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品种氮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及其氮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选用40个不同小麦基因型在2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田间试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N利用效率指标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及其与N营养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N收获指数在基因型间的变异相对较小。其余指标受品种影响较大.N吸收效率、氮流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余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所有指标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显著影响.氮流效率与N吸收效率、植株N生产力和土壤N生产力极显著相关,综合反映了植株干物质生产和N利用状况,可作为一个有效的N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指出提高开花后,N同化量和转运量有利于提高氮流效率.  相似文献   

2.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r、Ni、Cu、Zn、As、Cd 和Pb)的有效态含量和全量进行测定,并讨论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7种重金属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含量大于亚龙湾和三亚湾的红树林湿地,但与中国南方和世界各地的典型红树林湿地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光滩、林缘、林内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在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伴随沉积明显,表现出较强的同源性.经EDTA萃取出的有效态金属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依次为Cu>Cr>Zn>Ni>As>Pb>Cd;垂直梯度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的最大值(除Ni外)均出现在表层或中上层;目标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和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元素总量指标能较好地评估该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质量基准是对水质基准的补充,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重金属质量基准,对有机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较少.国际上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很多,而相平衡分配法被认为是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基准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运用相平衡分配法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可逆吸附的影响以及对相平衡分配法的改进,指出了相平衡分配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飞  黄小平 《生态学杂志》2012,31(1):207-214
海洋沉积物是重金属的重要贮库,而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从沉积物中摄取重金属,这些被摄取的重金属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在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途径、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理等生物因素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近海富营养化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消化道中的物理消化过程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整个生活史过程中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15 年5 月大亚湾海域34 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生物生物体中5 种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的综合污染程度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 评估了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和生物-沉积物积累程度。结果表明: 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铅>铜>镉>汞的规律; 空间上呈带梯度带分布: 北部沿岸海域含量较高, 南部口门附近海域最低。重金属污染属于中等-比较严重污染水平, 其中锌、镉、汞是大亚湾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较高风险水平, 汞、镉是较大的潜在风险因子。底栖生物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铜>铅>镉>汞。铜、铅、锌、汞四种重金属除铜、锌在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生物体轻度积累外, 其它均无明显积累表现, 而重金属镉呈现较强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6.
水体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对沉积物特性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建立沉积物质量标准以补充水质标准之不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SQC)的研究工作.利用平衡分配理论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沉积物毒性阈值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毒性金属,因其在沉积环境中更复杂的化学分配行为,至今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的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筛选出了33种水生生物的37个急性毒性数据和1个慢性毒性数据,涵盖了浮游植物类、鱼类、昆虫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适合中国淡水水体的苯的淡水水质基准,并对各类别生物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淡水中苯的基准最大浓度为3.09mg.L-1,基准连续浓度为0.618mg.L-1,水中五大类生物对苯的敏感性顺序为:鱼类>甲壳类>昆虫类>软体类>浮游植物类。将中国各大水体中的苯浓度与推导出的基准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苯浓度尚未对中国水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8.
湘西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毒性风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程  马陶武  周科  刘佳  彭巾英  任博 《生态学报》2010,30(15):3983-3993
花垣河和峒河是湘西地区受到锰矿和铅锌矿生产影响严重的两条河流。通过表层沉积物采样分析了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根据BCR连续提取程序分析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根据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TEL/PEL)和毒性单位评价了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花垣河和峒河绝大多数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高于参照点,形成严重的复合污染,花垣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峒河,但沿程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变化较有规律,即上游含量低,中下游含量较高。两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富集程度居前列的均为Cd、Pb、Zn和Mn。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生产所产生废渣和废水的点排放。在花垣河和峒河的大多数位点,Cd、Pb和Mn的形态具有共同特征,其生物可利用态均较大程度地超过生物不可利用态,而且Mn和Cd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重金属,而Cu和Cr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很低。花垣河沉积物中Cd、Pb和Zn在所有位点极大地超过PEL,在峒河中下游,Cd、Pb、Ni和Zn超过PEL,具有较大的潜在生物毒性。除上游S1位点外,花垣河的其余各位点都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峒河中下游各位点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这些河段需要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9.
生物淋滤技术在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应用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利用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淋滤法)具有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脱毒后污泥脱水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为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在其作用下,污泥中以难溶性金属硫化物被氧化成金属硫酸盐而溶出,通过固液分离即可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污泥的生物淋滤效果受温度、O2和CO2浓度,起始pH、污泥种类与浓度、底物种类与浓度、抑制因子、Fe^3 浓度等的影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物淋滤法的作用机理及高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操作程序,并对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斌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生态学报》2012,32(14):4566-4574
沉积物质量评价"三元法(sediment quality triad,SQT)"是一种基于生物效应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毒理、生态3个基元。尽管各基元可通过选择适当参数,单独反映沉积物中致污物的环境风险,但以证据权重法结合其三基元,则更能全面描述沉积物中有害化学物质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加强化学致污物及其污染水平的生态相关性,为环境治理及修复等提供重要依据。从基元构成和数据解译两方面回顾了SQT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实例,剖析了提高评价可靠性的相关手段,并结合我国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展望了SQT法的未来研究及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通过替换、改进现有基元或增加其它基元的方式可提高SQT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而引入新的数据解译方法则可使本方法的评价过程更加透明、评价结果更加直观。适于评估化学胁迫对沉积物等环境介质造成的损害,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从微生物群落特性和微生物生理、生化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尤其是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都有破坏作用,但由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开发更加简便、直接的方法将是对这方面研究的突破。同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是从另一侧面反映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它是对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的有利补充,所以不同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是实验取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Eight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ven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from five cultivated areas in the Henan Province were quantified. Concentrations of Cu, Cr, Zn and Mn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 addition available phosphorus, chloride, soluble salt and pH were measured.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were determined by a literatur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n, Zn and Cr had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a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mineral fertilisers and pesticides-fungicides. The activities of cellulase have a relationship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Mn at 0.95 levels respectively, Zn and Mn stimulate many enzyme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ase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nearly distinctive at 0.95 levels, relating with th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ser in the farmlands. Local organic manures and urea fertilisers did not change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to a great extent. However, the soils showed moderate and moderate-to-strong contamination by Mn and Zn in the study areas. Wastewater and groundwater irrigation, pesticides-fungicides, and fertiliser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Mn in the soil samples.  相似文献   

13.
对沈阳地区河流水体、沿岸地下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污染因子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水中As的浓度为0.49~11.9μg.L-1,沈抚灌渠>蒲河>细河>浑河。Cd的浓度为0.01~0.66μg.L-1,细河>沈抚灌渠>浑河>蒲河。Zn浓度范围为1.0~115μg.L-1,最高浓度出现在沈抚灌渠。Pb、Cu、Cr平均浓度最高是在细河。浑河和蒲河河水中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指数都<1,未受污染;沈抚灌渠水中Zn和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都>1,为轻度污染;细河夏季内梅罗指数>1,为轻度污染。细河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中Cd和Cr的污染较为严重,致使内梅罗指数都>1,甚至>2,污染水平为中等污染。深层地下水和水稻田水的所有污染指数均<1,未受污染。蒲河和浑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属低潜在生态风险。细河沉积物中Cd属较高潜在生态风险;Cu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来源大致分为3类:1)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2)施用磷肥或粪肥;3)冶金、电镀和不锈钢产业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效性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生物质炭于2017年水稻种植前一次性添加于耕作层(0~17cm),分别设置5个不同处理:CK:0 t·hm-2,A10:10 t·hm-2,A20:20 t·hm-2,A30:30t·hm-2和A40:40 t·hm-2,经种植两季水稻后于2018年9月采集耕作层(0~17 cm)和犁底层(17~29 cm)土壤,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在耕作层(0~17 cm)和犁底层(17~29 cm),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pH值、有机质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铵态氮和有效磷分别在添加量为20和30 t·hm-2时达到最大值;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降低;生物质炭能够降低有效态Cd、As和Pb的含量,在生物质炭添加量为40 t·hm-2时最低;在土壤耕作层(0~17cm),有效态...  相似文献   

15.
污水污泥土地投放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污水污泥土地投放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就污水污泥土地投放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昆虫生长的影响、重金属向地下水中的迁移情况、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污水污泥土地投放后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土壤修复剂对重金属毒性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莼菜原产于湖北省利川市,因其富含果胶质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也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水生植物。为更好地保护莼菜这一珍稀植物资源,本研究以利川市高、中、低产莼菜田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田中水和土壤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对莼菜生长的影响,并了解其生长所需要的部分环境条件。结果显示:三类田的水质都达到了一类水质标准,其中锌离子含量只在高-低产田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高、中产田间,中、低产田间未见显著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总体处于三级水平,说明累积量较少,土质尚好。同时三类田中水为中性而土壤为偏酸性,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土中重金属离子并未对莼菜生长和产量产生实质影响,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深入分析重金属离子对莼菜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制定资源保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的来源、暴露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方凤满  林跃胜  王海东  谢宏芳 《生态学报》2011,31(23):7301-7310
地表灰尘是城市环境重金属的“源”、“汇”载体,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分析了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包括地表灰尘重金属来源、暴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效应等方面.提出应加强时间序列及小尺度微观研究;地理因素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暴露特征、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