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GLP条件下非实验因素(包括实验操作、不同笼养方式、对照组因素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等)对全身过敏实验中豚鼠质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情况,为探讨在GLP条件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规范过敏性反应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实验在GLP实验室进行,按要求对豚鼠饲养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噪音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按照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推荐的全身过敏实验的程序和方案进行。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致敏期,体重变化差异明显(P〈0.05);溶剂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豚鼠的体重增长在实验的各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托盘笼架饲养,大塑料盒饲养在检疫期更有利于雌性豚鼠体重的增长(P〈0.05);不添加维生素C组豚鼠在致敏期体重减轻明显(P〈0.05),并出现明显的脱毛症状。结论在GLP条件下,虽然环境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但是一些容易忽视的非实验因素明显影响了豚鼠的质量及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植物气孔应答气候环境因子的机制,一直是植物抗逆生理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空气湿度是主要的气候环境因子之一,人们很早就发现降低空气湿度能导致气孔开度变小,但到目前为止,对调控这一生物学过程的机制还知之甚少。本文概述近年来在植物气孔应答低空气湿度信号的运动规律、水被动反馈假说、水主动反馈假说、水力调节与代谢调节的关系等方面的进展,并基于进化学的理论,提出了水力调节和代谢调节的反向消长模式,以期解释大量物种气孔对低空气湿度的不同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评价容量滴定法和库伦滴定法测定冻干疫苗水分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确定冻干疫苗水分测定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此条件下,分别从水分含量区间、冻干疫苗类型和进样量三个主要影响方面,对容量滴定法(volumetric titration)和库伦滴定法(coulometric titration)进行比较。结果冻干疫苗水分测定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湿度45%。冻干疫苗水分的质量分数为1.0%~2.0%时,容量滴定法和库伦滴定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分的质量分数在2.0%~3.0%时,两种滴定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冻干疫苗和不同进样量的冻干疫苗,两种滴定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库伦滴定法更适用于低水分含量冻干疫苗的水分测定;其他情况下两种滴定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火赤链游蛇卵孵化的进一步研究兼评孵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2002,48(1):35-43
用 2× 2四种温、湿度孵化火赤链游蛇 (Dinodonrufozonatum)卵 ,重点评估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卵在孵化过程中净吸水导致重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孵化卵的重量变化并导致卵内水环境的相应变化。同一湿度下 ,低温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高温孵化卵 ;同一温度下 ,高湿度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低湿度孵化卵。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温、湿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性别无显著的影响。2 4℃和 30℃中均有畸形幼体孵出 ,但畸形率与孵化温、湿度无关。孵化基质湿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的大小(snout ventlength ,SVL)、湿重和躯干干重 ,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SVL和体重较大且躯干发育较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幼体剩余卵黄的干重和灰分含量以及幼体的能量和总灰分含量 ,30℃孵出幼体的剩余卵黄较大、总灰分含量和剩余卵黄灰分含量较高 ,但能量较低。在所有被检测的幼体特征中 ,孵化温、湿度相互作用仅影响剩余卵黄干重。各条件下孵出幼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与其SVL无显著的相关性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对孵出幼体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水环境虽然影响部分幼体特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湿度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发现增温增湿加快了凋落物失重率,但对如何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O2和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室内培养设置四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两个湿度梯度(25%和40%)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进行了96 d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加快;高湿度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释放CO2总量的敏感性是低湿度的2.3倍左右;湿度变化对DOC淋溶的温度敏感性影响较小。在25%和40%的湿度培养下,CO2总排放量的温度敏感性分别是DOC总淋溶量的温度敏感性的10和20倍左右,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中的有机质分解更多的是以CO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因此,未来需要更系统的研究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凋落物积累与分解、DOC淋溶和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反馈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海藻群体密度过大常引起海水中CO_2供应和光照强度降低,为探讨这两种环境条件对坛紫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在4种条件下培养坛紫菜,即390μL·L-1(正常空气)+全日光、20μL·L-1(低CO_2供应)+全日光、390μL·L-1+低日光(光照强度为全日光的20%)、20μL·L-1+低日光,测定藻体的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开放状态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_ v'/F _m').结果表明:低CO_2供应和低日光下生长的坛紫菜具有较高的碳酸酐酶活性,并且低日光能够提高海藻最大碳饱和光合放氧速率(V max).在低日光下,生长在低CO_2海水中的坛紫菜V max显著低于正常CO_2海水中生长的海藻V max;在全日光下,低CO_2下生长的海藻V max却高于正常CO_2下生长的海藻V max.生长在低CO_2和低日光条件下的海藻在低温(10℃)和高温(30℃)下,藻体的F_ v'/F _m'变化不明显;而生长在390μL·L-1+全日光环境中的海藻在高温环境下200 min后,藻体的F_ v'/F _m'相比40 min时的F_ v'/F _m'降低76.4%.低CO_2和低日光提高坛紫菜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以及适应短期温度变化的能力,而低CO_2对海藻光合速率的影响与海藻所处光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正常豚鼠、在靜息状态下的罹实驗性癲癇病豚鼠以及在发作后的癇病豚鼠血液中氨,血清中游离氨基酸、鉀、鈉离子浓度以及血清蛋白,以比較三类动物之間的异同。往癇病发作后的动物血氨浓度远較正常动物为高,这和前人所得的結果是相似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癇病豚鼠在靜息状态下的血氨浓度比正常动物还低得多。經抗癇药物(天麻浸膏或苯妥英鈉)治疗后又恢复到正常动物的水平。血清內游离氨基酸的情况較为复杂。其中甘氨酸在发作前后的癇病豚鼠均較正常豚鼠为低。谷氨酰胺的合量在癲癇发作后較在靜息状态时有显著升高,而在靜息状态下的病员与正常豚鼠相較无多大区別。其它游离氨基酸三类动物之間的差別不甚显著。血清中鉀、鈉离子的合量三类动物之間均无差异。 癲癇豚鼠血清中γ-球蛋白較正常豚鼠为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体温与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抽穗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及冠层上部的气温,分析了穗和叶片的体温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始终低于气温,其气温与体温的差值(气体温差)受大气温度、湿度及水稻株型和器官成熟老化程度影响.在大气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气温低时(<26.5℃),水稻穗和叶的气体温差较小;气温高时(>33℃),气体温差变大;在气温相似的条件下,大气湿度提高,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变小.品种的株型不同,对水稻穗、叶的气体温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直立穗型品种穗和叶的气体温差较弯曲穗型的大;"谷盖顶"型品种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值较"草盖顶"型的大.水稻抽穗后,穗和叶的气体温差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明显的差异,器官成熟老化程度越低,其气体温差越大.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永玉  牟吉元  胡萃  王洪刚 《生态学报》2004,24(11):2569-2572
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要求安排 ,研究了越冬成虫在不同的温度组合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后的存活率 ,并得到了在不同时间后 ,成虫存活率与温湿度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越冬成虫存活的最佳条件组合是温度为 5℃和相对湿度为 75 % ,此条件下储存90 d的越冬成虫存活率达 85 %以上 ;温度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 ,湿度次之 ,温湿度的交互作用最不重要。利用温湿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得出了适宜于越冬中华通草蛉成虫存活的条件为温度 5~ 9℃ ,相对湿度 70 %~ 85 %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成虫的存活  相似文献   

10.
用 6种温湿度条件孵化安徽宿州乾山山地麻蜥 (Eremiasbrenchleyi)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以及孵出幼体特征。卵在产出后 1h内收集 ,共设置 3× 2种温湿度处理 (温度分别为2 7、 30和 33℃ ;湿度分别为 - 2 2 0、 0kPa)。每隔 5d称卵重 ,直至幼体孵出。幼体经测量、称重后 ,解剖、分离为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三组分 ,用于成分测试。卵从环境中吸水导致质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孵化卵的质量变化 :同一温度下 ,高湿度 (0kPa)孵化卵的终末质量大于低湿度 (- 2 2 0kPa)孵化卵 ;同一湿度下 ,低温 (2 7和 30℃ )孵化卵的终末质量大于高温 (33℃ )孵化卵。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 ,随温度的升高孵化期缩短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无显著影响。孵化温湿度对孵化成功率无显著影响。温度显著影响胚胎对卵内物质的动用、幼体大小、质量以及剩余卵黄质量 ;除剩余卵黄外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不影响山地麻蜥孵出幼体几乎所有的被检测特征。 33℃孵出幼体的大小和质量均显著小于 2 7和 30℃ ,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大的剩余卵黄。因此 ,33℃不适宜孵化山地麻蜥卵。 2 7℃和 30℃中孵出幼体躯干发育良好 ,各项被测定的特征指标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菌的微气候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迎  檀根甲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706-2710
运用生态位原理与方法,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微气候生态位.结果表明:照度、温度和湿度三者综合作用效应高于各单因子的独立效应,三因子中照度和温度的联合效应高于其他因子间两两组合效应;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水稻纹枯病菌的微气候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3112、0.4012、0.4326和0.7365,即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渐增大,但病菌占有的生态位仍以低光照、低温度、高湿度的微气候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降低葡激酶应用的副作用,构建低出血倾向、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突变体,高效表达纯化后进行活性鉴定,以野生型重组葡激酶基因为模板,PCR法引入突变位点(K130T,K135R),并将该片段克隆测序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构建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突变体.表达后的蛋白用Q-SepharoseFF柱与SephacrylS-200进行纯化,纤维蛋白溶圈法进行活性测定,体外抗体中和试验与豚鼠免疫试验测定突变体蛋白的免疫原性,同时进行动物体内出血倾向观察.测序结果表明,相应位点获得突变,无非特异性突变,将突变后的片段连接pBV220导入大肠杆菌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40%~50%.产物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两步纯化后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8%以上.活性测定试验表明,该突变体的活性较野生型葡激酶稍低,体外中和抗体试验和豚鼠免疫试验证明免疫原性大为下降,豚鼠的皮肤出血以及肺部病理切片均显示该突变体蛋白引起的出血倾向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溞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和25℃培养温度下研究了3种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Simocephalus vetulusOF Müller)生长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低额有4个幼龄(在20℃、低食物浓度下有5个)和10-13个成龄。成龄的龄期明显高于幼龄,第一成龄的发育时间一般最长。在相同温度下,老年低额的首次怀卵所需时间及各龄期一般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而各龄的平均体长及其生殖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的食物条件下,25℃老年低额在生长后期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20℃,而各龄期却小于20℃。最大体长是2.82mm,出现在25℃、高食物浓度下的第16龄。老年低额的平均最大生殖量和最大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44个和0.41/d,均出现在25℃和高食物浓度下。统计分析显示老年低额的生殖量与体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低额的食物浓度域值小于1×104cells/mL(Scenedesmus obliquus)。作者探讨了老年低额在渔业生产中作为活体饵料养殖对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研究在缺氧条件下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心肌线粒体的形态变化。方法 将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置于常压缺氧舱内分别缺氧 7d、14d、2 1d ,复制常压缺氧模型 ,分别取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心肌 ,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在同一缺氧时间 ,二者的超微结构变化程度不同 ;在不同缺氧时间 ,同种豚鼠的变化程度也不同。结论 在缺氧条件下 ,FMMU白化豚鼠心肌线粒体的变化程度较杂色豚鼠轻 ,提示可能白化豚鼠对缺氧的耐受性优于杂色豚鼠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子对养殖条件下出蛰的东北林蛙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北林蛙有较高的成活率,而出蛰温度高于20℃,则会引起70%以上的东北林蛙死亡,出蛰期间温度缓慢提高有利于东北林蛙生长和存活。东北林蛙出蛰期间适宜的湿度在80%以上,湿度低于60%则对东北林蛙不利。出蛰环境以无风为好,有风会造成东北林蛙的死亡。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依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来进行出蛰。出蛰当日平均温度宜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6.
流感是由正粘液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局部流行。流感起病急,剧烈头痛、发冷、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背部务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很重,呼吸道炎症却很轻。严重病例发生下呼吸道并发症,如支气 、气管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流现毒传播快,新亚型出现,几个月内扫全球因流感大流行时,造成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机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稀有低额溞-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在低海拔地区实验室内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低额溞在低海拔地区的相应环境中同样生长繁殖良好,其繁殖率、最大生殖量及种群的增长能力不受海拔高度及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5-31℃,误差为±1℃),喜马拉雅低额溞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2℃时减慢.在通常培养条件下,喜马拉雅低额溞一般有4个幼龄期(15℃时部分溞体有5个幼龄),16-19个成龄,平均寿命通常为74d(15℃)、54d(20℃)、39d(25℃)和24d(30℃).平均总产仔量在15-25℃最高,分别为449个(15℃)、482个(20℃)和447个(25℃).各温度梯度下的体长增长模型都表明,其体长与龄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每溞平均生殖量以20℃时最高,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一生的生殖次数都以25℃时最高,净增殖率(R0)以20℃最高.喜马拉雅低额溞最适合的繁殖温度范围在15-25℃.研究还对该种与相应种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殖量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果表明除用豚鼠红细胞在15℃观察到负协同效应外,用脂肪细胞和豚鼠红细胞在其生理温度均未观察到负协同效应。比较了某些胰岛素类似物在15℃引起豚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负协同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果表明除用豚鼠红细胞在15℃观察到负协同效应外,用脂肪细胞和豚鼠红细胞在其生理温度均未观察到负协同效应。比较了某些胰岛素类似物在15℃引起豚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负协同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湿度(53%RH)不同温度(14℃、17℃、20℃、23℃、26℃、29℃、32℃、35℃及同一温度(26℃)不同湿度(30%RH、53%RH、75.5%RH、85%RH、92.5%RH、100%RH)组合条件下,测定了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 (Massee)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该螨存活率有明显影响,以23℃(53%RH)和75.5%RH(26℃)条件下最高,分别为89.9%和87.1%; 其发育历期较短,在14~35℃和30%~100%RH范围内,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番茄刺皮瘿螨的发育起点温度较高,卵、若螨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9.02和9.15℃。完成一代需要105.56日·度。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的繁殖力有明显影响,产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产卵量在26℃(53%RH)和53%RH(26℃)下最高,每头雌虫产卵分别为44.3粒和42.2粒; 26℃(53%RH)和53%RH(26℃)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0.2645和0.2669。结果表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6~29℃、相对湿度5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