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农村10个屯,对全人群进行HBV血清学普查。对查实的1004名易感者,不分年龄性别,都按10μg×3,0、1、6个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满3年,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感染指标。结果抗-HBs阳转率(S/N≥10.0)为81.97%,抗-HBs水平(S/N GMT)为111.92;保护率为82.43%,抗-HBc下降38.58%。对加速改变我国乙型肝炎高发区的现状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2~2004年兰州市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每年9~11月在兰州市对我省使用流感疫苗进行血清学考核,3年用血凝抑制试验(H I)分别检测44、52、49人疫苗免疫前后不同4种血清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者30~35 d后流感病毒4个血清型流感病毒H I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H1N1、H3N2、B(Yam agata)、B(V ictorian)保护率(≥1∶40)分别为91.72%、91.72%、81.63%和59.38%;免疫后人体H I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GMT)分别为1∶221.76、1∶189.58、1∶71.04和1∶43.04;较接种前H I抗体滴度≥4倍的分别占53.79%(78/145)、58.62%(84/145)、75.51%(37/49)和58.37%(56/96)。血清学检测表明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后在较大范围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四川省和湖北省开展的安全性再评价中收集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数据,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分析2007年和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盐城市和湖北省汉川市开展的免疫原性再评价,招募≥6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检测受试者免疫前及全程免疫后28 d血清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抗体,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2013年四川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11.78/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50/10万、2.62/10万、0.65/10万;2015年湖北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7.46/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70/10万、1.76/10万;无偶合症未发现可疑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2次免疫原性再评价中,2007年盐城市319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0%、87.1%、8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33.3、7.8、26.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0%、99.7%、98.4%;2015年汉川市591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3.3%、86.3%、65.8%,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10.9、20.2、8.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7.5%、100.0%、96.6%。结论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用于相关人群的流感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4.
考查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的免疫原性,对其剂量、免疫持久性和抗原相容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剂量的Hib-TT、DTaP-Hib联合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设单价的Hib-TT结合疫苗为对照,末次免疫后1、2、4、6、8、10w分别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Hib多糖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血清中Hib多糖抗体阳转率达100%,并具有剂量效应和较好的免疫持久性。2.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免疫小鼠后1~2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显著性地低于单价Hib-TT(P<0.05),4~10w,二者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在免疫小鼠后1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与单价2.5μg剂量H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后2~10w则显著性地高于单价2.5μg剂量Hib-TT(P<0.001)。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剂量效应和免疫持久性;其抗原性干扰只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犬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胞外区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CTLA-4胞外区编码序列,用PCR扩增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VP2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片段VP2S,将VP2S克隆入含和不含CTLA-4胞外区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用获得的重组质粒pQE-CTLA-4-VP2S和pQE-VP2S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用相同剂量的重组蛋白VP2S和CTLA-4-VP2S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比较两个免疫组的抗体水平.[结果]经过30次循环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的毕格犬CTLA-4胞外区与已发表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结合B7分子的六肽基序(MYPPPY)无变化:VP2S与已发表CPV VP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经IPTG诱导后,两种重组大肠杆菌表达预期的29kDa VP2S和42kDaCTLA-4-VP2S重组蛋白,两者均能被CPV抗血清识别;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CTLA-4-VP2S免疫组的抗体产生时间为初免后第2周,抗体高峰期为初免后第4周,而VP2S免疫组的抗体产生时间为初免后第4周,抗体高峰期为初免后第5周,两个试验组高峰期ELISA抗体效价和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分别相差100倍和10倍.[结论]犬CTLA-4胞外区可作为分子佐剂促进CPV VP2蛋白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不同接种剂量在初免及复种后的免疫效果及差异性。方法在同一观察区域、不同时段对适龄儿童分成两组采用MV0.2 ml与0.5 ml接种剂量分别在初免和复种后进行麻疹IgG抗体滴度测定。结果初免后,0.5 ml组较0.2 ml组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提高5.28%与9.7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543.03提高至1:813.51;初免加复种后,0.5 ml组较0.2 ml组阳性率、保护率分别提高5.32%与3.98%,GMT由1:740.49提高至1:1098.30;初免加复种较单一初免的阳性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免接种剂量0.5 ml可提高IgG抗体阳转率;复种0.5 ml与0.2 ml组的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0.5 ml组抗体阳性率、GMT较高。  相似文献   

7.
评价一种SARS-CoV-2 Beta变异株和甲型流感病毒H3N2新型重组双价疫苗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构建了表达SARS-CoV-2南非变异株(B.1.351)棘突蛋白1(S1)和H3N2柬埔寨分离株(A/Cambodia/e0826360/2020)血凝素(HA)的重组双价非复制Ad5载体疫苗,命名为HAdV5-S1-2A-HA,经单针肌肉注射免疫BALB/c雌鼠后,采用ELISA、血凝抑制实验、假病毒中和实验与Elispot实验进行体液与细胞免疫学检测,免后3~6周采用H3N2-X31病毒、H1N1-PR8与SARS-CoV-2(B.1.351)进行攻毒保护实验。HAdV5-S1-2A-HA免疫两周后,低剂量组(1×108vp/只)免疫小鼠后可检出HA特异体液免疫与S1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而高剂量组(5×109vp/只)诱导小鼠产生了较强的双抗原(S1,HA)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完全保护小鼠对H3N2-X31攻击,降低SARS-CoV-2(B.1.351)感染后小鼠肺部病毒载量,延迟H1N1-PR8病毒感染后小鼠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分析2004-2013年玉溪市麻疹病例与人群血清抗体,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4-2013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人群血样标本,并用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086例和确诊病例457例,年均发病率为1.99/10万,发病率高峰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占总病例的43.55%(199/457),最高发病率(5.11/10万)、最低发病率(0.13/10万)分别在2005和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红塔区5.75/10万,最低为通海县0.65/10万;2004-2008年病例数占83.81%,2009-2013年病例数占16.19%;散居儿童病例占发病数的42.67%,年龄小于14岁病例占78.34%。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为222例和235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06/10万和11.75/10万(χ2=1047.43,P<0.05)。19 010人群各年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范围是90.06%~97.62%,保护率范围为71.60%~87.72%;麻疹组份疫苗免疫1、2、3和4剂次保护率分别为74.49%、87.38%、87.72%和95.01%(χ2=462.402,P<0.05),接种1剂次与2、3、4剂次和2、3剂次与4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季节、区域、人群分布差异,增加人群麻疹组分疫苗免疫剂次的策略有预防意义,强化免疫的成本效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中提取菌体脂多糖(lipopolysaccaride,LPS)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并制备福尔马林灭活全菌苗(FKC),腹腔注射接种黄姑鱼。分别在注射第0、7、14、21和28天后测定了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免疫28d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3种抗原对黄姑鱼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免疫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逐渐增高,第28天时最高;溶菌酶活性(LMZ)、白细胞吞噬活性(PP)和吞噬指数(PI)显著升高(P<0.01),第21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表明,受免后7、14、21和28d,免疫组黄姑鱼凝集抗体效价、PP、PI和LMZ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和OMP组凝集抗体效价低于FKC组,LPS和OMP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高于FKC组,各组间免疫保护率大小顺序为LPS组>OMP组>FKC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沪191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影响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1~1998年,我们对荆州区川店镇503名6~15月龄儿童进行了现行沪191麻疹疫苗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后1个月麻疹IgG抗体阳转率为9165%,GMT为1∶26674,达保护滴度者比例为465%。随着时间的推移,第4年上述指标迅速下降到4686%、1∶1274和185%,第6年时低至2943%、1∶489和136%。02ml、03ml和05ml麻疹疫苗组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是类似的,初免后1个月时IgG滴度越高,其免疫持久性越好;初免月龄是影响麻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6月龄初免组的免疫效果明显低于≥8月龄组。结果提示麻苗8月龄初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