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悼念杨光圻教授顾履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关键词杨光圻,营养学家著名营养学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杨光析教授于1994年11月6日在北京因病不幸逝世,终年75岁。杨教授1919年6月15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2.
沉痛悼念恩师吴襄教授孙云寿,梅懋华,冯镇沅,林茂樟,林坤伟,黄龙(大连医科大学理学教研室大连116072)编者按《生理科学进展》首任主编、我国著名生理学家、教育家吴襄教授因病不幸于1995年12月306在大连逝世,享年85岁。吴襄教授的逝去是中国生理...  相似文献   

3.
许寿生 《生理通讯》2007,26(6):153-154
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于1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体育大学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及运动生理学知名专家80余人参加了大会。11月17目上午8:30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报告厅准时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副主任沈岩教授,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973首席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范明教授,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973首席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晓民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池建教授、程建平副校长,90岁高龄的中国运动生理学开拓者王义润教授以及全国多所体育院系的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  相似文献   

4.
国际著名昆虫学家,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尧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15日7时40分在杨凌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教育家、首届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陈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他是于1985年2月12日被病魔夺去生命的,终年87岁。陈旭教授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达六十年之久,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  相似文献   

6.
《生理通讯》2007,26(2):37-37
2007年3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系教授、生理学会常务理事陈小章教授被授予裘槎基金会2007.2008年度“优秀科研者奖”,以表彰她在生物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杰出贡献。颁奖礼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8,(10):58-61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学科是在已故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院士领导的细胞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1年被评选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薛绍白教授、王永潮教授、柳惠图教授、刘忠敏教授和王端顺教授等一批老一辈学者的努力下,该学科于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8.
沉痛哀悼冯德培院士逝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冯德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4月10日20时20分在上海逝世,终年88岁。冯德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生理学家,是我国近代生理学研究开拓者之一,对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9.
《生理通讯》2005,24(1):2-3
名的医学教育家、生理学家、博士生导师程治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2日不幸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世界》2008,(6):90-91
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打来电话时,这位72岁的学者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对获奖极感意外。他在评价自己的获奖成果时说.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并且表示: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GolsiCamillo)是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和细胞学家。1843年7月7日出生于布雷沙附近的考坦诺的一个医生家庭,1865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曾任医师、解剖学教授、组织学教授和病理学教授。1900年,高尔基当选为意大利议会参议员。1926年1月26日,高尔基在帕维亚去逝,享年86岁。在高尔基生活的年代,人类对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知甚少,因为当时尚未发明出适用于研究神经细胞的技术。1873年,高尔基首次发明了用银盐染细胞的新技术。此技术能专门地染细胞中的某些特殊结构,特别适用于研究神经细胞。他利用此银染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学报》常务副主编李博同志,于今年5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在匈牙利举行的第十七届欧洲草地国际学术会议期间,不幸殉职,享年69岁。...  相似文献   

13.
在长达50年的研究过程中,人工子宫在3个层面(人工保育箱、人工子宫人和人工胎盘)上被探讨。日本的Yoshinori Kuwabara教授和美国的刘鸿清(Liu Hung-Ching)教授在人工子宫和人工胎盘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重点介绍两位研究者的成果,并讨论了人工子宫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人工子宫研究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可能冲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生态地植物学家和教育家朱彦丞教授,因病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五日在昆明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朱彦丞教授是河北清苑人。一九三五年于北平中法大学毕业,后赴法留学,先后取得法国里昂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和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他怀着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回国,在北平中法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并担任前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兼云南工作站主任。一九四七年到云南任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一九五一年开始,先后任云南大学生物系主任,云南大学教务长并兼任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云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生态地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15.
林可胜教授(1897~1969)是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在消化生理学和痛觉生理学两方面都是先驱,曾获得国际声誉。他是一位卓越的生理学家。生平事迹林可胜教授祖籍福建厦门,1897年10月15日生于新加坡。其父林文庆曾受奖学金资助,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学成归国后,曾任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和随身医生,后任厦门大学校长。林可胜教授于8岁时,即被送至英国爱丁堡读书,1919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翌年又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著名的生理学家沙佩-谢佛(Shar-poy-Schafer)教授,对他深为器重,曾聘他担任讲师职位。192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爱丁堡  相似文献   

16.
《菌物学报》2003,22(1)
我国著名的菌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教育家姜广正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20日5时10分在山东泰安逝世,享年83岁。姜广正教授1919年6月22日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48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内蒙古农牧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1975年调入山东农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1989年10月离职休养。1993年被国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姜广正教授近半个世纪从事菌物学和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德高望重,成就卓著。他先后主持并参加禾本科植…  相似文献   

17.
<正>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8.
原中国生物化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名誉编委、原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和陕西省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军生化专业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四军医大学教授苏成芝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0年 1月 2 0日在西安与世长辞 ,享年八十三岁 .苏成芝教授原籍辽宁省海城县 ,1 934年考入满州医科大学 ,后任大连医院医师、长春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兼沈阳医学院副教授 . 1 949年起任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副教授、教授、主任、训练部副部长 ,1 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仓石晋教授逝世已一周年了。在号称人瑞之国的日本,六十一岁便匆匆离开人世,实在使人感到惋惜。时至今日他的夫人还不愿相信如此健壮的仓石先生已不在人世。仓石晋教授在植物激素领域,在日本乃至世界是颇负盛名的,特别是在细胞分裂素方面,更具领先地位。他在东京大学得到理学博士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化系工作。最初发现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是由于抑制了蛋白质的降解。回国之后,他在广岛大学任教授,从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成绩显著。他发现许多在叶片上表面无气孔的离体叶片,如果上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高尚荫教授于1989年4月24日不幸在武汉大学与世长辞,终年80岁。这是我国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深感痛惜。高先生是浙江省人,21岁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26岁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10年后再次赴美,于著名病毒学家及生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M.M.S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