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到Aspergilusoryzae13个菌株,其曲酸产量变化幅度166—486mg/ml,从中选出4个高产菌株。在1%酵母提取物和15%蔗糖培养液中30℃发酵培养,8—10天菌体生长量和曲酸产量达到最大值,随后曲酸产量迅速下降。蔗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和曲酸产量影响甚大,最适蔗糖浓度为15%。天冬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吡哆醇、叶酸和抗坏血酸有利于菌体生长并显著提高曲酸产量。将在YES培养液中培养10天的菌体重新悬浮于含15%蔗糖的YES培养液或02M磷酸缓冲液(pH65)中8—10天曲酸产量仍可达到45mg/ml以上。低温条件下制备的培养8—10天的Aoryzae菌体匀浆反应系统仅有痕量曲酸形成。  相似文献   

2.
灵芝菌诱变育种与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外线对灵芝菌进行了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高产菌株UV-60S,其菌体干重达13.1g/L,粗多糖含量为640mg/L,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21.3%和30.6%;并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优化了深层培养的工艺条件,使菌体产量与胞外多糖含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5.3%和18.8%。  相似文献   

3.
一株产虾青素的黄杆菌CF—60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p)C(F-60),该菌的生长需Mg2+存在,MgSO4·7H2O的最适浓度为0.2%;蛋白胨是该菌株生长的最好氮源,它不能利用无机氮。种龄超过96h的菌体不能在新鲜培养基中生长。经54h的2L恒化器发酵,生物量达6.8g/L,色素产量为10.6mg/L。该菌产生的类胡萝卜素成分简单,主要成分的含量为90.3%,该成分经初步鉴定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和羟基的虾青素。  相似文献   

4.
水母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MS培养基上进行水母雪莲(SausureamedusaMaxim.)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了摇床转速、接种量、培养液初始pH、碳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摇床转速为90~120r/min,接种量为50~80gFW/L,培养液初始pH5.5~6.0,对水母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最有利。碳源以蔗糖最适合,蔗糖浓度则以40g/L较好,此时细胞生长量为18~19gDW/L,总黄酮合成量可达1423.25mg/L。用HPLC检测显示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和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hispidulin)的含量分别达到总黄酮含量的22.11%和0.15%。  相似文献   

5.
曲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spergillus oryzae 2336两次紫外诱变后筛选出突变苗株UV21012-1。该菌株曲酸产量比出发菌提高了1.68倍;遗传性状稳定,传代5次曲酸产量基本不下降,而且发酵周期也比出发菌株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以谷氨酸生产菌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entsinens)T6-13为出发菌株,经菌体或原生质体紫外线(UV)、氯化锂、香豆素等多因子诱变和高温驯化,选育出琥珀酸、生物素营养缺陷型,耐高糖、耐高谷氨酸又不利用谷氨酸,且温度适应范围大(既可在常温32-38℃发酵,又可在高温36-42℃发酵)的突变株GMH-908。以淀粉糖为碳源,生物素亚适量,摇瓶常温发酵产酸95g/L以上,高温发酵产酸74.9g/L,比出发菌株T6-13分别提高26.67%和22.99%;工业生产常温发酵月平均产酸85-88g/L,转化率52-54g%,单罐最高产酸108g/L,转化率58%;高温发酵产酸达76.5g/L,转化率49.5%。  相似文献   

7.
十三碳二元酸发酵过程菌体生长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由十三碳烷烃生产十三碳二元酸的发酵过程,对其中的菌体生长期的代谢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CO2释放率判断菌体生长状况的方法,据此可确定进入产酸期的最佳时间.建立了菌体生长期底物消耗及菌体生长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回归估值。并对菌体生长期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平均相对偏差为2.4%。利用所建模型对菌体生长期进行多种操作条件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蔗糖浓度及初始菌体浓度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生长期结束时的菌体浓度。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FDP)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进行了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和最佳条件的研究。筛选出菌株HY2具有较高的产1,6-二磷酸果糖酶活力,高达160mgFDP/gwetcells,菌体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糖度为12柏林,培养温度为28℃,pH6.0~6.5,菌体收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p)CF-60,该菌的生长需Mg2+存在,MgSO·7HO的最适浓度为0.2%;蛋白胨是该菌株生长的最好氮源,它不能利用无机氮。种龄超过96h的菌体不能在新鲜培养基中生长。经54h的2L恒化器发酵,生物量达6.8g/L,色素产量为10.6mg/L。该菌产生的类胡萝卜素成分简单,主要成分的含量为90.3%,该成分经初步鉴定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和羟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碳链的正烷烃作为唯一生长碳源时,U_(3-21)菌株产生乳化剂的量不同,因而菌体生长也不同,产生乳化剂多的,菌体生长也好。本文主要报道在烷烃发酵中,糖类对菌株产生乳化剂的促进与抑制怍用,0.15%的蔗糖,大大促进了乳化剂的产生,加速菌体生长,提高二羧酸的产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不同,也影响菌体生长和二羧酸产量。  相似文献   

11.
香菇栽培配料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香菇(Lentinusedodes)栽培料常规配方基础上,设计了添加1.2%盐酸取代常规配方中1%蔗糖的新工艺。经测定,两种栽培料灭菌后还原糖与总糖浓度、发菌周期与子实体产量基本一致。新配方栽培料灭菌后pH降至5.6,亦是香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新配方工艺在山东省淄博市石马等生产单位应用,可降低生产成本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极端嗜盐菌冷冻干燥保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和蔗糖作为保护剂对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halobium)R_1菌株冷冻干燥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海藻糖,12%蔗糖和15%NaCl组成的混合保护剂,是冷冻干燥保藏R_1菌株极佳的保护剂。采用该保护刑冷冻干燥25株极端嗜盐菌,于4℃保藏14个月,经液体培养基和斜面培养基培养检测,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13.
金霉菌 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A3菌株经紫外光处理后获得二个综合金霉素能力低微的变种,在最低综合培养基上将二个变种进行适当的混合培养可以促进菌体对金霉素的综合,实验证明一个变种由于它蔗糖酶活力的低弱不能利用蔗糖而正常地生长,另一变种虽然生长良好但综合金霉素的能力几乎完全衰失,经混合培养后的菌体获得了较强的蔗糖转化酶的活力,同时改变了它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和提高了金霉素的生产,朊水解酶的活力在混合培养后的菌体中要比二个变种的强得多。两个变种的混合培养进行单孢子分离的结果,分离出高产量的菌株,但是这种菌株在金霉素产量上常不稳定,经多次接种后有逐渐衰退的现象。作者认为选择适当的变种通过混合培养以提高菌体的生活力和抗生素的产量对工业微生物的菌种工作上将是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玲  李植峰 《生物技术》2000,10(5):25-27
研究了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对雅致枝霉诱变株TE7-15的菌体生长、油脂积累GLA合成的影响,确定了TE7-15菌株适宜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使其菌体生物量达到19.04g/L,GLA产量达到1079.95mg/L,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及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二磷酸果糖(FDP)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进行了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和最佳条件的研究。筛选出菌株HY2具有较高的产1,6-二磷酸果糖酶活力,高达160mgFDP/g wet cells,菌体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糖度为12柏林,培养温度为28℃,pH6.0 ̄6.5,菌体收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离子束注入法诱变选育耐高糖衣康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0keV不同剂量的低能氩离子束和氮离子束注入土曲霉T730,选育出耐高糖衣康酸高产菌株HA8。该菌株可以在蔗糖初始浓度为15%和20%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4~5d,产酸率分别达到9.2%和11.5%,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61.3%和57.5%,比出发菌株1.730的产酸率提高了7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大肠杆菌L-色氧酸前体物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草酰乙酸的代谢流,提高其L-色氨酸的产量。方法:以大肠杆菌TRTH0709为出发菌株,利用Red重组敲除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编码基因PPc,并经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确证;对出发菌株和基因敲除菌株进行L-色氖酸发酵,对比分析发酵结果。结果: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pc基因被成功敲除。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基因敲除菌株TRTH0709△ppc生长速度减慢,最终生物量减少32%,L-色氯酸产量降低27%,但糖酸转化率提高6%;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琥珀酸后,TRTH0709△ppc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量有所提高,但仍与出发菌株有一定差距。结论:虽然ppc基因敲除对菌体生长和产酸量影响较大,但能有效提高其糖酸转化率;选育Ppc弱化的突变株以达到减弱代谢流且不影响菌体生长,以及增加,L-色氨酸积累的目的,将是本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曲酸发酵的研究I.紫外线照射对黄曲霉产生曲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曲酸生产菌株黄曲霉 Aspergtllus flavus Link AS 3.2789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从73个突变株中选出UI 1202,产曲酸达34.7毫克/毫升,比原始菌株提高50.8%。再以UI 1202进行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从183个突变株中选出UII 1223,产曲酸达46.5毫克/毫升,比原始菌株提高78.8%。说明以紫外线为诱变剂,可以提高曲酸产量,并有积累诱变效果。将UII 1223在5000升发酵罐进行工业水平生产[实际装置4000升,搅拌速度160转/分,通风量每分钟1:0.5(体积:体积),温度31--33℃,发酵120小时左右],说明经二次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株性能比原始菌株有不少优越性,不仅提高了曲酸产量,而且性能稳定,不产毒素,降低了原料消耗,节约生产时间,已在生产中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黑曲霉高产菌株T21和原始菌株3.795糖化酶的基因表达从菌体生长、酶形成动力学、glaA基因拷贝数、糖化酶mRNA含量及其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T21和3.795糖化酶的大量产生均自菌体生长的静止期开始。培养72h捂得的菌体浓度相同,但T21产生的糖化酶量为3.795的10 ̄17倍,说明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不是因生物量或酶起始合成期不同引起的,而是由于细胞内酶表达量不同引起的。Nort  相似文献   

20.
发酵法生产鸟苷的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鸟苷生产菌Bacillussubitilis2066为生产菌株,经摇瓶、20L自控发酵罐、500L发酵罐和25000L生产罐逐级放大试验,分别达到15.6g/L,17.7g/L,13g/L和11g/L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