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前夕,收到老朋友石声汉教授家属送来的一本《石声汉教授纪念集》,非常高兴。我和声汉教授虽可称同行,均是从植物生理学开始,并且也可说是同龄(他只比我晚出生四年:1907和1903),但因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地点上的差异,我们两人虽先后在武汉大学,昆明及北京“共事”过,但实际上在昆明及北京只见过大约三、四次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栀子有效组分及配伍给药对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和五羟色胺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APP/PS1小鼠随机分成转基因模型组(Tg)、三七总皂苷组(PNS)、栀子苷组(GP)、配伍组(PNS+GP),同窝非转基因小鼠为野生型组(WT),从4月龄开始,以自主进食的方式,分组给药3个月,7月龄时,进行八臂迷宫测试和血清中乙酰胆碱及五羟色胺含量的检测。结果:(1)乙酰胆碱含量测定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转基因模型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三七总皂苷组、栀子苷组可以显著升高转基因模型组的乙酰胆碱含量(P0.05)。(2)五羟色胺含量测定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转基因模型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总皂苷组、栀子苷组和配伍组对转基因组的五羟色胺含量有升高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八臂迷宫测试中小鼠进入食物臂的时间百分比与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成正相关(r=0.35,P0.05),与血清中五羟色胺的含量没有相关性(rs=0.16,P=0.39)。结论:三七、栀子有效组分及配伍给药对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调节作用,APP/PS1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的含量与八臂迷宫行为学测试体现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悼念吴襄老师韩济生吴襄教授是我从事生理学工作的启蒙老师。他的去世是中国生理学界的巨大损失。对我个人来说,是夺去了一位极其尊敬的老师,对我谆谆教导的长者。1952年9月我从上海医学院结束临床实习,到大连医学院参加生理学高级师资进修班学习,吴襄教授是进修...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日本增田芳雄教授应邀访问我国时,赠送给植物生理研究所一本书。其中有罗宗洛先生的学友平塚直秀教授回忆日本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报村彻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罗老在日本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译者“当年在坂村先生门下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有比我早一年的先辈罗宗洛君。他在仙台二高毕业后,因慕名  相似文献   

6.
受大连市教育学院和教科所的委托,我从1984年3月份开始进行“生物三段教学法”的实验。先后在两个班(初一和初二年级)经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把它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 (一) 内容(实验因子) “生物三段教学法”的内容是:问题-探求-结论,是课堂结构的一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农历十二月的一天,我在国医堂出诊时,一位患者说:"20余年来工作压力一直很大,每当累的时候就出现胁肋部胀痛。"我说:"你平时爱发脾气吗?"他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案后,我就对他说:"你这是肝气不舒造成的,因为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肝经循行正好过胁肋部,所以会引起胁肋部疼痛。"他说:"马教授,那我们平时该注意什么呢?"我说:"首先要注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7月从美国传回噩耗 :我的挚友顾天爵教授不幸病故 ,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回忆去年夏天 ,老顾在京访问时曾来生物物理所小叙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请他做了一个报告 :“细胞凋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当时邹承鲁教授、北医林克椿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马海官研究员都参加了。我们不仅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餐桌上也谈得甚欢 ,老顾谈笑风生 ,妙语连珠 ,丝毫没有使人感到他的健康有什么问题 ,但事隔一年老顾竟匆匆离我们而去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首次与老顾相识可追溯到 1 979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一次中国生化大会的学术年会上 ,以…  相似文献   

9.
马世骏教授在应邀参加“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后,于1991年5月30日下午返京途中,在河北省丰润县境内因交通事故当场罹难殉职了。这一恶耗犹如晴天霹雳,顿然使我失去了相处四十载的良师益友。 5月27日上午10时,我向马老转达了《中国地震报》和《人民中国》杂志社两位记者要求采访写他的传记;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编导希望会见马老,面谈撰写以他和邱式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为主角、以“根除蝗害”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同时,还转达了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管致和教授两次来函拟推荐马老为美国泰勒奖(Tyler  相似文献   

10.
196 0年秋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生。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尾声 ,研究所也在由“乱”向“治”的转变之中。因为在 195 9年春季我曾在生化所邹承鲁先生领导的“胰岛素二硫键拆合小组”学习过一个学期 ,于是就暂时把我分配在邹先生的研究组 (当时称三大队 )学习。半年以后 ,196 1年初生化所建立核酸研究室 ,王德宝先生为室主任。 196 1年春节以后生化所人事处分配我到核酸研究室学习。王先生给我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探索假尿嘧啶核苷 (pseudouridine)的生物合成途径。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人尿中分离出假…  相似文献   

11.
汤彦承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他离世时我正好不在北京,今天依然为未能最后送他一程而感到十分遗憾.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和他接触大多是在他留苏归国以后.他当时风华正茂:出身名校(西南联大,即清华、北大西迁时校名)、留苏,后来还担任研究室主任一职.更重要的是他出众的人品和学识,令同辈人钦佩.当...  相似文献   

12.
汪敬熙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的生理学家。美国 C.N.Woolsey教授在1968年汪先生追悼会上致悼词,称汪先生为国际科学界中的科学家。他是山东济南人,生于1893年。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20年穆藕初先生捐款给北京大学选派留美学生,由蔡元培、陶孟和、蒋梦麟诸先生评选,派汪先生到美国约翰霍布京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学习,Adolff Meyer 主任分配他在心理生物学实验室从 Curt p.Richter 先生开始作实验的研究。192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心理学教授,19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胆碱系统方面,探讨缺氧耐受形成过程中学习记忆改善的机制.方法:测定小鼠脑内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酯酶.结果:与1次缺氧组比,4次缺氧组小鼠脑内Ach含量明显降低,AchE活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缺氧耐受中学习记忆的改善可能与脑内胆碱系统无关.  相似文献   

14.
伊万·彼得洛维奇·巴甫洛夫教授(1849.9—1936.2)是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主要研究大脑的功能,即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他通过研究动物在人工改变消化道结构后的消化功能变化,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他在研究工作中的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和精密分析的工作作风,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伊·彼·巴甫洛夫又是一位教育家。他孜孜不倦地教育和勉励当时俄国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和大学生们要培养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青年学生也曾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那里获得过向科学进军的鼓舞和动力。《给青年的一封信》是伊·彼·巴甫洛夫病逝前不久所写的,它简要总结了巴甫洛夫毕生从事科学工作所遵循的原则。与我的许多同龄人一样,这封信也是我坚定从事科学工作的决心的动力来源之一。现把该信(据俄国网站,删去无关宏旨的末尾两段)登载如下。此信早已有中文译文,现从俄文原文重译,以求准确。  相似文献   

15.
Robert Hodes(1915~1966)教授逝世已经整整十八年了。五十年代初,他怀着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满腔热情,不远万里来北京工作了五年,为我国神经生理学的普及和提高以及干部培养做了不少工作。我们是他的学生和助手,直接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和学习,获益最多。每每回想起和他相处的日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撰文介绍Hodes教授在中国的工作情况和他的生平,以志对我们敬爱的老师Hodes教授的深切怀念。一、生平简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6日早晨我打开电子邮箱,就看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杰(Lee Bollinger)给所有校友写的一封信,祝贺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uck)教授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信中说  相似文献   

17.
格雷戈里·佩特斯科现在是布兰迪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及化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主修古典文学。他说:“高中时,我曾经申请过法学院、医学院以及研究院一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两个方向。这似乎能够说明我当初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我确实不清楚我想做什么。”罗德奖学金改变了佩特斯科的一生,使他踏上了英国求学之旅。他认为牛津大学也许能给他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海珊(张景欧)先生将近二十五年,其间虽然接触的机密不多,而海珊先生给我的影响却不少,特别是最近三年我们在复旦大学共同工作,过從很密,认识最深,因而使我感动的地方也最多。 记得1951年冬天,我还在江南大学教课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海珊先生打电话问我借尤佛洛夫氏的“昆虫与气候”一书,我问了他的住处跑去看他,才知道他因病请假從北京回上海休养,准备写些关於“蝗虫’的稿子(中华书局约稿),而且有以写稿终身之意。  相似文献   

19.
《菌物学报》2014,(5):943-944
<正>2014年8月28日12点30分中国菌物学界痛失一位"大家"—余永年教授,他在北京北医三院因病逝世,享年91岁。余永年教授(字南山),1923年4月8日出生于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一个中医世家。1951-1953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学习真菌学,师从戴芳澜教授;1957-1960年成为戴老的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一位好的老师,是会受到学生永恒的爱戴的。徐福均教授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几位老师之一。大家都知道徐老师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认为,徐老师的高尚品德,更是我们效法的楷模。徐老师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六年,潜移默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凡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不敬重他的为人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梯”精神。徐老师一生勤奋好学,从浩瀚的书海中吸取营养,再以之哺育学生,对学生的付出是毫不吝惜的。回想我在川医教学十二年,从懂得对知识的追求,能在教学法上有点滴改进,以至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