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细胞染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选择三种甲壳类血细胞的常用染料:瑞氏染液、姬姆萨染液和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研究它们对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染色效果.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分色方式以及分色时间等染色条件,观察、比较不同染色条件下血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着色情况,以及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确定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染色的理想染色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形态、习性、繁殖和幼体发育等7个方面介绍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指出它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以及对水利、农业、淡水养殖业的危害及其可能造成食用者食物中毒的不利方面。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晓鸣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发育。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龄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外来种克氏原螯虾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舒  庞璐  黄成 《生物学通报》2007,42(5):15-16
克氏原螯虾作为外来入侵种,已经对其所入侵的栖息地土著动物、植被、土壤结构等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我国一些拟引入养殖或正在大面积推广养殖该螯虾的现状,提出防治该物种的一些探索性对策,对拟将引种的地区,必须持慎重态度,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制定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期的问题,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武汉地区自然群体中克氏原螯虾雌雄成体的生殖腺进行了周年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成年克氏原螯虾的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在4~5月以及9~10月的卵巢中都有大量成熟期的卵子,同时也含有少量卵黄发生前期或初期的卵母细胞。6~7月和11月都可见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内含少量未产出的正在退化的过熟卵和一些卵黄发生前期或初期的卵母细胞。精巢发育的年周期变化没有卵巢变化的那么明显,但也可以看到,在4~6月和9~10月,含精子细胞和精子的精小管的比例大大增加,而在其他时期,含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精小管比例较多。这些结果提示,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一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一个在4~5月,另一个在9~10月。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的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一个著名入侵物种,作为一种水产经济资源物种在世界各地扩散。克氏原螯虾抗逆性强,所具有的广泛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高生殖率等特点使它们迅速建立野生种群。近10余年的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通过捕食和资源竞争等机制严重威胁引入地的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等的生存,显著降低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当前,由于克氏原螯虾的经济价值高,它会借助于人力的作用而继续扩散。为认清和减少克氏原螯虾对引入地的生态影响,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中国开展克氏原螯虾的生态危害的调查和研究;2)克氏原螯虾种群调节和控制对策研究;3)被入侵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克氏原螯虾用产芽孢益生菌的特性和安全,本研究从市售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到19株芽孢杆菌属成员.通过测定抗菌活性、产纤维素酶活性、温度对生长影响来评价其益生菌的特性;通过测定芽孢对高温、低pH、胆汁酸盐的耐受、自聚集性和表面疏水性等评价其稳定性;通过溶血活性、抗生素敏感性、小鼠攻毒试验、克氏原螯虾饲养试验等评价其安全性.以抗菌和产纤维素酶活性、低温(15℃)生长快和无溶血活性这四项指标为标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3株芽孢杆菌(B8,B20,B27)可成为益生菌候选株.在15℃低温时生长迅速、抗菌和产纤维素酶活性高的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14和B40)有溶血活性,能引起克氏原螯虾的肠炎,并导致肠道菌群中气单胞菌丰度显著上升.因此,在克氏原螯虾用芽孢杆菌益生菌的选择中,不仅要关注益生功能,更要考虑其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在动物保护产品中科学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克氏原螫虾自本世纪30年代从日本引种到我国以来,种群发展很快,并成为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1-3.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该螫虾已遍布我国南北,在某些地区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4-5.然而,我国对克氏原螫虾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没有把克氏原贷虾资源当作渔业资源看待,我国各地水产部门没有把它列为水产品进行统计,因此,从官方统计数据中查不到我国到底每年生产多少吨克氏原螫虾,资源量有多大。在某些地方,由于它喜欢掘洞以及可食部分低等原因,把它当作敌害生物而加以清除,甚至不敢把它当作肥料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精养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下的食物网结构及其食性差异,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基础食源与消费者的δ13C和δ15N进行了分析,并借助SIBER考察了各自的食物网结构,定量计算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在采集的19种样品中,消费者的δ13C值介于–34.22‰—–25.34‰,δ15N值介于2.33‰—8.05‰,营养级介于1.46—3.64;在精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营养级(2.34)高于共作模式(1.79)。食物网结构参数对比表明,两种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生态空间利用率接近,但共作模式的食物网营养结构多样性较高,群落的营养生态位范围较宽,食物网的营养冗余程度较低,不同物种竞争激烈程度较低;食性分析显示,在两种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δ15N值与其体长、体重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克氏原螯虾营养级随着其体型增大而提高,另外克氏原螯虾在两种养殖模式中均偏向于摄食动物性饵料,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饵料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其植...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种群扩散过程。本文测定了淮河流域自然水体中9个地理种群共151个野生克氏原螯虾线粒体COⅠ序列,获得624 bp的有效基因片段,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克氏原螯虾种群内的变异占主导地位,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为中等水平,各地理种群间平均遗传差异较小(Fst=0.078),遗传差异不显著。系统发生树并没有按地理位置形成对应族群,表明克氏原螯虾各地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各地理种群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恩诺沙星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恩诺沙星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肌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54%±2.39%、85.43%±2.75%、95.01%±1.99%,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肌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34%±8.30%、75.17%±5.42%、80.42%±1.67%;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三种组织中的平均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39%±0.53%和3.92%±1.24%,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11%±1.73%和5.28%±2.10%。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ml和0.01μg/ml。罗氏沼虾以10mg/kg虾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即刻达到峰值,并迅速向组织中分布。实验数据经MCPKP药动学软件分析,恩诺沙星在血淋巴中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t1/2α为0.581h、t1/2β为69.315h、Vd/F为7.230L/kg、CL/F为0.035L/h.kg、K12为0.01/h、K21为0.005/h、AUC为291.898μg/ml.h、Tmax为0.083h、Cmax为6.293μg/ml;恩诺沙星在肝胰腺、肌肉组织中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为1.941h、0.000h;t1/2β为70.732h、59.456h;AUC为308.07μg/ml.h、217.039μg/ml.h。三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经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后,不能用开放性一室模型或二室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繁殖行为的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成永旭 《动物学杂志》2009,44(4):102-110
2007年6~9月对采自孟加拉国库尔纳专区羌纳县布苏尔河原产地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配合摄像机录像技术,重点观察并记录了野生罗氏沼虾生殖过程中的主要行为特征。本文所涉及的繁殖过程特指在人工操控条件下,自两性遭遇、识别至雌虾抱卵为止这段时间。选择体重在80.0g以上的雄虾、40.0g以上的雌虾分别在当地河堤外侧的池沼中驯化适应15d,然后,在室内水泥池中观察其繁殖行为。罗氏沼虾在繁殖过程中呈现的典型行为主要有:两性遭遇及识别,雄虾的占位,雌虾的蜕壳,雄虾俘获雌虾及其交媾前的守卫、交媾及精荚传递,雄虾交媾后的守卫及释放雌虾,雌虾产卵及抱卵。其中,雄虾的配偶守卫行为是有效地保证两性生殖成功的交配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光合细菌作为刺激物,对罗氏沼虾进行肌肉注射,在注射后12、24、36、48、60h依次从罗氏沼虾心脏取血,用改良后的瑞氏染色法制成血涂片,光镜观察罗氏沼虾血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发现罗氏沼虾透明细胞在循环血细胞中所占地比例由正常状态下的66.62%略微下降至60%左右;36h左右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到30%左右;48h左右开始逐步回升;60h恢复至55%;接受刺激后的变化遵循缓慢下降、急剧下降、缓慢回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三丁基锡(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和成虾暴露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锡(tributyhin,TBT)溶液中,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BT对罗氏沼虾幼虾和成虾的96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51和376μ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5.1和37.6μg.L-1;罗氏沼虾幼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1.25、2.5和5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其体重和体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氏沼虾成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2、8和32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生长速度虽未见明显差异,但鳃和肝胰脏组织结构均出现异常;TBT浓度高于8μg.L-1时,处理组鳃上皮细胞肿胀,支持细胞中的细胞核萎缩,鳃血窦中血细胞聚集,肝胰脏细胞肿大,出现空泡化,细胞中出现细小颗粒;TBT浓度达32μg.L-1时,罗氏沼虾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程度严重,细胞核消失,部分细胞解体并出现坏死区;表明一定剂量的TBT对罗氏沼虾的鳃和肝胰脏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罗氏沼虾亲虾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DeMan)]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当今世界上淡水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我国没有天然的亲虾资源,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靠养殖和人工越冬所得。因此研究亲虾的生理生态,可为提高人工繁殖技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体内两种病毒颗粒的分离、纯化与核酸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患肌肉白浊症状的罗氏沼虾幼苗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大小不同的病毒颗粒.这两种病毒颗粒均为对称的20面体结构,表面光滑,无囊膜,对氯仿不敏感.一种是直径为26nm~27nm的颗粒,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2g/cm3,病毒基因组含两段单链的RNA,分别为30kb和12kb,具有诺达病毒科成员的特征.一种是直径为14nm~16nm的颗粒,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3g/cm3,含有一段大小为09kb的单链RNA,拟为卫星病毒样颗粒或辅助病毒.  相似文献   

17.
对刚孵化后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亲虾用高低两个浓度的壬基酚(nonylphenol,NP,100μg/L和0·01μg/L)和雌二醇(estradiol,E2,1μg/L和0·01μg/L)进行浸泡处理,分别于3d和5d对罗氏沼虾肝胰腺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基因表达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P和E2能够提高罗氏沼虾肝胰腺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表达。100μg/LNP对罗氏沼虾表现出雌激素效应,0·01μg/LNP作用效果不明显;而E2则在1μg/L和0·01μg/L两个浓度下均对罗氏沼虾有较强的雌激素效应。在100μg/LNP作用下,卵巢VTG表达量3d和5d均保持较高水平,无明显下降,其他实验组均是3dVTG基因表达量升高,5d后表达量较3d表达量有所降低。结果表明,与其他动物一样,NP对罗氏沼虾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时循环养殖系统对水质的调控效果,探明其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方法】采集循环养殖系统运行88 d后的越冬池池水、池中人工水草(普通纤维膜)以及外置式生物滤器中的纳米纤维膜等3种不同基质上的微生物,利用DNA抽提、PCR扩增和定量以及高通量Mi Seq测序技术等对3种不同基质上的微生物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V4-V5区的测定和分析,并根据测序得到的双端测序读长(Pair-end reads)进行质量控制和过滤,之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并基于OTU对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每3-4 d对越冬池池水水质进行监测。【结果】养殖池塘的水质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其中氨氮和亚硝氮浓度控制在0.17±0.08 mg/L和0.28±0.15 mg/L;不同基质上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都不相同。在3种基质上共检测并鉴定出细菌64种,隶属于9门64属,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从属水平上对3种基质上的细菌进行分析,发现养殖池水中含量最高的为丛毛单菌科下的一个未分类类群(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其也是3种基质的共有优势类群;普通纤维膜上为Inhella,纳米纤维膜上则是小纺锤状菌属(Fusibacter)。3种基质上细菌群落多样性顺序为:纳米纤维膜普通纤维膜养殖池水。通过对亲虾越冬养殖全过程的水质监测,发现越冬期间亲虾池水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并且在循环水系统开启约40 d后水质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通过在育苗池中悬挂人工水草,配合内含纳米纤维膜的外置式生物滤器,可使罗氏沼虾越冬亲虾池保持良好的水质。随着新型材料科学的发展,开发出适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滤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characterized in a freshwater prawn from 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using six biotinylated probes: (AG)10, (TG)10, (CAA)10, (CAG)10, (GAT)10 and (TAC)10. Primers for DNA amplification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for 20 loci. Ten loci were polymorphic with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ing from five to 17 alleles per locus and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ranging from 0.27 to 0.83 per locus. Developed microsatellite primers should prove useful for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s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of freshwater pra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