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角直缘跳甲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运用二种回归方法和六种聚集度指标对黑角直缘跳甲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黑角直缘跳甲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确度比较,表明对角线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1979—80年调查了稻瘿蚊第一、二、五、六和七代的标葱在本田的分布,20块田的资料分析结果,标葱分布属于小群体的聚集分布,标葱群内标葱的分布是随机的。理论抽样数百丛标葱10株以下平均346丛,10株以上为118丛。抽样方法以棋盘式为优,其次为对角线抽样,平行线抽样也可用但误差较大。稻瘿蚊标葱形成聚集分布型的原因与雌虫产卵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连续性空间分布型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Pearson-Ⅲ分布与指数分布的空间分布型特征进行了探讨,发现它们的精确性高于经典的频次分布。导出Pearson-Ⅲ分布与指数分布的空间分布型判定指标和抽样量公式,并对赤霉病菌源的分布型和抽样量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连续性空间分布型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烟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8块烟田的龟纹飘虫空间分布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线、之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等 5种抽样方法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抽样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  相似文献   

6.
防治前与防治后赤梧毛虫幼虫在松林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7.
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颊木虱若虫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生产上采用五点式取样为宜。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Kuno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Tn=4.030/(D^2-0.394/n)来估计。  相似文献   

8.
杨扇舟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卵和幼虫在杨树林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中的负二项分布。几种抽样方法中,卵以棋盘式最好,幼虫以平行线法最好。同时建立了杨扇舟蛾卵的下层抽样模型为y=2.4481x 0.4243;幼虫的中、下层抽样模型为y=2.4605x 3.9126。  相似文献   

9.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10.
砂生槐种子蜂危害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田间调查抽样方法为分行取样法,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及其体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 f.sp.cubense)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大田病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布频次检验、聚集指标测定、Taylor幂法则、Iwao m*-m模型等对田间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检验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同时,在香蕉植株不同部位取样,检测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的理论分布符合聚集类型,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I0、m*/m1、CA0、K0。大田病株的空间图式也趋于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升高,病株间互相吸引,以病株群为单元在蕉地分布均匀,其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变化的速率为(11.0962+0.1752)m,密度越高,相对聚集度随密度变化速率越大。这种聚集分布是环境作用导致。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后,根据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误差值可估测相应发病情况时所配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且随着病情加重,配套抽样数随之减少。在进行序贯抽样时,假如累计病情等级高于判据上限即可视为防治蕉地,若累计病情等级低于判据下限可视为安全蕉地,如果累计病情等级在判据上限和下限之间,需增加抽样量,但可以理论抽样模型中的最大抽样量终止抽样。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取样法和单、双对角线取样法。此外,枯萎病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分布因样地发病程度和植株部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植株球茎的平均含菌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幼虫静态格局和动态格局的条件下,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株抽样、轮抽样和“枝”抽样的研究。根据幼虫在各轮垂直分布的特征和喜食二年生针叶的特性,建立回归模型,从轮抽样发展到“枝”抽样,通过检验,预报精度在91—98%之间。轮抽样比株抽样平均提高效率6倍,“枝”抽样比轮抽样又平均提高1.5倍。如费用以每株0.20元计,轮抽样比株抽样每株平均减少0.16元,“枝”抽样每株又减少0.032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粘虫混合种群幼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1)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2)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3)m^*-m的钱性回归方程为m^*=0.8870 1.1058m,属于最普通的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是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枣飞象在陕北黄河沿岸枣树种植区暴发成灾,给陕北红枣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明确枣飞象成虫在陕北枣区的空间分布型及最佳抽样技术,为枣飞象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于陕西省佳县枣区,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随后采取分层取样法分别统计每株枣树上枣飞象成虫数量。采用t-检验对这5种抽样方法的适合性、代表性和变异程度进行了比较,确定最理想的抽样方法;随后用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分析法以及Taylor幂法则对枣飞象成虫在枣区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选用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公式确定了枣飞象成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结果表明,5种抽样方法都适合枣飞象成虫在陕北枣园的调查,其中以平行线抽样方法最为理想,枣飞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间相互吸引的个体群,且个体群的聚集度与其成虫数量成正比,枣飞象个体群聚集原因是由于某些环境成分或者是本身聚集性活动中的一个因素或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8.995/m+0.0203),序贯抽样模型为T_0', T_(0(n))'=30n±47.53(1/2)~n。【结论】枣飞象成虫在田间最理想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枣飞象在陕北枣区成虫分布型呈聚集分布,为陕北枣区枣飞象的监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D2.  相似文献   

16.
香蕉假茎象甲卵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2002,39(3):203-205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香蕉假茎象甲卵在香蕉园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该虫卵在所有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 ,聚集程度与密度不相关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公式 ,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危害柠条的重要害虫,研究四线奇尺蛾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可为该害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6个聚集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在6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通过分布型参数,采用Iwao法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幼虫抽样数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该模型可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烟草潜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烟草潜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烟草潜叶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不因种群密度的改变而改变,幼虫主要聚集分布在烟草下部第一段(4片叶)上;降集或随机分布在第二段上;随机分布在第三段上,此外,应用虫株率进行田间种群密度的估计,其中Wilson模型和Gerrard模型所配理论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显著适合,但Gerrard模型的抽样估计误差较Wilson模型的小,最后本文用Taylor式中的参数a,b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兰巨小卷蛾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和幼虫在木兰科植物及木兰科植物和杉木混交林中都呈聚集分布。幼虫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卵分布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应用Iwao‘s方法,分析并计算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刚竹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应用比较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测定了刚竹毒蛾(Pana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同时用刀切法对其种群的平均拥挤度(m^*)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中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幼虫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