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可行性与疗效,安全性。方法对50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寻找出血点,并用微波凝烫封闭止血,术后随访半年。结果47例(94.0%)1次止血成功,3例再次止血成功,无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和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检查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肠炎等内科疾病通常使用推进式内窥镜,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心理恐惧以及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和出血等缺点,同时小肠成了检查的“盲区”。如今,只要你吞服一粒如感冒颗粒大小的“胶囊内窥镜”,便可以知晓消化系统是否患有疾病。  相似文献   

3.
不需要任何麻醉 ,只要服下一粒小小的“胶囊” ,就能代替胃镜进行检查 ,并可检查大肠、小肠———这种医用内窥镜的研制已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 ,在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后 ,胃病患者将不用再忍受做胃镜检查的痛苦。据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研究人员介绍 ,这种医用内窥镜“智能胶囊” ,其直径大约 10毫米、长度大约 2 1毫米 ,比一般的口服胶囊略大。病人服下这种智能胶囊后 ,胶囊随胃肠运动自行在体内穿行 ,并摄下胃和大肠、小肠的图像 ,图像通过传感器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到病人随身携带的一个比香烟盒略大的记录装置上。智能胶囊自动排出体外之后 ,医生…  相似文献   

4.
医用内窥镜是用来观察人体内部体腔的,通过它能直接观察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合医用内窥镜实施的内外科诊疗技术的诸多优点现已为医学界所共识。 医用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806年德国人Philipp Bozzini发明了硬性医用内窥镜,用于检查食道、膀胱和尿道;1954年英国的Hopkins等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推动了医用内窥镜的革新与发展,3年后Hirschowitz研制出了第一台纤维光学胃、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外科手术由于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具有伤口小、可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是一边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一边操作手术刀和钳子,往往不能一下子发现病灶,手术时也缺少应有的触感,医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手术。为弥补内窥镜手术的不足之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按照医生的指令不断调整视野、深入体内帮助医生及时找到病灶的手术机器人。 日前,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庆应大学医院,一名外科医生正大声向一台名为“易速普。[自动控制内窥镜手术辅助系统(AESOP)]的手术机器人发出一道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芝公司和庆应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共同开发出直径只有3毫米的内窥镜手术钳,顶端动作灵活,亦可用于心血管和脑神经等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医用防护内窥镜新近在沈阳研制成功。专家认为,该产品对有效预防医用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将起到重要作用。沈阳沈大内窥镜公司相关人员充分研究了国外已公开的有关专利文献,用了6年时间,自主创新、研发的可防止内窥镜医源性感染的“一次性鞘套及适配的软性电子内窥镜”,目前已正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该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反复使用的改进型软性内窥镜,另一部分是能覆盖镜体钳道管和镜体外表面的一次性使用膜层,包括由膜层构成的一次性水、气管道并相互连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与昭和大学最近共同开发出一种可以在体内直接对食道、胃、直肠等处的癌变组织进行观察诊断的高倍内窥镜。医生在使用这种新型内窥镜时 ,由于不需要将疑似癌变组织取出体外进行活检 ,除了可缩短诊断时间之外 ,还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新型内窥镜同样也是通过口进入患者的食道、胃、直肠等消化器官内部观察癌变病灶 ,但这种内窥镜的前端安装了微型显微镜、高性能数码相机和照明器械。贴近消化器官内壁的显微镜可将病灶部位放大 4 5 0~ 10 0 0倍 ,然后 ,数码相机将放大的病灶图像拍摄下来 ,这样 ,医生就可以通过电视监控器…  相似文献   

9.
德国Los公司最近推出世界独创的三维立体内窥镜。它使手术从平面定位发展到空间定位,是世界内窥镜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它广泛适用于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直肠外科、神经外科及五官科等。三维立体内窥镜系统使手术难度大大降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电视内窥镜手术是当前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传统的二维内窥镜系统只能观察物体的平面位置,操作难度高,安全系数低,使该技术的普及受到限制。三维立体内窥镜与传统二维内窥镜相比较,其显著优点是:①三维立体内窥镜能对手术位置正确定位。②自动变焦系统使整个手术过程无需转动内窥  相似文献   

10.
叶上珠  陈小权 《蛇志》2005,17(2):111-11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之一,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却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鼻内窥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明亮、手术微创等优点,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手段。现对2001~2003年行鼻内窥镜手术的16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及乳管内窥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乳头溢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辨病观察,应用乳腺超声和乳管内窥镜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管内窥镜检查对乳管狭窄僵硬和乳管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而乳腺超声检查则对正常乳管和乳管扩张的检出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管内窥镜检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对乳腺导管上皮及管腔内的情况的观察,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情况,对乳管内占位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均明显优于乳腺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黄敏玲 《蛇志》2005,17(2):131-132
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它具有鼻外无切口,亮度高,直视下手术,术野清晰,准确度高,创伤小及出血少,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充分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治愈率高等优点,使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对4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继X射线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其可光纤化的特点使得它易于医用电子内窥镜相结合。OCT内窥镜技术可实现对人体内部器官的高速率、高分辨率、无损伤、实时成像。主要介绍了OCT技术的种类、基本原理以及包括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等的参数;简述了OCT内窥镜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成果,重点分析了光源对OCT内窥镜的影响。总结了OCT内窥镜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 1960年 Maiman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成为近二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之一。随着纤维光学的发展,利用光导纤维的柔软可弯曲的特性制成了纤维内窥镜,近几年来其品种和质量均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因而有可能把激光技术与纤维内窥镜结合起来,对人体腔内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1970年Goodale采用CO_2激光通过旧式硬性胃镜对狗的胃壁溃疡出血进行止血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内窥镜,最小的直径也有5mm。这种尺寸用于腹腔外科手术是足够小了,但用于眼外科手术还是太大。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直径不到三分之一毫米的眼底内窥镜。它含有三根光缆。第一根通过其顶端的透镜将分辨率为一万个像素的图像传送给数字摄相机,最终显示在监视器上;第二根光缆提供照明眼底的强光;第三根则可以用来传送激光。将它穿过结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世界上第一台视频胰腺内窥镜已经研制成功。这是一项大型的高科技项目,它是由日本机械系统开发协会投资,并由日本Olympus光学公司,HVC Matsushita电子工业公司和Kyoto医科大学经过3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而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 目前,临床医学上胰腺疾病的诊断通常是借助于超声、CT、或ERCP的检查。但是,利用这些手段进行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则异常困难。这是因为胰腺管道非常狭窄,直径仅为几毫米,  相似文献   

17.
闭金玉  梁妮 《蛇志》2004,16(3):58-59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该手术的特点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该手术方式具有术野清晰,术后反应轻,效果好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130例,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胶囊内窥镜产品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以竹管为镜,开创了肛肠管内硬性内窥镜的先例。到1883年便能对肛管、直肠进行诊治手术。1895年西方的Kelly曾用金属乙结肠镜,以反衬额镜作光源,至1903年以后形成目前常见的用小电珠照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镜。50年代,国  相似文献   

20.
吕振东 《蛇志》2003,15(4):72-72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 ,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 ,但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时有发生 ,甚至引起病人死亡。我院 2 0 0 2年行鼻内窥镜术后死亡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0岁 ,退休工人。患者 5年来出现进行性双侧鼻塞 ,流少量涕 ,嗅觉丧失 ,无涕中带血 ,无明显头痛 ,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睡眠时打鼾 ,时常憋醒 ,白天嗜睡。故来我院就诊 ,要求手术治疗。已往曾于 1 988年、 1 995年 2次在外院行鼻息肉摘除术。1 0年前因患脑垂体瘤行γ刀治疗。诊断为复发性鼻息肉 ,于 2 0 0 2年 5月 6日收入院。体检 :体温 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