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做“两栖纲”和“鸟纲”实验中,书上都是用乙醚(即二乙醚)麻醉。乙醚在初中用得少。经过多年实验教学,我采用医用95%的酒精(乙醇)作麻醉剂效果很好。方法是:直接将浸泡95%酒精的棉球塞入蛙或鹌鹑(家鸽)口腔中,紧闭几分钟即可,当它们不能动弹时,就可进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看见心脏的跳动、肺的舒缩。实验完毕后鹌鹑经清洗后可烹用。用酒精麻醉蛙和鹌鹑@焦晓红$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湖北黄石435000  相似文献   

2.
观察青蛙的肺是观察和解剖青蛙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按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册(下)教材中所介绍的“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方法,学生很难把细玻璃管插入喉部,观察到膨胀的青蛙肺。因为初中学生一则很难搞清青蛙喉门和咽的位置关系,二则处死后的青蛙喉门孔不是很明显,玻璃管稍大就无法插入,因此,实验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青蛙喉气管短的特点,我试着把青蛙的喉气管的上端剪破,再插玻璃管,吹气肺就膨胀,学生也就很容易观察到肺膨胀起来后的结构和状态,效果相当理想。剪破喉气管观察膨胀肺@彭斌强$湖南省荣陵第…  相似文献   

3.
在做解剖青蛙(或蟾蜍)实验时,一般都采用破坏脑脊髓的方法处死青蛙。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有时青蛙出现死亡,影响实验效果。在解剖过程中,有的青蛙仍然乱动,也影响观察。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方法。 1酒精麻醉用镊子夹取一浸透95%酒精的棉球,塞入青蛙口腔中,然后可观察外形。三四分钟后,青蛙便瘫倒不动,这时打开体腔,观察内部结构,心跳正常,肺部鼓起,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4.
青蛙剥制标本的制作青蛙标本多用浸制仅保行。用没制标本过行教学,取拿不方便,学生观察也不清楚。我们改用剥制标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青蛙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回麻醉青娃将活青蛙放入密闭容器中,倒入少量乙醚使其深度麻醉致死。Zt支...  相似文献   

5.
解剖蚯蚓实验教学的改进──酒精麻醉法使用酒精麻醉蚯蚓,使蚯蚓处在昏迷状态下被解剖,效果较好,其方法是:(1)选用小号搪瓷盘,好处是使蚯蚓不致缠在一起,取出时既方便,又不会拉伤蚯蚓,同时便于观察蚯蚓麻醉程度。(2)将浓度为10%~15%的酒精倒入搪瓷盘...  相似文献   

6.
按初中《动物学》课本对蚯蚓实验要求是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状况,后用浸制标本进行解剖。这样安排的缺点是:(1)需要活和死蚯蚓各一条;(2)浸制标本的甲醛气味,会使一些学生头昏;(3)解剖的是死材料。如果改用酒精麻醉则只需一条活蚯蚓,避免了强烈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蚯蚓在麻醉状况下的一些生命现象:如在剪开蚯蚓体壁,观察内部器官的构造时,  相似文献   

7.
用金鱼或鲫鱼做胰岛素休克实验胰岛素休克(惊厥)实验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能。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胰岛素进行实验观察。若改用金鱼或鲫鱼作为实验动物进行胰岛素休克实验既简便、易行,又具有趣味性。方法如下:材料活的金鱼或鲫鱼...  相似文献   

8.
对“观察血液流动现象”实验的改进单信洪(江苏省大丰县大桥中学,224131)在“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中,通常采用的材料是青蛙,方法是破坏青蛙的中枢神经,然后再进行观察。该实验至少在两方面不足:1.两栖类的血细胞的形状,血液流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学生物教材中,初二《动物学》和初三《生理卫生》都要求学生用青蛙做实验。对此,我想谈一点意见。众所周知,青蛙对人类益处非浅。现在国家禁止捕捉青蛙。这是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从我市的情况来看,现教育部门无养殖场提供实验用蛙,而对实验教学日益严格的检查又要求中学必须开齐实验。为此,我们只有从农民那里购买实验用蛙。而农民则是从田野里捕捉青蛙。仅仅我校每年就需要用蛙300只左右。如果以我校为平均水平,全市70多所中学若全部开齐这几项实验,每年就需用蛙2—3万只。而一些捉青蛙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些书上,在介绍青蛙用舌捕食情况所用的图,表示昆虫粘在翻出时之舌尖上方,而过去有的书上则表示粘在舌的下方,倒底哪种对?1976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拍摄《青蛙》影片时,曾用高速摄影的方法,成功地拍下了青蛙翻舌捕食  相似文献   

11.
对上好脊椎动物解剖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青蛙、家兔三种脊椎动物的解剖,在《动物学》的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好这三节实验课,不仅可使学生掌握解剖技术,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还可从中受到生物进化及生态学的教育。为此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实验中合理组织,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和前提。解剖脊椎动物,实验材料为运动力强的活体,如捉拿不慎,从手中逃脱,或麻醉时间不足,解剖时苏醒弹动,都会引起学生混乱,不利实验进行。在打开体腔后,不少同学又急于辨认器官,随意翻动,破坏了内脏的自然位置,致使不能按系统逐次观察。为此,采取了如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蛙肠系膜血液微循环”实验1.本实验若在冬季或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实验前把青蛙(或牛蛙、蟾蜍)放在35°左右的温水中浸浴smin左右,提高蛙的新陈代谢,使之血液循环通畅。2.解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蛙的出血。在蛙枕骨大孔的下面有进出心脏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那些在我的长期研究生涯中结识的许多科学家,有几位是使我实在难以忘怀的。他们的业绩传诸于文献,其人品的魅力则随其谢世而返归大地。他们所曾知遇的人应当有义务把这些遗留给后世的吧。作为曹天钦(TsaoTienChin,即CaoTianQin)的朋友是我本人引以为荣的。在谈到肌肉生物化学家的曹先生时,我必须阐明他在肌肉生物化学历史中所占有的地位。1 肌肉生物化学简史W.Kühne(1837~1900年)是肌肉收缩生物化学研究的先驱。在20年代他就用肌肉生理学家的最佳材料———青蛙肌肉加以研磨,浸…  相似文献   

14.
松针瘿蚊是韩国林业爆发性害虫,以 3龄老熟幼虫在地表越冬。经冷休克(-10 ℃和-5 ℃)和热休克(37℃、40℃和45℃)处理的越冬幼虫与正常幼虫具有相同的过冷却点,保持在-20℃左右。温度胁迫可以提高对亚致死温度(-15℃、3 h)的耐受性。对于存活率的提高,冷休克处理比热休克处理更有效。这是冷热休克能同时提高虫体亚致死温度的耐受性的第三例报道。在冷休克(-10℃)和热休克(40℃和45℃)处理后,老熟幼虫表达一种特异的胁迫蛋白,分子量为 83 kD。本文还研究了温度胁迫对越冬老熟幼虫体内酶促与非酶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温度胁迫使老熟幼虫产生氧化胁迫,而快速冷耐受(rapid coldharaening)处理,由于体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提高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增高,使之不发生氧化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5.
解剖蚯蚓实验的补充讲授刘孝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223300)初中和中师生物教学大纲都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蚯蚓。旨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了解蚯蚓的运动情况,印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解剖动物的一般技能。为了使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这一分组实...  相似文献   

16.
(引言)生物实验课即将结束时,一学生不解地问老师:“青蛙能消灭这么多害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今天的实验课我们却解剖了12只青蛙……”老师沉默片刻,回答道:“我们是以少数青蛙的牺牲获得对它更多更深的认识,更好地来保护它。”学生仍迷惑不解:“能让它们不牺...  相似文献   

17.
家兔解剖是初中动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比较大型的哺乳动物的解剖,学生好奇而兴奋,如果缺乏细致地组织,课堂纪律不易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能在“好奇与害怕”之间徘徊,有时还会出现乱剪、乱割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必须从组织管理着手,不断改进.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具体做法. 解剖技术骨干的培训课前挑选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或参加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训练,让他们了解解剖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要领,分别让他们担任“主刀”、“助手”、“麻醉师”等工作.事先要求他们认真复习家兔各系统知识,并仔细地看一次演示解剖,使他们成为本小组的组织者和小老师. 列出解剖课各环节的标准,进行评分 1.麻醉(10分)无论采用空气针麻醉、小脑振荡麻醉,还是药物麻醉,都要有适当的深度,如振击使兔出血,或解剖时兔动或挣扎、叫唤等现象都要酌情扣分.  相似文献   

18.
在解剖青蛙时,使学生观察它的心脏跳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心室和心房的位置、数目及其规律的收缩活动的机能,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唤起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但是观察的时间如果遇到青蛙即将进入冬眠或已经进入冬眠的时候,天气渐渐寒冷,解剖后常常发现青蛙的心脏不跳动或跳动微弱,或刺激一下跳一下的现象。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期望和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以前我们总是“碰点”或给学生解释为天气冷了,由于青蛙进入冬眠代谢缓慢的缘故。后来在解剖  相似文献   

19.
昆虫的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冰祥  蔡惠罗 《昆虫学报》1997,40(4):417-427
热休克(热激heatshock)是指短暂、迅速地向高温转换所诱导出的一种固定的应激反应。诱导该反应的温度在种与种之间有所不同。热休克反应最明显的特征是:伴随着正常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一部分特殊蛋白质的诱导和表达增加,即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尽管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也能被其它形式的应激反应所诱导,将它们认为是应激蛋白可能更恰当,但人们习惯上仍将这类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由于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是在果蝇(Drosophiliamelanogaster)中最初发现的,故在昆虫中,特别是果蝇等双翅目昆虫中研究得较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颖  谭立新  李文蓉  牛志刚  郭志勤 《遗传》2005,27(3):457-460
为了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用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 (YFF)和西门塔尔小牛成纤维细胞系(CNF)为实验材料,先经4℃低温休克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比较了不同低温休克处理时间获得的中期分裂相百分率,并运用该方法对20代内YFF和CNF核型变异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YFF和 CNF经低温休克中期分裂相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 20 h低温组中期分裂相(31.7﹪和40.2﹪)高于对照组(4.7﹪和6.4﹪)5倍以上(P<0.01)。实验结果表明,4℃低温休克法是一种提高体外培养细胞中期分裂相的简便方法,适于监测体外培养细胞核型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