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醛糖还原酶高通量模型对中药方剂平糖舒目散的筛选,探寻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通量醛糖还原酶筛模型来筛选平糖舒目散,研究方剂平糖舒目散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平糖舒目散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是0.8 g/L。结论:中药方剂平糖舒目散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糖及其衍生物在许多初级或次级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和糖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推动了糖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型糖,尤其是D-六碳糖在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L-六碳糖也是许多重要糖蛋白复合物、多糖及抗生素的组成成分。了解L-六碳糖的形成机制有助于理性改造糖的结构并开发其应用价值。L-六碳糖通常由3,5位差向异构酶或5位差向异构酶催化D-六碳糖的C5位异构化形成,这种转变赋予了糖在构型上的多样性,并在许多天然产物中起决定生物活性的作用。对3,5位差向异构酶和5位差向异构酶的功能及晶体结构的研究揭示了L-六碳糖的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L-六碳糖形成过程中不同类型的3,5-位差向异构酶和5-位差向异构酶的催化机制,揭示L-六碳糖在生理和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市场上饮料中糖含量的分布状况,为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各地大中型超市进行采样或拍照,收集饮料标签信息并录入Excel表格,去除重复样本并进行分类,对各类饮料的糖含量进行统计,计算无糖、低糖、高糖饮料所占比例及其糖含量标示率。结果:共纳入903个样本,糖含量标示率为18.7%,其中碳酸饮料的糖含量标示率达到60%。饮料中糖含量范围为0~18.7g/100mL,中位数为8.7g/100mL,其中碳酸饮料和果蔬汁及其饮料糖含量水平为10.6g/100mL、植物蛋白饮料为3.7g/100mL。饮料中无糖饮料占3.2%、低糖饮料占15.6%、高糖饮料占21.3%,糖含量标示率分别为46.2%、14.1%和14.6%,其中果蔬汁及其饮料、含乳饮料和碳水饮料中高糖饮料所占比例分别为31.6%、29.4和24.7%。结论:目前我国饮料中糖含量较高,需对经饮料中摄入的糖进行控制,建议在标准修订时增加对饮料中糖含量标示的强制要求,并考虑进行“高糖”的警示标示。  相似文献   

4.
糖生物学和糖组学,虽然都是研究糖类在机体中的作用,但是,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视角。糖生物学是沿袭了糖化学、糖生物化学发展而来,着重研究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而糖组学则源于基因组学,以基因编码糖基转移酶为起始,由这些酶得到糖组,进而开展糖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糖生物信息学是在糖生物学和糖组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对生命活动过程中,参与糖链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等分子研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获取、储存、解析、模拟以及预测等内容的综合学科.糖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是糖生物信息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糖组学等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专门储藏与查询的应用工具.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存在近百个糖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涉及内容包括糖链结构、参与糖链合成的基因或者蛋白质、糖结合蛋白、代谢通路、糖链或相互作用蛋白质等分子三维结构,或糖组学实验结果等领域.本文将归纳总结糖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为现有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小RNA-3202(miR-3202)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RCEC,分为低糖组、高糖组、高糖+miR-NC组、高糖+miR-3202组、高糖+si-NC组、高糖+si-ILK组、高糖+miR-3202+pcDNA3.1组和高糖+miR-3...  相似文献   

7.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不同结构的单糖。土壤中的中性单糖也叫中性糖, 主要包括木糖、核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其中, 植物来源的糖主要为五碳糖, 如木糖和阿拉伯糖; 微生物来源的糖主要包括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等六碳糖。研究中常利用六碳糖和五碳糖的比例指示微生物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相对贡献。中性糖是微生物重要的碳源和能量来源, 在团聚体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整合了近30年土壤中性糖的研究进展, 对比了提取中性糖的常用方法, 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壤组分中中性糖的含量、来源和周转特征, 综述了影响中性糖含量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 中性糖在耕地土壤中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针叶林、阔叶林、草地和灌丛4种土地利用类型。(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GM/AX)在不同土地利用间差异不显著, 而(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RF/AX)则表明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含量高于针叶林和耕地。不同密度的土壤组分中, 轻质组分中中性糖的含量比重质组分高, 重质组分中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较多; 就不同粒径(或团聚体)而言, 黏粒(或微团聚体)中微生物来源的中性糖含量更丰富。有关影响土壤中性糖含量和分布的因素的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如耕种和放牧等), 而有关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糖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检测技术。随着糖生物学和糖组学的研究进展,糖芯片正逐步发展为该领域的新型研究手段。介绍了糖芯片技术及其制作方法,高通量分析平台以及糖芯片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对糖芯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粤糖系列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亲本的遗传特点和组合选配效果,采用家系评价方法,对以6个粤糖系列亲本('粤糖00-236'、'粤糖03-373'、'粤糖93-159'、'粤糖94-128'、'粤糖99-66'、'粤糖08-1966')为核心配置的55个组合F1群体的6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0.
900h人工低温处理的滇中砀山酥梨休眠花芽及其着生处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600h低温处理的总糖含量和非还原糖含量最高,还原糖/非还原糖最低。  相似文献   

11.
烤烟糖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烤烟(Nicotiana tabacum)主产省份2005年B2F(上部二级桔黄色烤烟)、C3F(中部三级桔黄色烤烟)和X2F(下部二级桔黄色烤烟)3个等级烤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烤烟主产省份烤烟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等级烤烟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空间相关性表现为近似相关,东西方向上,均呈现由西向东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南北方向上,水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趋势不明显,糖碱比各等级趋势各异。  相似文献   

12.
波动性高糖对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波动性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后2天SD大鼠乳鼠心脏,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心肌细胞,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常规培养心肌细胞72h,待细胞搏动良好,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给予稳定的糖浓度(5.5mmol/L);②高糖组:给予稳定高糖浓度(25.5mmol/L);③波动性糖组:波动性糖浓度为5.5mmol/L和25.5mmol/L,每12h交替,其他培养条件保持一致.Bradford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含量;计算机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单个细胞的体积;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用液闪仪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1.高糖组和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均增加,波动性糖组与高糖组相比二者增加的数值相近.2.高糖组和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体积均有明显增加.3.高糖组与波动性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蛋白合成的增加.波动性糖组与高糖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波动性糖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单纯性高糖相仿.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波动性糖也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心肌顺应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提示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除了要控制血糖防止血糖过高,而且还要保持血糖的稳定,减少血糖波动所导致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3.
顾锐  胡静  尹健 《生物技术进展》2018,8(6):489-499
近数十年来,糖芯片逐渐成为分析糖介导的识别和结合作用的强有力工具,具有样品检测用量少、特异性强和高通量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糖生物学研究的效率。主要介绍了通过糖库的构建、共价结合和非共价吸附法等方法制备糖芯片的过程,糖芯片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糖芯片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生物工程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张树政院士主编,各章节编写者均是国内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全书立足于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发展实际,介绍糖生物工程各领域现状、趋势、需求、技术和应用前景。全书共分九章,分别从糖生物学与糖工程基础、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糖基化与糖药物、功能寡糖及其在食品保健中的应用、植物糖生物学与糖链植物疫苗、糖生物工程与健康养殖、糖  相似文献   

15.
该文依据寡糖药物抗病毒机制,分别介绍阻止病毒黏附的糖序列模拟物,具有酶抑制剂活性的抗病毒寡糖及糖模拟物,刺激体内免疫作用的糖疫苗及其他一些机制方面抗病毒糖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137.5±0.4)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实验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糖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酶活力等的影响,以确定大黄鱼的饲料糖需求量。实验饲料按等氮(粗蛋白质45%)等能(18 kJ/g)设计,糖含量分别为1.75%、6.67%、13.64%、21.15%、26.69%和32.2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糖含量为26.69%时,SGR达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6.67%、13.64%和32.25%处理组(P < 0.05)。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糖含量为13.64%-21.15%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随饲料中糖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在糖含量为32.25%时降至最低(10.5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 < 0.05),在糖含量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而血糖水平不受饲料糖含量的影响(P>0.05)。大黄鱼血清溶菌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 < 0.05),而肠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糖含量为26.69%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肝脏己糖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糖含量为21.1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32.25%处理组(P < 0.05),而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糖水平为32.25%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糖含量为1.75%和6.67%处理组(P < 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糖水平的关系,得到大黄鱼饲料中最适糖含量为22.7%。  相似文献   

17.
鱼类对糖的利用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下[1],鱼类被视为具有先天性的“糖尿病体质”[2]。糖(没有特别说明时本文指可消化糖)是最廉价的饲料能源,因此,鱼类营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便是如何提高对饲料糖的利用。近20年来,关于鱼类糖营养的研究比较活跃,在糖的生理功能、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特点、影响因素和需求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回顾前人的工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发现在关于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大小这一问题上有重新认识的必要。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作一评述。1糖的生理功能糖类按其生理功能可分为可消化糖类(或称无…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A类化合物对糖蛋白N-连接型糖链(简称N-糖链)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在研究其作用机制中颇受重视。本文研究视黄酸(RA)对大鼠皮肤上皮基底培养细胞表面膜糖蛋白糖链结构作用,发现RA促进N-糖链合成,使~3H-甘露糖掺入糖链量增加43.5%,RA可改变N-糖链的类型,促进复杂型N-糖链合成,表现为增加三、四天线复杂型N-糖链合成而不是二天线;RA还使含分叉性GIeNAc和核心Fuc的百分比上升。本文还用细胞电泳方法研究膜表面唾液酸相对量,发现RA可引起唾液酸含量下降。结果提示RA对N-糖链结构的影响,是其多种生物学作用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的糖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质的糖组学主要研究单个个体所包含的所有糖蛋白上聚糖的结构、功能等生物学作用。糖组学的出现使人类可以更深刻理解第三类生物信息大分子——聚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目前,糖组学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糖芯片等新技术的出现和质谱技术的应用对糖组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组学:破解生命信息的第3种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组学是随着糖生物学而兴起的研究糖链的表达、调控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糖链由于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成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生物体基因组信息的延续,因此糖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阐明基因功能的必由之路。糖组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糖链的结构研究和在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识别方面的功能分析,以及通过糖蛋白组建糖组学数据库,从而建立起一套从基因组蛋白组到糖组的研究体系,对糖链的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将有助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