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道一种可以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显示铁还原酶活性的细胞化学方法。其化学原理是:当铁还原酶将铁氰化钾还原为亚铁氰化钾时,亚铁氰化钾与铜离子迅速结合生成浅棕色不溶于水的电子致密沉淀。为了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酶反应的结果,可用硫化物-银放大法将暗淡的棕色沉淀转化为强反差的黑色银沉淀。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专一性。在电子显微镜下,酶反应产物呈微细的颗粒覆盖在质膜上,这与其他研究者用生物化学方法获得的铁还原酶位于质膜上的观点是一致的。用该方法定位铁还原酶比以前报道的普鲁士蓝法要更为精确,后一种方法反应产物较粗并且沉积在质膜与细胞壁之间。此外,在本法中酶反应基质的pH为6.6,更接近铁还原酶的生理pH(5.5~6 .5),而普鲁士蓝反应液的pH仅为3。  相似文献   

2.
惰性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惰性材料塑料输液管内壁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细菌生物膜的结构,探讨输液管内壁细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方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生物膜,分别于培养1、3和7d用扫描电镜动态观察生物膜形成过程。结果混合菌生物膜的生长速度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单独成膜。结论输液管是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良好支持材料,混合细菌培养可以加速细菌形成生物膜。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海底黑烟囱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冲绳海槽海底黑烟囱样品进行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化石,它们保留了完好的形态,主要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丝状体,可能是硫或者铁氧化化能自养细菌和真菌。这些化石微生物的鉴别基于大小、形状、细胞分裂、群落聚集等物理标志。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不仅依存于海底热液活动,同时在热液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浸取法分析测定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碳,开展了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的分布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生源要素与无机碳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表层和柱芯沉积物中无机碳的主导形态均为NH2OH·HCl相;空间分布上,湖心区为各形态无机碳的高值区,东部和北部湖区为低值区;计算结果表明,碳酸钙在湖水中可达过饱和,揭示达里诺尔湖具备形成自生碳酸盐沉淀的条件;沉积柱芯中氮、磷和生物硅与无机碳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营养水平升高可促进水体对碳酸钙过饱和条件的形成,藻类光合作用对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导致碳酸盐沉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生物膜生物学特点提供基础。方法将粘附载体置于气溶胶法和摇床法模拟体内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微环境中,将铜绿假单胞菌株培养3d后,取出标本分别进行通过FITC—ConA染色及SYT09/PI染色,然后分别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测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形成的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特点。结果在气溶胶的微环境下,FITC—ConA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明亮成片状的细菌生物膜;SYT09/PI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检测,观察到片状,层叠如积云状,棉絮样的细菌生物膜;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到大量细菌成团聚集,团状丛生突出表面,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菌生物膜。在摇床法的微环境下,用3种检测方法都观察到成流线状的细菌生物膜。结论运用气溶胶法、摇床法可成功建立分别模拟体内呼吸系统及循环、泌尿系统的微环境下生物膜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洞穴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作用对洞穴沉积物的影响,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石将军洞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结合洞穴监测数据和理化背景资料,利用B-4培养基和B-4C培养基对洞穴细菌进行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酸钙的菌种,观察和了解洞穴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成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晶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B-4培养基下微生物产生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球霰石和方解石混合物、球霰石,这种变化与培养基pH值的增幅相关;同时,在添加Mg离子的B-4C培养基下形成的碳酸钙晶体主要为方解石,此外,研究中并未检测到文石晶体。2)通过SEM扫描,发现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碳酸钙晶体存在不规则六方体、柱状体、四方体层状、半球状等,这些晶体形态在化学作用系统下少见,多见于微生物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此外,晶体中微生物作用痕迹明显,微生物作用贯穿于整个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7.
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及其矿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玉  曾湘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9,59(7):1295-1306
【目的】从深海热液区获取异化铁还原微生物(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microorganisms,DIRM),分析其矿化速率和矿化产物,认识其参与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以羟基氧化铁(FeOOH)为电子受体,以乙酸等简单有机物做电子供体,在60°C恒温厌氧条件下,对南大西洋中脊深海热液区硫化物样品中的DIRM进行富集、培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能谱仪(EDS)等方法对矿化产物进行形貌观察与成分分析。【结果】从2个硫化物样品中,共获得了139个铁还原培养物,它们均能将培养基中FeOOH (Fe3+90 mmol/L)转化为矿化产物。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形晶体为主,边长为5.0–20.0 nm;EDS分析表明,所有矿物晶体的主要元素为铁和氧,推测是由菱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的混合矿物。矿物晶体形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从3d到54d不等,多数培养物可在11 d到20 d内形成晶体。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培养物中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包括一氧化碳胞菌(Carboxydocella)与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近似新物种(16SrRNA基因同源性89%–91%)和广古菌地丸菌(Geoglobus)。【结论】热液区高温厌氧细菌与古菌可以利用简单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铁还原,形成铁氧化物晶体。实验结果对于微生物参与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的潜力具有支持作用。然而它们是否参与了热液区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形成还需要大量研究工作验证。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根系土壤可培养粘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用植物根系土壤可培养粘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药用植物根系土壤粘细菌资源多样性.[方法]采集华南植物园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22种药用植物根系土,利用辅助菌诱导分离技术分离样品中可培养粘细菌;通过菌株显微形态和菌落形态观察,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粘细菌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分离获得50株粘细菌,分属于3个科,7个属,其中粘球菌属(Myxococcus)18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11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7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8株,标桩菌属(Stigmatella)1株,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4株,匣状球菌属(Pyxidicoccus)1株.粘球菌属和珊瑚球菌属分布最为广泛.[结论]研究发现药用植物根系土壤可培养粘细菌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粘细菌更适宜在有机质丰富、pH近中性的环境中生长;粘球菌属和珊瑚球菌属的菌株对pH适应性较强,而粘球菌属和孢囊杆菌属的菌株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依赖性不强,在贫瘠土壤中仍有分布.本研究对后续粘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报导1972年从患细菌性烂鳃的草鱼和其他鱼的鳃上分离到的病原粘细菌。通过多次人工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证明G4菌株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草、鳙、鲢、草鳙杂种、团头鲂、鲤等鱼的烂鳃病。对G4菌株的菌体、子实体、小孢子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试验;根据其特征,定名为鱼害粘球菌——新种(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Ko,sp.nov.)。较详细地观察了G4菌株在胰胨液体培养中的群集习性,“柱子”形成、繁殖散发和衰老死亡的全过程。认为“柱子”形成是G4菌株,也可能是所有鱼类寄生粘细菌所共有的一种运动、繁殖的表现形式,它是不会转化为真正的子实体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很大的鱼病之一。其病原菌分离的成功,对有效地防治该病,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丰富了研究鱼类寄生粘细菌的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报导1972年从患细菌性烂鳃的草鱼和其他色的鳃上分离到的病原粘细菌。通过多次人工感染(包括再分离和再感染),证明G4菌株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草、鳙、鲢、草鳙杂种、团头鲂、鲤等色的烂鳃病。对G4菌株的菌体、子实体、小孢子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试验;根据其特征,定名为色害粘球菌——新种(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sp.nov)。较详细地观察了G4菌株在胰胨液体培养中的群集习性,“柱子”形成、繁殖散发和衰老死亡的全过程。认为“柱子”形成是G4菌株,也可能是所有色类寄生粘细菌所共有的一种运动、繁殖的表现形式,它是不会转化为真正的子实体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很大的鱼病之一。其病原菌分离的成功,对有效地防治该病,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丰富了研究鱼类寄生粘细菌的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