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部份害虫再增猖獗现象是属于这一类的,即:为了甲种害虫施用某一杀虫药剂,结果引起乙种害虫的再增或猖獗。有时,引起猖獗的害虫原来是重要的害虫,但是,也有时,因为某一药剂的施用,引起了一些原来是不重要的害虫猖獗成灾。后一类情况是最不幸的结果。 勃朗(Brown,1951)总结说,由于DDT在  相似文献   

2.
施用杀虫药剂反而引起了施药后害虫的猖獗,或是使用杀虫药剂防治某一种害虫引起了另一种害虫的猖獗,总称为再增猖獗(Resur-gence)现象。这一现象实际上很早就已存在,但是在DDT使用之后,才受到人们的注意。因为,文献上已经报告了数十处由于使用DDT而  相似文献   

3.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飞虱再猖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王荫长  田学志 《昆虫知识》1994,31(5):257-262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现象非常明显,其原因首先是稻飞虱对溴氰菊酯具有极高的自然耐药力,连续施药以后,耐药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药剂会使飞虱的产卵量增多,并杀伤天敌。这种再猖獗在用药量偏低时更为明显。甲胺磷在常用剂量下,对飞虱的再猖獗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62,(3):291-304
药虫药剂与昆虫的生理代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杀虫药剂对昆虫的生理代谢的影响,也即杀虫药剂的毒理机制方面;(2)杀虫药剂在昆虫体内的代谢,也即昆虫对杀虫药剂的反应。这两个部分是相互制约的,杀虫药剂引起昆虫生理机制的破坏,就会减少了昆虫对杀虫药剂的代谢能力。反过来,昆虫对杀虫药剂的代谢可以减低(或增加)杀虫药剂对生理代谢的破坏能力。虽然如此,在下文的讨论中,为了阐述方便,还是分为两部分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生态选择性 在目前还缺少理想的选择性杀虫药剂的时候,特别是对害虫天敌这一问题,多数理想的高效低毒及低残毒的杀虫药剂,也都是广谱性的(如合成除虫菊酯),要想用化学防治法而不伤及天敌时,就只好更多依赖于生态上的选择性。这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是特别重要的,也就是所谓“合理施用杀虫药剂”的问题。 无选择性的杀虫药剂可以通过使用方法、方式等的调节来达到有选择作用。以下就是常用的几种生态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正> 杀虫药剂的选择性是解决目前化学防治上一些重要缺点的主要方法。假如,一种杀虫药剂只对靶标的害虫有毒,而对于其他非靶标生物无毒害,那就不存在公害与污染问题,那就不会杀死害虫天敌,不至于破坏生态系统。因此,选择性杀虫药剂是化学防治的一个理想,但是目前只有少数几种杀虫药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且选择程度也不高,多数只是对人畜无毒,但对于其他生物,特别是其他昆虫,依然有毒。二十多年来,自从化学防治的一些缺点被发现之后,人们正加强研究杀虫药剂的选择性问题。到目前,有了一些初步结果,显示出有希望的将来。本文就是把这方面的结果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我们国家面貌的基本改变以及为了人类利益而进行有计划的自然改造,显然地决定并产生了对於研究生物数量的变动问题的广泛兴趣, 生物数量变动的意义,决定於它们对收获量、捕鱼量和猎取量的关系,一方  相似文献   

8.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曾讨论了杀虫药剂毒力测定的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这里从另外几方面再作一些补充。这里谈的几个问题也是一般毒力测定工作者常碰到的,并且整个说来,它们对于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与精确性有更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有了4—5个剂量及4—5个死亡率(在15—85%以内),下一步的计算并不困难,可以按照公式照样进行。但是在毒力测定中如何选昆虫、用多少昆虫、如何分组、以及试验条件的控制等问题却没有完全现成可套的式样。另外也有一些时候,得到一个特别的结果,这该如何处理、如何解释?能不能抛弃不算?这些问题讨论较少,因此这里就这些方面谈一下。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控飞虱动态。  相似文献   

10.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2,12(4):341-347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手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虹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 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56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标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杰灭刹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1.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区域尺度的昆虫迁飞行为与害虫间歇性猖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6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品种的改变以及高投入丰产措施的普遍推广,我国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猖獗频率逐渐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1~4]。国内曾多次组织全国性大协作,研究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地方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满足不了生产上的要求。目前尚无法以足够的精度预报迁飞性害虫的迁入期、迁入区和迁入量,对灾变的预警能力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迁飞性害虫的消长规律尚缺乏深层次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宏观尺度的机制研究一直相当薄弱,而这恰恰是亟待早日解决的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内吸杀虫药剂 自1952年德国的希莱德(Schrader)发现几种有机合成杀虫药剂有内吸作用之后,内吸药剂已成为研究植物化学保护的重要方向。目前在研究杀虫药剂的先进国家里,都使用着很大的人力在研究新内吸药剂的合成、使用及其附带的问题。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内吸药剂的发展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4.
1963年12月18日至1964年1月14日,笔者等在海南吊罗山的南喜及小妹林场进行了20多天的昆虫调查,采得昆虫标本一批,共计有15个目120余科。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县西北,东经104°5',北纬23°9',最高峰拔海1290米,林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年平均气温24.7℃,年平均降雨量1623.9毫米。我们调查期间正值冬季,所采昆虫标本比夏季的少,但仍有一定代表性。因为当时在广东大陆地区,野外能见到的昆虫为数不多,而陵水县12月份平均气温达20°8C,1月份平均气温19.6℃,在吊罗山林区仍然是“彩蝶纷飞”,调查期间出现的种类,主要是蝶类、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二、三十年来昆虫激素的问题特别受人注意。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大量开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代表昆虫生理学中发展得最快的一个部分。这方面的研究范围很广,大量资料散见于各种昆虫学期刊内,因此需要整理和总结,从而指出以后的工作方向。本书便是适应这样的需要而写成的。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诺伐克博士对昆虫激素的问题有深刻的研究,从1948年起便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论著,并创设形态发生的陡度因素理论(dieGradient-Faktor-Theorie der Morphogenese),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血细胞(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正> 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的昆虫学工作者对昆虫的血细胞(hemocyte,blood cell)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涉及了昆虫的10个目100多种以上。但由于昆虫种类的繁多以及新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应用,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分类及其衍生转化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从而延缓和冲淡了更深入的工作。这一领域极为丰富的内容尚待开拓,某些混乱尚待澄清。 本文仅就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发生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简要综述于后,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及分类 昆虫血细胞的形态及分类是研究得最广泛、分歧和困惑也最多的一个方面。由干其形态多样及中间类型的大量存在,甚至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虫龄及在不同生态、生理条件下的变异,致使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十分复杂而众说纷云。通过多年的摸索,特别是相差、电子、扫描显微镜的间世及同位素自显影等新技术的应用,目前看法渐趋一致。Jones(1977)归纳出的下述5种血细胞类型已为多数人所接受,我们以此为基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血细胞(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 三、昆虫血细胞的功能 昆虫血细胞的形态鉴定及其转化等的长期混乱冲淡并延缓了其它方面工作的深入。至今血细胞功能的研究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概念含糊、资料片断、很多属于推论而试验根据不足,许多工作又因手段陈旧而被推翻。目前尚难归纳成完整的学说。现仅将近年的工作摘要介绍于后: (一)昆虫血细胞与生长、生殖的关系 在昆虫发育的不同阶段,血细胞的活性及其数量变动与激素调控有着明显的相关。在锥蝽Rhodnius幼虫各龄初期注射锥虫蓝(Trypan blue)后,浆血胞内由于充满颜料而失去活性,因此影响了基底膜的形成,脱皮因而受到阻滞。已证实类绛血胞分泌脂类进入体壁,并与表皮硬化的酚代谢有关。Crossley(1975)指出血细胞已确证参与了表皮硬化与黑化的过程。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造血组织经X光照射后血胞数量明显下阵,若虫存活数月直至死亡不再蜕皮。血细胞的被破坏对α-蜕皮素向β-蜕皮素的转化十分不利(血细胞是这一转化的场所),因此也抑制了蜕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昆虫抗药性和昆虫毒理动力学(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地使用一种杀虫药剂防治昆虫,会导致昆虫产生抗药性。对昆虫抗药性资料进行广泛综述时,发现了仅单独的解毒作用不能被解释为家蝇对有机氯杀虫药剂产生高抗性原因。作为一个基因。家蝇可以对有机氯产生比对有机磷杀虫剂更高的抗药性,尽管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在虫体内是不太稳定的。考虑到昆虫毒理的动力学,杀虫药剂的穿透作用更显示出其实际的重要性。根据穿透和解毒的速率,慢的穿透作用是解毒作用的一个限制因子。防治敏感和抗性昆虫的观察结果,可以划出物理和生物因子之间关系的几种相关曲线图解。这些相关性不仅能说明家蝇对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的抗性程度,而且也助于选择出新的杀虫毒剂。  相似文献   

19.
褐稻虱再猖獗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十几年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ál),大量杀虫剂用于褐稻虱的防治,用药不当往往造成褐稻虱的再猖獗,严重影响产量。本文报道了:(1)浙江稻田天敌的控制作用:缨小蜂对褐稻虱卵的寄生率约22%;褐稻虱的成、若虫被螯蜂、线虫等的寄生率在1984年为29.4%,在1983年为15.2%。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为: N_a=N/(8.294+0.058N) (2)杀虫剂对害虫——天敌(蜘蛛)的影响,介绍了简单的杀虫剂内禀选择性测定方法: a)在室内,内禀选择性指数 P=天敌的L_(D50)/害虫的L_(D50)-1 b)在田间,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一蜘蛛的杀伤试验。 (3)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生育力的影响。 本文认为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从害虫一天敌系统在种群动态,生态学上可分二类:一类是杀虫剂促进菜种害虫的种群增加:如刺激生育力,另一类是破坏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如使用大量杀伤天敌的药剂、不适当的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等。  相似文献   

20.
谈谈昆虫免疫(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洪福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2,29(5):297-301
<正> 昆虫免疫(Insect immunity)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45年前,为早期研究阶段,包括20年代一般免疫学发展的活跃时期;第2阶段,自1958年起,主要用体外实验证明,昆虫经人工诱导,血淋巴中可出现抗菌物质,例如Stephens(1962)首次报道了腊螟幼虫免疫血淋巴中的杀菌因子;第3阶段,1980年起至今,首先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Boman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