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对来自北美和东亚的变豆菜属植物(美国7个种,中国8个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前人对伞形科其他类群果实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及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证据,对变豆菜属的种间分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变豆菜属植物果实的形态大小、皮刺弯曲程度和果柄蜡质纹饰丰富多样。研究表明变豆菜属是一个自然类群,果实表面钩刺结构有利于该属植物的传播及扩散,果实微形态特征具有分类学价值,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根据变豆菜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编制了该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盛芳   《广西植物》1984,(2):141-144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南五味子属2个组7种花粉,记述了它们的形态,讨论了该属花粉形态的特征。该属花粉异极六沟,是属的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三条沟常在一极汇合成三合沟,本文报道亦有四合沟的现象,认为具合沟的一极是远极。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ex Juss.集中分布于东亚至东南亚,约有24种,我国种类最为丰富,已知有13种,大都为药用经济植物。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本属广布种和我国一些特有种的花粉形态的观察,探讨这个属花粉形态的特征,并与其他有关类群的花粉比较,给植物分类提供依据,为解决某些争议性问题提供资料,同时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五加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21个属、34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每一个属均选择1至2个代表种进行电镜扫描。从花粉学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各属间的亲缘关系, 分类位置、以及分属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属(Vitis L.)约有70余种,原产我国的有31种或变种。在我国,葡萄属植物从海南岛到大兴安岭,从西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均有分布。其分布之广,产量之大,种类之多,特性之丰富,在全世界各国是少有的。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对葡萄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曾收集了一些种或类型。西北农业大学自1978年起对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征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现已从全国10多个省(区)收集保存有19个种和变种,共计100多个株系(单株)。初步建立起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国葡萄野生种质资源圃。我国葡萄属植物有的种也被国外收集和研究,并认为我国的葡萄属植物中拥有丰富的抗病种质。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原产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种类最多、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共有40种、1亚种、13变种。本研究根据《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多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23个种的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植物的主要物候期,嫩梢新梢的绒毛、颜色,叶片的形状、颜色、锯齿,果实大小、颜色、香型和花器官等形态性状都有丰富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葡萄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也将为葡萄属植物演化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对目前使用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我国野生葡萄资源多样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3种黑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种间的差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黑藓属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结构,丰富了该地区苔藓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3种黑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种间的差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黑藓属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结构,丰富了该地区苔藓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独活属叶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次观察了我国独活属15种地柄解剖的结构的基本特变异幅度。根据叶柄的维管束排列,结合横切面形态,近轴面沟槽的有无及形态周缘的变化及髓腔的有无等特征,把15种独活的叶柄剖分为5个类型。依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植物的外部形态,以及细胞学和花粉形态等特征,讨论了这5个类型可能的演化关系和独活属的属下分类问题,作者认为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不仅独活属植物的种类丰富。是该属的频度中心,而且形态分化活跃,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电镜对梣属11种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应用Carnoy2.0软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的照片,测定了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电镜观察表明,梣属11种研究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侧壁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较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的统计描述进一步证实附物纹孔的分布变化大;3个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分别与管间具缘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2个指标,即导管外纹孔口附物频率与导管纹孔腔附物频率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推测梣属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研究认为,附物纹孔在梣属植物稳定存在,是可界定梣属植物的木材解剖性状。  相似文献   

10.
侧金盏花属(Adonis L.)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良千  张休 《植物研究》1989,9(2):123-137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9种1变种及外国产8种侧金盏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属的花粉可以划分为2个大类型,这与根据外部形态分类划分的两个组是吻合的。另外根据本届花粉形态的变异,又将其中的1个大类型划分为4个亚类型。为进一步讨论该属的系统关系提供依据。 侧金盏花属植物是隶属于毛莨科毛莨族中的一个小属,约有30余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有10种、1变种和2变型,分布于西南、西北、东北和山西等省区。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过去在文献上曾有一些记载,如R.P.Wodhouse(1936)对本属的夏侧金盏花A.aestivalis)和A.vernalis进行了研究。《中国植物花粉形态》(1960)一书仅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描述了侧金盏花(A.amurensis)的花粉形态。T.Santisuk(1979)对本属12种(其中有4种产中国)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但是,以上学者只是对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轮廓性和描述和简单的讨论。他们报道该属的花粉为椭圆形或球形,具三沟、沟长而狭,轮廓不显著,沟膜具颗粒状雕纹;外壁分二层,外层厚,表面具刺状雕纹等。本文对国产的9种1变种以及外国的8种花粉形态分别利用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醉鱼草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对国产醉鱼草属植物分类研究的总结。它包含2个亚属,2个组,28个种和6个变种,另外有10个是新异名。作者还根据植物的形态演化特征,提出了本属的进化系统和我国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2.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40种15变种,隶属于3组15亚组,是我国悬钩子属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在该属植物起源和演化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孢粉学分析是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巴山区有悬钩子属植物40种15变种,隶属于3组15亚组,是我国悬钩子属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在该属植物起源和演化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孢粉学分析是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18种棱子芹属植物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果实微形态在外果皮细胞轮廓、表面纹饰和表皮分泌物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棱子芹属下分组及种间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根据外果皮细胞轮廓及果实表面纹饰类型等微形态特征将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分成了3种类型,该结论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微形态对研究棱子芹属属下分类和鉴别有重要意义,并据此对该属属下个别存疑种及一些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前人研究,我们支持喜马拉雅地区不仅是棱子属的分布中心,也是其分化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观察了我国藁本属(Ligusticum)21种植物的叶柄解剖结构、基本特征和变异幅度。根据叶柄的维管束排列,结合横切面形状、近轴面沟槽的有无及形状、周缘的变化及髓腔的有无等特征,把21种藁本的叶柄解剖分为4个类型。依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及植物的外部形态,讨论了这4个类型可能的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滇西北地区不仅藁本属植物种类丰富,而且集中了叶柄解剖的全部类型,形态分化活跃,应是这个属的最大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16.
洪桦枫  常艳芬 《广西植物》2017,37(10):1290-1300
膜叶铁角蕨属隶属于铁角蕨科,全世界约有30种,我国分布有18种,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到目前为止,膜叶铁角蕨属的物种数目和物种分类还存在很大争议,一些物种的界限和定义还模糊不清,为了得到一个自然的膜叶铁角蕨属分类系统,还需要对膜叶铁角蕨属的物种分类做进一步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膜叶铁角蕨属10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孢子形态特征、叶柄和根状茎上的鳞片形态特征、叶片形态、羽片形状以及叶脉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探讨了各个形态特征间的关系以及膜叶铁角蕨属植物的物种分类。结果表明:膜叶铁角蕨属植物的叶片及羽片等形态特征存在很大区别,叶柄和根状茎上的鳞片以及孢子形态的种间差异虽然不大,但其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仍可作为部分种类的鉴定依据。该研究结果为膜叶铁角蕨属植物的物种分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野鸦椿属植物归属于省沽油科,主要分布于东亚以及东南亚,我国分布有两个种。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结构丰富,包括酯类、三萜类、黄酮类等,药理活性广泛,如抗炎、抗肝纤维化、抗氧化等。本文从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对野鸦椿属植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8.
菱属(Trapa L.)的系统分类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分类系统。黑龙江和图们江流域是菱属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为了揭示该流域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多样性,我们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从该地区28个湖中共采集到菱属11个种及8个种内变异类型,表明它们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合查阅菱属354份标本资料,共获得92个分布地点数据;采集到的11个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呈不均衡性,其中细果野菱(Trapa maximowiczii Korsch.)分布最广,野菱(Trapa incisa Siebold et Zucc.)、兴凯菱(Trapa khankensis Pshennikova)和科热夫尼科夫菱(Trapa kozhevnikovirum Pshennikova)为狭域分布种;东部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流域是菱属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可能是第四纪冰期避难所;菱属植物多数种间形态特性相对稳定,东北菱(Trapa manshurica Fler.)、耳菱(Trapa potaninii V.Vassil)、丘角菱(Trapa japonica Fler.)、西伯利亚菱(Trapa sibirica Fler.)和细果野菱共有8个种内形态变异类型;种群内多数分类性状稳定,种群间形态变异较明显;菱属植物分布格局不均衡和种内形态变异的形成可能与基因流的扩散限制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澄清菱属分类混乱问题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结合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系统演化关系将对揭示菱属的进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角梅属植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角梅属(Bougainvillea)属于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有14个种。该文综述了三角梅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展望了该属植物在增进人类健康、丰富精神生活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三角梅属植物因其苞片的形态色彩以及植株形态的变化而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三角梅属植物不仅作为花卉备受关注,近年来,有关三角梅其它应用价值的研究使人们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从三角梅叶片中分离得到具有类胰岛素功能的松醇(D-pinitol)对替代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以及减轻胰岛素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表明,三角梅叶片和根中至少含有2种抗病毒蛋白——BAPI和Bouganin,它们对于多种植物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开发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三角梅还是研究甜菜色素代谢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其甜菜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之丰富为开发安全的天然食用色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些相关研究展示了三角梅作为资源植物的多元价值,为进一步开发三角梅的观赏、医药、生物农药价值和作为天然食用色素以及发挥环境修复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角梅属(Bougainvil lea)属于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有14个种。该文综述了三角梅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展望了该属植物在增进人类健康、丰富精神生活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三角梅属植物因其苞片的形态色彩以及植株形态的变化而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三角梅属植物不仅作为花卉备受关注, 近年来, 有关三角梅其它应用价值的研究使人们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从三角梅叶片中分离得到具有类胰岛素功能的松醇(D-pini tol )对替代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以及减轻胰岛素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表明, 三角梅叶片和根中至少含有2种抗病毒蛋白——BAPI和 Bouganin, 它们对于多种植物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开发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三角梅还是研究甜菜色素代谢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 其甜菜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之丰富为开发安全的天然食用色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些相关研究展示了三角梅作为资源植物的多元价值, 为进一步开发三角梅的观赏、医药、生物农药价值和作为天然食用色素以及发挥环境修复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