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研究(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内除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和其近缘种以外的贝母属植物进行了修订。确认该地区有贝母属植物8种和1变种,新归并4种、6变种、1变型和1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2.
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十分悠久的药用历史。百合科Liliaceae中的贝母属Fritillaria是中药贝母的主要来源,此属全世界约有130种,我国由于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新种和新变种,使国产贝母属的种名达到80个,变种名称52个,变型名称6个。大量新分类名称的出现对中药贝母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方面造成一定困难。通过对中药贝母的历史沿革、植物分类、地理分布、化学成分、现今生产及应用等的综合研究整理,将中药贝母划分为6个类型: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安徽贝母。这样的划分除安徽贝母尚未收载于药典外,其他均与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所收载的内容一致。通过此项研究,作者建议,凡是主要经济植物的新名称的出现必须更加慎重,而且从实际应用的观点出发,分类群的划分不宜过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内除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和其近缘种以外的贝母属植物进行了修订。确认该地区有贝母属植物8种和l变种,新归并4种、6变种、l变型和1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贝母属的修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贝母属进行了修订,确认该地区有3种1变种,新归并14种5变种。  相似文献   

5.
中药贝母类的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母为传统中药,中国药典(1990)收载了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uxalskii Maxim ex Batak.)、梭砂贝母(F.delapayiFranch.)、浙贝母(F.thambergii Miq.)和平贝母(F.ussuriensis Maxim).等8种。最近对四川、甘肃、新疆、湖北、浙江和江苏等省区的药源调查结果表明,各地药用的贝母有25个种和变种,其中最常用的有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伊贝母、新疆贝母、托理贝母、平贝母和湖北贝母。20余种贝母所含生物碱的TLC和HPLC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贝母所含生物碱有一定区别,并与产地有关,产于湖北、浙江和江苏省的种类都含有去氢贝母碱,大多含贝母碱和异贝母碱;产于四川、甘肃和新疆的种类都含有西贝素和去氢梭砂贝母碱,大多含茄次碱,产于四川的种类都含去氢川贝碱,产于新疆的种类都含梭砂贝母碱。本研究为建立贝母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开发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新疆贝母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对比观察和译照原始文献反复核对查出:国产多轮贝母(黄花贝母)与原始文献描述的F. verticillata Willd.形态差异甚大;经过在该种产地之一的塔尔巴哈台上多年寻找,1987年终于采集到与原文献形态描述相符的多轮贝母原种,从而鉴别出误定的国产“多轮贝母”(黄花贝母)是一  相似文献   

7.
贝母属(Fritillaria L.)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和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资料记载,安徽省共有贝母属植物11种,2变种和1变型。由于对贝母属植物的种系划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徽贝母属植物的分类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利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安徽贝母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贝母属的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标本和有关文献资料,对新疆贝母属进行了整理。归并9种和21变种。确认新疆贝母属有7种,包括一新分布种,裕民贝母F.stenanthera。  相似文献   

9.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区域广泛。在国内外植物分类研究中,很多种类的分类学地位较为混乱,出现了大量同物异名的现象,为该属植物的研究造成巨大障碍。因此以《Flora of China》中记述的贝母属植物种类为基础,整理了我国近些年来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的新发现与新归并;并结合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Plant List数据库中记录的贝母属植物种类,对该属植物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列举了存在"同物异名"问题的贝母属物种。为研究贝母属植物的分类及该属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贝母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测定了采自甘的肃的贝母属植物,共8种19个居群的酯酶工酶,结果表明,整个酶谱共显出28条酶带,分成A,B,C,D4个区域,共有的酶带是A2,A7,C22。各种(变种)间在酶带数目,迁移率及酶谱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样品3次取材的电泳结果相同,说明同工酶谱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以作为贝母属亲缘关系稳定的生化指标,舟曲贝母的酶谱与太白贝母的酶谱差异较大,建议将其提和或到种级水  相似文献   

11.
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方法:用氯仿∶甲醇(4∶1)混合溶剂提取总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比色的显色条件为p H 5.0缓冲液4.0 m L;氯仿萃取1次,每次2.6 m L;无水硫酸钠脱水用量0.25 g。西贝素在12.24~73.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1.53%,RSD为2.67%(n=5)。所测生物碱的含量在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种间存在一定差异,除滩贝母和小花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6种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在0.589%~0.869%之间,比以往文献测定的总生物碱含量均较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精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为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贝母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贝母属(Fritillaria L.)27种(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并对本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结构、类型、演化关系以及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瓦布贝母的分类等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营养体和花部形态,将瓦布贝母(F.wabuensis)降为暗紫贝母的一个变种:F.unibracteata var.wabuensis。  相似文献   

14.
国产贝母属的新分类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国产贝母属的分类作了较详尽的研究,为澄清中药贝母品种混乱和发掘新药源和良种优株,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同时,作者还报道了国产贝母属10新种、9新变种、1新变型和1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福省建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属植物在福建计有41种,5变种。其中1种、1变种是新分布。  相似文献   

16.
安徽贝母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影  周守标  王春景  夏艳 《植物研究》2006,26(6):676-684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安徽省贝母属(Fritillaria L.)8种1变种,其中包括安徽贝母(F. anhuiensis)和宁国贝母(F. ningguoensis)各两个居群的植物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叶肉细胞均含有淀粉粒,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多为方形或圆柱状,较大,排列较紧密,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多有分枝,细胞间隙大;叶均无表皮毛等附属物,除铜陵黄花贝母(F. monantha var. tonglingensis)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外,其它种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长条形,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椭圆形,长轴与叶脉平行,单个随机分布,部分种保卫细胞两极有“T”形加厚。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类型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以为贝母属内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产7种贝母属(FritillariaL.)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浙贝母:2n=24=4m 20 t(1SAT);(2)天目贝母:2n=24 3Bs=4m 20 t 3Bs;(3)黄山贝母:2n=24=4m 20 t(1SAT);(4)宁国贝母:2n=24=4m 20 t(2SAT);(5)窄叶小贝母:2个细胞型,细胞型Ⅰ为2n=25=2m 2 sm 4 st 16 t(1SAT) 1Bs,细胞型Ⅱ为2n=24=2m 4 sm 2 st 16 t(2SAT);(6)祁门贝母:2n=24=2m 2 sm 6 st 14 t;(7)安徽贝母:2n=24=2m 2 sm 2 st 18。t除窄叶小贝母的2个细胞型为“3C”型外,其余种皆为“3B”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多态现象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研究中,核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山贝母和天目贝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了产于江西的黄山贝母(F.huangshanensis Y. K. Yanget C. J. Wu)和浙江的天目贝母(F. monantha Migo)的核型:前者为2n=24=2m 2sm 6st(4sc) 14t;后者为2n=24=2m 2sm 6st(4sc) 14t(2sc)。此外,与国内报道的其它贝母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云南悬钩子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6 ̄1997年进行了云南省悬钩子资源考察。野外调查发现1个新种、5个新种、新分布6种5变种。结合前人采集记载,云南省悬钩子植物种类为中107种45变种,其中云南特有种30种16变种,西南4省特有种28种10变种,合计特有种共58种26变种顺滇南、滇东南、滇中、滇西和滇东并5个调查地区中,悬钩子属植物最集中分布在滇西和滇东南。阐述了物种分布特点及变异的多样性。介绍了栽秧泡(Rubus ellp  相似文献   

20.
皖南悬钩子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皖南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属植物皖南有20种5变种,并报道了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