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董枝明 《化石》2012,(2):23-24
读《化石》第151期叶祥奎先生的佳作“我与《化石》的情缘”颇有感触,作为《化石》期刊的创刊参与者之一,读时倍感亲切。叶老的文章引起我许多回忆,岁月如梭,《化石》已走过40年的历史,作过它的编委、撰过稿的我,一直关注、爱护着它,《化石》取得的点滴成就,都会让我感到鼓舞。我现将它的“诞生”小史写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化石》2009,(4):56-56
郭总编、徐编辑: 作为《化石》的忠实读者,我一直很认真地阅读每一期内容。  相似文献   

3.
陆洪川 《化石》2008,(2):33
《化石》杂志社编辑同仁:大家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位民间的化石收藏爱好者。通过十余载的化石采集与收藏把玩,让我对远古生物产生了莫大兴趣,虽然自身知识浅薄,机缘巧合却让我有幸结识了《化石》期刊的诸多启蒙恩师。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化石》2004,(1):18-18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 ,我幸运地成了您———《化石》读者的一名公仆。在这 36 0多天里 ,为了咱们的《化石》 ,我和我的编委、编辑同事们“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 ,我们从广大读者朋友那里收获了莫大的欣慰。一封封充满关爱的来信和无数个带着朴实的各地方言的电话 ,让《化石》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春风里。在这里我要说声道歉 ,因为编辑部人手太少 ,我们做不到给每一位热心读者都写回信。此刻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编委和编辑们向所有的读者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吧。在这过去的一年里 ,《化石》杂志有了自己的会员组织 ,会员们开始享…  相似文献   

5.
化石鉴宝     
《化石》2006,(3)
《化石》编辑同志我是《化石》杂志忠实读者,与《化石》相伴十几个年头了,我每次拿到新的一期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面的文章我都是认真读完,收益很大。2005年《化石》改版,也是我心中所想的,我认为还要大胆地改,上面给非专业人员留一席之地,让《化石》爱好者谈自己的见解,再搞专家点评,投稿人多了,出版加快,季刊就可以改成双月刊或月刊,等三个月真着急啊。本人收藏了两个化石,不知是何物,我向专家请教过没有回信,几年来无处问询,好在《化石鉴宝》专栏开辟给了我一个向专家请教机会,感谢《化石》杂志。湖南省辰溪县轻工业局刘承泽2005·3…  相似文献   

6.
《化石》1999,(4)
《化石》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西安交大附小六年级五班的学生杨龙飞。也许是因为我是龙年生的,所以我特别喜欢恐龙和古生物。记得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到爸爸单位去玩。在资料馆里偶然看见了一册《化石》,里边的内容顿时吸引了我,从此我就喜欢上了这本刊物,叫爸爸给我借着看。1996年妈妈在给我订杂志时看到有《化石》就给我订上了,每到《化石》该来的那个月我就天天盼。我真的太喜欢这本刊物了。看到99-3期上有化石小测验,我也想试试,有不对的地方叔叔阿姨多指教。(编者按:他随函寄来的答卷虽不全对,但大部分正确,…  相似文献   

7.
叶祥奎 《化石》2012,(1):2-3
在《化石》杂志2011年第3期上,编辑部登了一则“启示”,说2012年是该杂志创刊40周年,号召有关人士和读者把“对《化石》的情愫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笔者是古脊椎所的老人,曾参与过《化石》的创刊和嗣后的编辑工作,对它的“来龙去脉”有‘定的了解,并知道一些有关它的“故事”,现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8.
《化石》1998,(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科普季刊《化石》编辑部邀请了在北京地区的作者及新闻界友人,于8月31日在该所举行了笔会及工作研讨会,共有30多人出席。所长兼主编邱铸鼎研究员首先发言,他说:“《化石》是有不少读者爱看的。中国科学院最近提出的《知...  相似文献   

9.
潘云唐 《化石》2012,(3):55-57
《化石》杂志走过了她40年的光辉历程,回想自己从读者、作者到编者,跟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追忆的镜头一直推回到我的年轻时代。 “文革”期间,我在四川成都地质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后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小栋 《化石》2007,(1):35-36
《化石》2006年第三期刊登一则资讯:《化石》杂志从2007年开始由现在的40页增加到48页,四封改为全彩色.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作为一名《化石》杂志的忠实读者,读完这则资讯后非常激动,感叹《化石》杂志终于再次走出了象牙之塔,放下高贵的架子,在寻找求生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国内唯一的以化石为依据独具特色的科普刊物要想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得大胆地改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可读性,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公众.  相似文献   

11.
孟祥昊  于逦昕 《化石》2012,(4):45-45
今年十一假期是我最开心的一个假期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一起参加了《化石》杂志举办的"赴广西南宁化石考察活动"。别看我今年只有7岁,但我可是有3年考察史的老化石迷了!这次活动共5天,在《化石》主编郭建崴叔叔和南古所的傅强叔叔还有当地的化石超级粉丝曾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地球》第五期(总97期)刊载蔺红婴同志的“浅谈观赏石”一文,对我启发很大,从地质学的观点对观赏石进行分类,观点新颖,应该考虑。文中“生物化石观赏石”一段中对海百合化石的叙述和我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相左。现摘录如下:“海百合,棘皮动物,海生。浮...  相似文献   

13.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化石》2016,(2):70-73
正与大象化石结缘40年前,我刚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被分配到技术室,跟张宏师傅学习组装黄河古象的化石模型,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化石骨架整体装架。巨大的古象化石使我振奋,觉得能参加该项工作意义重大,有多少观众会通过这件大型的展品,了解到古化石的进化和发展。后来经《化石》杂志编辑部同意,将我撰写的一篇《怎样再现古象雄姿》工作总结的文章,刊登在《化石》杂志上。使我这个刚刚进入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81,(3)
期望《化石》更上一层楼迄今,我还在懊悔在一次外出时将贵刊寄来的“1977—1980年优秀作品评选表”不慎遗失。遗憾之中尚有庆,总算全国更多的读者代我说出了心里话。看!曾在我系广为传阅的《伟大的民族学先驱——摩尔根》一文赫赫名列冠首,《“野人”之谜向科学挑战》也被入选为二等奖。此外,还有《原始社会人口控制之谜》、《漫谈对偶婚》等许多优秀文章光荣入选。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1,(2):51-51
《化石》杂志在去年年底推出的“有奖推荐”活动(活动启示见《化石》2010年第4期31页)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和支持,共有122位读者参与了评选。我们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示     
《化石》2009,(4):64-64
2009年,改版后的4期《化石》杂志与读者见面了。作为探索与创新,这4期杂志中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此编辑部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我们把《化石》杂志办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主编寄语     
《化石》2003,(1)
时光荏苒,我们的《化石》已经创刊29年了。感谢曾经的作者、编辑和主编们,你们的不懈让《化石》象进化至今的生命一样依然顽强地迎受着选择的考验;更感谢广大的读者,你们对《化石》的审视与关爱就象大自然对于生命,道是无情却有情。在这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化石》早已没有理由躺在过去的辉煌里自我欣赏。惟有与时俱进,《化石》才不会变成真正的化石。为此,我们将开始从风格、版式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对《化石》进行逐步的改造,使之最终成为一本寓知识性于欣赏性之中的科普读物,成为一本既体现学科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大众科学传媒…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0,(2):74-74
《化石》杂志将在2010年端午节期间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日程:6月16日:上午8点在《化石》编辑部所在单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合,统一赴首都机场,飞抵昆明,而后乘车赴禄丰县城入住。如果有京外会员或爱好者愿直接去昆明,可以自行前往,但是请保证在下午16点之前赶到昆明机场与大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化石》上刊出的《远古的食人之风》一文,促使我将这篇以前写的稿子,进行了修改,提供读者商讨。在现代民族中,不少曾流行过“食人之风”,有着吃人肉或人脑的习俗。在原始人类中,有人认为也有吃人风气,有人认为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