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稻田养鱼与农田生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稻田养鱼能够挖掘稻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 ,既提高稻谷产量又增加淡水鱼产量 ,又为发展养鱼提供大量优质鱼种。稻鱼群落能够产生单一种稻所不能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 ,稻田养鱼为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最佳的生态模式。1 稻田养鱼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农田的水、土、光、热和气等非生物因素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密切地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在功能上统一的系统 ,即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 ,生物群落同其生活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转化和循环。稻田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  相似文献   

2.
一.养鱼的利益淡水养鱼是我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尤其是在华东、中南地区河、川、湖、泊密佈,为开辟外蕩(水泽)养鱼的优良场所。外蕩养鱼生产是成本低,收入大,如浙江省国营德清湖墩漾养鱼场,共有外蕩水面600亩,1953年共生产154,094斤,平均每亩单位产量达267斤可折合500斤稻榖的收入。鱼类又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质极易为人体吸收,所以淡水鱼是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食品。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与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海宝 《生态学报》1997,17(2):216-219
稻田是大气甲烷的一个排放“源”,但稻株却从大气中吸收CO2,因而是大气CO2的一个“汇”,两乾构成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我国稻谷生产 史,进一步论述气候与我国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稻谷生产不会加速气候变暖的进程,并提出保持好生态环境的发展稻谷生产对策 。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田养鱼(或称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这项技术迅猛发展。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5.0×10~6ha。长期的生产实践已证明,“稻田养鱼、稻鱼双丰收”,不仅能增加农田的经济收入,又可防病治虫,改善生态环境,能立体和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几年来,不少水产、农业科技工作者对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但对养鱼后稻田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未有深入研究。本文对稻田养鱼与水稻生长、病虫害和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滨海盐土采用引淡、放萍、种稻虽有改土增产作用,但绿萍越冬、春繁花工多,成本高,推广有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在江苏如东棉花原种场进行了稻田养鱼试验,拟奏“鱼稻共生,粮鱼增产,改土培肥”之效。一、试验方法本试验采取大区对比与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985年在原种场2-6-8及2-6-9两田块进行稻田养鱼(共0.8ha),以相邻未养鱼2-6-5及2-6-6两块田作对照(亦0.8ha)。1986年又扩大进行稻田养鱼生产试验,共计3ha,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是世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承载了全球约98%的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然而,近年来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严重,白鹤的传统食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丰富度急剧减少。食物短缺导致白鹤的觅食生境由自然湿地的浅水生境转移至稻田、藕塘等人工生境,稻田在白鹤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了解鄱阳湖周边稻田对白鹤的承载力可为白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调查了鄱阳湖周边稻田散落稻谷的生物量,测量了稻谷的营养成分,并利用遥感影像对鄱阳湖周边10 km范围内稻田的总面积进行估算,从而得出鄱阳湖周边稻田散落稻谷能提供的总能量。然后,计算稻田中以稻谷为主要食物的6种鸟类的日能量消耗,用以表示日能量摄入。最后,依据稻田能提供的总能量、鸟类的日能量摄入、鸟类的越冬时长、以及各种鸟类的数量占比,计算得出鄱阳湖周边稻田能承载的白鹤数量。结果表明,鄱阳湖周边稻田散落稻谷的生物量为6.494 g/m2,环鄱阳湖周边10 km范围内稻田的总面积为1984.46 km2,这些稻田能承载的鸟类总数量为140860只,其中能承载的白鹤数量为10775只,超过了全球白鹤的总数量(3500-4000只)。因此,鄱阳湖周边稻田能为白鹤等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稻田养鱼的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魏武《四时食制》)。新中国成立后,水产部门也曾提倡并宣传稻田养鱼的种种好处。但能坚持的已为数甚微。通过调查和访问,反映是:“实行双季稻连作和新的耕作制度—一浅灌密植,鱼在田中活动范围小,生长季节短,长不大,没有多大意义”、“大忙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田养鱼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有两种形式,即“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稻鱼共生系指水稻和鱼群共同生活在稻田中,双方彼得到一定利益。这种稻田养鱼方式以培育吃草的鱼种为主,搭养当地需要的鱼种为辅。稻鱼轮作是指水稻与养鱼轮流生产,即一年当中只种一季水稻,余时则为养鱼。如利用冬闲田、固水田及湖区的低洼田水稻收获后即行养鱼,此种方式以养食用鱼或大规格(15厘米以上)鱼种为主。    相似文献   

9.
垄作稻田和垄作养鱼稻田土壤结构与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技术(又称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推广运用为稻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尤其是稻田高产养鱼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它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传统淹水平作水稻和传统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种稻与蓄水,种稻与养鱼,养鱼与晒田,养鱼与化肥、农药施用,水稻与杂草,水稻与病虫等方面的问题,水稻增产显著,成鱼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达750—2250kg·ha~(-1),高者3750kg·ha~(-1)以上。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成倍增加,势必对稻田生境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因此,搞清楚传统淹水平作稻田起垄后的垄作稻田和垄作养鱼稻田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对指导开发稻田资源,实现稻鱼双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早稻谷中稻水象甲的存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早稻收获和储藏期间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一代成虫的数量动态及其存活时间与温湿度的关系。早稻收割时尚未迁离稻田的象甲中,仅3~13%的个体随脱落操作落入稻谷中,且这些个体经太阳曝晒2天后存活率不足1%;收割时残留于稻草中的虫量为稻谷中的5.1~12.3倍。储藏1个月的稻谷中所有成虫均死亡,但储藏相同时间的秕谷和稻草中存活成虫分别达到250头/50 kg秕谷和17头/50 kg稻草。成虫在≥90% RH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35~75%RH下,在玻璃管中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稻谷中。在稻谷中,温度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不明显,但在玻璃管中,20℃(恒温)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27.0~33.2℃(室温)下。利用生存分析的指数模型分析了成虫存活与湿度、温度和存放基质的关系,表明在75~98% RH之间,湿度越低则成虫死亡风险越大,较高温度(27.0~33.2℃)和处于稻谷中其死亡风险亦高。这些结果为开展稻谷中稻水象甲的检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马边县是大山区,位于东经103°14′—103°49′40″,北纬28°04′30″—28°24′30″。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1,100毫米左右。冬春冷凉干燥、夏秋温暖多雨。 全县耕地面积22万亩,其中稻田3万亩,历年都遭受稻苞虫的为害。1973年稻苞虫特大发生,90%的稻田受害,全县因稻苞虫为害稻谷比1972年减产236万斤。近年来结合预测预报,对稻苞虫进行了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稻田杂草在农业生产上造成的损失很大,目前已成为影响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稻田面积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黑龙江省,稻田面积逐年增加,劳动力缺乏,由于杂草为害而造成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延寿县是黑龙江省的稻作县份之一,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是社社、区区、队队都有水  相似文献   

13.
一.绿肥作物的意义利用未分解的植物的叶、茎和根,把它翻埋入土或经过漚制腐熟后作为肥料,这种肥料叫绿肥。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应用极广泛的一种富含氮素和有机质的肥料,它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1955年在南京的试验:在没有种绿肥的冬季休闲地上种水稻,每亩稻谷产量是628.8斤,施用了紫云英鲜草2,300斤,稻谷产量是700.8斤,增产13%,而在冬季种紫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 南晒洞地处宜章县城南郊,气候温暖,土质肥沃,早、中、晚稻混栽,杂草丛生。历年来病虫害发生最早,为害最严重。1957年,稻飞虱猖獗为害,成灾倒禾期比其他地区早3—4天,损失稻谷28万斤,占总产量的43%。1958年,全社(原城南高级社)冬季三光,虽比任何一年都搞得好,但没有掌握稻飞虱以卵块在游草中越冬的习性,因此,河边、塘边、圳边的游草成为它的潜伏地。4月下旬稻飞虱纷纷向稻田迁飞,游草中的基数很大,平均每平方尺有虫9.6只,加之该年早插、  相似文献   

15.
淡水养鱼     
一.我国养鱼的历史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据说远在公元前473年的范蠡(陶朱公)即进行养鱼(传说现在的湖北省鄂城县西门外西山有陶朱公读书处,并有寒溪养鱼池),并著有“养鱼经”叙述养鱼的方法及其收益,是全世界最早的有关养鱼的著作。大约在1500年以前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阐述养鱼的方法。我国水面广阔,气候适宜,劳动人民长期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其他各国以饲养鲤鱼为主,而我国除鲤鱼外,还盛产青鱼、草鱼、(?)鱼、鱅鱼、鳊鱼等的鱼苗,成长快、肉味美,是我国的特产,除我国劳动人民饲养外,每年留有大量鱼苗的出口。我国淡水面积约有1亿6千余万亩,其中可以利用养鱼的有5千余万亩,另外,有稻田3亿7千余万亩,其中一部分也可以利用稻田养鱼。单位产量也以我国为最高,如德国养鲤鱼每市亩水面平均年产33.3—133.3磅,印度  相似文献   

16.
郑汉业 《昆虫学报》1953,(5):289-308
一. 绪言 三化螟虫(Schoenobius incertellus Walker)为稻作主要害虫之一,稻谷损失,在1949年苏南约达十亿斤,浙江二十亿斤。据现有的历史资料与解放後三年来之估计,在螟害分布区域被害严重之年份,稻谷损失当在一百亿斤以上。根据现有之螟虫分布区域舆被害程度部分调查材料,即可得出明确结论:三化螟是水稻  相似文献   

17.
稻—鱼—蛙立体农业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 ,古代劳动人民早已认识到稻田中的鱼、蛙与水稻生长的互利关系。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出稻田可以作酱”;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生动地描述了那种自然景象。但是到目前为止 ,对稻 -鱼 -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还较缺乏。本文旨在通过在稻田中放养美国青蛙及草鱼 ,进行立体种养殖来分析探讨稻 -鱼 -蛙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 ,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生产的推广普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放草鱼夏花 2 0 0尾 ,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试验。1 .3 秧苗的栽插与鱼…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和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年布置的双季稻红壤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1年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下早稻生长发育、早稻产量及稻田杂草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早稻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增加施肥用量和均衡肥料及养分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早稻生长发育和稻谷增产;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施用氮肥,其次是磷肥,才能使红壤稻田早稻增产。施肥处理中,单施有机肥最能提高早稻杂草密度和促进早稻杂草生长,配施处理中,有机无机均衡配施最能促进早稻杂草生长,还能遏制恶性杂草繁殖;与单施有机肥或化肥相比较,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普遍降低早稻杂草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尤其是化肥氮的施用对早稻杂草群落的多样性、优势杂草和均匀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早稻分蘖盛期杂草生物量一定程度上还能表征早稻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利用污水养鱼平均亩产量750斤,最高亩产超过2,000斤。但污水养鱼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利用不当,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大面积死鱼;或是慢性积蓄中毒,毒物富集积累,具有潜在性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利用污水养鱼的利弊,以及能否做到科学的利用,并在防治措施上加以解决,是衡量各类污水可否用于养鱼和今后发展前景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76—1978年调查了九个省、市,三十个重点产鱼区,获得数据近万个。对我国利用污水养鱼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就下述四个问题提出讨论,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农业综合研究(synthetic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e)的理解至少有三种:一是非专门化的,全面的、广泛的(general and comprehensive),例如,我国现行的许多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二是复合的(multiple),例如,农-渔生产系统(稻田养鱼)研究和牧-渔生产系统(综合养鱼)研究;三是一体化的(integrative),也就是把农业看作一个整体加以系统研究。这三种理解是有一定差别的。例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