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色库蚊(Cules pipiens pallens)为我国班氏丝虫病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耍媒介(孙怀宝等,1959;王逸民等,1956),在研究此等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许多问题和研究灭蚊工作时,均需大量饲养它。关于淡色库蚊的饲养方法及其生活史、寿命问题,过去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
前言 谈色库蚊(Culex pipiens var.pallens Coq.)分布甚广,据刘维德(1957)报告,分布于我国北纬30°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胡梅基等(1933)解剖淡色库蚊,对班氏丝虫的自然感染率达12%。李辉汉等(1954,1956)、吴青藜等(1957)、马贤成等(1958)及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957—1958),调查证明淡色库蚊是山东地区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又是  相似文献   

3.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var.pallens)的生活周期,前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1954年)及路步炎氏(1958)曾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观察。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1956年)曾对山东济宁地区各种常见蚊类在自然情况下生活周期亦进行了观察。根据李辉汉氏等(1956)在邹县的调查,积肥坑为淡色库蚊的主要孳生地,为了了解山东邹县地区淡色库蚊在积肥坑内整个生活周期,在7—8月间所需要的时间,以供确定药物处理孳生地间隔期间的参考,1959年7月特在邹县灭蚊实验区对积肥坑及猪食槽进行了淡色库蚊生活周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1972年,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采获一种新的赛蚊。由于新种赛蚊的第九背叶特大,因崦取名为大叶赛蚊Culista(Culiseta)megaloba新种。 大叶赛蚊Culiseta(Culiseta)megaloba新种形态特征 雌蚊 大型深褐色蚊虫,翅长6.3—7.0(平均6.5)毫米。 头部:头顶和后头覆盖淡色窄鳞,后头并有黑色竖鳞;沿复眼后缘有淡色鳞环,头侧为平铺的淡色宽鳞。触角蒂节(梗节)褐色,内面有淡色鳞,轮毛黑色。触须约为喙的1/8长,暗色,有时第三节基部和末端有少数淡色鳞。喙暗色,比前足股节赂长。 胸部:前胸前背片是淡色窄鳞和褐色宗毛,杂有少数淡色舌形鳞;前胸后背片具淡色窄鳞。中胸盾片的体壁黑色,具淡色或淡金黄色细鳞形成的不很明显的纵条,包括央、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捕食性天敌淡色斧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昆虫知识》2003,40(5):450-452,F004
对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cadilobus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在 ( 2 5± 1 7)℃条件下 ,以烟粉虱为食料 ,淡色斧瓢虫完成 1个世代平均历期为 49 5 9d ,成虫的平均寿命为 64 45d ,平均产卵量为 95 4粒 ;淡色斧瓢虫可捕食烟粉虱的卵、若虫、蛹及成虫 ,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 ,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8年6—9月我们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3种蚊虫的叮刺活动和叮人率进行了观察,以作为分析丝虫病传播趋势、指导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在川南、川西南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筠连、五通桥、雅安和川东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武隆、忠县、黔江等县农村,分别选定人房1间,于每月中旬由专人进行一次人帐诱饵通宵捕蚊,按小时分装,次日鉴种计数。共捕获嗜人按蚊1071只、中华按蚊576只、致倦库蚊646只。前者午夜后2—3时为叮刺高峰;次者午夜前后叮刺较活跃,黎明前为叮刺高峰;后者黄昏后、黎明时叮刺活跃,无明显叮刺高峰。3种蚊媒叮人率平均分别为44.6、…  相似文献   

7.
1.于1953、1954年在北京市发现5属19种蚊子,在居民区内常见的蚊种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伊蚊、仁川伊蚊、背点伊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 2.淡色库蚊栖止在室内暗处,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骚扰伊蚊、背点伊蚊常栖止在畜舍内,仁川伊蚊多发现在室外阴凉处。 3.淡色库蚊成虫越冬场所为花洞子、废城墙洞、白薯窖、废砖窖、地下室、花窖等。 4.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的消长曲线一年中出现两个峯,第一个峯出现在8月上旬以前;仁川伊蚊于8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峯。另外,在一年内以淡色库蚊活动的期限为最长,约7个月左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次之。 5.蚊子与当地脑炎流行的关系已予讨论,并推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可能为本市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竹提取物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幼虫的活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竹提取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巨县苦竹(Pleioblastus juxianensis)、白纹短穗竹(Brachystachyum albostriatum)、灰水竹(Phyllostachysplatyglossa)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0.65mg/L、53.94 mg/L、41.21mg/L、54.49mg/L。巨县苦竹索氏抽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强于间歇振荡提取物,前者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50为30.65 mg/L,95%置信限27.12~34.63 mg/L;后者的LC50为48.34 mg/L,95%置信限为40.37~59.62 mg/L。巨县苦竹乙醚浸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效果显著,125mg/L浓度时12h校正死亡率为56.67%,24h后达92.90%;石油醚浸提物及甲醇浸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则不明显, 24h校正死亡率均不超过40%。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利用竹类资源,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农药。  相似文献   

9.
长爪沙鼠人工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我国人体寄生丝虫的动物模型,无论在丝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抗丝虫病药物的筛选、丝虫病免疫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丝虫病发病机制和病理学的探讨等方面,都是急待解决的基本课题。为此我组从1973年开始进行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人工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对铜绿紫球藻(Porphyridium aerugineum 755),淡色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 806)和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种间多态性较强,重复性较好的引物。检测到233个位点。在233个条带中有18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79.7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个条带,多态性条带7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铜绿紫球藻、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5,其中铜绿紫球藻和淡色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13,铜绿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56,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96。所以由RAPD试验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三种紫球藻为独立的种,其中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不同种。紫球藻属种间个体DNA多态性比较丰富,因此利用RAPD技术可以从DNA水平上检测紫球藻属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形态描述雄蚊: 头部 头顶有淡黄窄弯鳞与直立叉状鳞掺杂在一起;叉状鳞大部为黑色并且在枕部形成丛,丛外有少数淡色叉状鳞;复眼边缘后有密集的淡黄色窄弯鳞形成一窄缘饰。头部两侧各有一群淡色宽鳞。触角球节内侧有一群淡色宽鳞;鞭节有一般雄性特征。触须比喙稍长或等长;末2节宽大,末节最宽而末端圆;各节暗褐色,关节色淡,末节端末有淡色鳞;第3节末半与第4节全部的腹面有褐色长毛丛,但关节上的长毛为淡色;末节腹面有较短的毛。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技术对铜绿紫球藻(Porphyridium aerugineum 755),淡色紫球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 806)和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种间多态性较强,重复性较好的引物。检测到233个位点。在233个条带中有18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79.7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个条带,多态性条带7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铜绿紫球藻、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5,其中铜绿紫球藻和淡色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13,铜绿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56,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96。所以由RAPD试验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三种紫球藻为独立的种, 其中淡色紫球藻和紫球藻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不同种。紫球藻属种间个体DNA多态性比较丰富,因此利用RAPD技术可以从DNA水平上检测紫球藻属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增加使果蔬病害的防治难度加大,生物防治手段越来越受到青睐。采用平板对峙法、扫描电镜法、5.8S 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对一株从草炭土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研究。该菌对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绵疫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杨树烂皮病、杨树枯萎病和黑穗醋栗叶斑病均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显示,该生防菌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8S 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表明该菌为淡色生赤壳菌,为果蔬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28-1932
研究了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淡色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依次延长;随着淡色斧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加,其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率逐渐提高,处置时间依次缩短.淡色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捕食作用率(E)与淡色斧瓢虫数量(P)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即E=0.5205P-0.6631.温度对淡色斧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寻找效率和处置时间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为:a=- 0.0002T3+0.0166T2-0.3492T+3.2329,Th=4×10-7T3-3×10-5T2+0.0006T-0.0009.  相似文献   

16.
马卫宾  冯俊涛  马志卿  江志利  张兴 《昆虫学报》2013,56(12):1391-1396
为进一步明确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与肉桂油(cinnamon oil)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本研究采用浸液法、 “Y”型嗅觉仪法和密闭三角瓶熏蒸法, 分别测定了两种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驱避和熏杀活性。结果显示: 肉桂油和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处理24 h的LC50分别为71.87 mg/L和 102.83 mg/L。在0.5 μL的供试剂量下, 冬青油与肉桂油在20 min内对淡色库蚊的驱避率均在80%以上, 显示了较好的驱蚊活性。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具有明显的熏蒸击倒作用, 12 μL/L浓度下的KT50为3.97 min; 而肉桂油则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 熏蒸5 h的LC50 为0.31 μL/L。冬青油与肉桂油按1∶1体积比混配后对淡色库蚊表现出较好的击倒和致死效果。冬青油和肉桂油既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又对淡色库蚊雌成虫表现出较好的驱避和熏杀活性, 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黄河冲积平原区水稻湿润灌溉控制稻田蚊虫孳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是我国广大稻田区疟疾、丝虫病或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由于它们的孳生面积广泛,孳生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它是我国除害灭病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又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稻田蚊虫防治,过去国内外学者曾有不少尝试,诸如间歇灌溉等  相似文献   

18.
食物种类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家蚊 ,它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影响人类健康。研究淡色库蚊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与食物的关系 ,对改善蚊虫饲养方法与监测蚊虫药剂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研究了不同食物饲养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用面粉 +酵母粉饲养的相比 ,用鼠饲料饲养的幼虫 ,生长发育速度平均要快 2d ,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则无明显差异。说明可用鼠饲料来代替面粉 +酵母粉饲养淡色库蚊幼虫  相似文献   

19.
三十六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植物精油,可为新型植物源蚊虫防控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密闭圆筒法评价了36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击倒活性和熏蒸致死活性。【结果】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2μL/L的供试浓度下,马尾松叶油、辛夷油、红叶石楠叶油、玳玳叶油、东北连翘油、野生紫苏叶油、石香薷油、茶树油、香根油和独活油对淡色库蚊成蚊的KT_(50)均在10 min以内,其中马尾松叶油的击倒速度最快,KT_(50)仅为3.40 min;红叶石楠叶油和柚子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致死活性较好,24 h的LC_(50)值分别为0.95和1.11μL/L。密闭圆筒法验证表明,马尾松叶油在12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的KT_(50)值为13.79 min;红叶石楠叶油在1.67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熏蒸致死率达100%。【结论】马尾松叶油和红叶石楠叶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具有开发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香芹酮和薄荷醇各手性异构体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及驱避活性,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日龄淡色库蚊雌成蚊为供试昆虫,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比较测定香芹酮和薄荷醇的5种手性异构体的击倒与熏蒸致死活性;用Y-型嗅觉仪法比较测定驱避作用;将活性较好单体制成电热蚊香片,用方箱法进一步评价药效。【结果】5种异构体对淡色库蚊均具有一定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其中L-香芹酮的击倒速度最快,KT50为9.75 min;D-香芹酮的致死作用最强,LC50为0.26μL/L。L-香芹酮和D-香芹酮对淡色库蚊均具较好的驱避作用,在0.5μL剂量下,处理30 min后的驱避率仍达100%。方箱法实验表明,以200μL的L-香芹酮和D-香芹酮为有效成分的电热蚊香片加热1 h后,对淡色库蚊雌成蚊的KT50分别为13.70和17.90 min。【结论】香芹酮对淡色库蚊雌成蚊的熏杀活性优于薄荷醇,且不同异构体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L-香芹酮具备被开发为植物源卫生害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