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稻田土壤是“迷失碳”的重要吸纳场所之一,也是温室气体(CH4和N2O等)的重要排放源.大气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与土壤碳氮转化的微生物过程紧密相关.以湖南桃江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采用PCR-克隆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秸秆还田(NPKS)3种长期施肥制度(>25 a)对稻田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的影响.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主要类群为变形菌、酸杆菌、绿弯菌,而古菌主要为泉古菌和广古菌.长期施肥导致土壤细菌和古菌种群结构产生明显差异,与CK相比,NPK和NPKS处理稻田土壤的变形菌、酸杆菌和泉古菌相对丰度增加.LIBSHUFF软件分析结果也表明,16S rRNA基因文库在CK、NPK及NPKS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0.58× 1010~1.06×1010个,古菌为每克干土1.16×106 ~ 1.72×106个.施肥(NPK和NPKS)后,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增加,且NPKS>NPK.说明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酸杆菌和总细菌数。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乳酸杆菌检出率和乳酸杆菌数(Lo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Lo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细菌数(Log)与胃黏膜总细菌数(Log)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炎症程度胃炎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组和未肠化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度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总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轻度(P0.05)和中度胃炎组(P0.05)。结论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无影响,其存在与否及细菌数量对胃黏膜总细菌数亦无明显影响,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及肠化无关。乳酸杆菌不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定植、调节胃黏膜菌群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的结构特征,探讨两人群肠道两菌属的差异。方法使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哈萨克族正常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中两菌属结构的差异,将差异条带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结果哈萨克族高血压人群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上用Blast程序进行比对,确定为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nbw1009b01c1。结论这种细菌可能会影响哈萨克族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獭兔腹泻发生后盲肠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微生态防治断奶兔腹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提取5只健康和腹泻獭兔盲肠内容物总DNA,应用PCR-DGGE及Real-Time PCR技术比较分析獭兔盲肠中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腹泻獭兔PCR-DGGE图谱条带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与健康獭兔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将腹泻组和健康组区分开。Real-Time PCR检测显示,腹泻獭兔盲肠正常菌群普雷沃氏菌、梭菌类群Ⅰ数量与健康獭兔相比没有变化(P0.05);链球菌属、梭菌类群Ⅳ和ⅩⅣa、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普拉梭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P0.01),而埃希氏大肠杆菌数量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獭兔腹泻发生后盲肠有益微生物数量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升高;菌群结构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腹泻獭兔盲肠菌群结构有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池塘养殖半滑舌鳎消化道和池水、池塘底泥、颗粒饵料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证实,养殖池塘池水、底泥和饵料中的细菌种类多样性要远高于半滑舌鳎消化道中的细菌多样性,但消化道中的菌群结构与池水和池塘底泥中的细菌没有相关性,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颗粒饵料中菌群的影响。而半滑舌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和相对数量比例非常相似,并且大部分的优势菌种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同源菌株。研究说明半滑舌鳎消化道菌群这一微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独立,在池塘养殖这一阶段几乎不受养殖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而且定植肠道中的一些优势细菌种类可能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情况,探讨肺炎患者与健康人群口咽部菌群分布差异。方法采集细菌性肺炎稳定期患者(29例)和健康人群(31例)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咽部菌落进行计数和菌种鉴定。结果肺炎患者咽拭子培养中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种类和检出率较健康者明显增加,肺炎组与健康组相比需氧菌与厌氧菌的菌群密度具有上升趋势,使用t检验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培养的肺炎组人群口咽菌群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微球菌、副溶血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在健康体检人群口咽部菌群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微杆菌属、轻型链球菌、颗粒链球菌。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紊乱,且肺炎组患者呼吸道菌群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BMJ)患儿的肠道菌群情况。方法采用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16例BMJ患儿及16例正常婴儿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结果 BMJ组与对照组中样品菌种丰度及菌群种类总的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菌种上有差异,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及多形拟杆菌在BMJ组中较对照组少(P0.05);在菌群基因的功能通路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糖合成和代谢基因功能通路中,BMJ组比对照组表达较少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J患儿肠道菌群的种类、丰度与正常同龄婴儿总体上差异不大,在菌种上有部分差异,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及多形拟杆菌在BMJ患儿肠道中含量较少,可补充双歧杆菌、拟杆菌制剂使BMJ患儿的肠道菌群平衡。同时,在基因功能通路表达上,BMJ患儿与正常同龄婴儿有显著差别,特别是糖合成和代谢通路,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SS)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分析S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状态及其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粪便标本中的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与83例健康人粪便标本中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度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SS患者中差异性菌群丰富度及其与Treg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对比,SS患者粪便菌群中细菌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丰富度在门(Phylum)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科(Family)水平上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les)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和Paraprevotellaceae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在属(Genus)水平上Blauti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Roseburi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其中,SS患者粪便中韦荣球菌属的百分比与其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S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且韦荣球菌属水平的升高与外周血Treg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肠道菌群紊乱或许参与了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拟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收集溃UC患者粪便标本6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6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细菌的数量。结果UC患者组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拟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与U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平板计数法中不同稀释梯度对土壤细菌数量和组成的影响规律,比较稀释平板计数法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方法】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4种土壤(次生林、健康蕉园、发病蕉园和水稻土),设置5个土壤悬液10-1-10-5稀释梯度开展平板计数,获得平板上可培养细菌富集物并提取总DNA;同时直接提取原位土壤微生物总DNA,高通量测序细菌富集物DNA和土壤总DNA中的16S rRNA基因,研究不同土壤悬液稀释梯度下的可培养细菌群落和背景土壤细菌多样性,明确可培养细菌占土壤总细菌的比例以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次生林垦殖为蕉园土壤后土壤呼吸增幅最高,细菌数量降幅最高,稀释平板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结果一致,但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稀释平板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细菌数量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连续稀释显著降低了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与原位土壤总细菌相比,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Chao 1指数降幅高达86%-98%。与土壤悬液稀释10倍(10-1...  相似文献   

11.
以20a新疆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技术对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撂荒(CK0)、耕作不施肥(CK)、不同化肥(N、NK、NP、PK、NPK)、化肥配施低量高量有机肥(NPKM1和NPKM2)和秸秆还田(NPKS)等10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特征,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培养微生物:与CK处理相比,CK0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P0.05),NPKS处理微生物数量则显著降低(P0.05);不同化肥处理的细菌(除PK处理外)、放线菌(除PK和N处理外)数量也有所增加,增幅在8.14%—135.70%和15.30%—44.78%之间;真菌数量(除NK处理外)则有一定幅度的降低;NPKM1和NPKM2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细菌分别增加了162.20%和173.75%,放线菌增加了34.39%和39.37%,真菌增加了63.33%和488.33%;(2)生理菌群:与CK0相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P0.05);与CK相比,NPKM1和NPKM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理菌群数量(P0.05),不同化肥处理和NPKS处理的影响不相同,NPK处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3)微生物碳源利用:微生物活性表现为NK、NPKM1、NPKM2N、NPK、CKPK、NPKSCK0、NP;CK0处理3个多样性指数以及NPKM1、NPKM2和NK处理Shannon(H)指数最高,其余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4)聚类分析表明,除NP处理外,施氮处理土壤有较为相似的碳源利用,细菌和真菌与养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培养微生物和生理菌群与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相关性较差。因此,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长期耕作不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不同化肥配合施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细菌多样性特征,分析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女性T2DM患者60例作为T2DM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尿液细菌检测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收集两组对象尿液样本,采用细菌DNA测序法对样本内细菌16S rRNA-cDNA高可变区进行测序,比较两组对象尿液细菌分布特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根据IL-6检出情况分为IL-6组和非IL-6组,比较两组对象尿液细菌的组成情况及其与IL-6的关系。结果 T2DM组患者尿液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谱系多样性、菌种丰富度指数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共发现35个细菌门,其中T2DM组33个,健康组35个。T2DM组患者相对丰度较多的细菌为变形菌门(50.77%)、拟杆菌门(21.62%)和厚壁菌门(14.46%)。健康组相对丰度较多的细菌为变形菌门(54.49%)、拟杆菌门(22.81%)和厚壁菌门(10.02%)。T2DM组患者尿液中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其他菌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发现438个细菌属,其中T2DM组438个,健康组421个。T2DM组和健康组共有30个菌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组和非IL-6组患者尿液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谱系多样性、菌种丰富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共有15种细菌属与血清IL-6水平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女性T2DM患者尿液菌群紊乱且与IL-6互为影响,应关注患者尿液菌群和膀胱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术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4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40例,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待测粪便标本细菌DNA,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8.76±0.77;9.85±0.88)、梭杆菌属(7.94±1.25;10.0±1.65)、梭菌属(3.54±0.70;6.56±0.68),拟杆菌属中的脆弱拟杆菌为(2.12±0.48;4.07±1.77)、梭杆菌属中的坏死梭杆菌为(2.31±0.26;7.62±2.68)及梭菌属中的肉毒梭菌为(2.76±1.16;5.43±1.21),实验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湿疹患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湿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湿疹患儿和健康儿童粪便样本细菌总DNA提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儿童和湿疹患儿肠道菌群的异同。方法 10例年龄在2个月~2岁婴幼儿由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湿疹伴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相当健康儿童10例作为对照,分别收集其粪便标本并提取所有样本中细菌的总DNA,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两组的肠道菌群结构数据并进行菌群差异性分析。结果通过Roche 454高通量测序,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由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4个门组成;两组在门水平上进行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样本在属水平上共获得200个不同属的细菌,其中Bacillus(芽孢杆菌属)、Bilophila(噬胆菌属)、Christensenella(纺锤状细菌属)、Coprobacillus、Eikenella(艾肯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Eubacterium(真杆菌属)、Lactococcus(乳球菌属)、Megamonas(巨单胞菌属)、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Morganella(摩根菌属)、Rhizobacter(根杆菌属)、Proteus(变形菌属)、Sutterella(萨特菌属)、Veillonella(韦荣球菌属)、Akkermansia、Anaeroglobus、Anaerotruncus、Butyricicoccus、Epulopiscium、Gordonibacter、Lachnospiraceae uncultured、Robinsoniella和Varibaculum共24个属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疹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相比,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但在菌群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某些特别的细菌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集肝硬化SBP初始诊治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收集粪便样本,进行PCR-DGGE优势菌群结构分析,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复杂程度明显增多,SBP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分别能够聚类到不同的簇中,提示两组受试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不同.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肠道优势细菌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明显下降(7.90±0.96 vs.9.15±1.21),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8.95 ±0.88 vs.7.3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BP常见的病原菌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变化,双歧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SBP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用抗生素抗H.pylori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分析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通过灌喂H.pylori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治疗组再灌喂奥美拉唑,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三组小鼠均在用抗生素处理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 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发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检测,用Quantity One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 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鉴定。结果成功制备了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用抗生素有效根除了H.pylori感染。小鼠食道下端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各组间条带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01),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进化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对照组,感染组具有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由大量细菌构成的较稳定的菌群,H.pylori感染与治疗后菌群结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固碳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碳细菌的影响规律,可以为我国稻田土壤科学施肥,稻田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轭双赢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湖南宁乡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PCR-克隆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技术,研究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和秸秆还田(NPKS)3种长期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固碳细菌cbbL基因文库发现,长期施肥导致土壤固碳细菌种群结构产生了明显差异,NPK和NPKS处理中兼性自养固碳菌群落优势增加而严格自养固碳菌生长受到抑制。LUBSHUFF软件统计分析显示cbbL基因文库在CK、NPK及NPKS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种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cbbL基因拷贝数为3.35?108 —5.61?108每克土,施肥后,土壤细菌cbbL基因数量增加,其中NPKS处理cbbL数量最多,是CK处理的1.5倍左右。稀疏曲线则显示长期施化肥导致细菌cbbL基因多样性高于NPKS,而NPKS高于CK。上述结果表明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稻田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及其影响机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神曲"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调节及临床治疗作用.方法(1)健康人17例,IBS(以腹泻为主型)患者34例(按ROMEⅡ诊断标准),取粪便做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培养,对比2组菌数量的差别;(2)随机将34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思密达、思密达加丽珠肠乐及思密达加神曲水煎液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粪便菌培养,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细菌数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3)菌群的定性定量检测,采用厌氧菌及需氧菌培养法;(4)统计学处理,用SPSS 11.0软件,一般情况的比较用t检验;各菌群数量的比较用F检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1)健康人组与治疗前患者组各菌群的对比IBS患者粪便中类杆菌、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数量较健康人组增加(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组下降(P<0.05).(2)治疗后思密达组患者粪便中厌氧菌种有所增加,需氧菌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神曲组患者经治疗后,粪便中乳杆菌明显增多(P<0.01),双歧杆菌增加(P<0.05),肠杆菌减少(P<0.05);与丽珠肠乐组治疗后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后思密达组各菌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神曲组与丽珠肠乐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思密达组(P<0.05).结论中药"神曲"有调节IBS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连续7a稻麦轮作系统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20cm)中4种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4种酶活性的变化,研究接种蚯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秸秆(表施或混施)还田土壤的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秸秆表施、秸秆混施、秸秆表施且接种蚯蚓、秸秆混施且接种蚯蚓。结果表明,单独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无机磷分解菌数量增加,且土壤酶活性显著地增强;在秸秆表施方式下,接种蚯蚓使得上述4种细菌生理菌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秸秆混施方式下,接种蚯蚓增加氨化细菌和无机磷分解菌数量,且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地增强(P0.05)。另外,蚓粪中4种细菌生理菌群微生物数量和水解酶活性都远远高于其周围土壤。在秸秆还田的作物轮作系统中,蚯蚓活动进一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唐欢  周晓杨  魏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0):865-867,875
目的分析SPF级封闭群KM小鼠及近交系BALB/c小鼠的肠道菌群总菌多样性,比较两个不同遗传背景肠道总菌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方法收集SPF级KM小鼠和BALB/c小鼠新鲜粪便,提取粪便总菌DNA,用基于细菌16S rDNA序列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粪便总菌多样性。结果 SPF级KM小鼠及BALB/c小鼠粪便总菌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系内不同性别之间粪便总菌多样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SPF级小鼠进行微生态学相关研究时,封闭群KM小鼠及近交系BALB/c小鼠均可作为选择对象,同时可忽略菌群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