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世界森林植被的版图,定眼地球的北回归线,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在一片荒原或沙漠徘徊的回归线上,就在我国的云南,竟然尚有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2.
息息相关的天、地、生──浅谈生物绝灭的地球化学标志王大锐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星球。它既然是无垠的宇宙中的一份子,就必然与宇宙脉脉相通,息息相关。地球上的生命万物生于此地并无时不刻地受到大地变更、...  相似文献   

3.
科学上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在地球上经历35亿年的演化而成为今天众生纷纭的大千世界,并包裹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生物圈。时至今日,还未能有一位生物学家能够精确地说出生物圈里的物种数量究竟有多少,只有一个估计的数值约1000多万种为大家所接受。所有的生物都在地球上组成为一个共同体,而人类仅仅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并与其他物种相依相抑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美国《科学文摘》曾载文将其列为本世纪尚待解决的二十个重大课题之首地区。近些年来,有关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新提出或被推崇的假说甚多,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地表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表环境中从无到有的化学进化;另一是宇宙来源说,提出生命是在地球形成后直接来自宇宙空间。自1984年以来,笔者即致力于生命起源及天地生相关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地球在太阳系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她是一个有生命的五彩缤纷的星体。这个运动着的球体促进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适应环境的迁移被认为是传统达尔文进化学说中不可动摇的唯一因果。经典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生物体适应了千变万化的运动着的地球后的适者生存,它是生物体完全自觉(或自我)地去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包括生  相似文献   

6.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5,(1):18-19
生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多样性的生物使得我们的地球绚烂多彩。生命演化至今,人们在探索地外空间,寻找与地球相同或者类似的生命形式的时候,也对地球生命自身这个小宇宙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研究生命的奥秘。荧光探针技术就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孝文 《植物杂志》2009,(12):32-33
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千丈之堤,溃于蚁穴”这旬成语,说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事实上,蚂蚁有很多“壮举”令人惊叹,比如,它们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一亿年,历史之久可与恐龙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但我对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很感兴趣。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和发现作出了许多种推测,可分为渐变说和灾变说两大类。我因为爱好天文,所以对灾变说更为关心。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类群大规模绝灭一般都发生在比较大的地层时代界线上,特别是在震旦纪、奥  相似文献   

10.
关於地球上生命发生的问题,关於各种植物和动物出现的问题,从最古的时候起就为人们所注意。各种宗教从古代开始,就说生物正如地球本身一样,是由於神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神似乎“赋予”死的物质以某种精神原基,而这种原基就是生命的本质。认为神创造地球上一切现存植物种和动物种、并认为这些种从当时起就一直保持到现在的神话,在很长一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宗教的教条现在还为某些资产阶级的科学家,以非常隐秘的方式保留着。他们说生物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生命力”,说有机体有一种使它的构造和机能合理化的意图等等。但是,先进人们爱好研究的智慧,在古代就已经不满足宗教对於世界和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企图唯物地解释生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说,地球陆地植被的生产力与气候或纬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从各地的生产力资料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归纳出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数学模型,或者勾划出纬度与可能的干物质生产量之间关系的框框.但是,同一气候区或纬度区内植物生产力之间的巨大差别,显然应更加细致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植物杂志》2010,(11):5-5
英国和德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假说,或许能解释地球上的首个真核有机物是如何形成的。该假说认为,复杂的多细胞生命的多样性,只会出现在一个细胞找到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途径并随时间进化成线粒体之后。  相似文献   

13.
没有找到存在的证据,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证据。近些年来,地球生命生存环境极限的拓展、大量地外水存在证据以及太阳系外大量行星系统的发现,都使人类相信生命不应该是地球这颗行星上的偶然神秘事件,我们也许有很多文明的邻居。  相似文献   

14.
蔡伟明 《生命世界》2008,(10):42-45
牢牢地扎根于肥厚的土壤,盎然地展开自信的叶片,几乎所有的植物,一辈子都这样生长着。传说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希望万物(包括植物)轻易上天,于是他采用一种吸引力将万物固定在地球上。虽然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是这种吸引力却确实存在,那就是地心引力(主要是重力)。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发现重力不仅仅是将植物固定在地球上那么简单,同时,它和植物生长之间还存在着种种玄机。  相似文献   

15.
浅谈磁场对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王义诠(天津市第三十八中学300222)地球是一个磁化球体,周围存在着相当强的磁场,它就是地磁场。国际地磁和超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主席托洛托斯卡雅曾说过:“地磁场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地磁场是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领导的革命早已取得胜利,但至今仍有很多人向往一睹井冈山的风采。人们说起井冈山的历史,往往离不开"井冈山精神"的话题。"井冈山精神"是革命斗争的产物。从根源上说,它是地球"生态精神"的延续,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便不断地产生、进化、发展和完善。这就是"生命不屈不挠的创造和创新的精神",是由生命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项对人类睡眠习惯的新研究表明 ,1个人究竟是早起的“晨鸟型”还是晚间活动的“夜莺型”,完全取决于单个的基因。而对人体生物钟的基因基础的深入了解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制定每日的生活日程。英国萨里大学的 Simon Archer和他的同事们说 ,夜间活动的猫头鹰和早起的鸟倾向于各自携带 1个不同版本的“Per3”基因 ,这种差别可能导致了它们睡眠周期或长于 2 4 h,或短于 2 4 h。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总的来说 ,大脑利用光线和黑暗的循环与地球的2 4 h循环形成对应。 Archer说 :“我们每天都会轻微调整自已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18.
<正>"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生存空间极其狭小,我们必须立即、马上、即刻开始我们的星球人侵计划!"卡斯诺星球的王拍着桌子,表情严肃地说道,"对了,上次你们谁说过的那个叫作地球的星球我看不错,颜色十分漂亮,大小也合适!""我也喜欢地球,绝对同意占领地球!"星球首席军备总司令立刻表示赞同。"地球现在的主人是谁?""好像叫作人类,他们皮肤光滑,直立行走。至于其他信息,暂时还没有……不过我们可以抓一些宠物狗,它们是地球上最了解人类的生物,非常精通读心术。我想……"  相似文献   

19.
植被带是自然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在地球上的分布主要是受着大气候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有规律地逐渐演变的。恩格斯曾说过“绝对分明的界线是和进化论不两立的”,又说“一切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各项互相过渡”。可见植被带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实际上是以一定幅度的过渡性带相连接的。为了便于揭示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地球诞生已经有45-60亿年了,从古至今经历了千变万化。现代地球上植物丛生,动物繁多,人类活动在各个领域。可是,今天的生物和人类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等到高等逐渐地、长期地演化而来的。在早期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上是没有生命的,那末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何时出现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过去古生物学工作者研究化石主要是从寒武纪(大约距今5.7亿年)开始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