理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采用自身对比实验,观察了HAAR、HAPE各20名患者发病时及治愈后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Ⅱ)-醛固酮(ALD)系统及脑脊液变化。  相似文献   

15.
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毒是院前急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谱之一,而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又位居各类中毒前茅,因此,总结、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救治非常必要。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下辖的柳州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两大急救分站,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救治4例银环蛇咬伤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救治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院前正确清创急救处理,及时行机械通气救治4例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结果 气管内插管是最佳的气道开放方法,气管插管者辅助通气4~6h后撤机及拔管可获得成功。结论 正确急救和清创,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是救治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3000m以上的高原因大气压及其氧分压低,气候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量增多等因素而导致很多"高原病".其中,高原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就高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高原脑血管病的可能发病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心肌因无法得到足够氧气而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脏状况异常,但如果急救及时,也是一种救治有效率极高病例,因此,心肌梗死的及时急救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系统地综述了心肌梗死的诊断、急救和治疗,以期为医护工作者、社会大众和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傅恩清  金霞  钟英  师文 《生物磁学》2009,(20):3924-3926
目的:探讨地震现场和后续救护更加合理的组织方法,为未来重大灾害救助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入住院绵阳404医院627例伤员的伤情,总结分析救治重点及关键问题,探讨地震救护组织、后续救治重点及有效组织形式。结果:收治的627例伤员中四肢伤36.2%(227/627),头面伤21.1%(132/627),多发伤10.7%(67/627),胸部伤7.7%(48/627),挤压伤6.7%(42/627),椎骨骨折5.6%(35/627),骨盆骨折4.1%(26/627)。快速分拣和高效ICU病房救治对于提高后续救治成功率十分关键。结论:现场挖掘救援队联合适宜装备的医疗救援队才是最有效的现场救援;强有力的ICU病房救治可降低死亡率;血液透析和呼吸机十分关键。具有地域特点的灾害救助预案构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庆 《蛇志》2011,23(2):135-136,140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指导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院前急救中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分为常规病情评估急救组(对照组)和进行现场MEWS评分指导急救组(实验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好转出院率.结果 对照组病死率为17.23%,好转出院率为82.77%;实验组病死率为8.76%,好转出院率为9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应用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和指导急救,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好转出院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院前脑血管意外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