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粘菌蚊属Sciophila研究(双翅目:菌蚊科)吴鸿(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浙江省杭州市310029)粘菌蚊属SciophilaMeigen,全北区已知79种,其中古北区39种,新北区54种;东洋区已知5种。中国东北曾记载过1种。本研究对中国的粘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从镰刀菌Q7-31T燕麦秸秆诱导发酵的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内切葡聚糖酶,研究其酶学特性。为丰富和完善镰刀菌的酶系信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燕麦秸秆为碳源诱导发酵培养菌株,采用Sephacry S-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琼脂糖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随后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其分子量为55.37 kDa,等电点为7.44;酶学特性结果表明:Egn20对羧甲基纤维素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pH为6.0,该酶在45 ℃和弱酸性环境下较稳定,Fe2+对其有激活作用,Na+、Ca2+、Mg2+、Zn2+和K+抑制该酶活性,Hg2+使该酶失活;酶学特性和串联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Egn20属于GH7家族。【结论】从镰刀菌Q7-31T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Egn20为GH7家族内切葡聚糖酶。本研究为丰富和完善镰刀菌的酶系信息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关于Taylor幂法则b值的不一致性问题讨论─—以菜蚜为研究事例汪信庚,刘树生(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DiscussionontheInconstancyofbValueinTaylor'sPowerLawwithSpecialRef...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见镰刀菌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常见镰刀菌的方法。方法将受试镰刀菌接种于PDA培养基,观察其菌落及镜下形态,在此基础上PCR扩增受试镰刀菌的rDNA ITS并测其序列,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及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Dra Ⅱ和Cfr13 Ⅰ进行RFLP。设计了茄病镰刀菌的种特异性引物Sol1、Sol2,初步验证其特异性。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茄病镰刀菌所占比例最高,除2株串珠镰刀菌外,其余镰刀菌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茄病、层生和串珠镰刀菌的Dra Ⅱ、Cfr13 I酶切带形互不相同。用Sol1、Sol2扩增受试菌的rDNA ITS,只有茄病镰刀菌为阳性。结论rDNA ITS序列测定及其PCR-RFLP可用于初步鉴别几种临床常见镰刀菌,合适的种特异性引物可以初步快速鉴定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5.
不同世代及中肠病变类型的松毛虫单头幼虫多角体含量许再福(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戴冠群(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广州510642)关键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含量,世代,病变中肠源于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  相似文献   

6.
蔡平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96,39(2):186-190
中国隐脉叶蝉科三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蔡平,葛钟麟(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小板叶蝉属(OniellaMatsumura,1912)与额垠叶蝉属(MukariaDistant,1908)均隶属于同翅...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是玉米、小麦等粮食常见的污染菌。实验证明,某些镰刀菌的培养物有致癌性,如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培养物可致大鼠淋巴肉瘤和膀胱乳头瘤,是否能引起人类肿瘤尚在研究中.我们对半裸镰刀菌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取材将土豆培养基上培养的半裸镰刀菌,用小刀切成5×5mm的小块(连同培养基一起切下),放入1.5%KMnO_4水溶液中固定2小时,再用1%O_sO_4后固定2小时,用系列乙醇  相似文献   

8.
许再福  何俊华 《昆虫学报》1998,41(2):179-181
裸爪螯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螯蜂科,裸爪螯蜂亚科)许再福**(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室广州510642)何俊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农业大学九五届毕业博士生1995-09-12收稿,1996-03-01...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螯蜂属二新种,即波缘螯蜂Dryius undatomarginis sp.nov.和李氏螯蜂Dryinus lii sp.nov.模式标本存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0.
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主的软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关。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白血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散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内逐年增多。镰刀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引起感染,感染可局限也可播散。播散性镰刀菌病几乎仅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较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易发生镰刀菌感染。镰刀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75%的镰刀菌病会有皮肤表现)、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形态学难以区分的镰刀菌鉴定到种。镰刀菌病很难治疗,尤其是播散性镰刀菌病的病死率很高。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对镰刀菌无抗菌活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尤其是单独应用抗真菌药无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除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外,其病原菌还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蛋白激酶在禾谷镰刀菌生长发育、植物侵染和胁迫应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禾谷镰刀菌主要蛋白激酶在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的研究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癌高发区——扶绥县主粮中真菌代谢提取物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十年代以来,真菌和真菌毒素在肿瘤发病因素中已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瘤高发的扶绥县主粮真菌污染严重,肝癌的发生与粮食霉菌污染呈正相关(叶馥荪,1984)。为进一步观察该县主粮中常见真菌代谢提取物是否有致突变和致癌性,我们随机选取主粮常见真菌100株,用 Ames 试验对其代谢提取物进行诱变试验,以探讨摄入这些霉变食物在肝癌发病因素中的地位和其它可能的作用。随机选取从扶绥县主粮中(玉米、大米、花生和豆类)分离的常见污染真菌100株(曲霉属除黄曲霉外的杂色曲霉、黑曲霉各10株;棕曲霉、构巢曲霉、局限曲霉、文氏曲霉、溜曲霉、白曲霉、土曲霉、薛氏曲霉、安氏曲霉、赤曲霉等各5株;青霉属的冰岛青霉和草酸青霉各5株;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3株,尖孢镰刀菌1株,木贼镰刀菌4株,本色镰刀菌1株;集头霉2株,新月弯孢、格链孢和芽枝霉各3株)分别  相似文献   

13.
生物药物素AVERMECTINS及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再福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112-115
生物药物素AVERMECTINS及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许再福(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Avermectins是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产生的,具有杀线虫、螨类和昆虫活性的一类十六元大环内酯物质。由八种活性...  相似文献   

14.
<正> 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是玉米等谷物上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产生对动物有害的毒素——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Buck et al.,1979:Burmeister et al.,1979;Cole et al.,1973)。最近的研究发现,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的玉米培养物还可引起实验性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Equine leucoence-phalomalacia)(辛德颐,1987),更引起了人们对该菌的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的毒性,特别是为将来研究其引起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的致病毒素及其机理提供依据,本实验应用曾引起实验性马属动物脑白质软化症的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LBFMV 14的玉米培养物(辛德颐,1987),按不同的比例与雏鸭饲料混合,饲喂1日龄北京鸭,观察其中毒死亡情况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镰刀菌分子鉴定与重要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刀菌(Fusarium sp.)在土壤及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由于其形态变异大,有关镰刀菌的分类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PCR技术发展,镰刀菌的分子标记和rDNA分析等鉴定方法的建立,提高了镰刀菌形态学鉴定的准确性,为镰刀菌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镰刀菌能产生多种重要的酶类,包括纤维酶、果胶酶和木聚糖水解酶等。通过生物转化可获得重要药物或药物中间体,因此具有潜在商业价值。镰刀菌能降解多种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潜力。特别是能通过生物转化生产生物乙醇,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镰刀菌的鉴定和产酶情况,对镰刀菌产生的主要酶的性质、作用以及在生产生物乙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北京医学院孙鹤龄、王端礼和周祖德大夫自耳真菌病息者所分离得的一种镰刀菌。根据该菌的小型分4:孢予和大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别是大量小型分生孢子聚集成粘分生孢子座状,和以往记载的各种镰刀菌种不同,可供作研究镰刀菌分类的一个新材料,作者还未见到国外臂经报导有和耳厘菌病有联系的镰刀菌,因此命名该菌为镰刀菌的一个新种,Fusarim otomyco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7.
尖孢镰刀菌是番茄枯萎病的致病菌,该研究利用拟康宁木霉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展开对峙培养试验、防治最适温度、酸碱度筛选试验及生物防治效果试验,并测定防治试验中番茄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水杨酸、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探讨T 51菌株的生物防治机理。结果表明:(1)T 51菌株可显著抑制对峙培养中尖孢镰刀菌生长;随着环境温度和pH的增加,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先升后降,并且在20 ℃、pH 7环境下效果最佳。(2)T 51菌株和尖孢镰刀菌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无明显的感病症状,植株生长状态与清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显著大幅度降低,相对防效为87.5%。(3)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过氧化氢含量均显著降低。(4)与单施尖孢镰刀菌孢子液处理相比,混合孢子液处理番茄幼苗叶片的内源水杨酸(SA)显著降低,而茉莉酸(J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SA信号通路上的PR1和TGA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JA合成基因LoxD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认为,拟康宁木霉T 5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在20 ℃、pH 7环境下防治效果最佳;T 51菌株可能通过抑制尖孢镰刀菌侵染,增强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以及调控水杨酸和茉莉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调节内源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进而提高番茄植株的枯萎病抗病性。研究结果为番茄抗枯萎病提供了生防途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枸杞根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国珍  鲁占魁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6):330-332
将1989-1991年采集的宁夏枸杞根腐病标样进行分离、接种后证明,致病菌有:前类镰刀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schl.],同色镰刀菌(F.concolorReinking),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sheldon)。其中后三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并对致病力最强的尖孢镰刀菌作了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方面的研究。同色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为弱寄生菌。  相似文献   

19.
单端孢霉烯B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eoxinivalenol, DON)是产毒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作物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的致病因子,可以帮助产毒镰刀菌在麦穗间扩展。DON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对动物、微生物和寄主具有毒性(cytotoxicity and phytotoxicity),然而产毒镰刀菌自身借助何种保护机制免受DON毒害目前研究甚少。DON毒害机制的研究对于镰刀菌毒素的持续防控和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产毒镰刀菌DON合成解毒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DON合成的亚细胞定位、合成基因簇内的外排蛋白和解毒基因作用方式,以期为有针对性地破解其解毒机制,设计研发高效靶向控毒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种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试验、菌丝形态影响试验以及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了解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灰葡萄孢、茄病镰刀菌、大丽轮枝菌、麦根腐平脐蠕孢、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6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形态、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破坏或抑制作用。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处理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灰葡萄孢、茄病镰刀菌、大丽轮枝菌、麦根腐平脐蠕孢、尖孢镰刀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均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3. 00 cm左右;菌液处理后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仅30%左右。显微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分枝变多,原生质体外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灰葡萄孢、茄病镰刀菌、大丽轮枝菌、麦根腐平脐蠕孢和尖孢镰刀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灰葡萄孢、茄病镰刀菌、大丽轮枝菌、麦根腐平脐蠕孢和尖孢镰刀菌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