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失调症,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便秘时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有害细菌或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和有益菌数量减少.四磨汤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胃动力剂,能缓解便秘患者的症状和身心压力,且对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恢复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便秘时肠道的微生态改变、单味药和整方的角度探讨四磨汤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年龄的增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便秘的发生率与日俱增。便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带来诸多并发症。便秘造成肠道的微生态改变,总的来说是益生菌的种类和数目减少,而有害菌或条件治病菌却显著增加。以活的益生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对缓解症状、治愈便秘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本研究对便秘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已经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尤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密切。许多CRC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进入中晚期时才被确诊,因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亟需更新更优的CRC早期诊断方法。基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密切关系,肠道微生态已成为CRC新诊断方法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对CRC诊断作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概述,并展望肠道微生态在CRC诊断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预期进展,旨在为通过肠道微生态诊断CR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多国多年居高不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在CRC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许多学者所证实。专家一致认为,积极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可取的。CRC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已经出现改变,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加重,化疗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失衡状态。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对机体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已显现出在CR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对益生菌在CRC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90例IBS-C和FD重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不同程度减少(P0.05)。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和FD重叠患者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一些生物源功能活性物质对于治疗便秘有积极的疗效。螺旋藻富含多糖化合物,且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本文分析不同剂量螺旋藻多糖(PSP)对地芬诺酯诱导便秘小鼠的治疗效果,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首次排便时间和数量、肠道酶活性,菌群组成以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等。结果显示,PS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六小时内排便数量都显著增加(P0.05),且首次排黑便时间缩短。同时,小鼠的体重增长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SP治疗后,便秘小鼠肠道内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恢复到正常组水平(P0.05)。此外,PSP处理改变了便秘小鼠肠道主要微生物菌群组成,上调了一些有益功能基因的丰度,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PSP处理上调KO0845(葡萄糖激酶)丰度水平,能维持机体血糖平衡。这些发现表明,PSP饲喂处理可显著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缓解小鼠便秘病症,为解决慢性便秘提供一种有效的食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儿童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许多临床前及临床证据表明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体内优势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抗癫痫干预后难治性癫痫儿童体内肠道菌群分布发生改变;动物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癫痫发病及抗癫痫疗效存在因果关系。临床上益生菌的添加可能增强抗癫痫疗效,抗生素的使用往往也影响临床的抗癫痫疗效。肠道微生态可能通过内源性机制(如改变神经递质含量等)及外源性机制(如感染和损伤等)改变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代谢、遗传、免疫和感染等。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肠道微生态与儿童癫痫发病和抗癫痫效果的相关研究,阐述肠道微生态在儿童癫痫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是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消化道微生态可能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关系密切,但学术界很少关注。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并易伴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IgG4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移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疾病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仍不清楚。牙周疾病和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但胰腺癌时肠道菌群的具体变化及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就各类胰腺疾病背景下的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聂源  朱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8):967-970, 984
肠道微生态是由数量巨大且结构复杂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肠道与肝脏有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肝循环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肝脏疾病的进展。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肠道中关键功能菌可作为肝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预测标记物与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多种肝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及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其疗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和控制饮食等复合因素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分别用四磨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用无菌水灌胃。造模结束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4区测序。结果 脾虚便秘造模降低了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四磨汤治疗后,小鼠肠道细菌丰度整体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基于功能基因分析,造模降低了小鼠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一些辅酶、维生素代谢等的作用,提高了核苷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酶类等的水平。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后,小鼠的肠道细菌功能基因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多糖生物合成、遗传信息复制、翻译和跨膜运输等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 脾虚便秘小鼠降低了肠道细菌能量、糖类和脂质代谢,四磨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细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提高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跨膜转运水平来达到治疗脾虚便秘的效果。基于功能基因的角度分析为小鼠肠道细菌的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1]。生命早期一般指自母体妊娠阶段开始算起至出生后2岁内(近1 000天),这段时间的生命生长发育对于整个生命周期至关重要。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生命早期健康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对婴儿各系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改变或结构异常与生命早期婴儿发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疾病息息相关。本研究将综述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来源、健康肠道微生态建立的相关因素及其生理作用,以及因不健全或紊乱的肠道微生态而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膳食纤维作为饮食的一部分,通过在肠道的作用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丰度、改善炎症反应、调节肠道激素及脂质代谢来改善肥胖,但膳食纤维在防治肥胖方面的推荐摄入量、种类及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膳食纤维对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体寄生的微生物与人体为共生关系,数量庞大,并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生理过程。菌群失衡导致微生态紊乱,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通过肠—肺轴影响呼吸系统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肺部菌群的改变导致肺部疾病的同时亦会通过血流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也越发被重视,本文着重对肠道菌群、肺部菌群通过肠—肺轴或直接在肺部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的井喷趋势已经引起国家的干预和重视。慢性病可防可治,临床上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常有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及伴有其他肠道菌群减少或增多。增殖患者体内益生菌数量可以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状态。益生元具有增殖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理功能,通过选择服用益生元类产品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态是由数量庞大而结构复杂的肠道菌群所组成,参与了包括消化、代谢、免疫调节、能量转化、维护肠道黏膜防御功能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就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态如何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研究如何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来辅助治疗肿瘤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经常排便困难和疼痛,可伴有大便失禁和(或)腹痛。其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精神负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但一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增多,了解到肠道菌群失调与便秘的发生有重要关联,人们也在开始尝试将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功能性便秘患儿,但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有关功能性便秘患儿应用益生菌及益生元等制剂后的效果,分析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患儿的效果,以指导未来临床对功能性便秘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其发病与遗传易感基因、免疫、肠道微生态、环境、饮食等多因素有关。近来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其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目前重要的研究热点。现就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肠道微生物在IBD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治疗方法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疗效、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用无菌水灌胃,治疗组用四磨汤口服液灌胃,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后,肠道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大肠埃希菌数和真菌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0.01),乳酸菌显著减少(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调整肠道酶活性来治疗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其中存在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群依赖肠道营养物质生长并经长期的进化适应而特异性地存在于宿主肠道, 通过其代谢活动及其产物维持宿主的微生态稳态。肠道微生物可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定植, 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营养物质和生态位、产生拮抗细菌素、干扰群体感应和免疫介导等。饮食和药物等外界因素与遗传因素均可改变宿主的肠道环境, 从而影响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抵抗。本文就肠道食源性疾病的微生态防治研究进行综述, 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目前被认为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关节炎等多种肠内外疾病密切相关,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将有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达到治疗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目的。目前报道FMT已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FMT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