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献群  周玉球  黄钊云 《蛇志》2012,24(2):203-205
中医认为,混合毒类蛇毒为风火毒,血循毒类蛇毒为火毒。蛇伤性溃疡皆因火毒之邪炽盛,腐肉化脓而致。正如《灵枢.痈疽》篇方:"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对蛇伤性肢体溃疡的病机病理作了高度而全面的阐述。蛇伤性溃疡一旦发生,由于病情迁延,  相似文献   

2.
杨万富  龚旭初 《蛇志》2009,21(4):293-295
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剧毒蛇,以江苏、浙江两省最为多见。蝮蛇蛇毒为混合毒,中医则称为风火毒.该毒兼具了风毒和火毒二者特点,往往弥漫于营血,充斥于三焦。动辄化风、化火、伤阴、动血,更有痉厥、闭证、脱证等时时呈现.险象叠生,治疗稍有差迟,往往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浅谈几种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抢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丽萍  黄港 《蛇志》2010,22(1):58-59
世界已知毒蛇约500余种,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80多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余种。按照蛇毒成分不同可分为神经毒类、血循毒类和混合毒类3种。当毒蛇咬伤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  相似文献   

4.
罗威 《蛇志》2013,25(1):46-49
我国常见蛇类有165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沿海到海拔1000m左右的地区较多。其中有毒蛇类47种,剧毒蛇10种。我国每年4~11月为蛇伤高发期。每年毒蛇咬伤患者约10万人次[1],致残率25%~30%,病死率5%~10%,属临床常见危重症。有毒蛇分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类,中医按临床证型分风毒、火毒和风火毒。中医以清  相似文献   

5.
周祖文  刘天四 《蛇志》1991,3(4):46-49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中毒严重者容易引起循环、呼吸,神经、泌尿等系统的机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中医对蛇伤的病因、症状和发病规律性。均看作与蛇毒有关,与西医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蛇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辨证论治中医把蛇伤中毒症状表现概括为风毒、火毒二邪所致,认为风、火均属阳邪,轻扬善变,伤阴耗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势凶猛的特点。并将临床诸证按病因为依据分为风毒、火  相似文献   

6.
蛇毒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刚  邓立普 《蛇志》2009,21(2):123-125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余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眼镜蛇王、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25/10000。蛇毒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类组成。蛇毒对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按其有毒成分的毒理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环毒和混合毒三类。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的蛇毒主要含神经毒,其主要作用特点为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阻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冲动传递而导致呼吸肌麻痹,是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蝰蛇、五步蛇、烙铁头和竹叶青的蛇毒主要含血循环毒,包括心脏毒、凝血毒、溶血毒、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眼镜王蛇等蛇毒属于混合毒,此类蛇毒既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循环毒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抗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蝰蛇、蝮蛇蛇毒的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法。结果蛇伤药酒浓度为1.0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5ml/ml时,对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3 ml/ml时,仅对五步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降至0.1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无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结论蛇伤药酒有较好的抗蛇毒作用,且对五步蛇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成千上万病例证实抗蛇毒血清是治疗蛇伤唯一特效药物的今天,仍有许许多多县乡级医院不愿使用此药,极大多数的乡村人在遭毒蛇咬伤后,首先想到的是找民间蛇医治伤。的确,祖国医药宝库中有着不少治疗蛇伤的精品,但科学定论抗蛇毒血清才是蛇毒的真正克星。在本所已正式投产的抗蝮蛇毒、五步蛇毒、银环蛇毒和眼镜蛇毒等多种抗毒血清中,唯有抗蝮蛇毒血清近两年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年销量由过去的几千支激增到近年的几万支,而其他几种抗蛇毒血清始终打不开销路,年销量只在二、三千支,象抗眼镜蛇毒和抗银环蛇毒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透脓托毒饮配合西医手术疗法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于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6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PNF清创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透脓托毒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积分、腐肉脱落时间、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 73.3%,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积分、腐肉脱落时间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透脓托毒饮配合清创术治疗PNF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清创术,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竹叶青蛇咬伤中毒以血循毒(火毒)为主症,其作用于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包括心脏和某些酶类。主要症状表现为伤后数分钟出现肿胀,迅速向心端蔓延,伤口剧烈灼痛,难以忍受。常伴有血水泡,偶见局部溃疡,全身中毒症状一般较轻,仅有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胀、全身不适等症,偶见吐血、便血、皮下淤斑及伤口出血不止的危症,  相似文献   

11.
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的救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游剑明  饶新  何炳贵 《蛇志》2003,15(1):14-16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中医药治疗与抗蛇毒血清及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观察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的疗效。方法:用抗蛇毒血清、立止血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25例。结果:25例均治愈。结论:抗蛇毒血清的早期应用是有效方法。抗五步蛇毒血清或抗蝮蛇毒血清和立止血合用,可以对竹叶青蛇毒的出血毒素和促凝毒性起较好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子安  沈庭光 《蛇志》1991,3(3):32-33
蛇毒(Snakc venom)是毒蛇头部毒腺所分泌的有毒体液。蛇毒在医药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是极珍贵的药物原料,素有“液体黄金”之称。据研究分析蛇毒中含有二十种以上的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是毒蛋白、多肽和多种酶类。由于蛇毒的成分极为复杂,所以使蛇毒具有多种多样的毒理和药理效应。近年来,随着对蛇毒研究的深入发展,将促使蛇毒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因此,科学地采集蛇毒,并制备成冰冻干燥粉剂。是综合利用毒蛇资源及提高蛇毒利用价值的一项有实用意义的项目。一、蛇毒的活体采集应用咬皿法,按毒蛇的种类分别进行活体采毒。为安全起见,采毒前必须准备蛇伤急救药品,如抗蛇毒血清,或蛇药与胰蛋白酶注射剂等。采毒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尖吻蝮蛇毒、银环蛇毒和金环蛇毒的蛋白构成。方法采用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结合无标记定量方法检测4种蛇毒的蛋白种类及丰度。结果金属蛋白酶Aculysin-2、金属蛋白酶前体H_4、心脏毒素1e、磷脂酶B 81b、Thaicobrin、乙酰胆碱酯酶在多种毒液中均被检出,可能成为影响免疫鉴定方法准确度的因素。结论揭示不同蛇毒的蛋白构成的异同可以为蛇伤鉴定方法的开发与蛇伤救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程光全  王志英  徐自强 《蛇志》2014,(4):383-384
目的探讨血循毒类毒蛇咬伤患者早期伤口切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血循毒类毒蛇咬伤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并比较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轻度肿胀97例中,伤后12h内切开21例,未溃疡12例,Ⅰ°溃疡7例,Ⅱ°溃疡2例;晚期切开或未切开76例,未溃疡15例,Ⅰ°溃疡41例,Ⅱ°溃疡16例,Ⅲ°溃疡4例。中度肿胀患者85例中,伤后12h内切开32例,未溃疡8例,Ⅰ°溃疡21例,Ⅱ°溃疡2例,Ⅲ°溃疡1例;晚期切开或未切开53例,未溃疡6例,Ⅰ°溃疡16例,Ⅱ°溃疡24例,Ⅲ°溃疡7例。重度肿胀患者41例中,伤后12h内切开17例,Ⅰ°溃疡11例,Ⅱ°溃疡4例,Ⅲ°溃疡2例;晚期切开或未切开24例,Ⅰ°溃疡2例,Ⅱ°溃疡6例,Ⅲ°溃疡16例。在蛇伤后12h内切开的患者坏死溃疡的形成、肿胀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晚期切开或未切开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早期伤口切开对血循毒类毒蛇伤患者局部伤口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步蛇毒中低分子量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佐文  周文丽 《蛇志》2000,12(1):1-2
目的 寻找五步蛇毒新的蛇毒类凝血酶组份。方法 用DEAE-Sepharose-Fast Flow(-FF),cm-Sepharose-FF纯化经常规化学提纯的五步蛇毒;以血凝活性和精氨酸酯酶活性(BAEE)检测酶活力;以SDS-PAGE电泳法测定分子量。结果 得到分子量为14000左右的电泳纯蛇毒类凝血酶组份。结论 五步蛇毒中含有低分子量蛇毒类凝血酶。  相似文献   

16.
八种常见国产蛇毒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振桃  郑景熙 《蛇志》1995,7(4):4-6
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了我国常见的八种蛇毒(眼镜蛇毒、蝮蛇毒、眼镜王蛇毒、竹叶青蛇毒、蝰蛇毒、烙铁头蛇毒、银环蛇毒及金环蛇毒)对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人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及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O细胞的生长曲线、存活率及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八种常见蛇毒中眼镜蛇毒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蝮蛇毒次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值均小于0.01),其余六种蛇毒的作用则很弱。但无论是眼镜蛇毒还是蝮蛇毒,其杀伤淋巴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和防治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曾仲意  曲敬来  林申 《蛇志》2001,13(4):72-75
蛇伤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是血循毒和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 ,临床处理棘手 ,伤口往往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许多患者还造成肢体残障。面对这样的难题 ,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很多论点和方法 ,本文拟就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1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  毒蛇咬伤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是由蛇毒中的肌肉毒素 (又称肌溶毒素、膜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直接溶血因子等 )、响尾蛇胺及其类似物、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 A2 (PLA2 )对组织细胞结构(主要是膜性结构、特别是细…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在蛇多地区被迫跳伞飞行员的安全,我们与中国蛇协鹰潭市蛇伤防治研究所和广西医学院蛇伤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研制“蛇伤自救盒”,供人们被毒蛇咬伤后及时自救使用。要确定自救的简单和有效性,我们对青龙蛇药、南通蛇药、云南蛇药、梧州蛇药、湛江蛇药、青龙浸膏及高锰酸钾等分别对眼镜蛇毒、五步蛇毒、银环蛇毒进行小白鼠抗中毒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口服青龙蛇药具有用量少、疗效高、广谱抗蛇毒较好而优于其它蛇药,结合临床治疗总结认为青龙蛇药作为“蛇伤自救盒”的备选药合适。 1%高锰酸钾于蛇毒中毒后5分钟在中毒注射处皮下注入,剂量与蛇毒液等体积,结果对三种蛇毒中毒的动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高锰酸钾性能稳定,耐贮存,易溶于水;是一  相似文献   

19.
蒋笑怡  周丽  李文敏 《蛇志》2016,(2):200-202
正眼镜蛇别名扁头风、蝙蝠蛇、扇头风等,为我国常见剧毒蛇之一。眼镜蛇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毒素中所含的磷脂酶A2(PLA2),可诱导细胞凋亡[1]。被眼镜蛇咬伤后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形成溃疡后久治不愈,影响局部正常功能,严重者甚至截肢,导致患者丧失生活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眼镜蛇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眼镜蛇咬伤临床研究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蛇伤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年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56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循毒类毒蛇咬伤245例(43.1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99例(17.42%),混合毒类毒蛇咬伤204例(35.91%),其他毒蛇咬伤20例(3.58%).经采取常规处理伤口,局部封闭(予相应抗蛇毒血清及胰蛋白酶、地塞米松),静滴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痊愈548例(96.47%),好转16例(2.8%),未愈(成植物人)1例(0.18%),死亡3例(0.53%).结论 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的伤口处理,尽早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及处理伤口是否及时、正确、有效与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