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杆菌介导法是大豆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实验室应用该方法得到了转基因大豆 ,但目前使用该方法进行转化的效率还比较低 ,尚需深入研究。农杆菌菌株、大豆基因型、组织培养条件、T-DNA的转移效率和转化后的筛选模式都会影响大豆转化的效率。概述了近年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的一些重要成果 ,以及转化过程中大豆的易感性与农杆菌的转化能力、乙酰丁香酮促进vir基因活化、转化的受体系统和巯基混合物减轻受体材料的褐化、提高T DNA的转移效率等几个重要因素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转化中常用的几个筛选标记基因 (nptⅡ、hpt、bar基因和突变的ahas基因 )及通过共转化法去除标记基因的方法 ,同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诸葛菜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诸葛菜下胚轴和子叶为材料,在附加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芽再生,在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建立了诸葛菜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再用很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诸葛菜下胚轴和子叶,在附加一定量的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和卡那霉素的相应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并培养再生成苗,获得完整抗性再生植株,移植到盛有土壤的花盆中均可存活,生长正常。将再生植株叶片,进行GUS、NPTⅡ酶活性测定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预培养6d的薰衣草下胚轴在添加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的根癌农杆菌重悬液中浸染10min后共培养2~3d,再经过7~10d的恢复培养之后用包含10mg·L-1潮霉素B和200mg·L-1头孢霉素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是较为理想的遗传转化条件。通过GFP观察和GUS染色以及对筛选得到的抗性芽的PCR检测证明,外源目的基因()莲冷诱导蛋白基因scp)已整合到薰衣草基因组中,阳性率为40%。  相似文献   

4.
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来自大豆成熟种子的胚尖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套优化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YRT1比EHA105和LBA4404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较酸的共培养基(pH5.4)、较低的培养温度(22℃)均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恢复培养和分步抗性筛选方式有利于提高抗性组织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同时应用这种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7个大豆品系的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4.29%-18%。经过PCR和Southern分析证明外源的双价抗虫基因cryIA(c)和pta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大豆成熟种子胚尖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根癌土壤农杆菌EHA105/pCAMBIA2301对来自大豆成熟种子的胚尖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并对农杆菌侵染时间长短以及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影响转化频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浸染时间以20 h为佳,乙酰丁香酮最佳浓度为200 umo1/L,并探讨了恢复培养的重要性.分别从3个大豆品种合丰35、合丰39、东农42得到了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及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大豆的频率达6.4%~12.1%.  相似文献   

7.
8.
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的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的侵染能力最强的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的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的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的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新型转化受体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转化紫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草 (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 .etZucc)是传统中药。其根部含有萘醌类化合物—紫草素及其衍生物 ,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抗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理活性。紫草素同时也是一种名贵化妆品染料。科学家对紫草的研究兴趣是基于其资源的缺乏及紫草植物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如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颜色特性可凭借肉眼观察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只在紫草的根部积累 ,紫草素合成的次生代谢途径受多种酶和外界条件 (光照 ,营养等 )的调节等。紫草细胞培养 (Fujita等 ,1983;叶和春等 ,1991)可以产…  相似文献   

10.
马德钦 《微生物学报》1995,35(5):336-341
以窄宿主葡萄农杆菌Ag162Ti质粒的T-DNA区tmr、tmsl和ocs基因座位以及T_A-DNA和T_B-DNA片段为探针,对12株我国分离的不同生物型、质粒类型和寄主范围的葡萄根癌农杆菌的引质粒转移DNA(T-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在9株生物3型octoplne Ti质粒菌株中,与上述探针均同源。其中窄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杂交片段彼此较一致。广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的杂交片段彼此差异较大。1株无致瘤能力的生物1型菌株与5个探针均不杂交。1株生物3型nopaline Ti质粒菌株及1株诱导冠瘿瘤中只合成精氨酸的菌株,杂交带的变化也大。由此可见葡萄农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转移DNA呈多态性,成为农杆菌中特殊类群。本分析对葡萄根癌农杆菌致病菌株的鉴定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大豆的遗传转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结合作者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遗传转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并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遗传转化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和基因枪介导的体细胞胚转化,但这两种转化系统都存在转化频率低、难于重复及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型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的转化频率,采用了一种基于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固体-液体筛选系统,与农杆菌共培养3d的大豆子叶节在MS添加2 mg/L 6-BA和5 mg/L的glufosinate的筛选培养基培养2周后,再转到含有0.01 mg/L TDZ和2mg/L glufosinate的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并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得到的再生芽首先经GUS分析为阳性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得到完整转化植株,然后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组,转化植物含有1~2个基因拷贝数.该转化系统具有转化频率高、转化周期短以及不依赖于大豆基因型等优点,对影响该转化系统的一些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株降烟碱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碱为唯一碳源,从湖南张家界烟草种植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烟碱能力较好的菌株。经常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放射形土壤杆菌或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tumefaciens)。研究表明,该菌的降解烟碱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0和30℃。该菌能够利用烟碱为唯一碳源,在含烟碱的培养基中发酵液呈淡黄色-绿色-墨绿色-深综色变化,培养48h后,烟碱的降解率可达71%,具有较好的烟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 ,与其它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和易得到稳定转化子等特点。目前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已实现了多个属种真菌的遗传转化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转化机理和T DNA在真菌细胞中的存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并展望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高频遗传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Glycinemax(L.)Merrill)遗传转化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和基因枪介导的体细胞胚转化,但这两种转化系统都存在转化频率低、难于重复及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型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的转化频率,采用了一种基于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固体-液体筛选系统,与农杆菌共培养3d的大豆子叶节在MS添加2mg/L6-BA和5mg/L的glufosinate的筛选培养基培养2周后,再转到含有0.01mg/LTDZ和2mg/Lglufosinate的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并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得到的再生芽首先经GUS分析为阳性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得到完整转化植株,然后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组,转化植物含有1~2个基因拷贝数。该转化系统具有转化频率高、转化周期短以及不依赖于大豆基因型等优点,对影响该转化系统的一些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草莓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植物离体再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多种外源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转基因技术以目的性强、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草莓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在草莓上采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是农杆菌介导法。概述了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机理以及基因型、农杆菌菌株、侵染时间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酚类物质等对草莓遗传转化的影响,并从草莓果实贮藏保鲜、抗除草剂、抗病毒、抗虫、抗真菌、转基因疫苗等方面对近年来草莓的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出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试验将loxp-hpt-loxp基因与成基因连锁在-起转化水稻方法,得到loxp-hpt—loxp—Bt转基因水稻植株,再与同质的带有ere基因的水稻杂交,以定向删除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试验表明以水稻品种“皖粳97”为供试材料,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5.1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经PCR验证,得到20棵转基因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