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单纯疱疹病毒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单纯疱疹病毒潜伏与复发机理、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它在基因治疗载体方面的应用等,就近年来国内外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科中最大的病毒,结构复杂,其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近年来免疫妥协(immunocompromised)群体尤其是移植群体中的HCMV潜伏感染和激活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HCMV的感染与免疫、HCMV的致病机制、宿主的抗感染与免疫、HCMV的免疫逃逸、HCMV的潜伏与激活及HCMV相关研究的困境与展望近年来此方面研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科中最大的病毒,结构复杂,其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近年来免疫妥协(immunocompmmised)群体尤其是移植群体中的HCMV潜伏感染和激活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HCMV的感染与免疫、HCMV的致病机制、宿主的抗感染与免疫、HCMV的免疫逃逸、HCMV的潜伏与激活及HcMV相关研究的困境与展望近年来此方面研究新进辰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潘丽  李晓眠  李梅  王卿 《病毒学报》2008,24(4):272-276
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情况.分离并鉴定BMSCs;HSV-1感染BMSCs,观察细胞病变(CPE);建立BMSCs的HSV-1潜伏感染模型.提取总DNA,PCR法扩增BMSCs内的HSV-1特异性片段,检测HSV-1感染BMSCs及潜伏感染.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14d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形成钙结节,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HSV-1感染BMSCs,出现典型的CPE,PCR法证实BMSCs内存在HSV-1的特异性片段.HSV-1潜伏感染的BMSCs,未出现明显的CPE,细胞传至7代,仍可测到HSV-1的基因片段,表明BMSCs有可能形成HSV-1的潜伏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HSV-1可以在体外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有形成潜伏感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属于疱疹病毒α亚科,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病原体.HSV-1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宿主神经系统中建立起长期的潜伏感染,并不时地从潜伏状态"重激活"导致临床症状及体液排毒.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具有抑制神经细胞中HSV-1"重激活",维持病毒潜伏感染状态的能力.本文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抗原的递呈,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来源、种类、抗原特异性及功能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潜伏感染的静息记忆CD4+T细胞是清除HIV-1病毒的一个重要障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多以原病毒c DNA的形式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但是病毒基因表达处于沉默状态,因此潜伏感染的细胞难以受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或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也不易受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作用。如何减少潜伏感染的细胞储存库是艾滋病治疗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体内及体外HIV-1潜伏感染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HIV-1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或打破机制,评价潜伏感染再激活剂的活性。在此侧重于介绍采用永生化细胞系、原代静息CD4~+T细胞或活化的CD4+T细胞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疱疹病毒β亚科中的代表成员之一,是一种具有囊膜包裹的DNA双链病毒,对免疫耐受群体和先天性感染的婴幼儿具有很高的发病率。HCMV具有潜伏感染和裂解感染两种感染状态。这两种感染过程中均有不同的miRNA表达模式。这些miRNA不仅参与胞内宿主或病毒自身基因表达调控与病毒复制,也能调节胞内物质的转运和病毒感染状态的转变等过程。本文就HCMV编码的miRNA,其生物合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α家族成员,可引起多年龄段的人群生殖器疱疹及其他疱疹疾病。由于该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结构及感染病理,其感染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毒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在神经细胞潜伏感染,具有重激活特性,因此,其疫苗的研制亦需要复杂的技术,且面临重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曾亮  曹亚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3):8-9,13
EB病毒基因组中BZL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潜伏状态EB病毒再活化过程中主要作用,本文就BZLF1激活潜伏状态EB病毒分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埃巴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种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90%的γ-疱疹病毒,其感染宿主细胞后常以潜伏形式存在并伴随终生,在一定条件诱导下,由潜伏感染转化为裂解感染,导致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LMP1和LMP2是EBV编码的重要潜伏膜蛋白,它们锚定于细胞膜脂筏区,通过与宿主细胞内多种信号传递分子如TRAF家族蛋白、Caspase家族蛋白和STAT家族等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迁移与凋亡,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阐述了LMP1和LMP2的结构特征,在宿主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参与信号转导途径的机制等,旨在推进EBV发病机理研究及疫苗的研发等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及激活的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加入20,40,60,80,100,120,140μmol/L的阿昔洛韦(ACV),观察对SH-SY5Y细胞生物性状的影响;在ACV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将含有0.1、1、10、100MOI的病毒液接种SH-SY5Y细胞,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对细胞的影响,确定潜伏的建立;分别用41℃、42℃、43℃、44℃、45℃加热0.5h、1.0h、1.5h、2.0h、2.5h,观察加热时间及温度诱导HSV-2在SH-SY5Y细胞中激发的最适条件;加入25、50、75、100、125μmol/L福斯高林(Forskolin)诱导病毒在细胞中激活,探讨诱导的最佳浓度;对HSV-2在SH-SY5Y细胞中的潜伏及激发进行验证并测序;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活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60μmol/LACV的存在最适合HSV-2在SH-SY5Y细胞中建立潜伏状态;1-10MOI的感染量均能取得较好的病毒潜伏及激发效果;通过观察,病毒在SH-SY5Y细胞中最长可潜伏14d;43℃,1.5h及75μmol/LForskolin均为诱导病毒潜伏激发的最佳条件;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发后细胞病变,从24h到72h,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数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HSV-2LAT、gG基因PCR扩增及电泳结果,证实病毒在细胞中的潜伏及激活。【结论】初步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上建立了HSV-2潜伏感染及激活的细胞模型,为下一步研究HSV-2的潜伏与激发机理,了解HSV-2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年来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的致病特点是可在体内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形成潜伏感染。本文就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尤其是潜伏感染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单纯疱疹病毒:疱疹病毒作为许多种动物重要的病原体,开发疫苗和其它控制方法显得非常迫切。目前,已知至少有7种疱疹病毒感染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 HSV-2)是最常见的病因。HSV感染引起一种共同的疾病是对病毒抗原表现出免疫病理应答。HSV引起急性感染的致病机理是,病毒除在身体表面的细胞中如朗汉斯细胞或上皮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外,还可进入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到达受神经支配的神经节,HIy-1通常是沿三叉神经而行。病毒在神经节内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其一是病毒发生复制并破坏神经元,另一种结果可能更为普遍,病毒建立起潜伏状态,基因表达受到限制,有利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马菁菁  姚堃  汤华民 《病毒学报》2019,35(2):323-330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双链DNA病毒,其原发感染引起婴幼儿急疹,潜伏感染后的再激活亦引起多种严重疾患。近来,该病毒特有的潜伏感染形式—病毒基因组的宿主染色体整合(包括机制及临床相关性)被不断报道。HHV-6基因组的末端区域含有端粒重复序列,病毒基因组通过该重复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建立潜伏感染。当宿主免疫力受到抑制时,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组会再次活化,引起疾患。本文综述了HHV-6基因组染色体整合的主要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属于疱疹病毒α亚科,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感染机体后可建立潜伏感染并在宿主体内存活终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许多先天免疫被激活,同时HSV-1也进化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其中涉及到不同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及免疫细胞等。本文简要综述HSV-1的感染机制和病毒的逃逸机制,为今后防治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潜伏期的机制以及再激化的原因知之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潜伏感染(LTBI)动物模型,完整的LTBI模型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低剂量荷菌的持续性感染模型,另一种为潜伏感染模型,即Cornell模型的改进型。综合使用柯氏量表评分、脾肺荷菌数、诱导的IFN-γ和TNF-α水平、组织中IL-10和IL-4的表达、脏器中特异性抗原负荷以及激素诱导TB复发的时间、潜伏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等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客观、特异性的评价小鼠LTBI模型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