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对无法手术的耐药难治性癫痫患者能起到较好的抗癫痫效果,目前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耐药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辅助性治疗。VNS的抗癫痫作用可长期维持,且治疗效果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有研究发现,VNS在减少癫痫发作的同时,还能改善癫痫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参与突触可塑性调节。本文综述了VNS改善难治性癫痫患者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调控突触可塑性变化的相关信号通路,提出VNS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从而改善患者学习记忆的潜在可能性,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室易颤期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室易颤性(或易损性)的研究是缺血性心脏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前的研究中,多以室颤阈(VFT)作为心室易颤性的标志,而很少通过观察易颤期(VP)的变化来了解心室的的易颤性。近年来不少资料表明,通过测定VFT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迷走神经刺激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用于终止癫痫发作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期间VNS也用于难治性抑郁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VNS 对癫痫、抑郁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在一些动物和人体实验中也得到证实.但VNS在记忆形成的哪个阶段起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进一步了解VNS对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利于探讨记忆形成的生理机制,也为临床治疗特异性记忆障碍和相关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补充.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VNS对记忆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在体家兔的心脏为对象,应用浮置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急性缺血早期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及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阻断后 1—5min,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和 0相最大上升速率(dv/dt)_(max)均减小(P<0.01)。动作电位时程APD_(30)、APD_(50)和APD_(90)均缩短(P<0.01)。反映 2相平台时程的 APD_(30)和 APD_(50)缩短较总时程 APD_(90)的缩短更明显。 在自然心率的条件下,左颈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使急性缺血的心肌电位的变化有所恢复:RP、APA、(dv/dt)_(max)均增加,APD_(30)、APD_(50)、APD_(90)延长(P_均<0.01)。刺激迷走神经时缺血的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有所恢复,对防止缺血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对家兔在体心脏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观察了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家兔在体心脏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作用及钾通道阻滞剂氯化四乙基铵对这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心率条件下,迷走神经刺激可使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和0相最大上升速率(dv/dt)_(max)增加,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冠脉注射氯化四乙基铵使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明显延长,迷走神经刺激不再引起 RP、APA 增大,动作电位时程不再缩短,(dv/dt)_(max)反而减小。这些结果提示,迷走神经刺激对正常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外向 K~ 流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苯肾上腺素对豚鼠和兔离体心室乳头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得安(1μM)阻断β-受体的情况下,本文通过观察苯肾上腺素(PE)对豚鼠和兔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的作用,探讨了心脏α-受体兴奋引起正性变力作用的机制。PE(1—16μM)延长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增加兔和豚鼠心室乳头肌的收缩幅度(AC)。PE 在兔心室乳头肌上表现出的正性变力作用比在豚鼠心室肌上显著得多。FE(16μM)加强兔和豚鼠心室乳头肌收缩力的作用可被α_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Prazosin)(0.3—0.5μM)所取消。然而,在豚鼠心室乳头肌上被PE延长的APD,仅APD_(30)在哌唑嗪作用下有所缩短,而APD_(90)则不受其影响。在高钾(22mM)除极的心室乳头肌,PE(50μM)使 9个兔标本中的8个、8个豚鼠标本中的2个分别恢复慢反应动作电位。这些慢反应动作电位可被哌唑嗪(1μM)或钙通道阻断剂Mn~( )(1mM)所取消或抑制。以上的结果提示心脏α-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引起正性变力作用可能是由于慢内向电流(I_si)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对心室功能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ang WJ  Chen LN  Yu XJ 《生理学报》2005,57(6):659-672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迷走神经)组成,二者相互拮抗,对哺乳动物心脏的功能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副交感(迷走)神经对心房可产生变时、变传导和变力作用,但是对心室的支配及对心室的调控作用还不清楚。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误解,认为交感神经支配心脏的各个部位而副交感神经仅支配心脏的室上性组织,对心室没有支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一些哺乳动物的心脏上,胆碱能神经在心室也有分布,且对左心室的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解剖及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学三个方面阐述迷走神经对心室的支配及调控证据,并对心章收缩功能的迷走神经(毒蕈碱)调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呼吸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facilitation,LTF)是中枢呼吸控制系统表现的一种5-羟色胺(5-HT)依赖性记忆活动,表现为间歇性低氧或窦神经刺激引起的呼吸增强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LTF均由吸气兴奋刺激所诱发,提示LTF的产生需要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刺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电刺激家兔腹部的迷走神经外周端所引起的降压反应进行了研究。在121只家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动脉压、小肠和后肢的灌流压同时降低,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这一降压反应发生时,小肠静脉血中的组织胺含量较刺激前明显升高,然后恢复;将小剂量的组织胺 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非乃根和 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分别注入肠系膜上动脉均能减弱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动脉压和小肠灌流压的降低。心得安能削弱此降压反应,而阿托品无效;切断两侧内脏大神经能显著削弱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降压反应。此残余的降压反应在注入抗组织胺剂后完全消失。由此推论,刺激家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降压反应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迷走神经刺激对蟾蜍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蟾蜍心脏和右侧迷走交感干离体后,以不同频率电刺激神经,记录心电图曲线并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电刺激迷走交感干,心率(HR)显著下降(P0.01),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1),不同频率刺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变化较大;给药组0.2Hz时高频(HF)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降低(P0.05),0.8Hz时HF和LF/HF接近刺激前水平。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频率,迷走神经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没有交感神经调节条件下的迷走神经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调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62只乌拉坦、氯醛醣麻醉兔上进行,用三碘季铵酚制动,由人工呼吸机维持通气。电解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区或者在该区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1μl)可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在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2μg/1μl)可减少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次数,而注射纳洛酮(2μg/1μl)则使期前收缩数增多。无论损毁延髓中线区或在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1μl),均可消除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2μg/1μl)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因而,在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可能经中脑中央灰质而发挥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静脉注射氰化钾(0.3mg/kg)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室性心律失常,并能使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增多。去除双侧窦神经后,上述现象消失。2.刺激降压神经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显著减少。3.切断双侧缓冲神经后短时内,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极度增多,并且不易被躯体传入冲动所抑制。二小时后,这种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且可为刺激腓深神经所抑制。4.电刺激延髓中线区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能减弱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升压反应、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损毁该区后,刺激腓深神经不再能抑制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5.上述结果表明:化学感受性反射能易化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以抑制这种室性期前收缩,但躯体传入冲动对这种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缓冲神经的存在,而有赖于延髓中线核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兔下丘脑近中线区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肢体血流量增多、内脏血流量减少、瞳孔扩大和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四肢爬动等一系列类似于猫发生防御反应时的植物、躯体性反应,但其中肢体血流增多反应不能为阿托品所阻断。在出现上述反应的同时可出现心交感活动亢进、产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摘除双侧星状神经节后,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HVE)几乎消失,升压反应也减弱。在颈部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可使 HVE 增多、升压反应增强,静脉注射阿托品(0.2mg/kg)不产生 HVE 增多和升压反应增强的效应。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兔下丘脑也存在着“防御反应区”,HVE 主要是兴奋了防御反应区造成心交感活动亢进所致。迷走神经对 HVE 有抑制作用,其效应可能与传入纤维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苏军达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6,48(4):410-414
实验在63只戊巴比妥纳麻醉、制动和人工呼吸条件下的家兔身上进行。刺激颈部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CVN)引起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RSND)抑制反应,抑制时间为:3.6±0.18s。这种抑制时间的长短与动物当时CNS机能状态、交感神经活动的背景水平有关。通过记录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和尾端腹外侧区(CVL)的细胞放电变化,表明CVN传入冲动可能是通过孤束核(NTS)引起CVL兴奋及RVL的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发生抑制。  相似文献   

15.
夏萤  郭学勤  李鹏 《生理学报》1985,37(1):37-43
于兔延髓中线区闩部头端处微量注射5-HT 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4μg溶于2μl中)可减弱躯体传入冲动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室性期前收缩(HVE)的抑制效应;微量注入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4μg溶于2μl中)则可完全消除此抑制效应。损毁延髓中线区后,中脑中央灰质微量注入5-HT 或吗啡均不再能抑制 HVE。上述现象提示,躯体传人冲动抑制 HVE 的效应依赖于延髓中线区内啡肽和5-HT 的活动,中脑中央灰质内5-HT 和内啡肽对 HVE 的抑制作用也可能主要是通过延髓中线区的活动而实现。文中还就躯体传入冲动抑制 HVE 的中枢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30例清醒,肌肉麻痹、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观察到刺激对侧皮层感觉运动区时,胁间神经的放电效应包括两种成分。在呼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内神经表现为呼气放电的抑制;在吸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抑制,肋间内神经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外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提前出现,吸气时程和呼气时程的缩短;肋间内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的延长,呼气放电的幅度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皮层直接控制脊髓的通路既能兴奋也能抑制肋间吸气或呼气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且吸气与呼气运动神经元之间表现交互抑制。静注士的宁引起肋间神经梭形放电的发生过程和放电频率,与膈神经上表现相同;但恢复过程不同,膈神经上吸气放电恢复早,肋间神经上呼吸性放电恢复迟。此外,肋间神经的呼吸性放电不具有高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