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蝌蚪为实验对象,人工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的特征与出现的问题.结果显示,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猫儿山小鲵蝌蚪发育正常,孵出时蝌蚪前肢芽凸起但未分化,约17 d前肢发育完成,约30 d后肢发育完成,从孵出到变态期可划分为4期,历时102 d,较其他小鲵属Hynobiu...  相似文献   

2.
岫岩县爪鲵生物学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封面,图版Ⅳ,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建立 《四川动物》2004,23(3):169-171,i003
爪鲵在我国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及辽宁岫岩很窄的区域内,种群数量很少,且人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栖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坏,致使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本文对爪鲵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对爪鲵及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环境温度对爪鲵体温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封闭式小动物能量代谢仪测定了爪鲵在6℃、10℃、15℃、20℃和25℃环境条件下的体温和能量代谢以及在极端环境中的耐受性,探讨环境温度对爪鲵体温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爪鲵体温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为:Tb=0.6966 0.9518Ta,相关非常显著.爪鲵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力较弱,在32℃-35℃高温和-2℃到-6℃低温 环境中的致死体温(TbL50)分别为27.7℃±0.9165℃和2.85℃±0.1539℃.在环 境温度为6℃-25℃的范围内,爪鲵的能量代谢与环境温度呈指数回归相关,指数方程为MR=0 .7495e0.0408x,相关显著.其代谢水平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于内热源动物的代谢特征,爪鲵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显示出外热源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爪鲵骨骼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常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 ,以岫岩县三家子乡华山地区的爪鲵为材料 ,制作了爪鲵的骨骼标本 ,并对其骨骼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和形态学研究 ,探讨了爪鲵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 :爪鲵的犁骨齿呈两列短弧形 ,与北鲵属相似 ,但较北鲵属为长 ;爪鲵囟门大 ,舌骨无骨化现象 ,且末端变细 ,可作为爪鲵属是较为进化类群的证据之一 ;爪鲵椎骨为原始的双凹型 ,且具有拟肋骨 ,尾肋较少且短 ,可作为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型经济禽──鸵鸟刘学英,尚磊(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县030801)近年来,很多野生动物正被人工驯养、开发利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应运而生。其中新型经济禽—一鸵鸟的饲养,以其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及禽产品品质优异等特点而受到普遍青睐。鸵鸟的商品生产目...  相似文献   

6.
爪鲵骨骼系统的研究(图版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丽文  赵艳艳  梁传成 《四川动物》2004,23(3):172-177,i004
本文运用常规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技术,以岫岩县三家子乡华山地区的爪鲵为材料,制作了爪鲵的骨骼标本,并对其骨骼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和形态学研究,探讨了爪鲵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爪鲵的犁骨齿呈两列短弧形,与北鲵属相似,但较北鲵属为长;爪鲵囟门大,舌骨无骨化现象,且末端变细,可作为爪鲵属是较为进化类群的证据之一;爪鲵椎骨为原始的双凹型,且具有拟肋骨,尾肋较少且短,可作为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爪鲵呼吸器官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外鳃、咽等呼吸器官进行了显微观察与比较分析,旨在揭示爪鲵不同发育阶段各呼吸器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爪鲵的皮肤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厚,幼体阶段其背腹皮肤厚度相差不大,亚成体及成体背部皮肤明显厚于腹部;外鳃是幼体和亚成体爪鲵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育外鳃逐渐完善,到亚成体阶段达到顶峰,随后逐步退化;咽部是爪鲵的重要呼吸器官,幼体期口腔和咽发育不完善,亚成体咽部逐渐发育,至成体时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8.
岫岩县爪鲵生物学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爪鲵在我国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及辽宁岫岩很窄的区域内 ,种群数量很少 ,且人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栖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致使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本文对爪鲵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对爪鲵及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人工饲养技术是科研人员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题.稻纵卷叶螟人工饲养所要解决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是食料和饲养条件.目前主要以天然食料、人工饲料以及2种食料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稻纵卷叶螟.而饲养条件,如温湿度、饲养密度、化蛹介质、产卵介质等会对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人工饲养技术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该虫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人工饲养技术的改善和提高,推动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爪鲵端脑的发育特点,充实比较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常规HE染色法,初步研究了成体和亚成体爪鲵端脑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爪鲵嗅球内细胞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6层结构,亚成体的细胞数量少于成体;成体爪鲵的侧脑室所占空间较大,脉络丛更为丰富,原始大脑皮层和原始海马都比亚成体发达,后者大脑内原始梨状区较为发达;隔区位于原始海马的下方,成体和亚成体都没有外侧隔核和内侧隔核之分,也没有外侧界沟作为原始梨状区和纹状体的分界,而在亚成体的侧脑室壁有内侧界沟区分原始海马和隔区,成体则没有;此外,爪鲵的纹状体属于古纹状体,杏仁核是位于第三脑室两侧的两个细胞团,端脑内细胞形态和大小分化较为单一.这些都表明亚成体爪鲵的端脑已大致具备了成体所具有的结构,并且也说明了爪鲵在两栖纲动物中属于较原始的种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有关有尾两栖类神经系统资料以及神经发育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豚鼠的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养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与机体代谢,而实验动物的生理状况对实验的顺利进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重大。豚鼠是实验室用途广泛的动物之一,但由于其生性敏感,具有一些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对豚鼠的实验室饲养和管理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2001-2007年先后饲养于成都动物园的4条巨蜥的食性、行为和疾病等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巨蜥生性胆小,白天很少活动;在人上饲养条件下可以自主采食鲫鱼、青蛙和小白鼠等活的动物,也可自主采食牛肉、精猪肉和鹌鹑蛋;常患寄生虫、感冒并继发肺炎等疾病.人工饲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90%;安全越冬的基础温度为20℃,相对湿度60%~90%.人工饲养的难度较大.提出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巨蜥饲养环境配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越冬和越夏的饲养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菱斑巧瓢虫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金山 《昆虫知识》1994,31(5):286-287
菱斑巧瓢虫Oenopiaconglobata(Linnaeus)捕食多种蚜虫,且捕食榆蓝叶甲卵,是我省农林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据近几年调查,在榆蓝叶甲卵期,菱斑巧瓢虫的捕食率平均为34.3%,最高达67.1%,对偷蓝叶甲的发生起到了抑制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菱斑巧瓢虫在农、林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笔者自1978年以来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一民!生物学特性菱斑巧瓢虫在山东荷泽地区三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房檐、墙缝等隐蔽场所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蛰活动。成虫性活泼,有趋光性,白天进行活动。捕食榆蓝叶甲卵时,有…  相似文献   

16.
娃娃鱼(大鲵的俗称)是3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由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两栖动物,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它在地质学、仿生学、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等经济价值。在港台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近年来,国内娃娃鱼产区人工滥捕成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开展对娃娃鱼人工絮养的研究有利于资料保护和增殖。本研究是针对娃娃鱼不能在南方和花岗岩地区养殖的理论禁区进行初步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娃娃鱼人工养殖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在理论和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娃娃鱼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原产于亚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是最重要的捕食性瓢虫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通过室内给予异色瓢虫两种不同的食物(豆蚜、菜蚜)的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生活史、食性、龄期变化、羽化时间及产卵数量等)的区别,研究发现,对于给予不同的食物饲养,异色瓢虫会表现出某些差异性的生物学特性。二龄、三龄其历期各组都为3~5d,无区别;但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四龄、蛹期历时分别为7~11d、9~12d,而以豆蚜饲养的分别为9~11d、8~11d;异色瓢虫蛹的羽化率以菜蚜饲养:以豆蚜饲养为100%:95%;在产卵方面,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平均19粒/块、小于300粒/头,而以豆蚜饲养的异色瓢虫产卵平均大于22粒/块、大于600粒/头,在总体特性方面也有明显区别。另外,对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成活时间平均都在60d左右,而以豆蚜饲养的成活时间平均都在90d左右。研究表明,给予豆蚜饲养异色瓢虫优势略大于以菜蚜饲养。在得出结果后本文并对异色瓢虫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果园、菜地、温室花卉上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异色瓢虫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和产业化生产价值的天敌生物。  相似文献   

18.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  相似文献   

19.
对卵形刺甲Platyscelis obvatus sp.nov.Ren的生物学和人工饲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明显,3月上旬至5月下旬产卵,卵期20~45d,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人工饲养易于进行,可选用麦麸为其主要饲料成分,对于幼虫的饲料加入适量的酵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成虫产卵量受性别比例影响明显,高比例的雄虫可显著提高产卵量;幼虫的生长与虫口密度密切相关,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24个省并对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发草地贪夜蛾标准化饲养技术对开展其防控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从饲养器皿、人工饲料组分、饲养方法及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长期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利用该标准饲养技术连续饲养草地贪夜蛾5代,其各项生命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夜蛾科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