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贝类帕金虫及其病害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虫属于细胞内寄生的原生生物,是导致海洋贝类大量死亡的最重要的病原物之一,采用传统的FTM检测法和组织切片方法,结合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在不同的贝类中鉴定了7种帕金虫,并且在帕金虫的生物学特征、对宿主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危害海洋贝类的帕金虫的分类与系统学、形态和生活史特征、检测鉴定技术、流行病学特征、帕金虫与宿主间的侵害与抵御关系以及帕金虫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综述,并对贝类帕金虫病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海洋贝类帕金虫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贝类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重要研究方向,酶解技术已经成为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高值化、资源化、生态化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贝类酶解采用的主要商品酶为中性蛋白酶、风味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等,酶解效果评价的主要参数为蛋白水解率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指标,酶解产物主要用途为调味品、营养功能制品、饲料蛋白产品、医药品等。从商品工具酶的选择,酶解优选工艺、酶解产物应用等角度,综合论述了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为我国商品酶制剂在海洋贝类乃至整个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中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是目前地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海洋矿化生物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贝类是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物种,海洋酸化会对贝壳的生物矿化过程产生抑制,因而对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前期研究中已发现,尿素对贻贝贝壳的形成具有辅助作用,推测尿素有助于贻贝在海洋酸化背景下的生存。为进一步探究尿素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对贻贝耐受海洋酸化产生积极影响,以厚壳贻贝外套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物组学策略分析了尿素添加对贻贝外套膜组织在酸化海水中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对贻贝外套膜在酸化条件下的转录物组变化具有逆转趋势,可抑制外套膜中受酸化胁迫而激活的细胞自噬、凋亡、以及免疫应激相关通路;同时,也诱导了部分贝壳基质蛋白质表达量的上调,从而有助于维持贻贝在酸化条件下的生物矿化过程。上述研究有助于了解贻贝对海洋酸化的耐受性机制,也为后续贝类养殖业在海洋酸化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利用2018年春季惠州市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分析了贝类、甲壳类、鱼类等3类27种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Cu、Pb、Cd的含量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FI)、金属污染指数(MPI)和目标危险系数(THQ)分别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并探讨了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8年春季,惠州海域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皆为Cu>Pb>Cd。不同类海洋经济物种对同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方差分析显示,贝类体内Cu含量显著高于鱼类,Cd含量显著高于甲壳类和鱼类。(2)惠州海洋经济物种体内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u与Pb、Cd显著正相关,反映其具有同源性和类似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3)SFI值反映,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Cu含量为正常背景值水平,Pb含量为轻度污染;贝类、鱼类体内Cd含量分别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值得引起重视。MPI值由大到小为贝类>甲壳类>鱼类。整体说明,不同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特征对生存环境质量有明显响应。(4)根据《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从1996年到2018年春季,惠州海域海洋经济物种体内Cu含量稳定,无超标样品;甲壳类、鱼类体内Pb、Cd含量超标需引起关注。(5)3类海洋经济物种的THQ值皆<1,由大到小顺序为贝类>甲壳类>鱼类,对人身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地带,有大小海岛5000多个,岛岸线长达1.4万余公里,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广阔的滩涂和近岸海域为贝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人们喜爱的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蛏子、泥蚶等海洋贝类,我国应有尽有。贝类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因富含对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生境资源。海洋生态资源的存量价值由海洋生物资源存量价值和海洋生境资源存量价值构成。针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特征,在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下,提出了鱼类、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大型海藻等主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存量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探讨了海洋生物资源单位价格确定、评估价值修正、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成本扣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要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与进化历史,而且为遗传资源的保存、海水养殖动物育种和遗传改良及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稳定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重要海洋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体阐述其在种质鉴定、系统进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良种培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 在紧靠太平洋西海岸中部的中国东海上,有一串神奇而美丽的小岛,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之中,这就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的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这是一个以海洋贝类和藻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素有“贝藻王国”之称。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纳入这一世界网络的海洋类型自  相似文献   

9.
海洋酸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思茹  殷克东  蔡卫君  王东晓 《生态学报》2012,32(18):5859-5869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的同时,也被海洋吸收使得全球海洋出现了严重的酸化。海洋酸化及伴随的海水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对海洋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海洋酸化对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海洋酸化的研究,介绍了海洋中不同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一方面,海水中CO23-浓度和碳酸钙饱和度的降低对海洋钙化生物造成严重损害,生活在高纬的冷水珊瑚和翼足目等文石生产者是最早的受害者;贝类和棘皮动物在钙化早期对海洋酸化尤其敏感,其幼体存活率受到海洋酸化的严重制约。另一方面,CO2浓度的增加能促进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增加初级生产力,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此外,海洋酸化可以促进固氮和脱氮作用同时削弱硝化作用,改变溶氧浓度分布和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对海洋生物产生间接影响。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复杂,影响程度深远。为了能准确的评估海洋酸化的生态学效应,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3-I0003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由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等一批享誉国际海洋生物领域的泰斗于1987年7月研究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以海带为代表的藻类养殖,以对虾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养殖和以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等我国海水养殖的三次产业化浪潮.正是在以该室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海洋酸化条件下Cd2+和Hg2+对斧文蛤幼贝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海洋酸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利用海洋酸化人工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酸化条件下(对照组pH 8.20、酸化组pH分别为7.80、7.60和7.40)Cd2+和Hg2+对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幼贝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海洋酸化范围内,单一的海洋酸化对斧文蛤幼贝的存活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海洋酸化显著增强了Cd2+和Hg2+的急性毒性。与对照组相比,酸化组Cd2+和Hg2+的毒性随着酸化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Cd2+和Hg2+均在pH 7.40时对斧文蛤的毒性最强,其96h半致死(96h LC50)浓度分别为4.068 mg/L(Cd2+)和10.332 mg/L(Hg2+),明显低于pH 8.20、7.80和7.60时其对斧文蛤幼贝的96h LC50浓度(其值分别为Cd2+ 6.458、5.947、4.728 mg/L和Hg2+ 12.027、11.169、10.595 mg/L)。研究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毒理作用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内容,为斧文蛤资源恢复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是海洋环境中一种新型污染物,可被海洋生物误食并对其产生毒性效应。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深入,利用指示生物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及毒理学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海洋双壳贝类可通过滤食方式摄食环境中的微塑料,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与毒理学研究理想的指示物种。本文综述了海洋双壳贝类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方法、不同海域双壳贝类体内微塑料的累积分布以及受控实验条件下微塑料对双壳贝类的生态毒理效应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建立以双壳贝类为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监测标准方法以及研究环境浓度微塑料对海洋双壳贝类的亚慢性毒性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2浓度的升高,除了使全球温度升高外,导致的另一个严重生态问题——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OA),受到社会各界包括科研界的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是在近十年才发表出来的,目前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洋酸化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交叉包括化学、古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等等。在生物学领域,海洋酸化主要围绕敏感物种,例如由碳酸钙形成贝壳或外骨骼的贝类,珊瑚礁群体等。鱼类作为海洋脊椎动物的代表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相关海洋酸化方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尽管人们对于海洋酸化对鱼类的影响了解甚少,这并不说明海洋酸化对鱼类没有作用或者效应小,在相关研究逐步展开的同时,发现鱼类同样受到海洋酸化的危害,几乎涉及到鱼类整个生活史和几乎大部分生理过程,尤其是早期生活史的高度敏感。因此就目前国内外对此领域研究结果做综述,以期待业界同行能够对海水鱼类这个大的类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形貌奇异、色彩绚丽、斑纹精致和种类繁多的贝类是大自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造物之一。贝类属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至今已记载13万种之多,其中包括化石种类3.5万种。贝类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从南极沿岸潮间  相似文献   

15.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善经济性状,增强养殖生物的抗逆性。对多倍体贝类的亲贝培育、育种原理、诱导方法、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学性状作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对贝类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基  李丽莎  李琼珍  吕为群 《生态学报》2014,34(13):3499-3508
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稳的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不断增加的CO2不仅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而且大量的CO2被海洋吸收,造成了海水中H+浓度增加,即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海洋酸化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有壳类生物,如贝类,甲壳类,棘皮类等。主要影响方面包括生物的产卵受精,孵化,早期发育,钙化,酸碱调节,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摄食及能量代谢等一系列和生理相关的机能,进而对个体行为学,种群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已有大量海洋酸化对海洋贝类的生理生态影响的报道,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伴随着海洋酸化同步发生。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海洋生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应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温度和海洋酸化的复合胁迫对海洋生物交互影响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贝类生理生态的影响,主要从个体早期发育、钙化、免疫、繁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还对酸化和温度对贝类的复合环境胁迫效应也做了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通过对CO~2的固定以及与大气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增加海洋碳汇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热门研究课题和主要途径之一。海洋微型生物在海洋的固碳过程及碳循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海洋碳汇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一类重要的海洋微型生物——单细胞原生生物在海洋碳汇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中的代表——网粘菌门(Labyrintholomycota)原生生物在海洋碳循环和次级生产中的意义,并从清楚地认识海洋碳汇的过程和机制方面,提出未来该领域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案,为丰富海洋碳汇研究的生物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贝类以其奇异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花纹,跻身于最迷人的收藏品之列;更因为其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成为受人欢迎的美食。可是,孕育了如此杰作的浩瀚大海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可以包容一切,可以任人无尽地索取,贝类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失去自己的生存环境后,贝类只有无奈地接受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8,(9):7-7
如果你觉得有海洋噪音打扰了你的话,一定不会想到会是海胆。然而,新西兰科学家证实了这种多刺的海洋动物就是造成海洋神秘声音的“源凶”在水下。一天可以听到两次这种噪音。这是由海胆牙齿啃珊瑚礁发出的20~30分贝的噪音导致的,因为饥饿的海胆正在享用海藻和无脊柱动物。  相似文献   

20.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海洋微生物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遗传背景的特征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占海洋微生物主导地位的海洋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最为丰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射线菌虽非海洋微生物中的主要菌群,但其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不可低估。此外,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那些在常规条件下易于培养的微生物类群,今后的之一是对于非可培养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探索,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优势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