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炫耀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2000年4-7月,通过野餐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炫耀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块状高灌丛随机散布在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小半灌木群落中是波斑鸨炫耀栖息地的景观特征;影响波斑鸨炫耀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植物种数、植被盖度、密度和蹁高灌丛距离;炫耀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和草本植物种数显著低于对照样方内的相应成分;绝大多数炫耀地位于低矮稀疏的半灌木群落中,同时又总是靠近条块状高灌丛。这种灌嵌景观的炫耀地植物群落结构为波斑鸨的生存、炫耀提供了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2.
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秋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9月,利用粪便示踪和野外直接观察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秋季栖息地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波斑鸨秋季栖息地地热平坦,视野开阔,广泛分布旱生和盐生荒膜植物,植被稀疏、低矮,并镶嵌有相对较高的灌丛块;影响波斑鸨秋季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子是植被密度、物种丰富度和物候;秋季栖息地内的植被密度、草木植物种数、叉毛蓬密度、结实植物密度和物种数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地内的相应成分;生长植物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地;而假木贼密度和琵琶柴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地。  相似文献   

4.
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 、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群落,冲积河道低地分布有荒漠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群落,戈壁沙漠过渡带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低海拔的沙山上分布有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rzewalskii)群落和梭梭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群落Shannon_Wiener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合头草群落最高(1.706),具有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的成分;梭梭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居中(0.875~0.890),荒漠植被类型特征明显;沙拐枣群落、胡杨群落、多枝 柽柳群落、胀果甘草群落较低(0.079~0.495),荒漠林、盐地沙生灌丛及盐化草甸植被均有零星分布。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灌木层占居主导地位,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0.769~1.451)远远大于草本层(0.193~0.254),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灌木层影响较大。4)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表现为经向、纬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经向、纬向变化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的草原化植物合头草群落(1.706)向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的荒漠植物梭梭群落(1.379)和盐化植物多枝柽柳群落(0.376)的过渡,海拔梯度则 呈现低水平的沙拐枣群落(0.819)到高水平的膜果麻黄群落(0.890)向低水平的梭梭群落 (0.645)变化。荒漠植物群落过渡地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南山地鸟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西南部山地动物区系组成复杂,鸟类的垂直分布明显。本文根据1981年、1983—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初步查明该地区有鸟类178种和亚种,其中在山区繁殖的鸟类约104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鸟类环志与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鸣  Pau J.LEADER  Geoff J.CAREY  Barry WILLIAMS 《动物学研究》2002,23(2):105-105,106,112,135
2001年8月与14-26日在新疆阿勒泰,吐鲁番的8个环志地点进行了秋际鸟类环志工作。环志鸟类233只,约33种,多以莺亚科(Sylviinae)和鸫亚科(Turdinae)的种类为主。其中的新疆歌鸲(Luscinia sp.)等17种鸟类均属于中国首次环志种类,占环志种数的53%。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我国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区拥有90余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约占全国草场面积四分之一,仅次于内蒙,居全国第二位。但这富饶辽阔的草原,蝗害严重,蝗虫种类达15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蝗工作,据新疆治蝗灭鼠指挥部的资料,1953—1984年,全区累计治蝗面积达5000多万亩,其中飞机治蝗1460多万亩,为发展新疆畜牧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如此,由于单一化学防治,人们已经看到生态学上的弊端及伴随而来的严重后果,为此,哈巴河、昌吉等县已把草原养鸡和惊鸟的招引作为防治蝗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阜康荒漠区采用样线法对比研究自然和人工生境鸟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共调查到鸟类147种,隶属17目、38科、90属,其中,夏候鸟占总数量的49.8%、留鸟31.1%、过境鸟(旅鸟)13.2%、冬候鸟5.9%,表明研究区主栖夏候鸟。留鸟占总物种数的13.9%,在各类生境中均有分布,相对于其他居留型的鸟类,留鸟更可能成为该生境的优势种;湖泊拥有最高的鸟类α多样性指数(4.861)和物种数(106种),是荒漠区夏候鸟栖息或停歇的重要场所;以Morisita相似性指数0.5为界,将不同生境分为湖泊、荒漠和农田3大类,前二者属于自然生境,其季节周转率以春夏季最高,之后持续下降;农田吸引了68.5%的冬候鸟个体,其季节周转率以春夏季最低(0.934),夏秋季最高(1.154)。沙枣林带的保留和种植对提高阜康荒漠区农田冬候鸟多样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东洞庭湖冬季鸟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东洞庭湖冬季常见鸟类共30种,隶属11目17科20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湖南省级保护动物14种。该地的冬候鸟21种,留鸟9种。东洋界鸟类10种,古北界鸟类1种,广布性鸟类19种,东洞庭湖冬季鸟类的多样性指数为1.5171,均匀性指数为0.4460。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草原繁殖鸟类群聚组成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颜重威  邢莲莲  杨贵生 《生态学报》2000,20(6):992-1001
利用 5月份温带草原鸟类繁殖期 ,在荒漠草原、草原、湿地、沙地和山地等植被 ,选取 1 1个面积 1 0 0 hm2 ( 50 0 m×2 0 0 0 m)同样大小的样区 ,由 3人各隔 1 50 m作平行的穿越线调查 ,并记录所见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同时 ,也在每一样区任取面积 1 m2 之植被样方 ,记载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垂直高度、覆盖度和植物鲜重。调查结果显示草原繁殖鸟类的种类不多 ,在无树的荒漠草原植被是 4~ 6种 ,草原植被在 5~ 8种之间 ,湿地植被 1 5种 ;在有树的沙地植被是 9~ 1 2种 ,山地植被 6种。鸟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不大 ,由大而小依序是沙地植被、湿地植被、山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密度也不高 ,由大而小依序是无树草原的湿地植被、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 ,而后是有树草原的沙地植被、山地植被。鸟类食性分布方面 ,荒漠草原和草原植被以食杂性鸟类为优势 ;湿地植被以食虫性鸟类为多 ;沙地植被以食杂与食肉性鸟类为胜 ;山地植被以食虫和食杂性鸟类较多 ,并增加一些食肉性鸟类。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2012年5月,作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了棕尾鵟Buteo rufi-nus、漠鵖Oenanthe deserti和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的巢及窝卵情况。以上3种鸟类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常见鸟类,但关于它们巢及窝卵的情况却少有报道。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这3种鸟类的生活史,丰富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The Anjihaihe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Junggar Basin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a series of freshwater lacustrine depositions. However, abundant marine dinoflagellate cysts were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the middle to upper part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formation. Two new genera, six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subspecies among the abundant dinoflagellate cysts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e. Circulodinium? laeve sp. nov., Kaiwaradinium abbreviatum sp. nov., Spiniferites adnatus subsp. latispinus subsp. nov., Oligosphaeropsis accreta gen. et. sp. nov., Oligosphaeropsis complex gen. et. sp. nov., Oligosphaeropsis megaprocessa gen. et. sp. nov. and Tianshandinium biconicum gen. et. sp. nov. They are rare to common constituents of the dinoflagellate assemblage in the Anjihaihe Formation and may prove useful for regional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palaeoenvironment re-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准噶尔西部山地黄耆属丁字毛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黄耆属丁字毛类群有26种,包括中国分布新记录1种,即多角黄耆(Astragalus polyceras Kar.et Kir.),《中国植物志》遗漏种4种,即留土黄耆(A.hypogaeus Ledeb.)、灌木黄耆(A.suffruticosus DC.)、流沙黄耆(A.sabuletorum Ldb.)和亚黄耆(A.consanguineus Bong.et Mey.).为6种植物补充了地区分布新资料.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类的文献引证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简要记述,并对中国分布新记录及《中国植物志》遗漏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16.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中始新世依希白拉组内发现的晚叉额雷兽属新种——马氏晚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mae sp.nov.)是新疆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雷兽头骨化石。标本为一件不完整的头骨,缺失鼻骨,前颌骨,部分上颌骨和泪骨。新种具有眶上突较粗大,额骨宽阔平坦,臼齿有中心窝,臼齿舌侧齿带前部上的齿尖不发育,M3无次尖等晚叉额雷兽属的特征。新种的颧弓成向外扩的弓形,额顶嵴在后侧向内收缩弯曲的弧度更大,外耳道较为倾斜,枕柱上方有舌状的突起,与唯一的属型种娇晩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formosus)明显不同。马氏晚叉额雷兽同属型种关系最近,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两者与雷兽亚族(Brontotheriina)构成一个三分支结构,但是两者是否为后者的姊妹类群尚无法确定。和属型种一样,马氏晚叉额雷兽在演化程度上与内蒙古伊尔丁曼哈期的谷氏原雷兽(Protitan grangeri)接近,但与同时期地理位置更近的哈萨克斯坦的雷兽Aktautitan hippopotamopus相比,马氏晚叉额雷兽较原始,表明新种所在的地层时代很可能要早于发现A.hippopotamopus的地层。三个泉剖面依希白拉组伊尔丁曼哈期以前发现的化石较少,此次马氏晚叉额雷兽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晚叉额雷兽属的地理分布,也为依希白拉组内存在伊尔丁曼哈期的沉积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植物化石气孔参数分析是目前恢复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为精准的方法之一,银杏类和松柏类等是恢复古大气CO_2浓度常用的化石类群。本文利用新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松柏类掌鳞杉科Brachyphyllum(Hirmeriella?)sp.化石对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进行了重建,获得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为~1200ppm,丰富了早侏罗世大气CO_2浓度信息,进一步说明掌鳞杉科植物通过气孔比率法在重建侏罗纪大气CO_2浓度方面的可靠性。掌鳞杉科植物的旱生构造和较高的大气CO_2浓度表明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在陆地生态系统内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V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四跖骨对比,该标本可归入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它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第四跖骨的相似性包括:近端关节面三角形并有一向后方延伸的舌状突出,向外侧轻微弯曲的骨干,位于骨干后方靠近外侧边的半月形肌肉凹陷,三角形骨干横截面。在异特龙超科当中,V18060与准噶尔盆地将军庙地区石树沟组中发现的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dongi)最为相似(除了以上相似性,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的相似性还包括远端关节轮廓呈近梯形,骨干后部肌肉凹陷与周围边界呈半开放状态)。但是,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V18060明显比董氏中华盗龙的第四跖骨粗壮,远端内外两髁大小差异相反。这些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发育或者性双形造成的,也可能代表分类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基于第四跖骨形态信息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更偏向后一种解释:V18060代表一个不同于董氏中华盗龙但与后者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的兽脚类恐龙。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中晚侏罗世石树沟动物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在五彩湾和将军庙地区发现不同的中华盗龙类恐龙指示了晚侏罗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中相邻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分异性或者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9.
Here we describe a number of mostly isolated bird and non-avian dinosaur footprints from the Huangyangquan track site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Lower Layer of the Tugulu Group near Huangyangquan Reservoir in the Wuerhe District, Karamay,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Bird footprints at the site pertain to Koreanaornis dodsoni n. ichnosp., Goseongornipes isp., Aquatilavipes isp., and Moguiornipes robusta n. ichnogen. n. ichnosp. Moguiornipes tracks may be the products of a bird with lobed feet. These shorebird-morph tracks are the first solid evidence of birds in the Tugulu Group, and greatly enrich the known faunal diversity of the Lower Layer of the Tugulu Group. The Huangyangquan avian ichnofauna i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Jindong Formation, Korea and the Dakota Formation, USA. Non-avian dinosaur footprints at the site pertain to cf. Jialingpus isp., Asianopodus isp., and Kayentapus isp.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Jialingpus from Lower Cretaceous strata. The discoveries of Asianopodus isp. and Kayentapus isp. increase the known ranges of these two ichnogener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