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肝泰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泰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组(G)10只、肝泰组(Z)10只及模型组(M)10只。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的表达。结果肝泰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肝泰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α1A-AR及β2-A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泰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α1A-AR及β2-AR的表达,从而调节神经递质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通过中药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干预实验,从蛋白质组学角度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中药的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及加入肝复康药物血清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分别设定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同时分别将注射二甲基亚硝胺、肝复康的大鼠设定为模型组及治疗组,并将各组大鼠肝脏取出。分别提取以上各组的总蛋白质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随后进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后比对蛋白质斑点,找出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HSC的蛋白质表达在不同时间有了不同变化。大鼠造模4周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肝组织总蛋白质图谱存在着一定差异,部分蛋白质在两组中表现出不同的丰度。结论: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蛋白质的作用有关。中药肝复康治疗肝纤维化是通过调节多个蛋白质表达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20例行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的精准肝切除病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单用第一肝门阻断的复杂肝癌半肝切除患者3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控制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方面优于单用半肝血流阻断的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0±46 m L,平均输血量为410±76 m 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癌的精准肝切除术中合理使用能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降低了术中输血量,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细胞体积,减少了缺血再灌注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肝再生调节因子主要有促使肝细胞增殖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两大类。前者如EGF、IGF-α、HSS、HPTB、HPTA/HGF等,它们是肝细胞增殖的完全促分裂原;后者主要有肝抑素、TGF-β等,它们对肝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节作用。本实验室已提取纯化了大鼠肝抑素并证明了它的生物效应。肝大部切除后的动物在上述两类因子的调控下,肝细胞增殖迅速而有规律,肝再生完成后肝细胞增殖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5.
胎肝中肝干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不同时期人胚胎肝脏的干细胞,分析肝干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特点及发育过程中干细胞在肝脏中的迁徙,探讨肝脏的发生发育及肝内干细胞的来源。方法不同发育时期胎儿肝脏,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ABC法检测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CD34、CK19、C-11和OV6。结果胎肝内汇管区周边界板处有卵圆样细胞表达CD34、C-11、CK19和OV6,阳性细胞紧密排列成管,呈鞘样包绕着早期汇管区,部分包绕着初级汇管区,随着次级汇管区的成熟,卵圆样干细胞逐渐局限于赫令氏管周围;此外,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可见CD34、OV6阳性的单核样细胞分散在肝索、肝血窦之内,多见于汇管区的问充质组织之内,肝血管内鲜见。结论胚胎发育早期汇管区周边界板处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可能是肝脏发育的起点,这些干细胞逐渐分化为胆管上皮样细胞,然后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造血干细胞是肝内的另一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在肝内受到诱导作用分化为小部分的肝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肝脏病理性反应,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途径。以往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早期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治疗抑制与逆转病情,该过程有多种肝实质以及非实质细胞参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与肝巨噬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关键的细胞类型。HSCs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细胞,而肝巨噬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主要调控细胞,HSCs与巨噬细胞间可通过分泌趋化因子、炎症因子以及凋亡因子诱导双方细胞的活化、分化、增殖和凋亡,并且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进而影响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抑制逆转。该文立足于HSCs与肝巨噬细胞的各自特征性功能,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阐述,探究两者在促进与逆转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期探究肝纤维化复杂病理过程中的机制,为治疗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7.
肝安简介     
<正> 美国麦克高药厂(MCGAW)Hepatamine 8%Amino Acid Injection(肝安,3%氨基酸注射液)系治疗肝昏迷、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较为理想的氨基酸输液,目前该药在美国尚属医院临床治疗用品,尚未正式投放国际市场。今年初,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因特殊需要,通过日本领事馆关系直接向该厂购进试用,临床实践表明,对肝昏迷病者治疗效果显著。该产品出厂价格每瓶90美元,而我厂仿制品成本在15美元以下。该产品的研究成功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节省外汇,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美国麦克高药厂(MCGAW)Hepatamine 8%Amino Acid Injection(肝安,3%氨基酸注射液)系治疗肝昏迷、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较为理想的氨基酸输液,目前该药在美国尚属医院临床治疗用品,尚未正式投放国际市场。今年初,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因特殊需要,通过日本领事馆关系直接向该厂购进试用,临床实践表明,对肝昏迷病者治疗效果显著。该产品出厂价格每瓶90美元,而我厂仿制品成本在15美元以下。该产品的研究成功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节省外汇,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螺杆菌是一种新型肠肝螺杆菌。感染肝螺杆菌可引起免疫功能健全的多种品系小鼠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某些鼠系的炎症性肠病,且与A/JCr鼠肝癌的发生有高度的相关性。目前已在小鼠体内复制出动物慢性肝炎和肝癌模型。近年人类肝螺杆菌的相关研究也已起步。本文就肝螺杆菌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对治疗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通过注射猪血清2,4,6和8周后构建纤维化程度S0-1,S2,S3-4及S4期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富集肝非实质细胞.提取处理4和8周的大鼠肝非实质细胞蛋白,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在第4周样本中鉴定到18个非冗余差异蛋白,通过进一步验证,PDIA3和NDUV蛋白质在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水平具有一致性.大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及人肝脏免疫组化检测验证PDIA3表达下调.本研究阐明不同时期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正常对照肝非实质细胞蛋白表达变化,揭示了有关肝纤维化进程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LXR)具有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包含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同源亚型。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转录因子,LXRα可诱导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肝糖原代谢以及脂肪酸合成的基因表达,且能抑制一系列炎症反应。LXR特别是LXRα不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异常低表达,而且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形成的肝纤维化疾病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示LXRα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就LXR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信号通路对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GH通过与特异性膜表面受体结合,启动下游一系列信号通路反应,进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防止细胞凋亡等。GH对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但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生长激素相关的信号通路是否会活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实质细胞增殖,尚未见报道。本文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磁珠分离的大鼠再生肝的肝细胞为材料,采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GH信号通路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大鼠再生肝的肝细胞中22种基因与GH信号通路相关,其中,Gh1、Jak3、Stat3等14种基因表达上调,Irs3、Ghr、Mras等8种基因表达下调。谱函数(Et)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预示的细胞增殖活动和信号转导活性表明,GH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活性在大鼠肝再生的2~72 h强于对照,所调节的肝细胞增殖活动在6~72 h也强于对照。综上所述,GH信号通路促进大鼠再生肝的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患者为两个月女婴。因纳差,腹部膨隆半月余就诊。超声显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下界至脐下2.0cm。形态失常,肝包膜凹凸不平,实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相对弱回声团块,边界清,内回声强弱不均,较大者位于尾状叶,约2.1×1.5 cm。肝内管道系统明显受压,走行异常,部分显示模糊(附图),胆总管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右肾明显后移。超声提示:肝大并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理诊断:肝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肝及肝三叶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们实施半肝切除19例,肝三叶切除6例。其中左半肝切除8例,右半肝切除11例,巨大肝癌20例,巨大肝血管瘤4例,肝包虫病1例。结果:全组术中无死亡,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6例,其中腹水3例,胸腔积液2例,胆瘘1例。肝癌患者中术后生存超过12个月19例(95%),24个月13例(65%),36个月7例(35%)。结论: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并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半肝及肝三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猕猴肝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嘉绩 《兽类学报》1997,17(3):184-188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猕猴(Macaca mulatta) 肝的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分支。猕猴肝门静脉与人、猪、兔、牛、羊等相似, 同样可将全肝分成二叶四段, 即左叶、右叶; 左外侧段、左内侧段、右内侧段、右外侧段。尾状叶的左、右部可分别隶属于左叶和右叶。猕猴肝大静脉有左外侧叶肝静脉、左内侧叶肝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及尾状叶肝静脉。此外, 作者对哺乳动物门静脉分支的规律性, 猕猴肝大静脉的命名及吻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可以抑制肝纤维化,而且在肝星形细胞中表达,但是其在肝星形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肝刺激因子对肝星形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为研究HSS抑制肝脏纤维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人肝星形细胞系LX-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HSS的细胞模型后,使用2.5μmol/L H_2O_2刺激细胞20min诱导细胞凋亡;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TUNEL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 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 3/7活性,进而分析HSS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H_2O_2刺激下,过表达HSS的细胞与转染对照质粒细胞相比,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数目增多,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和PI双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caspase 3/7活性显著性升高。结论 HSS可以促进H_2O_2诱导的肝星形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78年1月至1993年2月住院有明确诱因的急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80例进行诱因分析,以期能使临床上重视该病的诱因,减少其发生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42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8~50岁,其中20~40岁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交感神经递质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2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脏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和β2-AR表达增加,这可能是肝纤维化时交感神经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比较胎肝与成年骨髓CFU-S及红系造血特征的异同.胎肝造血以红系占优势,但也存在生成粒、巨噬系、巨核系及淋巴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3种方法都能成功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从动物死亡情况来看,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两组;血清组死亡率最低,但与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从模型形成时间来看,血清组造模时间较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在模型形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动物死亡率较低,肝纤维化形成时间较短,是一种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