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邓猛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99-105
试验分别于湖南、广西两地选取4个不同生境(长沙、湘西、永州及桂林),每个生境同时种植3个不同香稻品种(‘Basmati’、‘湘晚籼13号’、‘中香1号’),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结合4个种植区的生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不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品种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中香1号’>‘湘晚籼13号’>‘Basmati’。(2)不同生境下相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生境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沙>桂林>永州>湘西;对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的生态因子是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3)生境与品种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具有交互效应。其中桂林种植的‘中香1号’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桂林种植的‘Basmati’和湘西种植的‘湘晚籼13号’与湘西种植的‘Basmati’籽粒所含可溶性蛋白质最低,并具有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证实生境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以鲜食型橄榄‘清榄1号’和加工型橄榄‘长营’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橄榄果实的成熟,‘清榄1号’较‘长营’维持较高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促进了果胶的水解,离子型果胶(ISP)含量较高而共价型果胶(CSP)含量较低。2个橄榄品种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清榄1号’果实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长营’。‘清榄1号’木质素含量低于‘长营’,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因此,ISP、CSP、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2个橄榄品种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种植于海南地区的不同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品种的生长指标和糖分组成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筛选出适宜海南地区种植的菊芋品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菊芋品种的株高、茎粗、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及单株总干质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根长的变化趋势各异。10月26日(成熟期),‘泰芋1号’(‘Taiyu No.1’)的株高和茎粗最高,‘南芋9号’(‘Nanyu No.9’)的根长以及块茎和茎干的产量、单株鲜质量和含水率最高,‘南芋1号’(‘Nanyu No.1’)的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单株块茎干质量及单株总干质量最高,‘青芋2号’(‘Qingyu No.2’)的单株根干质量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菊芋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幅相对较小,而茎干中可溶性糖含量则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和茎干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各异。10月26日,‘南芋9号’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6个菊芋品种间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泰芋1号’茎干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南芋1号’、‘南芋9号’、‘泰芋1号’和‘泰芋2号’(‘Taiyu No.2’)块茎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青芋2号’、‘泰芋2号’和‘泰芋3号’(‘Taiyu No.3’)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南芋1号’、‘南芋9号’和‘青芋2号’叶片和茎干中果糖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泰芋1号’、‘泰芋2号’和‘泰芋3号’叶片和茎干中果糖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茎干中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和茎干中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各异。总体上看,同一时期6个菊芋品种间叶片和茎干中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塘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适宜在海南地区种植的菊芋品种为‘南芋1号’和‘南芋9号’。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玫瑰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Yang ZY  Zhao LY  Xu ZD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1993-1998
以野生玫瑰和3个玫瑰栽培品种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玫瑰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根活力和离子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玫瑰的生长,与地上部相比,根系对盐胁迫更加敏感;盐胁迫下,野生玫瑰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玫瑰;品种‘紫雁’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盐胁迫对野生玫瑰光合性能和根活力的影响明显小于栽培玫瑰.野生玫瑰的耐盐性优于栽培玫瑰;而栽培玫瑰中‘紫雁’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玫瑰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超声破碎乙醇提取和HPLC分析方法,检测红花烟草品种‘K326’、‘云烟85’、‘NC89’、‘NC82’、‘红花大金元’、‘漂河1号’、‘龙江911’和黄花烟草品种‘蛤蟆头’叶中的茄尼醇含量以及‘云烟85’、‘漂河1号’在不同生长期叶中茄尼醇含量的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叶中茄尼醇含量差异显著,以‘红花大金元’烟草的茄尼醇含量为最高。不同生长期的‘云烟85’和‘漂河1号’烟草叶中茄尼醇含量随着烟株苗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66d左右苗龄,即烟株现蕾时的叶中茄尼醇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缓。因此当以新鲜烟叶为茄尼醇生产原料时,烟株现蕾期采收烟叶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黑莓鲜果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对5个黑莓(Rubusspp.)新品种鲜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品种黑莓鲜果的糖酸比较低,为3.11~6.18,风味偏酸。VC含量较高,达0.064~0.566 mg.g-1;VE含量为0.013~0.049 mg.g-1,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品种‘Triple Crown’的VE含量最高。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其中品种‘Boysen’的Se含量最高,是其他品种的6~13倍;品种‘Young’的K、Ca、Zn和Fe含量都较高。黑莓鲜果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同品种黑莓鲜果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品种‘Brazos’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5.21 mg.g-1。  相似文献   

7.
以茎尖组培苗检测甘蔗体内内生固氮菌的固氮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引进的甘蔗品种‘B1’、‘B3’、‘B5’、‘B8’以及广西地区栽培品种‘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对其继代4次的茎尖组培苗进行有氮与无氮培养比较以及于温室中无氮盆栽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经茎尖培养的甘蔗品种其原有的固氮能力不丧失,4个巴西甘蔗品种的固氮能力和在无氮下的生长能力强于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无氮培养的巴西甘蔗品种氮含量较高,固氮活性较强,缺氮症状出现时间较迟;无氮盆栽的巴西甘蔗品种株高、分蘖、叶片的固氮活性等均优于‘新台糖16号’和‘桂糖11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季节‘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的花蕾、茎、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金银花含量测定项规定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都是绿原酸含量在花蕾中最高,木犀草苷含量在叶中最高。两个品种金银花的花蕾中绿原酸含量从5月到9月都迅速减少,而茎、叶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两个品种的花蕾、茎和叶中木犀草苷含量从5月到9月都逐渐减少。结论: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较佳的采收季节都是5月份。  相似文献   

9.
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在籽粒灌浆过程中,‘郑单19’的IAA在授粉后28d达到峰值,‘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峰值出现在35d;在3个杂交种中,‘郑单19’的IAA峰值最大,‘吉单209’次之,‘通油1号’最低;整个籽粒灌浆期间,‘通油1号’和‘吉单209’的GA含量高于‘郑单19’,在灌浆后期,‘通油1号’仍保持较高的GA含量;‘通油1号’ZR含量的峰值最高,直到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郑单19’在籽粒灌浆前期的ABA含量较低,但在后期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油橄榄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油橄榄的抗寒机理,对甘肃陇南地区主栽的6个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5℃、0℃、-5℃、-10℃)处理,并以18℃常温培养为对照,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各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品种油橄榄半致死温度介于-6.687℃~-3.706℃之间,且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其抗寒性大小依次为‘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2)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各油橄榄品种离体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在-10℃低温胁迫下,油橄榄品种‘皮肖利’和‘配多灵’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常温对照降幅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相对增幅较大,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而此时品种‘佛奥’和‘鄂植8号’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4)根据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隶属度(抗寒性综合评价值)确定的品种抗寒能力大小顺序(‘皮肖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与品种半致死温度的抗寒性表现顺序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皮肖利’和‘配多灵’等油橄榄品种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保护酶活性来缓解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基于相对电导率的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均能准确鉴定油橄榄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苯乙醇苷定量分析模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内的128份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含量,并将其作为基础值,结合地黄叶片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TQ8.0分析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定量分析模型。地黄叶片中总苯乙醇苷定量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8 2,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为0.089 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142,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707 2;总环烯醚萜苷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2 1,校正均方差(RMSEC)为0.25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095 4,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869 4。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定量模型可用于怀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地黄自毒物质提取及其生物指标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作障碍在药用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栽培中尤其明显,同一地块上种植一茬地黄后,须经8-10a后方可再种。从怀地黄主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采集种植1a地黄的茬后土壤,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地黄土壤自毒物质并利用生物测试确定抑制率最强的土壤提取液作温室栽培实验以确定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进行比较,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鉴定地黄连作自毒物质的化学成分。生物测试结果表明水和甲醇提取的地黄茬后土壤自毒物质对地黄生长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器中加入浓度0.5g/mL的水和甲醇提取液对地黄胚根的抑制率分别达17%和26%,当浓度增至5.0g/mL时,抑制率增加到70%以上。盆栽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的自毒物质导致地黄地上部叶绿素含量减少,根系活力下降,明显抑制了地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加剧了地黄膜质过氧化,以及引起地黄植体内生长素类激素含量下降。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具有相似图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共检测到6个特征物质:香草酸、D-甘露醇、二十六烷酸苯羟基乙酯、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13.
PP333对怀地黄试管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军  徐鑫  张晓丽  杜琳   《广西植物》2007,27(2):250-254
研究PP333对怀地黄试管苗生长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比色法和愈创木酚法探讨PP333对试管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P333均促进试管苗芽的萌发,使根系粗壮,根数增加,低浓度PP333(0.01、0.05mg·L-1)促进试管苗茎的伸长生长,高浓度(0.1、2mg·L-1)抑制茎、叶生长,PP333浓度为2mg·L-1时壮苗效果最佳。PP333处理使试管苗生长中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力提高。适宜浓度的PP333可以改变试管苗的生理特性,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Kaneko  Shingo  Matsuki  Yu  Qiu  Ying-Xiong  Isagi  Yuji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2017,130(1):117-124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 Rehmannia japonica (Thunb.) Makino ex T. Yamaz. is an endangered perennial herb species in Japan. Although earlier the Japanese considered it a variety of R. glutinosa,...  相似文献   

15.
地黄炮制过程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加工前后地黄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比较炮制前后地黄的氨基酸成分变化。炮制前后地黄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变化,多数氨基酸的含量在炮制后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结论:炮制前后的地黄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炮制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怀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用RAPD与ISSR技术对怀地黄的8个品种和2个脱毒品系进行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从80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怀地黄种质分析的17条RAPD引物和10条ISSR引物,用于RAPD和ISSR分析。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10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13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3641; 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 多态性位点数为79; 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577;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是1.4037。 基于扩增条带数据库建立了各自的Jaccard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相似的分子树状图,将10个供试材料分为2类:一类群含组培85.5、大田85.5、组培9302、大田9302、金状元和金白6个材料;另一类群含北京1号、大红袍、地黄9104和野生地黄4个材料。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9)。结果表明,RAPD与ISSR标记适合于怀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标记技术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技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怀地黄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观察了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cv.Hueichingensis Hsiao.)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怀地黄的传统栽培方法,即用上一年的块根作母根进行繁殖,分别从母根和不定芽的茎基部发生不定根。怀地黄不定根的初生结构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但其次生生长却有两种方式,即正常次生生长和异常次生生长。一类不定根的形成层产生的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即次生木质部中主要是导管,而薄壁细胞较少。这类不定根其次生生长为正常次生生长(normal secondary growth),是担负吸收和固着作用的正常根。另一种类型的不定根,其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少量的导管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这种次生生长为异常次生生长(anomalous secondary growth),从而使不定根膨大,形成块根。因此,怀地黄的药用部分在起源和结构上都属于根的性质,其药用部分应称为块根。  相似文献   

18.
地黄中腺苷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中腺苷含量的影响因素朱青罗燕燕王瑛龚韬郄春鹏(北京市临床药学研究所,北京100035)Theinfluencefactorsonadenosinecontentintheroottuberof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Z...  相似文献   

19.
地黄对芝麻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离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组织中抑制芝麻(Sesamum indicum)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 以弄清地黄茬种植芝麻造成芝麻严重减产的原因。以芝麻为受体的生物测定为检测跟踪手段, 通过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方法, 分离鉴定了地黄组织影响芝麻的化感物质。对地黄不同组织的浸提液进行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影响芝麻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在地黄叶中含量高。地黄叶浸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组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化感活性最强, 乙酯乙酯相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洗脱组分Fr7化感活性最强。通过GC-MS及验证试验证明: 地黄抑制芝麻生长的化感物质是月桂酸和2,6-二叔丁基苯酚。研究表明地黄他感作用与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怀地黄块根内含梓醇结构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梓醇在地黄块根中的贮存位置及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地黄块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是梓醇的贮存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