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5年3—11月,先后在新疆南疆的喀什、阿图什、阿克苏3个地区(州)和兵团农三师所属的7个县和农场的5个主要民族[维吾尔(维族)、塔吉克(塔族)、乌孜别克(乌族)、柯尔克孜(柯族)、回族]中,对8093对夫妇的血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4月至1982年3月,在伊宁市、新源县、尼勒克县以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对5个民族共5,166名正常人的皮纹进行了调查。其中汉族1,001人,维吾尔族1,020人,哈萨克族1,092人,蒙古族1,032人,锡伯族1,021人,在这些人中,男2,590人,女2,576人。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地区五个民族的皮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4月至1982年3月,在伊宁市、 新源县、尼勒克县以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等地,对5个民族共5,166名正常人的皮纹进行 了调查。其中汉族1,001人,维吾尔族1,020人, 哈萨克族1,092人,蒙古族1,032人,锡伯族 1,021人,在这些人中,男2,590人,女2,576人。  相似文献   

4.
新疆八个民族指纹崎线离解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新疆8个民族的中小学生8000人(男女各4000人)的指纹蜻线离解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十指指腹有肤纹覆盖的任何区域均可出现蜻线离解,其频剖男高于女。民族间频率高低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1974年以来,我们在淘汰奶牛的兽医卫生检验中经常检出白血病,检出率逐年上升,1980年竟高达1.65%。根据分析,发现部分病牛有明显的共同血缘关系,为此我们对兽医卫生检验和死牛病理解剖中发现的56例病牛的谱系进行了初步调查,借以追查其血缘关系,并探讨奶牛白血病的发生和遗传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中达  陈祖焕  徐志样 《遗传》1982,4(6):21-23
1974年以来,我们在淘汰奶牛的兽医卫生 检验中经常检出白血病,检出率逐年上升,1980 年竟高达1.65%。根据分析,发现部分病牛有 明显的共同血缘关系,为此我们对兽医卫生检 验和死牛病理解剖中发现的56例病牛的谱系 进行了初步调查,借以追查其血缘关系,并探讨 奶牛白血病的发生和遗传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1958年5月我们参加了新疆综合考察队,在天山南麓东起吐鲁番、西至阿克苏全长900多公里的考察区内,于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和阿克苏等地的屠宰场中,送行了历时五个多月的牛羊寄生蠕虫的初次调查。此次考察地区总的来说,是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北纬40—45°和东经78—90°的范围内。本区地形西部高而东部低。中部天山的主峰腾格里山高达7,439米;东部天山的博格多山,高度逐渐下降至5,000米左右。山的阴坡呈片状分布的云杉林,阳坡为草原、荒漠和半荒漠的干山。天山系中亦多盆地,如拜城、尤尔都斯以及我们此次调查中的焉耆和吐鲁番等地。塔里木盆地  相似文献   

8.
1983年4月至1984年5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五个民族的近亲结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婚姻数为维吾尔2553起,哈萨克1079起,回1235起,锡伯1222起,蒙古446起。近亲结婚率与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维吾尔——8.23%与 46.74×10~(-4),回——8.10%与45.07×10~(-4),锡伯——4.66%与24.93×10~(-4),哈萨克——2.87%与11.31×10~(-4)。蒙古——0.45%与 2.80×10~(-4)。解放以来,维吾尔族与回族的近亲结婚率有上升趋势,而锡伯族的则有下降趋势。各族近亲结婚中大部分为亲表亲结婚,但堂亲结婚在维吾尔族的近亲结婚中竟占26.18%,在回族中也占16.00%。1303名近亲结婚子女中的七岁前死亡率(12.89%)及先天性缺陷与遗传性疾病发生率(2.99%)显著高于6370名非近亲结婚子女的相应值(7.65%及0.38%)。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五个民族的手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孝  张济安  左志民 《遗传》1984,6(6):36-38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五个民族共3,028例手 部皮纹的正常值,其中汉族694例(男367,女 327),彝族34。例(男180,女160)、苗族355例 (男188,女167),藏族1,071例(男564,女507), 羌族568例(男296,女272)。现将结果报告如 下。  相似文献   

10.
艾琼华 《人类学学报》1986,5(4):377-382
1983年7月至1984年7月,用回忆法调查了新疆伊犁地区3972名12—23岁的女性的初潮年龄,其中哈萨克族924人,维吾尔族864人,锡伯族486人,回族209人,蒙古族216人,汉族1273人。其平均初潮年龄是:哈萨克族14.37±1.09岁,维吾尔族14.34±1.41岁,蒙古族14.21±1.05岁,回族13.89±1.32岁,锡伯族13.78±1.02岁,汉族13.61±1.11岁。各族中均以七、八、九三个月来月经的最多。此外,还发现六个民族中1969—1972年出生的与1961—1964年出生的相比,平均初潮年龄都明显提前。在八年中,回族提前2.67岁,蒙古族提前1.90岁,锡伯族提前1.78岁,汉族提前1.64岁,哈萨克族提前1.17岁,维吾尔族提前1.13岁。  相似文献   

11.
贵州南部6个民族5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勋  余跃生  曹显明  何学华 《遗传》2006,28(4):399-402
对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毛南族和汉族5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民族间基因频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1)发型和鼻梁侧面观的显性基因频率均明显低于隐性基因频率,而鼻孔形状则相反。(2)内眦褶、鼻梁侧面观、发型和上眼睑皱褶的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较大,而鼻孔形状则较小。  相似文献   

12.
民族植物学以人类传统植物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知识或经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的,而且绝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 近年来,对各地蔬菜,尤其是野生蔬菜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日渐兴起,不仅从集市调查着手进行野生蔬菜的调查编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研究,而且逐步深入到蔬菜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人工驯化培育等方面[1-7].  相似文献   

13.
新疆4个民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新疆维吾尔放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4个民族的400份样本和40个家系进行STR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4个民族STR遗传特征及遗传方式等的科学数据。结果为9个STR基因座上维吾尔族有66种STR等位基因,148种基因型;锡伯族有72种STR等位基因,163种基因型;乌孜别克族有65种TSR等位基因,168种基因型;柯尔克孜族有71种STR等位基因,191种基因型,用新疆4个民族的数据和汉族人群,美国高加索人群,美国黑人相比较发现,中国民族遗传特征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和国外民族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利手、扣手及优势足这3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这3对性状在3个民族间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显示:除了汉族和维吾尔族在优势足上存在明显差异,这3对遗传性状在3个民族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5.
新疆四个民族八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调查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族8对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8对遗传性状在上述4个民族中的基因频率, 并进行了4个民族之间基因频率的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塔吉克与其他3个民族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显著,而哈族与柯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Abstract:Aco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eight pairs of genetic traits among four minorities in Xinjiang (Uygur,Kazak,Kirgiz and Tajik),the gene frequencies of these traits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gene frequencies between Tajik and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significant,while it is insignificant between kazak and Kirgiz.  相似文献   

16.
王洪林 《人类学学报》1988,7(4):363-375
对云南9个民族[傣、哈尼、彝、布朗、基诺、拉祐、苦聪(人)、回、汉]共11,589起婚姻作了调查。发现:(1)城、乡之间,各民族与地区之间,近婚率差异极显著。(2)许多民族的近婚率均较国内发达地区同一民族高。(3)姑舅亲、倒姑舅、两姨亲及3/2表亲占9个民族近婚总数的84.7%。(4〕9个民族的平均近交系数同样较国内发达地区同一民族高,其中苦聪人的平均近交系数(0.018579)是目前国内最高数值之一,即使平均近交系数最低的汉族(0.001935)也明显高于北京、湖北宜昌和上海市区的汉族的平均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戊肝流行20年后再爆发的特点,对2001年喀什地区莎车县某乡戊型肝炎的流行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对病后半年的部分病例用ELISA方法检测戊肝抗体水平。结果发生在1981~1983年大流行时散发病的疫区,间隔20年后再次局部爆发戊肝,乡总患病率0.64%(167/25979),分布在相邻六个自然村,每村平均患病人数为28人。饮用水为手压井(地下水),全年以8~12月为一高峰,均为维族农民,男98人,女69人,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12岁,中位年龄28.9岁。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抽查病例中病后半年抗-HEVIgG阳性率68%,IgM阳性率16%,双阳性12%。首发病例传染源尚不清楚,可排除水源和食物污染,流行和临床特征符合戊肝,应探讨HEV的变异和人群抗体及保护力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江西南部的鸟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江西的鸟类,解放前只是一些外国人以各种身份或名义,在鄱阳湖、九江、南昌和庐山等地收集过一些标本或作过一些记载。如法国的大卫(Devic),德国的斯泰恩(Styan),英国的考德威尔和考德威尔(Caldwell, H. R., and J. C. Caldwell),还有拉图史(La Touche)。解放后,1958—1963年,江西大学生物系郭治之等,对鄱阳湖的越冬鸟类做过调查,据报道计有冬季鸟类87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家6各民族6134人(南3181人、女2953人)的指纹白线出现频率。结果表明,白线频率女高于男,民族间亦有差异,其中维吾尔、哈萨克、鸟孜别克族频率接近。塔吉克族居住高寒高原地区,属白色人种,频率明显低于以上3个民族,锡伯族和汉族生活习惯近似,且高于以上4个民族,作者认为,白线出现频率的高低与种族、性别、年龄和群体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We’ve studied 6134 individuals (male 3181, fimale 2953) of six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The result is that the white line of hand print is associated with rae,sex,age,grow environments of groups and life habbits.The ifference of races is:The appearant rates of white line of Weivuerite,Hasakese and Wuzibese are near,Tajike’s rate is lower than xiboman’s and han are higher than others.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部柯坪区奥陶纪腹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61,(4):340-383
本文内所描述的材料,主要系地质部地质队于1955年在新疆南部天山南麓柯坪地区的树坪塔克和依木岗塔乌等地奥陶系中所采集的。其次为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口东、俞昌民、陆麟黄和张遴信等于1957年夏天采自柯坪县西北约10公里的苏巴什沟口的一此标本。此外,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野外队于1958年采自柯坪区普昌山北部的标本亦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