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NK细胞对猪/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差异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1Cr标记法和^3H-TdR摄入法研究了人外周血NK细胞(PBNK)和人NK细胞系--NK92对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粘附作用。结果表明,NK92和PBNK对PA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HUVEC的粘附率;rhTNF-α预刺激PAEC/HUVEC后,PBNK的粘附率呈现TNF-α剂量依赖性的增高;rhIFN-γ预刺激NK92/PBNK后,两者对PAEC粘附率的增幅均高于对HUVEC的增幅;CD11a(LFA-1)单抗可以以不同程度地抑制PBNK对静息和TNF-α激活的PAEC的粘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NK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NK细胞对同种和异种内皮细胞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UVEC和PAEC为靶细胞,人PBNK和NK92为效应细胞,研究了人NK细胞对同种和异种内皮细胞杀伤的差异性;并通过酸处理内皮细胞及抗体封闭MHCⅠ类分子、CD94和KIR(NKB1),研究了MHCⅠ类分子对人NK细胞杀伤HUVEC和PAEC的影响. 结果表明,PBNK和NK92对PAEC的杀伤均大于对HUVEC的杀伤. 酸处理后,两种NK细胞对HUVEC杀伤的增加幅度大于对PAEC的;此外,抗CD94单抗未能改变NK的杀伤效应;KIR(NKB1)封闭使PBNK杀伤HUVEC增加95%,杀伤PAEC仅增加29%. 以上结果提示:NK细胞对异种内皮细胞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识别作用可能是NK细胞杀伤PAEC的主要原因,而KIR很可能是NK杀伤内皮细胞时主要的传递抑制信号的受体.  相似文献   

3.
登革病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登革病毒Ⅱ型(DV2)感染体外培养和传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发现,HUVEC是登革病毒的允许性细胞。病毒感染后12h即可在培养上清中用微量蚀斑法测出病毒,病毒滴度48h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病毒产量随病毒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增高。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感染的HUVEC胞浆及胞膜上携带DV2抗原。电镜和光镜下,感染细胞未见明显的形态和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
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细胞同步技术和微管吸吮技术,从细胞周期的角度研究不同细胞周期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 cells,HCC)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粘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未同步化肝癌细胞各周期时相的细胞百分比为:G_0/G_1期,53.51%;G_2/M期,11.01%;S期,35.48%。采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秋水仙碱顺序阻断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阻断后释放培养的方法可分别获得G_1期和S期的肝癌细胞,其平均同步率分别为69.02%和96.50%。G_1期肝癌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力比S期相应值明显降低(P<0.01),与未同步化肝癌细胞组比较也得到同样结果,而S期与未同步化肝癌细胞组的粘附力值无明显差别。肝癌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力随着粘附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30~60min内迅速增长,60min之后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即300×10~(10)N左右。提示:在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S期细胞可能起的作用更大;肝癌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表达呈现时间效应,从而体现出粘附和去粘附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人体内大约有10~(12)个内皮细胞,它们均位于血管的内面,其面积约1000m~2,内皮细胞不仅为血液流动、防止血凝提供了一个光滑的表面,而且亦是防止某些细胞因子和细胞成分粘附和迁移的屏障。内皮细胞具有广泛的合成能力,可以产生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另外,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多种细胞有着广泛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维持机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oxLD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以50μg/L oxLDL刺激24、48h后,收获细胞用于后续实验: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DNA加合物εdA水平;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4-HNE修饰蛋白;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4-HNE修饰蛋白水平。结果oxLDL刺激EC及SMC中DNA加合物εdA水平及4-HNE修饰蛋白水平均较未刺激细胞组明显升高。结果 oxLDL诱导的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其继发的DNA损伤可能为oxLDL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由粘附分子介导.整合素、免疫球蛋白及选择素家族的粘附分子在这两种细胞的粘附中起关键作用.粘附的起始阶段由选择素介导,随后由CD11/CD18复合物与ICAM-1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可诱导粘附.抗粘附分子单抗、药物等可抑制粘附.  相似文献   

9.
机械拉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自行研制的“四点弯曲梁”实验装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加载培养,并结合显微形态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细胞铺展投影面积、微管吸吮实验系统检测细胞与表面的粘附力、α-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试验,了解细胞骨架发育和排列取向、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生长行为等认识VSMC对应变刺激的响应.发现VSMC粘附铺展与实验时间正相关,细胞粘附力、铺展面积、单位面积粘附力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VSMC内α-actin发育随加载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细胞动力学检测实验组加载24 h后VSMC增殖活动受到抑制.VSMC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铺展行为、胞内应力纤维发育等主动机制,实现对机械拉伸的适应性改建.应变刺激有利于体外培养的VSMC维持收缩表型.  相似文献   

10.
在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为了分析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采用红细胞计数及透光度的改变来检测不同时相粘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自体血浆能明业增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获得巴马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K细胞的表型及比例的数据,建立一种高效率猪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方法。方法分离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检测CD2~+/CD8~+/CD3~-细胞以表征猪NK细胞的表型;通过优化诱导培养条件,提高诱导淋巴细胞中CIK的比例,建立高效率CIK细胞体外诱导方法。结果利用优化的诱导培养条件,在诱导培养第5天时CD3~-/CD2~+/CD8~+的NK细胞的比例可高达43.63%,较最初分离时NK细胞比例提升了5.59倍;细胞增殖活性实验表明诱导培养第5天时可见明显的3个荧光峰,表明诱导后细胞发生了3次分裂,理论上较最初分离增加了8倍;诱导细胞的qPCR表型分析表明该细胞群体在诱导培养第5天时相关的表面标志有明显的上升也与流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高效的猪CIK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对人大肠癌细胞粘附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歧杆菌是人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为探讨双歧杆菌对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机制,本文观察了双岐杆菌DM9227对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系CCL-187细胞的粘附作用以及影响粘附的因素,初步建立了体外双歧杆的的粘附模型。结果还发现:在粘附近程中,孵育培养基的环境pH值在6.0-7.0左右时,钙离子浓度在2.0mmol/L时,双歧杆菌DM9227对大肠癌CCL一187细胞的粘附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随机分布与当地的血流动力环境有关,为了研究复杂的流体动力学条件对血和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构建了平行板式平直流槽和突然扩张流槽,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型的特征,并探讨流型改变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突然扩张流槽中流动的空间变化使得总体细胞表面粘附蛋白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平直流槽中的均匀定常剪切作用,表明局部流动空间变化的性质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胆固醇是否通过氧化应激机制损伤人内皮细胞DNA.实验用125 mg/L, 25 mg/L, 50 mg/L胆固醇作用于人内皮细胞12 h,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到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均可诱导细胞内γH2AX形成焦点,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γH2AX焦点的荧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利用West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内γH2AX的量和ROS水平也随胆固醇浓度增大而增加.彗星电泳实验检测到细胞内拖尾DNA量随胆固醇浓度逐渐增加,DNA损伤加重.用抗氧化剂10 mmol/L N 乙酰半胱氨酸(NAC)预作用细胞1 h后,再用50 mg/L胆固醇作用细胞12 h,细胞内γH2AX焦点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γH2AX量减少,ROS的水平下降.结果表明,胆固醇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ROS升高,导致DNA损伤.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XJ  Huang L  Song DL  Jin J  Zhao G 《生理学报》2003,55(5):554-559
实验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检测指标包括~3H-TdR掺入、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计数和α-SM-act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降低,增加平滑肌细胞停留在G_0/G_1期的比例,上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升高,促进平滑肌细胞由 G_0/G_1期进入G_2/M和S期,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4倍(P<0.01),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0.5倍(P<0.05)。结果提示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不同,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增殖期内皮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微重力诱导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组成血管管腔面的一层单层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血管功能调控中起到渗透屏障、调节舒缩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微重力可对不同部位的血管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可使脑动脉缩血管反应性增加、舒血管反应性下降,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缩血管和舒血管反应性下降,肺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舒血管反应性增加,肠系膜动静脉和下肢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另外,微重力可促进大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生长,但抑制微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本文就微重力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炎性刺激下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单细胞定量研究周向东龙勉1(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630038;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院1)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炎性过程的第一步,故此两种细胞在致炎因素作用下其粘附特性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与葡萄糖在体外诱导建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uman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HRGEC)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肾小球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棕榈酸(100,200,300,400,500μmol/L)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20,30,40,50,60 mmol/L)分别作用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应用MTT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棕榈酸和葡萄糖对HRGEC存活率与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RS、IRS、AKT和p-AKT (Ser473)的影响。结果:1、当棕榈酸500μmol/L干预细胞24小时,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棕榈酸浓度大于或等于300μmol/L干预细胞48小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300μmol/L、400μmol/L、500μmol/L棕榈酸干预细胞24小时能够明显的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200μmol/L、300μmol/L、400μmol/L、500μmol/L干预细胞48小时能够明显的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1)。2、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REC)24小时和48小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40mmol/L、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干预细胞24小时能够降低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与空白组比较,30mmol/L、40mmol/L、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干预细胞48小时能够明显降低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1)。3、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REC)24小时后,结果显示,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刺激细胞24小时能降低P-IRS/IRS和p-AKT/AKT (Ser473)的水平(P0.01),而其他组无明显显著变化(P0.05)。结论:高糖诱导方法能够建立HRGEC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容易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和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