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2011年间,对四川省宜宾市白蚁种类进行调查,发现了6种散白蚁四川新纪录——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 Hsia et Fan、细颚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eptomandibularis Hsia et Fan、细颏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eptogulus Ping et Xu、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Oshima)、舌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ingulatus Ping和卵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ovatilabrum Xia et Fan,将四川省散白蚁属白蚁记录种类由6种增加至12种,将四川省白蚁记录种类由62种增加至68种。  相似文献   

2.
测定并比较3种植物对狭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angustatus的毒杀效果,为应用防治狭胸散白蚁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3种常见植物为药源,选取其药用部位打成粉末,以玉米芯粉为对照,以狭胸散白蚁为靶标,测试其毒杀作用、传毒效果和趋避效果。结果表明:对狭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以除虫菊和闹羊花为最好,当药粉质量分数达到80%,实验第7天时闹羊花和除虫菊白蚁处理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传毒效果以除虫菊相对最好。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和中毒白蚁数量的增加,传毒效率也相应提高。3种植物均有一定的驱避效果,且以博落回的趋避作用最小。因此,这3种植物可用于防治狭胸散白蚁。  相似文献   

3.
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及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潘演征  刘源智 《昆虫学报》1990,33(2):200-206
经十年的室内配对饲养观察,黑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初期群体配对后5—10天开始产卵,胚胎发育期36—46天,幼蚁经历两个龄期,各龄8—13天,工蚁是幼蚁经两次蜕皮后分化出来,具有上颚自如活动,头宽0.71mm以上;前兵蚁蜕一次皮发育为兵蚁需经历10—13天,触角14—15节,头宽0.81—0.82mm,大于2龄工蚁,初期巢群最早3个半月左右产生兵蚁.当年配对的产卵期3至4个半月,产卵量16—45粒.饲养7—8年后的群体开始出现若蚁(长翅成虫的幼期).9、10年群体发育成熟即产生长翅成虫.解剖三个成熟群体中一个巢原始蚁王、蚁后均存在,另两巢发现原始蚁王、蚁后均死亡,其中一巢由群体内自行补充上了翅鳞型母蚁1头,无翅补充型生殖蚁1头(较小,性别不清),翅芽型3头.另一巢补充上了无翅型大腹母蚁1头,翅芽型1头.通过室内长期连续饲养观察,对该种白蚁新建群体发育成熟年龄及其内在因素已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末龄若虫的蜕皮羽化行为。【方法】室内恒温(26±0.5)℃恒湿(75%±5%)饲养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时间持续2~8 h。蜕皮一般从末龄若虫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从腹末、翅末、足端、口器末端或触角端脱落,50%以上的正常羽化蜕皮是从腹末端脱落。初始羽化成虫为白色,随后身体和翅的颜色逐渐加深和变黑,羽化8~12 h后,虫体整体颜色变为黑色。室内观察结果还表明,34.7%的末龄若虫无法正常羽化。【结论】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持续时间较短,蜕皮一般是从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但可从不同部位脱落,且蜕皮羽化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研究了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和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对镇江几种常见木材树种的取食偏好性,分析了白蚁种类和木材品种对白蚁取食偏好性和死亡率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白蚁治理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白蚁非选择性取食试验,研究两种白蚁分别取食香樟Cinnamonum campora、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垂柳Salix babylonic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枇杷树Eriobotrya japoni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7种树种食料的取食偏好和死亡率,取食偏好采用白蚁取食率,即每克白蚁每天取食量(mg)评价。试验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白蚁种类和不同木材对白蚁取食率和死亡率均影响显著。在供试的7种木材中,黑胸散白蚁最喜食垂柳和马尾松,其取食率分别为31.46和30.59 mg;台湾乳白蚁最喜食马尾松、水杉和银杏,其取食率分别为26.53、21.82和21.81 mg。两种白蚁对银杏、垂柳、广玉兰这3种木材的取食率有显著差异,而对其他4种木材的取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白蚁取食率和死亡率受白蚁种类和木材品种影响明显。7种供试木材中,两种白蚁都对马尾松显示出明显偏好,且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朱海清  赵刚  汪文陆 《昆虫学报》1990,33(3):314-318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腹腺整体装片和切片进行了描述.腹腺分前、后两部分.“腹腺前部”有两类分泌细胞和一个中央腔.两类分泌细胞中,一类是圆形,个体较大;另一类细胞突起很长,具扁平的核.复盖于腹腺前部的体壁上有许多小管和一些感器,表明腹腺前部的分泌细胞产物可能是经体壁上的小管或者先贮存于中央腔中,再经体壁小管逸出体外.“腹腺后部”由大的椭圆形分泌细胞组成.根据腹腺前部紧贴于第Ⅴ腹节表皮层,而腹腺后部是可动的,并且复盖于腹腺后部的体壁上无排出小管,作者认为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释放入血淋巴中.腹腺前部及腹腺后部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有不同的机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胸散白蚁幼期不同品级的发育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现有假工蚁、假若蚁两种虫态。假工蚁由6龄和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假若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显微测量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的胚后发育主要包括2个龄期的幼蚁期、6个以上龄期的工蚁期、4个龄期的若蚁期和有翅成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他虫态的分化来源,发现兵蚁由3~7龄工蚁分化发育而来,翅鳞型和长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6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短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微翅芽型补充生殖蚁既可由4~6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又可由假工蚁和假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无翅型补充生殖蚁由3~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提出了黑胸散白蚁群体中不同品级个体的可能分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黑胸散白蚁幼期不同品级的发育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现有假工蚁、假若蚁两种虫态。假工蚁由6龄和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假若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显微测量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的胚后发育主要包括2个龄期的幼蚁期、6个以上龄期的工蚁期、4个龄期的若蚁期和有翅成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他虫态的分化来源,发现兵蚁由3~7龄工蚁分化发育而来,翅鳞型和长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6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短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微翅芽型补充生殖蚁既可由4~6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又可由假工蚁和假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无翅型补充生殖蚁由3~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提出了黑胸散白蚁群体中不同品级个体的可能分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黑胸散白蚁腹腺的形态学与细微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清  赵刚 《昆虫学报》1990,33(3):314-318
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腹腺整体装片和切片进行了描述.腹腺分前、后两部分.“腹腺前部”有两类分泌细胞和一个中央腔.两类分泌细胞中,一类是圆形,个体较大;另一类细胞突起很长,具扁平的核.复盖于腹腺前部的体壁上有许多小管和一些感器,表明腹腺前部的分泌细胞产物可能是经体壁上的小管或者先贮存于中央腔中,再经体壁小管逸出体外.“腹腺后部”由大的椭圆形分泌细胞组成.根据腹腺前部紧贴于第Ⅴ腹节表皮层,而腹腺后部是可动的,并且复盖于腹腺后部的体壁上无排出小管,作者认为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释放入血淋巴中.腹腺前部及腹腺后部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有不同的机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花胸散白蚁多型行为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健华 《昆虫学报》1998,41(4):376-381
该文在花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ukienensis Light的侦察行为和取食行为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还分析了其消化系统发育与取食行为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花胸散白蚁多型行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且发现幼蚁和工蚁的消化系统发育是与其取食行为相一致的,特别是后肠囊从幼蚁的细条消化道发育为成年工蚁的膨大囊袋这一过程是花胸散白蚁群体中存在着取食多型行为的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报道安徽省1个新分布属水禾属植物水禾Hygroryza aristata (Retz.) Nees ex Weight et Am和1个新分布种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 Planch。标本藏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ACM)。  相似文献   

12.
报道福建省被子植物新记录1属--球子草属(Peliosanthes Andr.)和新记录2种,即百合科(Liliaceae)大盖球子草(Peliosanthes macrostegia Hance)和花柱草科(Stylidiaceae)花柱草(Stylidium uliginosum Swartz),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自四川省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一新种——平武翠雀花,并给出其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安徽大别山区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松叶蕨Psilotum nudum (L.) Beauv.,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国内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5.
于2011~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发现若干湖北新记录。现主要报道了湖北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腰属(Chrysosplenium)植物4种分布新记录,分别为秦岭金腰(C.biondianum Engler)、纤细金腰(C.giraldianum Engler)、舌叶金腰(C.glossophyllum H.Hara)、天胡荽金腰(C.hydrocotylifolium H.LéveilléVaniot)。文中对这几个物种的报道增加了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凭证标本存放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3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北省通山县老鸭尖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批标本,经鉴定其中包含有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和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这两种两栖类未见有在湖北省的分布报道,为湖北省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角蟾属.标本保存于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6和2017两年的野外鸟类调查,发现青海省分布新记录鸟类6种,分别为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蓝矶鸫(Monticola solitaries philippensis)、灰蓝姬鹟(Ficedula tricolor)、铜蓝鹟(Eumyias thalassina thalassina)、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和红额金翅雀(Carduelis carduelis paraponisi)。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武夷山药用植物资源普查中,发现2种兰科植物,经鉴定为七角叶芋兰Nervilia mackinnonii (Duthie) Schltr.和柄叶羊耳蒜Liparis petiolata (D. Don) P. F. Hunt et Summerh.,皆为福建省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室(FJT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