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酰胺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以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模型,观察了天然神经酰胺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从测定LDH漏出率、MTT代谢率、DNA凝胶电泳,Giemsa染色以及电镜观察等各个方面,探讨了神经酰胺对神经元的作用模式。研究发现,神经酰胺在500~1000nM浓度范围内,作用12h以上,即可诱导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凋亡,而且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表明神经酰胺不仅对HL-60细胞有促凋亡的作用,对大脑皮层神经元同样具有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发病过程截然不同的疾病,但临床上都表现出认知障碍.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parvalbumin positive interneurons, PV阳性神经元)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调控神经传递的兴奋/抑制平衡,参与Gamma神经振荡的形成,对信息处理、信号整合及输出极为重要,与学习记忆、注意、觉醒状态、社会交往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PV阳性神经元对认知功能的调控,提示其在AD和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共同参与作用.因此,本文对PV阳性神经元在AD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以PV阳性神经元为靶点治疗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是神经科学领域极为关注的问题。本实验用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缺血模型,通过检测神经元死亡率以及观察由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内生化代谢改变所致的神经元功能障碍,探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结果发现缺血组、缺葡萄糖组神经元死亡率最高,且通过检测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变化证实此二组神经元凋亡率也最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缺血可引起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改变,使神经元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流钳技术观察SD大鼠急性分离下丘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及其温度敏感特性,显微镜下,急性分离神经元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具有突起,另一种表现为无突起的形态,记录到的有突起的78例神经元中,可以记录到4例热敏神经元(wsn),但在无突起的61例神经元没有观察到热敏神经元的存在.在浴槽液体中加入SKF96365,这些热敏神经元就会失去温度敏感性.以上结果表明pWSN可能通过突起部位上分布的TRPV4而起到对周围环境温度的感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酸对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将神经元分为两部分:①添加不同浓度乳酸(0,5,10,20 mmol/L)使培养液pH值分别降至7.35,7.15,6.95和6.00,观察神经元存活率;②添加不同浓度乳酸(0,5,10,20 mmol/L)后,保持培养液pH值为7.35,分别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分析乳酸对神经元的作用是通过下调pH值还是乳酸本身的作用.结果:①神经元存活率随pH降低而降低,与pH值为7.35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②不同乳酸浓度对神经元存活率也有影响,神经元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③pH下调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低于相应乳酸作用组.结论:乳酸升高造成pH降低与神经元存活率关系密切,过量乳酸亦可不依赖下调pH值的作用发挥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Fos和Jun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置2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90%N2、10%CO2),在缺氧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取出,置含10%CO2和空气的培养箱内复氧培养24h和72h。于不同时间取出,观察神经元存活数,分别用抗Fos和抗Jun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Fos和Jun表达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测定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缺氧/复氧后Fos和Jun表达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和凋亡神经元百分率的显著增加。结论:缺氧/复氧后即早反应基因fos在神经元中的持续表达可引起神经元凋亡,原癌基因jun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本实验将地塞米松注入大白鼠侧脑室,2h 后经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了海马谷氨酸免疫反应性(GluIR)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性(GABAIR)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显示:(1)CA1、CA3 和SG区的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特别是CA1 区。经细胞计数统计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A1 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CA3区有显著性差异(001< P< 005),SG处无明显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GABAIR神经元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有增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作用。尽管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并不表明糖皮质激素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特殊形态的形成及维持主要依赖于神经元细胞骨架中微管的装配,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微管的组成及其动力学性质,而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微管结构,在神经元中,这一结构为沿着神经突运输物质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主要在神经元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微管蛋白异构基因的表达及其翻译后加工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炎症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兴奋性毒性可能是造成后期神经元死亡的共同途径.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是研究上述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文献报道的建模方法条件各异,说法不一,很难适从.本工作针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包括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培养、兴奋性毒性刺激条件的确定,毒性标志性指标的表征,分别进行了比较和优化, 从培养皿的包被、神经元消化、兴奋性刺激的溶液介质选择、神经元刺激的最佳时间及谷氨酸的最佳刺激浓度等方面分别给出了优化条件.通过特征性钙离子曲线、NMDA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K-801的干预作用以及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动力学变化等指标,确认了毒性模型的成功建立.本工作不仅对建立小脑颗粒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的实验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其针对不同条件分析比较的结果及优化原则,对其他神经毒性模型的建立也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NMDA受体参与双相呼气和吸气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an BX  Wu ZH 《生理学报》2001,53(2):89-92
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上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和双相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并在灌流的改良Kredbs液中先后加以非NMDA受体的激动剂KA和拮抗剂DNQX,观察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非NMDA受体在对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交互兴奋和吸气神经元兴奋性突触输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蜂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非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峰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也显著增大,而早期和晚期放电的频率无明显改变,用相应拮抗剂以后,上述效应明显被抑制,结果提示,非NMDA受体参与了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兴奋作用,并且也介导了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输入/  相似文献   

11.
电突触耦合Chay神经元同步振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微观解释异常神经元构建组织时癫痫样波形的相互制约关系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很有意义,而两神经元耦合特性的探索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采用Chay提供的Pacemaker神经元模型以电突触耦合来研究不同耦合强度对神经元动态时序的影响,并指出突触作用过程的混沌特征。给出并讨论了不同状态神经元相耦合时非线性振荡的数值计算结果,即:起搏神经元与处于冲动混沌状态神经元、处于冲动混沌和独态冲动状态的异常神经元、异常神经元与处于静息状态神经元的动态时序,还给出了部分相图以及Ca 离子浓度变化的特点。神经元这种负载特性的讨论有助于研究在活组织中癫痫发作的机理、传输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神经元外周蛋白:一种Ⅲ型中间纤维骨架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外周蛋白是1982年发现的Ⅲ型中间纤维骨架蛋白,其分子量57kD,不溶于三硝基甲苯,等电点5.6~5.8,细胞内半衰期约七天。它分布在全部外周神经系统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的发育、再生及信息传递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间神经元主要的一类是GABAergic抑制性神经元,可以和glutamatergic兴奋性神经元形成突触,在大脑调节它们的功能。在小鼠发育过程中,GABAergic抑制性神经元主要起源于前脑的腹面,然后沿切面迁移(tangential migration)到发育中的前脑皮层。从腹面来源的中间神经元和它们的前体细胞表达Dlx转录因子,这种转录因子对细胞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文章的通讯作者Oscar Mar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生育酚对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元细胞进行分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2)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3)α-生育酚保护组。利用Fenton反应造成神经元细胞氧自由基损伤,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元JC-1染色结果,并检测各组神经元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结果(1)JC-1染色结果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强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2)SDH和CCO酶活性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SDH和CCO酶活性高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结论α-生育酚可以有效对抗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梁哲  农艺 《实验生物学报》1997,30(2):173-181
本文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脊髓神经元为模型研究了人胚脊髓提取液对E12-15小鼠脊髓中GABA能神经元和DNY能神经元的突起生长的营养作用,结果发现人胚脊髓提取液在蛋白浓度为250μg/ml时对GABA能神经元的突起生长无营养作用,但对DNY能神经元的突起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示了人胚脊髓提取液中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营养物质,且对特定胎龄的不同的神经元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人义 《生物学通报》1990,(7):13-15,19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本文就神经元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学特性等问题作了扼要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 0月 9日 ,KarolinskaInstitutet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 2 0 0 0年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授予ArvidCarlsson ,PaulGreengard和EricKandel三位科学家 ,作为对他们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方面至关重要发现的奖励[1] 。人大脑中有超过一千亿个神经元 ,他们通过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彼此相连。从一个神经元发出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化学神经递质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一过程发生在神经元间相接的特殊位点 ,称为“突触” ,一个神经元可以有数以千计这样的突触和其它神经元接触。三位诺…  相似文献   

18.
大鼠杏仁核簇与痛觉调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伤害性刺激对大鼠杏仁核簇中各亚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串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神经元放电。结果:杏仁核簇中多个亚核均存在痛反应神经元。伤害性刺激使痛兴奋神经元(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使痛抑制神经元(PIN)诱发放电频率降低,并出现放电频率极低现象;两类神经元电活动相互配合。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可以对抗伤害性刺激对痛反应神经元的作用。结论:杏仁核簇中的部分亚核在感受、整合和传递痛觉信息方面起一定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处理痛觉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细胞转分化是通过基因重编程,诱导某种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不经过其他中间状态的过程。神经元丢失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神经元丢失通常不可逆转,且造成运动、感觉、精神症状。而由于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再生能力十分有限,仅有部分区域在神经损伤的刺激下能够新生少量神经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神经元丢失处原位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并整合进神经网络的治疗性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学者通过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将神经元命运决定的重要转录因子过表达或敲减等手段,成功实现其向神经元的转分化,取得多项重大进展,但由于目前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判断标准的分歧性、结果和结论间较难自洽等问题,部分研究成果的结论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神经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发现与发展历程,总结了神经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重要发现,并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神经元再生:抑郁症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年哺乳动物一生中,海马等脑区神经元是可以再生的,而海马脑区神经元再生的减少和增多分别是抑郁症发生和恢复的重要因素。如果神经元再生过程被抑制,在抑郁症的动物模型上抗抑郁剂将会失去其行为学效应。长期给予不同种类的抗抑郁剂可以显著地促进动物海马神经元再生。随着对神经元再生调节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以及发展新型抗抑郁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